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月点头:“也行,我看过里面的东西,有挺多歌曲的。”
过后宁时春见到孙佳佳,跟她说三婶送了自己一个MP4后。
他鼓起勇气试着问人家:“我们去县城那天,你要不跟一起去吧?我们可以坐在一起听歌,你不是说坐公交车总觉得有点头晕吗?我听说在车上听歌就不容易头晕了。”
孙佳佳有些害羞地低下头,然后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要不是宁时春的目光一直没从她身上移开过,可能还看不出来她点头同意了。
“那、那我们说好了,”主动有了好结果,宁时春也觉得妹妹的话确实有点道理,继续加了把劲,“我们到时候搭早上第一班车去你觉得怎么样?我想着早点去可以多玩一会儿。”
孙佳佳继续点头,其实宁时春说一起坐车去的时候,孙佳佳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她家人对她不太好这事,宁时春知道,所以跟他一起坐车的话,他肯定不会让自己出钱。
其实孙佳佳本来是想来跟宁时春说,自己不想去了的,因为她连去县城的公交车费都没有。
本来她去摘夏枯草卖,偷偷攒了五块钱,藏在枕套里面,不知道怎么被她弟弟发现了。
她弟弟把钱全偷走了,她告诉父母,父母还觉得这不是偷,反而骂她冤枉弟弟,说她没安好心、自私恶毒,这么对弟弟迟早遭报应。
孙佳佳很委屈,也吵不过家里人,只能来找宁时春取消约会的计划。
现在事情峰回路转,让越发坚定了要跟宁时春谈的心。
不过自己兜里一分钱都没有也不行,孙佳佳往家里走的时候,也思索着该怎么再赚一点钱,可惜镇上赚钱太难了,想赚钱还不让家里人发现更是难上加难。
本以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雨,这次却一连下了一个星期。
镇上和县城都有点内涝,等到终于天晴,又过了一天,内涝的水才彻底退去。
下雨的这一个星期,赵如月前几天还能去上课,后来就没法出门了,宁绍明则是在下雨第一天就没能去夜市街摆摊,突然有了空闲时间,他只好在家里捣鼓烤箱,变着花样给家里孩子做好吃的。
有时候面包做多了也放在店里卖。
只是下雨来的人不多,有时候即使当天备货不多,也还是会剩。
赵如月就让他把卖不完的面包分别用塑料袋装起来,放到冰柜的冷冻室冷冻,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复烤。
这仿佛是打开了宁绍明的任督二脉,他做面包时也不用担心吃不完总要控制自己了。
冰箱里很快多了一大堆冷冻的面包和蛋糕,等到天气终于放晴。
镇上下雨就不爱出门的人再次来他家买东西,就发现他家这天卖的面包种类丰富很多。
赵如月也终于有空去拆迁区那栋房子看看,结果一去,就看到院子里靠围墙搭着的一个小屋子塌了,估计是前几天风太大,把楼上的一侧的窗户吹开,里面的家具全被雨淋透。
原本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瓦片,也是漏水的。
赵如月心想:得亏不是真的买来住,要不然就这个样子,修起来估计比买房子花的钱还要多。
怪不得以前没人喜欢来这边买房子。
她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小卖部的老板娘,对方还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赵如月客气地跟她寒暄了几句,正要找个借口离开。
那老板娘却才刚说到她想说的正题:“不知道你家打算什么时候翻修这个房子啊?要是翻修的话可以找我男人,他有个施工队的,他和他施工队的人,个个手艺都很好,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他们修过的屋子,保管又便宜又好又修得快。”
“这……”赵如月做出为难的样子,“我们现在还在存翻修的钱,估计要存两三年,到时候房子修好,我家大孩子也上初中了,正好能到县城来上学。”
“两三年后也没关系嘛,”她拿出一张名片塞进赵如月手里,“这个名片你收着,到时候有需要的话,随时联系啊?”
赵如月点点头,找了个借口离开后,看了一眼名片就随手塞进了包里。
那个房子翻修是不可能翻修了,张彦君打电话来说,幸好她跟两个孩子迁户口快,要不现在再想把户口迁过去可不行了。
与此同时,随着晴朗天气而来的除了阳光,还有调查组的人。
纪慧萱没来得及通知赵如月,就有人找来,跟她家了解情况。
赵如月和宁绍明没说她们在市里网吧见到过纪慧萱的事。
只把自己当成普通学生家长,描述自己知道的事实,也没忌讳把自己想过要找其他家长一起去找学校闹的事。
毕竟他们又没真的闹起来,还只找了一家,别人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在他们这里调查到的东西也就这些,调查人员很快离开了。
宁时秋不知道自己班主任打算辞职的事,还以为有人来调查之后,事情就能圆满解决了,一切都会回归正轨。
七夕节前一天,孙佳佳又来找宁时春。
宁时春既高兴又意外,他们平时为了不让她家里人发现,见面的次数很少。
他还以为要到明天早上才能见到她。
“佳佳,这个时候你怎么来了?你等等,我给你拿好吃的。”
“不用,”孙佳佳拉住宁时春的袖子,咬了咬牙似乎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时春,我明天不想去县城玩了。”
宁时春听到这话,感觉像天塌了一样。
不等他问为什么。
孙佳佳的话让他碎了的心又重新粘合。
“我想去市里,可以吗?”
