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月才把告诉宁绍明:“张先生帮我们在拆迁区找到一栋合适的房子,那栋房子的房主就一个,出国后打算在国外结婚定居了,就委托朋友帮忙把卖掉,张先生给了我委托人的电话号码,你说我们现在打过去还是明后天再打?”
宁绍明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店里,两个孩子出去给亲戚们送面包了,估计还会在外面跟小伙伴玩一会儿才会回来。
宁时春也带着面包回老宅给爷爷奶奶和他妈尝尝,今晚不会再回来。
宁丹萍则是在房间里看书,她落下的基础太多,明年想考中专也得抓紧时间把落下的知识补上。
他们打电话不会有其他人听到:“现在就打吧。”
房子委托人的电话很快就打通了,可惜委托人因为工作调动,也不在本地。
委托人说道:“我先给我朋友打个电话,得到他的回复才能跟你们定下过去办手续的时间,在这期间,你们可以先去看看房子,房子的钥匙可以去找对门小卖部的老板拿,我离开前跟她说好了,有人看房会帮忙开门,现在那房子没有人租,你们进去可以随便看。”
赵如月:“好的,那麻烦你也跟小卖部老板说一声,我们明天下午就去看房子。”
在拆迁区找到合适的房子,他们手上的钱算是彻底不能动了。
赵如月现在倒是很庆幸,范小蓉那边一直没动静,她也不催,对这件事就是一个随缘的态度。
只是之前决定了要去买几个坏掉的MP3、MP4回来修一修练练手,她依然打算照旧去找,练到手的技能就是自己的。
练好后就算范小蓉那边的事没办成,她的维修店也能提前开起来,就专门修MP3、MP4和手机。
赵如玉电话后,想着趁着还没到去县城上课的时间,先去一趟自家闺女经常去的回收站看看,那里有没有坏掉的MP3可以买。
没想到还没出门,她爸来了,说有事跟她商量。
今天下午,陈芳妮和赵鸿发回家后。
陈芳妮就把赵如月的意思,跟家里的两个孩子和两个老人都说了。
两个孩子知道姑姑和家里人给自己撑腰很开心,也回复以前活泼的样子,不再害怕隔壁家的孩子了。
两个老人对这事比赵鸿发理解得还快,表示肯定不会拖后腿,也会看着赵鸿发,不让他犯傻。
而且赵斌从这件事里还得到了别的启发,晚上吃过晚饭就来找闺女商量:“你觉得我在县城批发一点小东西,放家里卖怎么样?”
赵如月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行啊!你想进什么东西,我回来的时候可以帮你带。”
赵斌拿出自己和老妻的存折:“我们没干过这个,也不知道县城都有什么,你去县城的时候问问人家批发的老板什么东西好卖,给我们买点回来就行,这个存折你带着,用多少直接去取,密码是XXXXXX。”
“好,那我就看着买了。”赵如月没跟她爸客气,亲兄弟明算账,亲父女也要明算账,要不然迟早会为钱闹起来。
不过想起家里剩下的角钢和配件,她给家里买角钢和配件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便宜就多买了些,本来是想着,也给娘家做个架子。
但是她哥嫂已经拿家里的木头去找镇上的木匠,让人家帮忙打一个电视柜。
赵如月就没提用角钢给他们做一个的事,现在剩下的角钢正好用上:“我这里还有一点做电视架剩下的材料,买那些材料便宜得很,没花多少钱,明天我就用那些材料顺便给你们做个百货的架子。”
赵斌听她说那些材料没花多少钱才点头:“我这就回去把家里打扫打扫,再多做几个小板凳,到时候别人来家里看电视也有凳子坐。”
现在的人爱热闹,跟邻里关系比较亲密,一点也不介意街坊邻居来家里看电视。
不但不介意,反而还会给街坊邻居准备一点茶水,觉得反正是自己摘、自己炒制的乡下土茶、花茶又不花钱,水也不花钱,家里热热闹闹的他们才好呢,花一份电费,能给这么多人看,这钱还花得更划算了。
