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480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1-24 16:57:12

  最多就是宣扬一下女帝陛下的神武和仁慈。边军将士们一颗心要是靠过来,这可怪不得他们。

  ……

第832章 番外之太子

  转眼已是昭平九年。

  这是女帝陛下登基的第九年,大梁朝堂上的重臣几乎都是天子心腹,政务运转通畅。各军队都在奋力练兵,你争我赶,呈现出一派令人欣慰的气象。

  这一年,女帝陛下二十有五,正是青春鼎盛之年。

  宝儿公主过了八岁生辰,已经长成英气勃勃的小小少女了。

  宝儿公主的太傅一共有四个,有两个是博学多才的翰林大儒,负责教导宝儿公主经史子集。陈丞相和冯尚书也兼了太傅,每过五日要抽出半天时间,教导宝儿公主处理政务和税赋之道。

  宝儿公主的武太傅,是宋渊。

  女帝陛下实在忙碌,无暇亲自教导女儿习武,便将此重任托付给了最信任的宋统领。偶尔得了空闲,姜韶华会陪女儿过过招。

  宝儿习武天赋出众,比起姜韶华少时更胜一筹。可惜的是,姜韶华的一身神力没能传给女儿。不过,身为大梁公主,未来的大梁皇位继承人,宝儿公主身边高手环绕,倒也不必成为绝顶高手。

  更难得的是,年少的宝儿对政务颇有兴趣。姜韶华每晚要批阅奏折,宝儿经常陪在一旁,为娘亲研墨,顺便竖着耳朵,听娘亲和陈丞相商议政务。

  陈丞相私下里对女帝陛下笑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宝儿公主聪慧且有悟性,将来必成大器。”

  姜韶华对女儿也很满意,笑着说道:“宝儿已经八岁了。朕打算今年就册立太子。”

  按着大梁习俗,孩童养到八岁就算养住了。不过,这个年岁立太子,还是早了些。

  陈丞相略一思忖,低声道:“皇上确定不会再怀孕生育了?”

  陈丞相的意思表达的很委婉。

  如果姜韶华膝下只有宝儿公主,立宝儿为太子天经地义。可姜韶华这般年轻,万一以后再生个儿子出来,以世人的想法,就该将皇位传给儿子。宝儿公主就会陷入尴尬境地。

  所以,这等事一定得想好了再做决定。

  姜韶华看着陈丞相:“朕不会再生,有宝儿就足够了。”

  陈丞相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老臣这就准备册立太子事宜。”

  姜韶华嗯了一声:“让礼部先上奏折。”

  这是要让董尚书先挺身而出,先为册立太子一事造声势。这几年来,董尚书不遗余力地推行科举改革,已经快被骂成孤家寡人了。不过,董尚书的圣眷也是肉眼可见的浓厚,地位之高,无人能撼动。

  陈丞相亲自去了一趟董家,和董尚书密谈许久。

  几日后的大朝会上,董尚书便上了一道请立储君的奏折。董尚书博学多才,文采也是一等一的。这一份奏折写得慷慨激昂,听得人热血沸腾。

  臣子们反应也很微妙。一方面,他们早有心理准备。女帝陛下生了宝儿公主后,再没有过喜讯。宝儿公主四岁就开蒙读书习武,一应待遇都比照着培养储君来的。现在女帝陛下要立太子,不立宝儿公主还能立谁?

  另一方面,心里也着实有些别扭。大梁龙椅上坐着女帝,太子又是宝儿公主。这岂不是意味着,未来的几十年内,大梁都是女子坐江山了?

