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征用,改造一下,给咱们这边不方便通勤的同志做宿舍。
另外,财神爷,给安排两辆大巴车的资金,做通勤的班车,想通勤的有班车,完全可能通勤嘛。”
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大家也都满意。
谁敢反对呀。
这位来了小半年,除了找地种菜一件事儿,一直不声不响的。
可突然间,这上上下下就大洗牌了。早前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不笑话潘凤良个万年板凳去烧他的冷灶。
现在再看看,人家都红得发紫了。
那位高四方,都回来三十多年了,悄悄停停的猫着,藏着好好的。怎么沈书记一来,就被发现了?然后顺藤摸瓜就把看着不相干的人,却是之前把他架空,不听指挥的,都给拿下去了呢?
一个在家种的老农民,生产队长的爹,怎么就最后牵挂到一个副省的?
看不明白,但不妨碍大家伙知道,沈书记厉害。
真惹不起。
咋说咋听着吧。
王县长第一个举手同意,“我赞成,就按书记说的办吧。”
然后一个两个的,都同意了。
……
“最靠近政府的那两栋别墅,办公室的人说改造不了,之前是高乡长和刘书记两家住着的,完全是居家的装修。不适合改成招待所。
强行分给我跟王县长做安置房了。等县里的家属楼盖好,重新分了房子以后,再返还给县里。
你再去探亲,不怕没地方住了。
等路修好,带全家过去小住,也是可以的。”
沈默回家跟洛清微显摆,答应她让她住别墅,这不是就实现了。
洛清微给男人竖大拇指,“厉害,跟着我家沈长官,这是当娘子啦。”
沈默笑着接下了媳妇的赞美,“很荣幸没有当杀猪匠,让娘子跟着翻肠子。”
……
“杀猪匠咋啦,我家老张是这市场上最勤快的,买卖做得最好的,我家日子最宽松,翻肠子我也不嫌的,比挨饿强吧。”
洛洛这不是带着同学回家玩儿嘛。
同学回家跟家里一说,沈默的条件,在这边吃啥了,玩儿啥了。
再过来,人家家长就让带点儿水果,零食什么的过来。家里条件紧巴的,就不怎么让孩子来了。
最后就剩下市场上猪肉摊老板的儿子张超,秦露大伯家的儿子秦铮还有同桌田心和班长刘喆。
这几个家庭条件都不错。
张超的妈,来送了半片子猪肉,跟洛清微聊天,说班上有些家长,明明单位上都开不出来工资了,还死挺着上那个破班,觉得抱着铁饭碗呢。瞧不起他们个体户,一看到她就捂鼻子,说身上有猪屎味儿。
谁瞧不起谁呀,“活不下去最让人瞧不起。”
第135章 从不骗老百姓的钱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能还抱着老观念。不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嘛。嫂子你们这样儿,可是响应号召,是积极分子。”
洛清微夸张超妈妈,把张嫂子给说的,笑得合不拢嘴。
拿来的猪肉,自家收入了,给钱不合适。
洛清微拿了自己做的手工皂,加了薄荷的,她卖猪肉的,手上有别的香味儿不好。
“嫂子,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皂,放了药材,洗脸洗手效果都不错。不嫌弃的话,拿回家用吧。”
又有五块肥皂,“这些是肥皂,放的碱多,去污效果强,洗精细的好衣裳怕伤衣裳,工作服啥的就正好,扛造。”
平时李嫂子都拿这个肥皂洗抹布洗围裙啥的,特别好用。
张嫂子觉得这些东西不值什么,人家给回礼了就拿着,可高兴的就收了,“太好了,我那围裙天天油滋麻花的洗不出来,脏着又不好看,谁来买肉看咱围裙不干净,心里犯隔应,就不爱买咱的猪肉了。”
“要是觉得好用,用完就来拿呗,我一次做得多。张超来家玩儿,让捎回去就行。”
行啊。
她哪里知道,肥皂还好,成本不大。
那手工皂里都放了好药材,一块就能买她半头猪。
给其他几位家长,也是手工皂。
秦铮妈妈是百货商店的会计,平时家里用的,都是百货商店库房里的“残次品”香皂,雪花膏啥的。
给他家拿的是茉莉花香味儿的。
那手工皂拿回家,一洗手,就发现不一样了。
刚好京城她娘家嫂子过生日,不知道送点啥礼物呢。亲嫂子,送得贵重了显得生疏。不送吧,又感觉不到亲近。她嫂子的老父亲是老首长了,哥哥们都身居要职呢。
就把剩下的两块香皂给送过去了,说了,是孩子同学家长手工做的,她觉得好,邮回去给嫂子用着试试。
她嫂子可是识货的,拿着给家里的保健大夫一看,人家拿起来一闻,就说了,“这里放了好药材,做这个的,是行家里手。”
保养效果比百货大楼里那些个外国牌子的化妆品,动不动要几千块钱一套的,强多了。
知道里面放的药材都不便宜,当即就给小姑子打电话,“小铮同学的家长是干啥的呀?送这么贵重的东西,不是要求妹夫什么事吧?”
