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常浩南指了指那个角落的方向问道。

  加更照例在下午

第102章 制造难题(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1/8)

  顺着常浩南指出来的方向,钟世宏很快看到了那个角落里堆放着的叶片:

  “哦,那些基本都是受到过损伤或者检测不合格,被判定为无法继续使用的废品。”

  “废品?”

  常浩南一愣:

  “有那么多?”

  虽然距离很远,但他还是能依稀看清楚,那里的叶片至少有数百片之多。

  对于一个产能拉满的工厂来说,这个数量或许不算什么,但近些年军队的订货量本就不足,还要分给筑城和盛京两边生产,所以410厂有很大一部分产能都处在闲置状态。

  这么一折算下来,良品率似乎就不乐观了。

  说好的压气机叶片生产难度不大呢?

  “嗯……其实不算多,这些是最近半年积攒下来的量,而且还包括涡喷13和涡喷7的,都堆在那里。”

  钟世宏一边解释一边直接把常浩南带了过去,然后从地上随后捡起了一片叶片:

  “本来这些东西应该定时处理掉的,但是我们有一位工程师,最近在研究用堆焊技术修复这些受到损伤的废品,所以就给他留下了一部分。”

  “这些还只是一部分?”

  后者看着眼前颇为壮观的景象有点傻眼,半晌之后才开口问道:

  “那咱们总体上的良品率有多少?”

  “这个么……三坐标的一次检测合格率大概是60%,不过剩下的40%也还有一部分可以挽救,总体上大概可以达到80%左右,好的时候能到85%。”

  作为技术部部长,钟世宏对这些数据自然如数家珍,几乎无需思考就报出了答案,同时随手把刚刚拿起来的叶片递给常浩南。

  “这么高?那这些……”

  后者翻过来调过去看着手中的废品,不过凭借肉眼确实很难看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

  “良品率是只考虑加工过程的。”钟世宏稍稍固定了一下戴在头顶的帽子:“这里面的叶片,大多数是在装配和测试环节出现的损坏。”

  “目前大多数的压气机叶片材料还只是马氏体不锈钢,最多用到Ti-6Al-4V这类低标号的普通钛材,我们对这些材料的铣削加工也算是轻车熟路,最多再加几道应力释放工序,影响一些生产效率而已。”

  “但是你知道,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大量借鉴苏联设计,所以在叶片跟轮盘以及机匣的装配过程中会用到一些铆接结构,这些航空紧固件的材料一般是苏联标号的БТ16钛合金,也就是Ti-3Al-5Mo-4.5V,对于咱们来说还算是个新东西,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装配,都比较容易出问题。”

  “原来如此……”常浩南心中了然,并暗自记下了钟世宏所说的这些内容。

  华夏对于钛合金材料本身的研究并不算晚,诸如TB2、TC4这些航空领域用量较大的钛合金,基本都是在60-70年代完成的国产化。

  包括刚刚钟世宏提到的БТ16,其国产化型号TC16钛合金也是1990年左右就已经诞生了。

  但问题在于,光有一块材料是没用的。

  生产出钛合金棒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而且退一步讲,即便是美国的Ti1100、俄罗斯的БТ36这些最新牌号的产品,其坯料本身也并不限制出口,只要肯花钱,大多数国家(比如印度)都不难买到。

  然而每一种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理化特性的区别,都需要对应的处理和加工工艺,才能真正变成可用的产品。

  这些工艺几乎不可能靠仿制来获得,也是真正形成技术壁垒的部分。

  显然,410厂就是在这两个环节被卡了脖子。

  随后,常浩南在钟世宏的带领下又参观了几个其它的工艺流程,但脑子里却始终想着刚刚的那一堆废品。

  终于,在看到之前说到的铆接组装工序时,他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说起来,既然咱们的压气机已经是全新设计了,不能考虑放弃铆接结构,全面换用榫接么?而且让榫头和榫槽之间形成过渡配合或者小间隙配合,还能减少压气机工作时候的震动,寿命也更高。”

  虽然常浩南也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但有着后世知识和经验的他非常清楚,即便是在苏制发动机中,使用铆钉作为叶片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也绝对属于奇技淫巧,只不过在跟着歼7一同引进的R11F-300发动机里面恰好用的是这一种罢了。

  这个问题确实让钟世宏对常浩南有些刮目相看。

  至少说明后者不只是来厂里面摆个谱,而是真的对生产加工有一定了解的。

  “铆接换榫接我们当然也考虑过,但燕尾形榫头的加工难度很大,而且作为装配基准的压力面榫头需要用到拉削加工,需要特殊的组合拉刀,因为禁售的原因,目前已经没办法通过正规渠道批量采购。”

