跟随在镇北侯身边的王锦云连忙进言道:“侯爷,现在不是管这些已经被烧光的粮仓的时候,先赶紧去扑灭那些大户人家的火势。”
王锦云倒不是多么爱惜这些城内的百姓,而是因为……“如此平阳城内还有粮食的大概就只有这些居民了。”
王锦云的提议,与其说是派人去帮忙扑火,倒不如说是派人去抢粮食。
镇北侯可不会去想自己派军队抢了平阳城居民的粮食,让城内居民都饿死,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名声,或者是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他只知道,自己军队要是没有粮食养兵将,这些自己仗之纵横的军队第一个要反噬的就是他这个主人。
镇北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王锦云的建议,派人去抢粮食。
先抢存粮多的大户人家,抢完大户人家,镇北侯被这种缺粮危机搞怕了,为了有更多的粮食存货,他连普通百姓人家的存粮也不放过,派人洗劫了全城百姓的存粮。
镇北侯光顾着派人去抢粮食,对于救火反而一点也不积极,于是这些平阳城的百姓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家,还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口粮。
如今平阳城还落入这些劫匪一般的镇北侯军队手里,百姓们惶恐不安,觉得没有了活路。
但好在镇北侯也看不上被洗劫过一遍又被烧了个遍地精光的平阳城,带着抢来的大批收获离开了,只留狼藉满地哭声震天的平阳城四面城门大开。
还活着的那些百姓拖家带口的逃离这里,他们下意识的往更繁华的南方逃去,而南方生活条件最好的就是江南,特别是已经被林柊打造成自己大本营的黎城。
只有黎城是对外来的流民来者不拒,好生安顿的。
闻声而来的流民数不胜数,林柊都想办法将人给安顿了下来,他的军队也是从这些流民之中招收青壮,扩大规模。
林柊从司源那里得到了高产量的良种,暗中大面积种植,收获了高产量的粮食,足够他养活自己的这支军队了,他甚至还有足够的粮食和银钱养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骑兵。
将黎城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林柊,差不多也快将自己的造反练兵行为放在明面上。
而黎城的名义上管理者官员们,一个个都在林柊的威逼利诱下装聋作哑,有些甚至直接就暗中投靠了林柊。
毕竟朝廷式微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打个农民起义军都打得那般艰难,各地造反势力层出不穷,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投靠一方造反势力博一个从龙之功呢?
反正是暗中支持,又不是明面上支持,就算这股造反势力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继续在朝廷当官。
如今朝廷官员差不多都是类似的墙头草思维。
林柊也正是抓住了他们的这种想法,才成功把黎城的官员变成了自己人。
这些人倒向林柊之后,林柊当然不会再给他们倒向朝廷的机会,他拿捏着他们投靠自己的证据,一旦他们有两头下注的想法,他就能把证据公开,逼迫他们只能选择他。
林柊当然不希望把事情做得这么绝,所以他只是对这些官员们展示过自己拿捏的把柄和证据,暗示了一下这些老狐狸们,然后这些官员们自然心知肚明,不会让事情发展到大家都难堪的地步。
被迫完全上了林柊贼船的官员们,也因此获得了林柊的部分信任,能够稍微了解到一些林柊暗地里做出的那些布置。
虽然他们还不够资格了解到惠民商会和高产量粮种的事情,但他们已经了解到林柊暗地里训练的军队有多强。
这是林柊故意展示给他们看的肌肉,也是让他们对他更有信心。
打天下说到底还是要看拳头硬不硬,军队就是拳头,看着林柊私底下训练出来的身强体壮装备齐全的兵马,谁见了都信心十足。
毕竟跟打个起义军都打不赢的朝廷军队比起来,林柊的军队简直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平阳城的百姓变成了流民,有人千里迢迢的来到了黎城。
早就收到消息的林柊做足了准备,将这些流民都安置了下来。
第207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林柊忙完安置平阳城流民的事宜之后, 回到林府,跟司源抱怨道:“爹,我真没想到镇北侯居然这么蠢, 他就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吗?居然劫掠平阳城百姓的口粮, 这跟那些匪徒有什么区别?就这样的人居然还敢逐鹿天下?”