宁时春不懂她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但还是答应了:“可以,你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我都听你的。”
孙佳佳笑了:“那我先走了,时春,明天见。”
第106章
赵如月每天抽点时间,把她在县城回收站收回来的十几个MP3和MP4修好了。
运气还算不错,只有几个是彻底坏掉不能修的。
不过这几个坏掉的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亏不了本。
它们被拆开后,有些零件或者屏幕还能用,着实给赵如月省了不少钱。
最后一共修好六个MP3,3个MP4,3个MP4包括给宁时春的那个在内。
赵如月给自家两个孩子各留下一个MP3和MP4。
不过也跟他们约定好,不能因为玩这些影响学习,也不能总是用耳机听歌,还有听歌的时候声音也不能把声音开得太大声,以免影响听力。
两个孩子答应后都认真执行了,而且宁时秋还更喜欢赵如月给他买的录音机。
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听他英语课本背后附带的光盘。
他一般会先用影碟机看一遍,然后跟着读,在自己学会并且背下来之后,自己对着录音机读一遍,慢慢纠正自己的口音和自己觉得读得不好的地方。
宁时夏则更喜欢用录音机听广播,宁绍明之前给她挑漫画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一堆日本漫画里,还夹了一本叫《飞行员紫罗兰》的儿童绘本。
她看了那本绘本之后特别喜欢,天天看都看不腻。
最近用录音机的收音电台功能,收听到一个正在讲空军和飞行员的军事频道。
小姑娘每天蹲点,听得津津有味,也不知道她到底能不能听得懂。
MP4就这么自家分完了,剩下四个MP3,赵如月自己买了几副耳机搭配,打算卖出去。
她本来想弄个带盖子的塑料展示盒,放在收银点单的柜台上卖。
结果展示盒都没来得及买,被宁丹萍的同学兼好朋友知道她这里有便宜的MP3后,跟宁丹萍玩得好的几个女孩子,就托宁丹萍帮她们问问具体价格。
宁丹萍直接就把她们带来了店里:“三婶,我这几个朋友想买MP3,你定好价格了吗?”
赵如月说:“还没呢,本来想我先买个展示盒,再买点标签贴上,定价可以慢慢想来着,你跟你朋友说清楚这些MP3是二手翻修的,所以才会比较便宜了吗?”
不等宁丹萍回答,她的几个朋友立刻点头抢答:“阿姨放心,丹萍都说清楚了,我们也明白,如果不是二手翻修过的MP3,怎么可能会比她那个从羊城寄来的还便宜。”
她们之前也想求宁丹萍请她三婶找羊城的朋友帮忙,从羊城买了寄回来的。
可宁丹萍过,她三婶找人家帮忙,可能要欠人家人情,到时候这个人情是要她三婶去还的,她不能这么做。
她们只好放弃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竟然能买到比那个更便宜的MP3!
赵如月听到她们说的话后点点头,拿出那几个MP3让她们先看看。
“你们是丹萍的好朋友,价格我只要个吉利的数字,八十八块钱就好了,如果摆出来卖的话,我定价肯定不会低于一百的。”
毕竟到县城买的话,最低都要三四百,这还没把去县城的车费包含进去。
在她们兴奋地试着MP3,毫无防备的时候,赵如月又才继续问:“你们来买MP3,父母知道吧?”
可别到时候钱是背着家里拿的,或者虽然是自己攒的前,但父母不同意买,被父母发现后,她这里被人家父母找上门来。
猝不及防之下,她们下意识回答出了真相。
有两个说已经跟家里父母说过了,父母听说这里便宜,给钱来买的。
另外三个说是自己攒的钱,但是她们父母不在家,每年又只回来一次,要么春节回,要么扫墓的时候回,管不着这个。
只有一个说父母不给钱,她自己攒钱买的。
赵如月只好遗憾地跟其中四个说:“我这里卖的MP3,哪怕再便宜也是要大几十块钱,这个钱对你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在镇上一天三顿吃米粉都能吃一个多月,相当于一个人至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所以这个事,得经过你们父母同意,我才能卖给你们。”
她以前没问过宁丹萍的父母,是因为那时候情况有些特殊。
而且宁丹萍勉强算是自家孩子,那时候这孩子的情绪又特别不好。
还有就是,宁丹萍她妈是什么样子,赵如月太了解了。
再者这件事哪怕被王海燕知道,赵如月也不怕,大不了她自己花钱把那MP3买下来自己用。
不过王海燕现在也不敢多管宁时春和宁丹萍的事了。
王海燕生怕管得太多得罪她和宁绍明,到时候他俩直接撒手不管,王海燕可没地方哭去。
“为什么?”那几个女孩子对赵如月的话,都表示不理解。
宁丹萍的三婶卖东西,她们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自己钱给够不就行了?
“因为你们还没到十八岁,不是成年人,万一你们家长找过来,我这里会有麻烦的,所以我觉得你们还是先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
有两个女孩子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果断决定马上就打电话去问自己父母。
MP3一共只有四个,她们有两个小伙伴的父母已经直接同意并且给了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