忙了一天,赵如月晚上还得赶去县城上课,宁绍明也依旧去县城夜市街摆摊。
下课回家后,也不能跟以往一样,洗完澡,把今天店里的账目算清楚就能睡觉。
她跟宁绍明一到家,顾不上洗澡,就带上儿子的那些过期报纸,打着手电筒出门。
本来打算分头行动,宁绍明出门一看,今天没月亮也没星星,就说:“我们一起骑着小秋的车去,我载你,你拿着电筒给我照着路。”
他们乡下不像城里装有路灯,乡下各家各户一关灯,很多地方就是没有一丝光源的纯黑地带。
有时候走在路上以为自己是顺着路直直往前走,其实已经不自觉走歪,一个还不小心还可能摔进旁边田地的田坎水沟里。
虽说镇上淳朴的人比较多,可也有例外,宁绍明可不敢让赵如月自己一个人走夜路。
赵如月出来一看,也没反对。
只是把他摆摊的蓄电瓶和白色小灯串也拿了出来:“这个续航久,万一手电筒突然没电了,我们也不至于摸黑回来。”
镇上别的街道还好,他们家门口可是会有大车经过的大路,高速凌晨不让上路,有些车就会拐下高速,从这条路经过。
要是手电筒的电没了,他们俩一起骑着没有自带车灯的自行车在路上,被撞就完了。
以前镇上就有过这种事,肇事司机根本找不到。
两个人带着过期报纸,先去了距离最近的一家,这是宁时秋同学家。
那家人看到他们这么晚还来,还以为宁时秋没回家,父母找来问他在不在这里。
进屋后把事情一说,才知道不是,但这个同学的家长却一副习惯了的样子,小声对他们说:“我家孩子跟你家小秋玩得好,你家小秋在学校特别照顾他,所以我也不跟你们藏着掖着了。”
这话里明显有事,赵如月忙道:“你说。”
“你们知道我家大宝吧?”
“知道,是你家闺女吧,听说成绩特别好,去市里上了个好高中。”
“对对对,她从小成绩就好!他们老师说了,我家大宝以后不出意外能考上省大!”说到自家优秀的孩子,这位家长眼睛都在发光。
但接下来要的话让她又不自觉皱眉:“我家大宝比二宝大八岁,她上小学是好几年的事情了,我想告诉你们的事,从我家大宝读书那时候开始,镇小学每年就有各种名目收钱。”
“后来我家大宝上初中我就没关注了,一直到我家二宝上小学一二年级,也没遇到那些事,结果不是没有,是三年级又开始了!你知道你谁搞的吗?就是那个黄副校长!”
“竟然是他?”赵如月想起那个校长的模样,有点微胖,有点矮,但是国字脸,看起来还比较正派的样子,对小学生也挺和蔼的,“他这么做,校长不管?就让他在学校里作威作福?还是都一起捞了?”
“校长没背景怎么管?他怕被拉着背黑锅,早就已经在想办法调走了,可是他没背景,想调走也不容易,这么些年了,也没走成。”
赵如月又问:“听你的意思,你家大宝读小学的时候,也有学生家长闹过吗?结果不尽人意?”
估计事情过去太久,赵如月真想不起来了。
不过其实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如果结果好的话,到二宝的时候,不会还有过期报纸这个事。
“怎么没闹,那时候你估计还没孩子,不怎么关注小学这边的事。”
这位家长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陷入回忆:“让我想想,好像我家大宝那时候,也是从三年级开始,我记得那时候请了个什么讲师,做什么感恩讲座?
反正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跟洗脑似的,说得一群孩子在台下哭得稀里哗啦的。
有些家长去听了,也跟着抹眼泪,那个讲师还让孩子上台去,拿着话筒,边嗷嗷哭边说什么……以后要孝敬爸妈之类的话,我记不太清了。
就记得到后面,话音一转,人家开始卖书了,卖的还是跟讲座八竿子打不着的什么数学速算……还是速记书来着?我给忘了,反正就两本书,用一个硬壳的盒子装着,你猜猜多少钱?”
她问完,不等赵如月猜,自己直接就说出了答案:“一百块钱!九几年的一百块钱呐!你想想那时候镇上干活一个月才挣多少钱?两本书,才这么点厚,他卖敢一百!”
