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慢慢同学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00 KB   上传时间:2025-03-10 19:49:46

第34章 有福之家

  这一找,宋成文再出现在村子里的时候,洛洛刚好满月。

  人是不可能找得回来的,他在京城里人生地不熟的,上哪找去。

  也是那一天,广播上正式公布了恢复高考,招生对象: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知青院里的哭声,比一年前还大,经历了一年的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这一次,是真的有的实实在在的路了。

  谁还管是不是秋收正忙的时候,工分也不挣了,都往县城跑,往市里跑,买书去呀。

  报名,全都报名,别管考不考,也别管能不能考上,得把名先报上。

  洛清微是抱着孩子,和沈默一起到县里报的名。报完名,到招待所里下了一回馆子,吃的面条。然后到照相馆,拍了全家福,给洛洛拍的满月照。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带着孩子来的,也都拍全家福了。

  三家还一起拍了合照。

  下午,到沈云和沈莲租的平房里待了一会,一起吃了晚饭,天都黑了才赶了火车,到家天已经黑透。

  大伯娘和婆婆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着,手里拿着小被子,见着孩子,赶紧给包上,怕晚上冷,冻着孩子。

  “都报上了?那就行,赶紧回家,大碴粥在锅里煮了好几个小时了。”

  像他们这样儿,报名还带着孩子的,也算是一景儿。

  在村里,并没有对外讲,只说去县里给孩子拍照片。

  罗厚朴跟沈默倒班,第二天去的,顺便跟沈莲把结婚证领了,也去照相馆拍了照片,结婚证上不用,那也是结婚照。

  沈云和门建国也是当天中午请了一会儿假,偷着去报的名。同事都以为他俩出去约会了,并不知道人家报名要参加高考。

  除了知青们大张旗鼓的报名,有班的一般都是偷着报的,考不上只当没有那回事儿,考上了再说。

  真把名报上了,拿了准考证,不紧张的也紧张起来了。

  还有两个月考试,玩命儿的学吧。

  沈家人有现成的书,都看过一遍,开始复习第二遍了。

  知青那边儿才开始互相抄书看,根本弄不到那么多复习资料,只能手抄。

  知青院的灯一夜一夜的,就没怎么熄过。

  农场也看不出来,秋收是指不上这些知青了,去上工的也是心不在焉,不是割着手就是割着腿的。

  没法强求,工人们多加班多挣加班费呗。

  沈家这边,也都拼命学呢。孩子肯定是没时间管了,奶奶和两个婆婆一人管一个。大嫂干脆给晨曦记了奶。

  一个个的,吃饭都抱着书本看。都这样儿,谁不看都不好意思,只能一块儿卷。

  洛清微都拿了主治医师职称了,被他们卷得,只得跟着学,孩子在怀里吃奶,她手上还拿着书看。老太太可有耐心了,坐在身边儿,给扶着孩子的头,吃完了一边儿,给孩子换一边儿吃,吃饱了,人家就把孩子抱走了。她把衣服一放,接着看书。

  晚上孩子跟着老太太睡,到点儿了,她起来,到东屋,往老太太被窝里一钻,给孩子喂饱,再回屋接着看书。喂完最后一次夜奶,回去才睡觉。

  早上四点钟,大伯或是公公起床烧炉子了,听到动静,陆续的都起来,先在被窝里看会书,再起来穿衣服洗漱完,还能再看一小时。然后吃早饭,放下碗筷就上班,在班上,得空了就看点。

  下班回来,饭是现成的,吃完接着看书。

  家务,做饭,什么都不用他们管,长辈们全包了。

  专门念书就行。

  用老太太的话说,“原来以为得熬一年,这才两个月,算啥事儿呀。咋都挺过去了。”

  从来都没干过活儿的人,开始帮着儿媳妇打下手,干些力所能及的了。

  也不出去打水浒牌了,也不招人来家玩儿了。

  只说要看孩子。

  都知道沈家的孩子金贵,村里的老人也不上门。

  家里真就清静下来。

  就这么熬到十二月十号,请假,进县城,住到沈云和沈莲的出租屋,女生们挤在一个炕上,男生到门家住的。招待所早都满了,肯定没房间,有亲戚的投亲,没亲戚的,自己想办法。随便叫开一家门,给钱借住一晚上的都不少。

  考了两天,头一天考的政治和理化,第二天数学、语文。

  等于是最后写作文。

  大嫂二嫂报的文科,考史地。其他人报的都是理科。

  头一天考完了,没敢对答案,怕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第二天考完,才坐一块儿,背题背答案,每人记一些,凑到一起,卷子就差不多背全了。然后对答案。

  有记不太清楚的,全当错了处理。

  对了整整一宿,考的最好的是沈默,这个不意外,他在部队上的时候就要考军校,已经在学习了。只是复员回来的一年没看书,别人都是多少年不接触书本了。

  第二好的是大嫂,这也正常,她是民办教师,日常教学生,也是看书。

  第三好的是门建国,这个大家挺意外的,他的分数应该挺高的,没想到,这是个内秀的。

  其他人都差不多,最差的是二哥,一半答案都没上。他心态可好了,“那横不能一家子全都是大学生,就可着咱家来吧?你们一个两个都去念书了,老三两口子还不在家,家里剩下老的老,小的小,不得有个支门户的呀?”