被司源教导的林柊, 非常清楚民心所向有多么重要,他一直很努力的经营着自己的名声,如今江南之地, 谁不知道他林柊是个大善人呢。
林柊虽然蛰伏,但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圣人,他没有掀旗子造反,却已经在为自己之后逐鹿天下造势了。
他对付镇北侯,也只是因为镇北侯盯上了他经营出来的惠民商会, 想给对方一个教训, 顺便削弱一下未来的竞争对手。
但没想到镇北侯一个想造反的人, 居然能蠢成这样。
司源悠闲的拿着水壶浇花, 自从把林柊培养出来之后,林柊除了刚开始着手经营势力时还需要司源的指点,到了后面他差不多就能自己独当一面了,司源也正式退居幕后,不再插手林柊的事情。
现在听见林柊的抱怨, 他也没停下手里浇花的动作, 语气淡淡的说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就是如今百姓对官兵的看法。朝廷的官兵早已把劫掠百姓当做正常创收的方式了, 毕竟军饷不能按时发下来, 他们想吃饱饭就得自己动歪心思,那么挥刀欺负更弱的平民百姓就是他们能做的事情。镇北侯手底下的兵, 也是一样的。”
这个天下早就腐烂了,不然林柊产生了造反念头之后,司源也不会第一反应就是支持了。
林柊微微皱眉:“爹,你这话的意思是,镇北侯这样的行为不会对他的名声造成什么影响吗?”
大家都是这样的欺压百姓,都是这样的烂,论比烂镇北侯还没烂到底,难道说就因为这样劫掠百姓稀松平常,所以不会影响镇北侯的名声吗?
司源嗤笑一声,说道:“在跟镇北侯一样不把百姓当人看的达官贵族之中,镇北侯这种行为的确不会影响名声,但在百姓之中,人人对镇北侯畏之如虎,他已经丧失了民心。”
如果那些造反势力各个都像镇北侯一样没有什么民心,或许还看不出来民心的重要性。
但林柊早就在司源的指点下收拢民心了,有林柊作为对比,百姓是不可能会选择镇北侯这样的统治者的。
统治统治,自然是需要有足够的人口作为被统治者,皇帝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镇北侯名声差,他麾下的百姓不愿意留在他的领地内担惊受怕不知何时会被镇北侯纵兵劫掠,自愿拖家带口的前往林柊领地内过安定幸福好日子,这就是民心所向。
镇北侯领地的人口少了,经济就差了,没人种地了,也没有足够的青壮作为军队的补充了,镇北侯的野心也就没有了实现的基础。
当然,要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
但如果林柊带兵去攻打镇北侯,那些愿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百姓估计会数不胜数,没人愿意继续活在镇北侯的统治下,百姓都希望林柊来统治他们,这也是民心所向。
司源细细的将其中的道理讲述给林柊听,让他不要小觑了任何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本事。
司源定定的看着林柊,说道:“你难道忘记了自己的真正出身是怎样的吗?”
论起身份,林柊是奴仆之子,原本是奴籍,还比不上外面那些良籍的普通百姓。
而这样出身的林柊都能走到这个地步,甚至企图逐鹿天下,登上至高皇位。
他怎能还小觑其他身份卑微的小人物呢?
在这个乱世之中,被埋没的英雄有很多很多,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
林柊当初被司源带着逃跑的时候,已经九岁了,记事了,当然不会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也不会忘记……
林柊深深的看了司源一眼,垂首恭敬的说道:“爹,您放心,我不会忘记您的教导的。”
司源收起自己浇完花的水壶,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开始给自己养的花儿修剪枝叶,他一边咔嚓的剪掉那些泛黄发卷的枯叶,一边说道:“经营势力就像这养花,要想养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不仅要施肥浇水,还要防治害虫,有些枯枝烂叶也要狠心剪除,这样才能保证花儿健康长势好……”
林柊若有所思,垂首而立认真听教。
司源对林柊这个便宜儿子最满意的一点就是他善于听取他人的教导和建议,不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也不是那种耳根子特别软的人。
他听取别人的建议,然后会自己思考,综合之后做出认为最合适的决定。
他念旧念恩有仁爱之心,但又不失果决狠辣的一面。
这样的性格,的确拥有成为一名合格君王的资质。
就像刚才,林柊找司源抱怨镇北侯的愚蠢,其实是有些心疼那些被镇北侯害了的普通百姓,但心疼归心疼,如果时间能倒流,林柊还是会选择挑唆镇北侯和平阳王互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因为这是在不暴露自身势力之前,最好的削弱镇北侯的方式。
镇北侯攻打平阳城,损耗了相当多的兵力,否则也不会放弃平阳城班师回去。
一是因为平阳城被平阳王纵火烧得差不多变成了空城,镇北侯占据下来还要负责重建,实在不划算,倒不如抢一波粮食就跑。
二是因为镇北侯攻城时兵力损耗严重,没办法守住平阳城。平阳王兵败弃城而逃之后,回到了京城找皇帝哭诉,在没有暴露自己想造反的野心之前,平阳王这个堂叔还是很受皇帝信任的,毕竟平阳王是宗室王爷,手里的兵都在平阳城耗光了,对皇帝没威胁。皇帝在平阳王的挑唆和哭诉下,派兵攻打敢公然造反的镇北侯,镇北侯不想留下来挨打,就提前跑路了,只留一座被劫掠一空百姓跑光的空城给朝廷大军。
镇北侯跟平阳王拼了个两败俱伤,暂时无力南下。
所以接下来镇北侯再给方家送信,方家直接就当做没收到,只读不回。
反正镇北侯再生气,难道还能挥兵南下不成?