啊?秦铮妈妈下意识的就否认了,“是在我们市里医学院做老师的。孩子爸爸在下面县城工作。哦对了,是从洼金县调过来的,我小叔子家的秦露,前年不是差点被绑架嘛。就是这孩子救的。
听说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里有做生意的,生意做是很大。
家里的条件我看了,非常好。
用不着求咱啥事吧。”
话是这样说,但她心里犯了疑惑,秦东阳回家后,她就跟男人念叨了,“我嫂子可说了,这东西金贵。不会有啥事儿要找你给办吧?”
把秦东阳给问的,都无语了,“你那脑子,想啥呢。人家什么实力,上任几个月,把齐省都给翻了个个儿。我一小小齐中市农业局的副手,我有啥能帮上人家的?
破虏说过,那位在京城背景深着呢。洼金县的好些项目背后,都是京城的少爷小姐们牵头的,一般人,人家都不可能拿正眼看。
沈家二哥的生意做得很大,洼金县半城的买卖都是人家投资的。
人家又不缺钱,又不缺背景的,能求着咱啥?
想多了。”
可这么一说,贾文也挺愁的,“那这咋办?人家给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咱拿啥还礼呀。”
“不是有两瓶好酒吗?过年的时候给送过去吧。”
行吧。
但是找了机会,贾文还是以接秦铮的借口上门了,跟洛清微说呢,“偏着你的好东西了。我回家用着好,给我娘家嫂子邮了两块。她识货,告诉我加了药材,我才知道这得耗费多少银钱……”
洛清微拉着她的手往改成工作室的两间厦房去,“耗费是有,但也没多少。药材是老家山上采了邮来的,就花个邮费。花儿呢,也是市场上就能买的,你看看。
我这正打算做一批黄瓜味的,清香。你要不要一起做?”
啊?
黄瓜味儿的香皂吗?
那就做吧。
然后就坐下了,跟着做皂。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做了三分之一,“明儿我再来,接着干……”
得咧,还找着乐趣了。
因着待得晚了,娘俩还混了一顿饭,才回家。
把孩子爸爸扔家里,自己煮了碗挂面凑合吃的。
连着来了三天,皂做好了,剩下就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等着皂化反应,成皂。
“我做这十块可得给我留着,到时候我来取的,不能送人啊。回头我在家试试西红柿味儿的……”
哎哟,那得是啥味儿?
试吧,没多少成本,爱玩儿就玩儿呗。
“确实好用,先不说别的,日化分公司必须得提上日程了。工厂没建起来之前,先搞一批这个手工皂,这不就是模具的事儿嘛,找能工巧匠,做出来花样子的模具。
做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造型,再弄个糊弄人的包装。
送到大商场的柜台去,一块香皂卖它个百八十块钱的。”
林丹妮和孟承泽带一帮子朋友过来投资看项目,之前台县那帮子领导不给批化工厂的手续,推三阻四的。他们先回京去了,现在不配合的领导解决了,他们第二次过来,把项目落地。
林丹妮相中了洛清微的香皂,觉得能操作。
“二嫂的人品是这个……”洛清微先是竖了大拇指,才说,“明明可以直接抢钱的,还给人一块香皂。这世上还真有那么些冤大头?”
林丹妮白她一眼,“我可从来不骗老百姓的钱。这两年做奢侈品的生意,我是看出来了,有些人,不怕东西卖得贵,就怕卖得便宜。越贵越有人买。
做生意这事儿,你不懂。
不用管了,我操作。算你技术入股。”
行吧。
第136章 家里人气旺
腊月时节,台县冬菜进京,省城日报,电视台,市报,都大幅报道。
京城也有几家报社,发表了文章,赞扬贫困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又采访了许多买到台县菜的市民,无不对台县蔬菜的口感大加赞扬。
还有有心的记者,专门拿了台县蔬菜找农业大学的专家检测,用数据说话,证明碱地蔬菜为什么更好吃!
在这个电视广告是真的能起到巨大的广而告之,老百姓对电视、报纸还深信不疑的时代,这些报道,相当于给台县蔬菜做了一次大大的免费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