  这话是没错,他自己能想得开就好。

  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谁知道能不能考上呀,别人考啥样儿他们又不能知道去。

  报考的时候,沈默和洛清微,沈云和门建国报的都是京城的大学,其他人报的都是本省的,本市的,甚至二嫂第二志愿报的就是县里的师范中专。

  等结果的时间,那是真煎熬,心里长草了一样,干啥都没心情。

  出结果的时候,洛清微没去县里,家里的都没去,沈云和沈莲在县里,去招生办方便,等着她们看结果就行。

  说好了,拿到结果就给邮局打电话,二哥不用上班,大早上就在邮局等着,等到快中午了,接到电话,大哥二哥没录上,其他人都考上了。

  沈默考上了北大。洛清微考上医科大学临床。沈云考的师范,门建国考的也是医科大学,跟洛清微同学。

  大嫂考的是省师范,二嫂考的是财会专科。沈莲和罗厚朴都是农大。

  好家伙,他们沈家一家子,考上的,比全农场的知青加起来还多!

  一下子全县都出了名,大学生都生到他们家了。

  

第35章 散是满天星

  “赶紧回京城,别等过完年了,正月十五都开学了,过完年火车上都是人,你还带个孩子,折腾得起吗?”

  给京城打电话报喜,大舅直接发话,让回京城过年。

  长玉姐在电话里补充,“给你们买了个四合院,是我和大哥还有承泽一起挑的,特别规整的二进院,保持得可好了。屋子也收拾出来了,随时都能住。家里也给你们留了房间,回来先住到家里,我给看孩子。”

  这是说,要是带着老人进京,也是有地方的,不用寄人篱下住亲戚家,让老人不自在。

  要是他们一家三口回来,直接住到大舅家就成。

  “嗯呢,我们得带着奶奶回去,孩子一直是老太太带的,离不开太奶奶。”

  “行啊,哪天到,我和大哥去车站接你们去。”

  “买到票就回。”

  原本该过个团圆年再走的,可是现实情况是,沈家没时间过团圆年了。

  每家都有上学的,还都有孩子,看孩子就成了大事情。

  奶奶跟着老四家走,看最小的洛洛。

  晨曦留在家里,大伯娘看。

  沈煦还没有断奶,二嫂说什么也舍不得,非得让再吃半年。为了让她送奶方便,沈山得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孩子奶奶请上半年病假,跟着住过去,看孩子。

  租房子,收拾房子,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等过了年再搬家,来不及。大冬天的,房子空着不行,得每天都烧火,不然就凉下来了。

  所以就得提前烧好炉子,提前搬。

  洛清微这边也一样,不提前几天回去,把老人孩子安顿好,不行。

  还过啥年啊。

  折腾吧。

  “现在单位上允许子女接班了,好些知青都是父母退休,接班回城进厂。看看村上谁家孩子想上班的,我干脆退休回来看孩子得了,总这么请病假也不是个事儿。”

  王喜芬想把工作卖了,请病假没工资,还不如退休回家,按月还能领点退休金。自家的孩子都有前程,用不上接她的班,她提前退休回家,省得孙子没有看。

  老二得出门干活儿挣钱,不可能让一个大老爷们儿窝家里带孩子吧,他也带不明白。

  村上有条件好的,能给孩子安排一个正式工作,花几个钱肯定是乐意的。

  不等放消息出去,大伯娘把话接过去了,“我大哥家的老三初中毕业在家待一年了,让他干得了。”

  “冯军吗?他姥爷没给安排?还用得着干站务员啊?怪辛苦的。”

  “安排啥呀,他姥爷这不是下势了嘛。人走茶凉,使不上劲了。老在家待着也不是个事儿,好歹有个班上着,骑驴找马慢慢找着也行啊。”

  冯家的亲戚,是在大运动中起的势,原来也就是普通干活的人。得势了很是嚣张了几年,得罪的人不少。下势了,都打回原形,回家种地了。

  哪里还有能力给孩子安排工作。

  嫂子都这样说了,王喜芬没法拒绝,不只没法拒绝,连钱都不能要了,咋要啊。

  大伯娘当天就抱着晨曦回娘家串门子了,回来的时候,晨曦脖子上挂着一团线,上面缠了二十块钱。说是孩子表叔表婶给的压岁钱。

  “我哥嫂同意了,该花钱花钱,该找人找人,怎么安排,他们听安排。明儿个他们一家子就过来,商量看看怎么弄这个事儿。”

  那有啥怎么弄的,车站领导安排明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儿,这边退了,有人接班,走的就是接班的流程,民不举官不纠的事。

  当初沈金库两口子能想法子调回金家园子车站,就一样能办得了接班。

  冯家大哥大嫂带着冯军过来,孩子老实得接近木讷,长得挺精神的,像冯家人,就是不爱说话,进门也不跟人打招呼,往炕边一坐,一句话也不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3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