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两个MP3,她们要是不争取的话,以后可不一定还能遇上这种好事。
她们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丹萍三婶,能不能借一下你这里的电话?我们可以给钱。”
赵如月摇头说道:“如果你们在五分钟内结束通话的话,不用给钱。”
即使把她的修理技术和时间、精力一起算进成本,这几个MP3的利润依然比较高。
给她们打几分钟电话也不会亏本,赵如月觉得没必要收这些小钱。
有两个人打电话,另外三个也着急了,也说想给父母打电话,只有那个父母已经明确不同意,自己攒钱偷偷买的女孩子有些难过地坐在原地,她知道自己肯定挣不过别人了,与其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知道自己偷偷攒了钱,还不如不打。
以前宁丹萍的处境跟她差不多,看她心里难受也是感同身受。
宁丹萍安慰道:“之前我比较忙没时间听歌的时候,不是把MP3轮流借给你们听嘛,现在我们这些人里,其他四个人都买了自己的MP3,她们就不用借我的了,剩下你和另外一个轮流借,是不是比以前能轮到的机会多了不少?你们俩要是待在一起的话,还能一人一个耳机一起听。”
这话实实在在地安慰到了,她的两个没能买到的同学。
因为宁丹萍有时候真的特别忙,不但忙店里的事情,她还忙着看书,一般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听歌。
她三叔三婶家里还有电视机和影碟机,不听歌也能看这些消遣。
所以几乎整个白天,她们都能借她的MP3听歌,也就是不能自己决定下载什么歌,也不能随时随地想听就听,但自己不花钱已经很好了。
几个人没因为这个事产生什么嫌隙,还说以后可以互相借着听歌。
赵如月让四个家里同意买的女孩子先把每个都看过去,然后自己商量谁要哪个。
等她们商量好,付了钱,赵如月让宁丹萍把她MP3的保修卡拿出来给她的同学看。
告诉她们:“我现在卖的MP3是二手翻修机,没有自带的保修卡,所以我会记下你们在我这里购买的时间,你们在我这里买的MP3,以后保修规则跟丹萍这张保修卡上的一样。
现在你们可以先仔细看看丹萍这张,稍微记一下什么情况、什么时间内、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免费来我这里修理。
不过记不住也没关系,今天是来不及了,改天我会把这张卡复印几份,让丹萍帮忙转交给你们。”
听到赵如月的话,几个卖了MP3的女孩子都很惊喜。
她们本来已经做好买二手物品没有售后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其实也是赵如月自己已经会修了,售后完全可以自己来。
不然她就会劝她们认真想好,再决定要不要买了。
现在的二手物品,确实大部分都是不退、不换、不保修的,这就是价格便宜需要承担的风险。
卖掉四台MP3,收入三百五十二块钱,不算她自己的技术和时间精力,只算在回收站买MP3的钱,还有后续她买的一些材料钱的话,满打满算成本还不到一百块。
其中有些材料还没用完,甚至还可以用很久,这些赵如月就没细算了。
这几台MP3卖出去,再加上赵如月家的两个孩子也有,镇上的人很快知道赵如月竟然除了会修家电,还有这收益。
不禁去算她买MP3到底有多少利润。
也有人来店里吃东西的时候直接问她,赵如月当然不会傻兮兮地直接告诉人家。
只说就是赚个技术钱,修这些也花费不少时间精力,还有材料也要买,有些可不便宜,不信可以去找人问问。
镇上的人又能去找谁问呢?很多人都觉得镇上那家修理店坑,店里人说的话,大家也是半信半疑。
赵如月就是知道,很多人只是想直接得到一个答案,并不想自己动脑子算,更不会认真地去查,她才会这么说。
只要等过一段时间,风头过去后,又有新鲜的事情吸引掉别人的注意力,很多人就会把这件事抛到脑后。
再想起来时,也只是对她多了个会修MP3和MP4的印象。
不过在知道赵如月真的会修MP3和MP4后,镇上回收站的老板竟然找来了。
他提出愿意花二十块钱一台的价格,请赵如月帮忙修,当然除了需要花钱比较多的配件,比如主板和屏幕之类,一般的零零碎碎价格不贵又用得不多的修理零件,需要赵如月包。
赵如月看他带来的那一大堆,MP3和MP4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目测得有三四十台。
她想起自己跟女儿去问的时候,这老板还说他那里没有,这才过了几天就又有了?
