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更夸张的是,这次改进的主要优化方向还不是减重。

  这110公斤只能算是个赠品而已。

  既然赠品都已经如此令人惊喜,大家又怎么可能不期待发动机本身的表现?

  杨奉畑、阎忠诚和常浩南三人站在一起,目送着这台倾注了上千人心血的发动机被固定在货盘上,然后缓缓进入运8的机舱。

  9月中旬的东北清晨,空气中已经带上了丝丝寒意。

  杨奉畑穿着一件皮夹克,把两只手揣到袖子里面,向旁边的阎忠诚问道:

  “上次送这个老伙计去涪城那边,已经是将近八年以前的事情了吧?”

  “是啊……”阎忠诚点点头,又紧了紧身上裹着的棉服,微微抬起头,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

  “当时624所的高空台还处在建设当中,进气畸变试验,还有高原和高低温启动试验都做不了,功能试验也只能模拟两万米高度以下的情况,所以很多东西只有冒险装到01号原型机上才能进行测试。”

  “这次可以顺便把之前没来得及做的内容补上,尤其是高原低温启动能力,应该算是咱们这个型号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杨奉畑虽然不是航空动力专家,但作为整个八三工程的负责人,对于项目方向的把控还是非常在线的。

  青藏高原的空防一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都仍然是个令人异常头大的问题。

  尽管昔喀孜机场的先天海拔让我军的航空兵在理论上只要起飞就能获得三到四千米的高度优势,但在5000米海拔高度维持飞机的正常运作本身就是一个从未有人研究过的课题。

  这一情况直到内地通往青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以及昔喀孜的简易机场被扩建成一座正儿八经的空军基地才有所改善。

  至于眼下的90年代……

  三倍音速中队此时还装备着象征他们名称的米格25R侦察机。

  尽管这些飞机因为机龄增加和维护不足已经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但仍然可以凭借着高度和速度来去自由。

  听到这里,常浩南稍稍侧过身子,插了一句话:

  “其实经过这次改进之后,涡喷14在高原环境下的启动效率也会提高。”

  “你连启动机也一起改过?”杨奉畑的语气中带着惊讶。

  他不记得之前看到的改进清单中有这么一项内容。

  “没有,但压气机的转子比以前更轻,总压恢复系数又提高了。”常浩南摇了摇头: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空气密度降低和氧气含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解释让杨奉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

  显然,赠品又多了一个,而且还是那么令人满意——

  涡轮发动机在从静止状态启动时,必须依靠外界提供动力。

  因为这时没有相对气流流过发动机,如果此时向主燃烧室供油点火,只能将发动机烧损而不会使发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当发动机处在高原环境时,由于较平原正常启动时吸入发动机或启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变小,进而启动机功率显著降低,转子加速变慢,发动机冷运转阶段的时间延长,很容易导致启动失败,甚至在空气流量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慢车状态而损坏发动机。

  但是压气机叶片的质量降低却可以低效启动机功率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让转子更快到达所规定的运转速度。

  也就相当于提高了高原启动效率。

  思忖片刻之后,杨奉畑面露喜色地转向常浩南和阎忠诚:

  “小常,老阎,你们到了涪城那边之后,务必要把高原启动试验的数据做全了,这非常重要。”

  说完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又继续补充了两句:

  “哪怕耽搁一些进度都可以。”

  “我估摸着,咱们的歼8出口计划,这次航展就可能要落地了。”

第104章 高空台模拟

  由于盛京到涪城的距离遥远,因此负责运输那台原型机的是一架航程更大,但没有改装气密货舱的运8基本型。

  所以阎忠诚和常浩南等人只好乘坐另外一架波音737,在稍晚的时候赶到了涪城。

  南郊机场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座不对民航开放的军用机场,但是作为航空工业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乘坐的飞机自然可以直接降落在这里。

  透过舷窗,常浩南看到之前起飞的那架运8正停在跑道旁边,一群穿着迷彩服的人正在从货仓里把发动机卸出来,准备装到旁边的平板拖车上面。

  飞机在跑道末端缓缓停稳,一辆舷梯车慢悠悠地开了过来。

  或许是因为这里并不经常有客机降落,因此司机尝试了好几次才对准正确的位置。

  舱门打开之后,常浩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起身。

  一直到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之后,才跟在队伍最后面走出了飞机。

  “呼……”

  他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感受着空气中那熟悉的味道。

  “涪城,又回来了……”

  站在舷梯顶端,常浩南略带感怀地注视着远处成片的青山。

  这也是重生之后,他第一次来到涪城。

  尽管并不是29基地,但终究还是有些触景生情。

  不过这种emo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一个熟悉的声音很快把常浩南从回忆中唤醒了出来。

  “怎么感觉师弟你有点兴致不高的样子,还在担心制造工艺的问题?”