  如今大梁处处开设南阳学堂,读书的女童越来越多,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中女进士的也是一批又一批。各地的官员中,女官从零星几个,迅速增长到一个可观的数字。

  长此下去,大梁官场怕是要涌现大批的女子官员。大梁的时风俗气,也如斗转星移,逆转乾坤了。

  臣子们打从心底不乐意。

  奈何董尚书是礼部尚书,上奏折请立储君天经地义。还有杨尚书丁尚书等众臣附议。册立太子一事,根本容不得臣子们反对。

  曹御史更是直接跳了出来,张口就道:“公主殿下天资聪慧,文武双全,臣请皇上册立公主殿下为太子。”

  董尚书忍不住瞥曹御史一眼。

  这个曹御史,当年花五万银子跑官,补了御史的官职。张尚书倒台的时候,曹御史毫不迟疑地和张尚书划清界限,这几年处处想皇上之所想,俨然是皇上的狗腿子。

  小人嘛,有时候比君子好用得多。

  女帝陛下冲曹御史笑了一笑:“曹御史所言,甚合朕心。”

  曹御史得了皇上夸赞,浑身都来了劲头,又将宝儿公主吹嘘了一通。在他口中,宝儿公主读书习武的天赋举世无双,小小年纪就能看懂奏折,简直就是古来今往第一神童。这是天佑大梁,赐给大梁的瑰宝。这样的宝儿公主,天生就该是大梁储君。

  董尚书微微抽了抽嘴角。论不要脸和无耻,他实在远远不及曹御史,还得继续修炼。

  有曹御史带头,臣子们陆陆续续地出言支持立储一事。

  立储大事,就此定下。

  大朝会散后,姜韶华心情颇佳地回了昭和殿。

  宝儿公主双眸熠熠地迎了过来,先行礼,然后扑进娘亲怀里:“娘,我真要做太子了吗?”

  姜韶华对女儿的课业要求严格,私下里也有温柔慈爱的时候,笑着搂住女儿的小身子:“娘亲是天子,你是娘唯一的孩子,当然要做太子。”

  宝儿公主美滋滋的,过了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张口问道:“娘是因为我是唯一的孩子,不得不立我为太子。还是因为我足够优秀,担得起太子之位?”

  姜韶华俯头,和女儿对视:“立储是大事,不能任性肆意。如果你平庸无能,我宁可从姜氏宗亲里选一个继承人,也不会立你为太子。”

  “从你四岁开蒙读书的那一日起,我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你的言行举止。观察了四年,我才决定立你为储君。”

  “欲戴王冠,先受其重。做储君,比做宝儿公主累得多。等储君册立大典之后,你就随我上朝听政。”

  宝儿公主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娘放心,我一定用心听政学习,绝不会让众臣看笑话,更不会让娘失望。”

  姜韶华微微一笑,握住女儿的手:“好。”

第833章 番外之平王(一)

  立储不是小事,程序繁琐。

  册立储君大典,是礼部差事,最忙碌的就是董尚书了。礼部上下忙了三个月,在四月初六这一日,金銮殿里举行了储君册立典礼。

  八岁的太子殿下,穿着明黄色的太子服,眉眼肃穆,竟然颇有威仪。站在女帝陛下身边,俨然就是小了两号的姜韶华。

  长宁侯崔渡,和众臣站在一处,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女儿成了大梁太子。满心的骄傲之情,几乎要溢出胸膛。

  典礼结束后,是盛大的宫宴。

  李太后领着平王殿下一同赴宴。

  李太后掌宫务之后,颇为低调,从不干涉前朝政务。平日除了打理宫务,就是陪伴平王。

  平王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五官俊秀,白白胖胖,满脸开心的笑容。眼睛如水般清澈,一看到底的那种。

  太子殿下和平王坐得近,不时为平王夹菜:“二叔,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肉丸子。”

  “菜也吃一些,别总吃肉。再胖下去,就不好看了。”

  宝儿隔几日就去宁安宫请安,和平王时常一起玩耍。叔侄两个感情很好。

  平王很听宝儿的话,宝儿夹什么菜,他都老实吃完。吃饱了,平王坐不住,很快就蹿出殿去玩耍。

  论身形,平王已经成年,高高壮壮,十分康健。

  论智力,平王勉强有个四五岁的样子,清晰的指令能听懂。复杂一些的,就一脸茫然了。

  臣子们也习惯了平王的跳脱,只要不当众脱衣服什么的,就随平王开心吧!

