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不管孩子的学习,甚至看到那报纸上汉字只有几个,鸟语一大堆,他们看几眼都觉得脑袋晕乎乎的,眼皮仿佛挂了个千斤坠,没几分钟就要睡着了。
“小秋,现在怎么办?我们要一起去找老师反映吗?”宁时秋的同学问。
宁时秋第一反应也是叫上同学们,一起去找老师问问怎么回事,人多力量大,闹大了老师总得给个说法。
但是他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过后觉得这个方法不算好。
他们一起去找老师又有什么用呢?订购英语学习报这件事老师也没有决定权,这是学校领导做出的决定。
老师只是负责把通知发到每个学生手上。
“不用了,我自己去问问老师。”
“那我们在我家等你的消息!”
宁时秋挥挥手骑上自行车前往教师宿舍
他班主任纪慧萱看他又来了,疑惑道:“是缺了谁的报纸吗?我这里只有我自己订购的一份,要是缺好几份同一期的报纸,我得问问其他老师。”
宁时秋惊讶地问:“老师,你们也要订吗?”
“是啊,学校规定每个老师都要订一份。”纪慧萱自己也无奈得很。
订这个报纸一年的费用也不便宜,再加上她们的工资不按时发,订报这个报纸简直给很多老师本就不富裕的钱包雪上加霜。
她因为可以给人拍照挣点外快,又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情况还好一点。
那些有家有口的老师,除了自己那一份,还得给自己的孩子也买一份,就差没要求老师们给自己的爱人、父母也买一份了。
听到老师的话后,宁时秋觉得果然如此,没有让其他同学一起来找老师是对的。
宁时秋把自己带来的几张报纸递过去:“老师你看看那些报纸的日期。”
“日期?”纪慧萱接过来,找了半天,终于在宁时秋的指点下找到了。
然后她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老师,这个情况,不知道报纸能不能退换?”
纪慧萱叹了口气说:“你等等,我去问问领导。”
负责报纸这事的学校领导也住在学校分配的房子里,从她宿舍过去很快就能到。
不过纪慧萱没带宁时秋的带来的报纸,而是带着自己那一份报纸。
去的路上,纪慧萱遇到跟自己搭班的副班主任,这位副班主任是个在镇中心小学教了很多年书的老教师。
看到她拿着一摞报纸往校领导家的方向走就拦住了她:“小纪,你这还是要去找领导说这个事?”
纪慧萱惊喜道:“陈老师,你也发现了?”
“要是你家里没有厉害的关系,我劝你别去,不然没用。”
也就是年轻新来的老师还保持着一腔热血,会管这些事,她们这些老教师已经看透了。
要不是跟纪慧萱搭班挺合得来,这姑娘也勤奋,给她省了很多事,她可不会多嘴说这些话。
“这……可我怎么跟学生交代?学生还在等着我的答复……”
陈老师说道:“你不用跟学生说,你找家长暗示一下就行了,家长会懂的,为了孩子,家长大概率不会为难你。”
陈老师言尽于此,要是纪慧萱坚持去找领导,她也不会管了。
纪慧萱站在原地想了许久,终于还是转身回了宿舍。
面对宁时秋询问的眼神,她连笑都扯不出来:“领导不在,事情暂时没那么快解决,你先回去吧,要是有消息,我会通知你。”
宁时秋迟疑地点头,带着自己的那几张报纸离开了。
“小秋,怎么样了?”回到同学家,等在这里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问他。
宁时秋只能把老师的话转述给他们听。
有个同学忍不住哀嚎:“啊~~~我还以为能把这报纸退掉,就能少写一科暑假作业了!”
“小秋,你真的不接代写了吗?”
宁时秋坚决摇头,以前他收钱帮人家写作业,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奶奶给的零花钱太少,给妹妹的更是少到几乎没有,他的零花钱就跟妹妹一起花,当然就不够花了,才帮人写作业挣点。
现在他又不缺钱了,而且代写作业这个挣零花钱的方式,是他觉得效率又低、消耗时间、体力又多的挣钱方式。
他就这么一双手,每次写得手都酸了也就挣一点钱,很不划算。
一周下来,挣的还不如以前丹萍姐每周借他自行车载人,分给他的分红多。
丹萍姐现在虽然不继续干了,但是宁时秋也已经想到了其他的挣钱方法。
回家后,宁时秋也把老师的话跟妈妈说了,而且他还形容了一下老师带着报纸出门又回来时的表情,这个他没跟自己同学说。
他这么一说,赵如月就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让她想起上辈子的一件事,那是儿子上高中之后的事了。
有一次他从学校回来,告诉她,自己收到了一笔小学和初中的退款。
后来没过多久,她就听说,镇小学和镇初中的校长被抓了,他们老婆在小学和初中开的小卖部也被关掉了。
赵如月对儿子说道:“既然你们老师这么说,那这事你也别管了,这个报纸你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收起来。”
“嗯,妈妈你去市里能给我买一本英汉词典吗?我还想要一个丹萍姐那样的MP3听英语。”
赵如月:“……”好熟悉的借口。
不过说这话的是她家孩子,她就觉得这个借口的可信度高了很多。
“英汉词典可以在市里买,但是MP3要等一段时间,我先给你买个录音机怎么样?可以把你读英语的声音录下来,纠正读音错误,也可以收听广播。”
“也行。”宁时秋不挑,有就行了。
赵如月又看向闺女:“妹妹呢?妹妹想要什么?”