说着用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那两本书的厚度,赵如月看着觉得也就跟小秋数学课本那么厚。
那家长继续有些激动地说:“很多家长这次没反应过来,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一次,不是讲座,是什么圆规还是尺子的,画图的东西,用笔加上那个东西转着圈画,能画出一些好看的图案。
这个东西上课根本就用不上,还忽悠着学生买,有些家长不乐意,想退又退不掉,就闹起来了。
那时候这个黄副校长还只是什么主任,结果闹完什么事都没有,人家还升副校长了!
有人就猜他是不是上头有人,后来还真查到,人家不但县里有人,市里也有,咱们这小地方,根本动不了他!”
赵如月和宁绍明听完不由担心起纪老师的处境:“我们也猜到了,只是不做点什么,感觉心里难受。”
“唉,你们也是好心,到时候要是需要人一起去闹,人多的话,算上我一个,愿意去的人少就算了,我怕我家孩子被针对。”
她是想着,人多那个黄副校长也没法专门针对谁,混在人群里还比较安全。
说完还提醒他们一句:“可千万别让他知道,是你们私下底找的人一起去闹,要不就做好给你们家孩子转学的准备吧。”
在这里耗费了不少时间,离开的时候,赵如月看了一眼这家墙上挂的钟。
时间竟然已经将近十二点了,他们从县城回来,到家的时候是十点四十左右,大概十点五十出门来到这里,也就是说只第一户人家他们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本来以为走一圈要不了多久,一家十来分钟足够了,没想到只第一家就花了那么多时间。”
他们都还没洗澡,现在回去的话,回到家估计也到十二点了。
再洗个澡,躺床上最快也是十二点半。
赵如月想着明天还要早起开店,就说道:“我们先回去吧,明天再去下一家。”
不管怎么样,总得努力试试。
没曾想,第二天早上,纪慧萱竟然来了店里。
第104章
“老板,我一碗羊杂煮米粉,”纪慧萱走进店里,熟练地站在柜台前点单,看到柜台旁边多了个用透明盖子盖着的盒子,“咦,你们这里上新品了?”
赵如月惊讶道:“纪老师来了,这是小秋爸爸刚做的菠萝包和古早蛋糕,送你一个尝尝。”
纪慧萱忙道:“不用不用,你们家米粉量很足,我吃一碗米粉就很饱了。”
“早上不吃,可以带回家等饿了再吃呀!”赵如月不顾她摆手拒绝,直接扯下两个旁边挂着的小塑料袋,给她装了一个菠萝包和一个切成三角形的古早蛋糕。
纪慧萱只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赵如月笑笑:“一点小心意而已,你只管收下。”
她说话的时候,一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纪慧萱的脸色,在她脸上不但没有看到在网吧看到她时那种紧张感,反而还觉得她现在看起来,比以往所有见到她的时候都平和很多。
宁时秋早上起床后也在店里帮忙干点活,看到自己班主任也跑过来打了个招呼。
放假前很多老师都会来他家的店里吃东西,但放假后,有些老师去旅游,有些老师回老家,有些老师假期有空自己做饭或者可以睡懒觉了,来得就比较少。
他班主任其实假期期间也不常来,宁时秋就以为她今天特地这么早来,是为了过期报纸的事:“老师,你是特地来找我爸妈说那件事吗?”
纪慧萱拍了拍他的肩膀点头:“这件事很快就会有个结果了,你放心吧。”
宁时秋点头:“嗯!谢谢老师!”
米粉很快就做好了,早上外面的位置比较凉快,纪慧萱就把自己那碗米粉端到外面的位置,看着熟悉的景色,一口一口慢慢把东西全都吃完。
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她还挺舍不得宁时秋家的店,可惜自己老家不在这边,回去的话在想来,几乎不可能了。
她吃的速度很慢,吃完后,第一波客人高峰期已经过去。
看到赵如月闲下来,她才放下筷子,走过去:“小秋妈妈,我有点事想跟你说,可以借一步说话吗?”
赵如月有些意外地点头:“当然可以,我们去后面院子里说?这个时候院子里一般没人。”
纪慧萱点头,跟着赵如月走出店外,拐到另一扇直通后院的门,走进后院。
“纪老师你是不是要说过期报纸的事?”赵如月主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