不过潜伏在北地的探子来报,镇北侯虽然生气,但不是生方家的气,而是生其他造反势力的气。
或许是因为有平阳王截信的前例在,如今镇北侯见方家没有回信,还以为是信又被其他造反势力的人给截走了,方家没收到信。
至于说方家收到信了但不回复这个可能性……镇北侯相当自信的觉得方家没那个胆子糊弄他,区区一个商户,怎么敢愚弄他呢?
出身世家的王锦云也同样有着迷之自信,对方家瞧不起,不认为方家有这样的胆子对镇北侯只读不回。
镇北侯势力受创之后又不能再随便树敌,目前正是舔舐伤口默默重振旗鼓中,只能暂时按捺下对其他造反势力的不满,信件被截,也只能当做不知道。
林柊见镇北侯这么怂,就知道没办法再怂恿镇北侯去送一波人头了,他就转头继续专心发展势力。
反正盯上惠民商会的镇北侯已经对商会造不成丝毫影响了。
随着林柊的种田发展,以黎城为中心,整个江南都落入了林柊的掌控之中。
渐渐的朝廷和其他造反势力也回过味来了。
这事情发展不对啊,他们在这里打生打死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江南这样的鱼米之乡竟然一直独立在外?
所谓三军出动,粮草先行。谁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性,自然每一方势力都打过江南这样产量大户的主意,他们都想把鱼米之乡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可是到了现在也不见有谁成功,反倒是派人入了江南之后,发现在这里一个叫林柊的举人,竟然成了这里的无冕之王。
林柊科举只考到举人功名就不再继续往上考了,因为他没想去京城参加会试,也不想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有个举人功名只是方便自己有时候行事罢了。
他身上还有很多其他头衔,比如林大善人、林会长、林总兵……
在其他造反势力的掩护下,林柊将江南打造成了自己的地盘,其他势力派来的人,在发现江南无冕之王的身份之后,早已经没办法再离开了,更不可能将消息传递回去。
而这些探子背后的主子,只会收到林柊处理过的消息,比如自家探子在江南遇到敌对势力的探子,来了一个同归于尽什么的……虽然过于巧合了,但双方势力本就有深仇大恨,也不差这一桩,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容易让人相信的。
方圆如今已经成长为林柊的左膀右臂,处理那些势力派来的探子,就是他负责的:“探子越来越多了,我们快要瞒不下去了。”
林柊喝了口茶水,淡淡的道:“那就不瞒了。”
第208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林柊的动作越来越大, 司源把人叫到自己面前来问道:“你打算起兵了吗?”
林柊点了点头:“是的,爹,再瞒也瞒不下去了。”
司源端起茶杯, 幽幽的说道:“就这么直接掀起反旗?”
林柊微微一怔, 察觉到司源是话里有话, 便问道:“爹,您有何指教?”不就这样掀起反旗,难道还要继续蛰伏下去吗?都蛰伏这么多年了, 他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没必要继续蛰伏了吧?
司源看了便宜儿子一眼,说道:“朝廷统治天下两百多年,正统早已深入人心,你就这么掀起反旗, 只会像镇北侯他们一样被打为反贼。师出有名, 名正言顺, 有时候是很重要的。”
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 尤其是那些不是靠实力逐鹿中原打下江山,而是靠政变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哪一个不是要虚伪的来个三请三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