宁时夏想半天,也想不到自己要买什么,后面干脆说跟哥哥一样。
宁时秋嫌弃地戳了戳妹妹胖嘟嘟的脸:“跟屁虫!”
手感太好,没忍住戳了好几下。
宁时夏毫不示弱地也戳回去:“我是跟屁虫,你就是臭屁大王!”
“跟屁虫!”
“臭屁大王!”
“跟屁虫!”
“臭屁大王!”
……
兄妹俩很快就幼稚地打成一团。
赵如月知道他们就是闹着玩,也不管他们,把那一摞过期报纸拿到书房,收进了柜子里。
不过到了晚上,她下课回家后,看到儿子又把那一摞报纸拿出来了,正在书房里教闺女读报纸上的一篇小短文。
赵如月悄悄地走进去,看到报纸的纸面没有任何笔墨的痕迹,但旁边的笔记本上,记了不少笔记。
听到动静,两个孩子停下来看向她:“妈妈,你回来了!”
“嗯,这么晚了,明天再看吧,小心眼睛近视。”
宁时夏指了指报纸上的那篇小短文:“还差一点点我就学完了。”
“这种文章,小秋也能看懂啊?”赵如月知道儿子会自学,但没想到他已经自学到这种程度。
镇小学虽然三年级就开始教,但就跟教着玩一样,也不考背单词、句子、文章段落什么的,考试都能翻书找答案。
赵如月没想到,宁时秋已经自学到了这种程度。
她突然感觉有点愧疚,自己好像又耽误孩子了,竟然都没想过给他买什么课外的辅导书。
宁时秋打开一个放在桌上没被打开的硬纸壳本子给她看,里面赫然是一张张写着单词的纸。
赵如月仔细一看,不是手写的单词,像是从书上撕下来的单词表。
“我已经学会英语音标了,这是妹妹帮我去回收站在一些英语课本后面薅的,我不会的单词就在上面找,就是太麻烦了,不如有检索目录的英汉词典方便。”
“要不要妈妈在市里给你买点辅导书?”
宁时秋一听,赶紧摇头拒绝:“不用不用,我现在还用不上。”买回来不写他觉得浪费,写又觉得累,还不如不买。
宁时秋一本正经的说:“下次你和爸爸有空带我们去的时候,我再自己挑,要不我也不知道市里有什么书,又要买哪种,老师都没给我们推荐。”
“也是,那我去洗澡了,你们俩看完这篇就早点睡吧。”
好不容易把妈妈哄走,宁时秋松了一口气,继续教妹妹读。
赵如月让两个孩子早点睡,她洗完澡回到房间后,自己却拿着一本计算机相关的书看了起来。
把算账的活扔给了宁绍明。
看完后,赵如月转头对宁绍明说:“我听人说过,买电脑门道很多,水也深,一不小心就会踩坑,可惜县城能买到的相关书籍还是太少,而且多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是能多弄到一些实用的资料就好了。”
宁绍明从账本里抬起头:“要不问问你夜校的老师?”
“对呀,我怎么把老师忘了,明天上完课我就去问问,要是老师也不懂的话,去市里那天买完东西如果还有空,我们就去找个网吧,上网搜一搜,看看有没有电脑大神在网上发学习教程和组装教程,我觉得在网上大概率可以找得到,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呗?”
“好啊。”宁绍明没去过,但她想去也愿意陪着。
赵如月没去过网吧,对于网吧印象,全都是道听途说。
而且她当初还是那种,觉得网络是害人玩意儿的家长。
虽然不至于疯狂到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的程度,但也确实很不喜欢孩子上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对网吧也有刻板印象。
觉得网吧就是辍学的坏学生才去的地方,谁去谁就是堕落了,一辈子可能都要毁了。
后来她被狠狠打脸了。
因为在拥有智能手机后,她自己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也是在赵如月自己也上网后,打破了信息壁垒。
赵如月才知道,国内网络发展初期,因为上网门槛挺高,网民素质比较高,这个时期的网民中,真正有本事的人占比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