  显然,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顺便把窗户也给封死。

  所以对于在坎坷中摸索前进的华夏军工人来说,要想找到出路,就得想办法把房顶给掀了。

  “禁售啊……”

  常浩南重新抬起头环顾一周,确实发现这里的绝大多数加工设备都是进口自德国或者日本的。

  虽然著名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已经在1994年宣告解散,但是其禁运物品列表却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瓦瑟纳尔协定所继承,华夏所面临的禁运压力并没有减小。

  要知道,巴统的禁运列表中,对华夏单独所列出的项目甚至比对解体之前的苏联还多将近600项。

  就比如高精度多轴联动机床,出口苏联是可以的,但出口华夏不行。

  “是啊,像是机械加工这些领域,咱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钟世宏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我们也尝试过使用国产刀具进行进口替代,但无论是加工精度还是使用寿命都达不到要求,只能用来加工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东西。”

  说到这里,他又转过头看了看旁边的常浩南,半开玩笑地说道:“这段时间我有时候都会想,要是在我们这个行当里,也能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那可就好咯。”

  “这个么……”

  常浩南很想说其实也未必就没可能。

  毕竟按照目前的进度,最早明年最晚后年,涡扇10的开发就得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

  到那个时候,必定有很多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需要他来解决。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一方面,他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不多。

  另一方面,机械加工领域的成果转化效率也比较低。

  所以就算有了系统帮忙,也很难像流体力学模拟这样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让钟世宏先emo一段时间——

  只要我没有期待,一切就都是惊喜。

  “除了这个叶片紧固方式的问题之外,咱们厂在制造过程中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困难?”

  常浩南的语气就好像只是随便问问,不过实际上他是想确定自己接下来要学习哪个方面的知识。

  “真要说的话,那到处都是困难,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吧。”钟世宏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一定要说的话,那眼下一个是航发机匣的制造和检测,因为是大型整体薄壁件,所以铸造难度很大,目前使用的无余量熔模铸造法,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都很不理想。”

  “还有一个就是涡轮叶片,因为是热端部件,所以对材料的要求要比压气机高得多,像涡喷14的涡轮叶片上还有主动冷却需要的气膜孔,加工起来也是让人头疼。”

  “第三个就是……”

  听着钟世宏一条又一条的盘点,常浩南感觉自己的头也有点大了……

  今天晚上去父母那边吃饭,先加一章,剩下的后面几天陆续补上(月票金主投了83票,所以加8章)

第103章 新发动机下线

  实际上,常浩南之所以这么急着来410厂查看发动机的生产情况,除了要对国内的航空动力生产水平有个了解以便提前进行一些布局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记着之前查看01号原型机试飞数据的时候,发现机上两台涡喷14的工作状态都非常不稳定。

  如果只是发生故障的那一台出现这种现象,姑且可以认为是一种喘振前的征兆。

  然而实际情况是,两台发动机,甚至包括常浩南后来专门去查看过的03号原型机上面的两台,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而且不稳定的幅度还不一样。

  这种情况,意味着问题大概率出在制造过程中。

  虽然在把涡喷14的喘振裕度提高足足25%以后,他可以保证这种幅度的状态波动已经不会再次诱发喘振。

  但是还不够。

  喘振裕度有点类似于在性能方面留出来的余量,喘振边界线就是理论极限,共同工作线则是为了保证安全而人为设定的性能边界。

  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越稳定,这两条曲线之间所需要留出的距离就越短,相当于在理论极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榨取”出更多的实际性能来。

  在经过之前的一番改进之后,涡喷14的性能潜力其实比以前要更大。

  所以如果能够找到并解决那个不稳定因素,就可以进一步拉高这台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不过这件事情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当常浩南从生产车间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当天深夜。

  作为一个在机械制造领域浸润不深的人,他确实没能找出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只能等到测试环节甚至更往后的小批量试生产环节再慢慢去摸索问题了。

  好在制造方面即便出现后续改进,也是属于生产定型的范畴,因此并不会影响到眼下的工作。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一架灰白涂装的运8运输机降落在了112厂的北陵机场跑道上。

  编号为010001的涡喷14原型机已经在前一天晚上从410厂走下生产线,并被连夜运到这里。

  它几乎寄托着整个606所、整个八三工程的希望。

  实际上在这台发动机完成装配并进行下线检测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发现了它跟原始设计的不同——

  在国军标下的整机重量从原本的1150kg降低到了1040kg。

  110公斤的减重看似不多,但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每一公斤重量都是值得精打细算的。

  何况一次就减轻了10%。

  哪怕其它能能没有变化,仅凭减重这一项就足够把涡喷14的性能拉入一个新的层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