  “平王殿下也十七岁了。到了该大婚的年龄。”吃喝得差不多了,臣子们借着酒劲闲话低语:“不知哪一家的姑娘,能有幸做平王妃。”

  “听闻太后娘娘,在去岁就开始为平王殿下操持亲事。应该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吧!”

  “听说是选了一位李家的姑娘。”

  “肥水不流外人田。平王脑子虽然不行,身份可尊贵得很。女帝陛下好吃好喝地养着平王,只要平王不闹腾,就是一辈子富贵。太后娘娘选平王妃,当然先紧着娘家。”

  “其实这对平王也是好事。李家姑娘做了平王妃,太后娘娘自然对平王也多几分眷顾和怜惜。”

  范大将军一派忠臣做派,对平王不闻不问,摆明了要划清界限。范贵太妃被常年关着,神智已经有些失常,早就不在人前露面了。

  平王就在宁安宫里住着,最大的靠山,就是李太后。李太后选娘家侄孙女做平王妃,也可见是养平王多年养出了真情谊,是真心为平王考虑打算了。

  宫宴散后,女帝陛下和长宁侯带着太子殿下,一同送李太后和平王回宁安宫。

  平王今日玩得开心,一路蹦蹦跳跳,顺手从廊檐下的花盆里摘了一朵鲜花,兴致勃勃地给侄女宝儿戴上。

  宝儿也很纵着平王,凑过脑袋,让平王给她戴上鲜花。

  李太后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笑意:“宝儿是个心善的孩子。”

  宝儿心善,做了太子之后,也能善待平王。这才是最让李太后满意之处。

  姜韶华心中了然,冲李太后笑了一笑:“母后倒是全心为平王考虑着想。”

  李太后也是一笑:“哀家养了他七年,整日看着他。现在倒是觉得,傻人有傻福。他这样快活地过一辈子,未尝不是件好事。”

  顿了顿,又轻声道:“过几日,是哀家生辰。哀家打算召李家女眷进宫。到时候,皇上得了闲空,就来宁安宫看看。”

  看什么?

  当然是看看李太后挑的人是否合意。

  要做平王妃,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这个天子的态度。她愿意接纳,李氏女才能进皇室的门。

  至于李太后是否存着不为人道的野心,想让李氏女生出姜氏血脉,日后或许有机会扶皇孙谋夺皇位……这样的可能性当然有。事实上,只要平王娶妻并生出子嗣来,对皇位的传承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李太后这是在试探姜韶华的态度。

  如果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可以用的手段太多了。譬如平王忽然重病离世,成婚后意外身亡,或者手段柔和一点,平王妃一直生不出孩子来,也就免了后患。

  姜韶华看一眼李太后,淡淡一笑:“好,等母后生辰,朕一定来宁安宫凑凑热闹。”

  李太后暗暗松一口气。

  姜韶华是圣明天子,有胸襟有格局,不屑于行鬼祟之事。登基这九年,确实一直对平王不错。对她这个太后也算恭敬。

  不过,如果以为天子手段温软那就大错特错了。

  想想郑太皇太后,被软禁了整整六年。姜韶华丝毫没有心软放太皇太后出来的意思。

  ……

  六日后,李太后生辰宴。

  宁安宫设了宫宴,李家女眷被宣召进宫。真实目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过,为了体面好看些,除了内定的平王妃,还有几位年轻的闺秀也一同进宫,为李太后贺寿。

  有崔家的姑娘,有王家的千金,还有董家闺秀。京城新贵陈家冯家人丁都不兴旺,没有嫡支的姑娘,又不能拂逆了太后娘娘的好意,便各自从旁支里挑了一个适龄的姑娘进宫赴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2页  当前第4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0/4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