  是姚梦娜。

  她刚刚一直等在机舱门口。

  常浩南摇了摇头:

  “那倒没有,以涡喷14改进之后的喘振裕度,只要别整出什么吞水撞鸟之类的事情,可靠性肯定是没问题的。”

  关于发动机试飞工况不够稳定这件事,他当然也跟姚梦娜说过。

  倒也没指望着对方能给出什么答案,主要是在计算中心等结果的时候闲聊。

  但惊喜总是在无意中出现的。

  “你觉得,涡喷14的不稳定工况,跟之前他们提高过的内侧挂架发射霹雳8导弹之后可能导致发动机停车的问题之间,会不会有关系?”

  一句话让常浩南刚刚想要迈出去的步子收了回来。

  改进压气机的这段日子实在是昏天黑地,加上导弹发射相比于涡喷14来说实在是小问题,因此要不是姚梦娜提起来,他几乎已经忘了有这回事。

  “说说你的想法?”

  “我也没有什么完整的思路,但就是感觉这两件事情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或者说内在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一样的。”

  姚梦娜耸了耸肩。

  “唔……”

  常浩南尝试着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但一时间还是找不到什么头绪。

  “总之我们先过去吧,别让阎总他们等太久了。”姚梦娜说着伸出手,似乎想要拉住身边人的手腕,但动作做到一半还是迟疑了一刹那。

  结果抓了个空。

  并没有注意到师姐小动作的常浩南快步走下舷梯,赶上了前面不远处的人群。

  姚梦娜只好一边在心中暗骂自己刚才那一瞬间的优柔寡断,一边小跑着跟在对方身后。

  一行人分别坐进机坪附近停着的两辆蓝白配色考斯特。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也已经完成了发动机装车。

  整个车队开始朝着624所,也就是刘振响之前工作过的燃气涡轮研究院驶去。

  由于时间紧迫,阎忠诚在路上就掏出笔记本,开始给跟他同车的核心成员布置任务。

  “同志们,咱们这次高空台测试总共有13项任务,按照进行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校准试验、空中性能试验、启动和再启动试验、推力瞬变试验……”

  “这里面的重中之重是第8项,进气畸变试验,也就是模拟可能诱发喘振时的情况,是决定咱们这次发动机改进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所以我决定由小常同志来负责进行……”

  “小常同志,前六项试验的内容跟我们这次改进的关系不大,虽然按照规定还是得做,但流程应该会比较快,在这段时间里伱可以先把进气畸变试验的条件设计出来……”

  “在完成第八项之后,我们就需要一分为二,一队人继续进行后半部分试验,尤其是高原和高低温启动,必须要做出最严谨细致的数据来,另外一队去阎良,准备进行空中平台试验……”

  在阎忠诚有条不紊地指挥下,当一行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对于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都已经了然于胸。

  在624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改进后涡喷14的第一台原型机于当天晚上被固定在了SB101高空台的推力台架上面。

  由于阎忠诚本人用半条命换来的经验教训,航发测试过程中,试验舱内是绝对不允许有人的。

  因此常浩南没办法直接看到经由自己改进的涡喷14工作时的场景。

  好在数据几乎是实时读取的。

  测试第一步,也就是高空台校准试验很快完成。

  推力台架随后被送入试验舱中。

  涡喷14发动机的尾喷口对准了后面的排气冷却装置。

  高空台的供气和抽气系统同时开始工作,两台DA3500压气机提供的高速气流经过降温之后被送入稳压室。

  发动机成功启动,即便坐在试验舱外面的操作室内都能听到涡喷发动机所发出的尖啸声。

  空中性能试验开始。

  最先要测出的自然是标准台架推力。

  “海平面高度,来流迎角0°,来流速度0.4马赫,准备开始测试。”

  工程师几乎是本能地开始按照流程念出测试条件。

  对于一台主要改进是增加喘振裕度的发动机来说,这本应是个相当无聊的步骤。

  因为涡喷14的包线大家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在座的所有人几乎都能闭着眼睛画出来。

  标准台架推力应该是69.6KN。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