倒不是赵如月记仇,毕竟人家没义务什么都如实跟她们说,人家也可以说,是这段时间去别的地方才收到的。
不过他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如果只是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她也许就答应了。
二十块钱一台,她确实也有得赚,慢慢修的话,每天花不了多少时间。
但人家花了修理费,不一定愿意让她慢悠悠地,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安排来干活。
而且这么多台,她可能未来一两月的业余时间,可能都要浪费在这些东西上面。
现在她的业余时间本来就不算多,用来做自己的事和陪孩子都勉勉强强,再接这么些活,恐怕有一段时间真的没法,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陪伴孩子了。
这样不就跟她和宁绍明当初回老家陪伴孩子的决定本末倒置了吗?
赵如月直接婉言拒绝:“不好意思啊,不是我不想挣这个钱,而是我真没空,我跟我家那口子准备在县城开分店,刚找到铺面,得抓紧时间去装修,赶紧开店,要不这铺面多空放一天,就是浪费一天的租金,我是真的没法再接活了。”
她也不管人家信不信,反正理由已经给了。
回收站老板不信也没办法,人家不接这活,他总不能勉强人家,只好抱着那一堆东西又回去了。
听说回去后又私下打听赵如月上的夜校培训班,估计是觉得利润高,想自己学了再修。
赵如月没再多关注。
七夕这天,宁时春早早起床,穿上了自己新买的衣服,在梳子上沾了点水,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油光水滑的。
他还特地跟朋友借了定型摩丝,给自己头发上用了一点。
宁时夏趁宁时春不注意,悄悄摸了一下他的头发,然后跑去告诉赵如月:“妈妈,小春哥今天的头发跟钢筋一样硬。”
她还给她堂哥起了个外号:钢筋哥。
赵如月听了憋笑憋得很艰难:“可不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以后你给别人起外号,要是别人不喜欢,觉得不高兴了,就别再叫人家外号知道吗?”
宁时夏乖乖地点头:“小春哥出门了,我等他回来再问他。”
赵如月把孩子哄出厨房,让她自己玩去,才跟宁绍明一起在里面捧着肚子笑。
偶尔宁时春休息或者有事不在厨房的时候,赵如月就会进厨房帮忙。
家里生意做了这么一段时间,赵如月煮米粉和调凉拌粉、凉拌面还有凉皮的手艺也算不错了。
但是炒米粉还不行,她用铁锅炒米粉总爱粘锅。
这个时候她就有点想念不粘锅了,要是有不粘锅,她觉得自己的厨艺也不是不能再好一点。
今天宁时春要跟对象去市里玩,赵如月就把外面给客人点单的活交给宁丹萍。
宁时秋和宁时夏一个帮忙收钱找零,一个帮客人装面包和蛋糕。
她自己到厨房帮忙。
一直忙到十点半,人少了点,剩下的客人点的都是炒米粉,宁绍明就让她先去休息。
赵如月擦了擦汗水,正准备出去,就看到有人直接把头伸到出餐口喊:“老板娘,来两份羊肉煮米粉。”
她正委婉地提醒一下客人不能这么把头伸进来,定睛一看,竟然是堂妹赵如玉。
“你今天休息?”赵如月有些惊喜地问。
她把小灵通买回来后,堂妹一直忙得连轴转,赵如月也不好去打扰她,东西也就没找到机会送出去。
赵如玉笑着说:“是啊,刚好休息就回来看看我爸妈。”
“你可算能休息了,前段时间本来我想去找你聚一聚吃个饭,看你一直在忙就只能算了,这次你能在老家待几天?”
赵如玉说:“勉强算两天吧,在家住一晚上,明天下午回县城。”
赵如月拉着她的手说:“那今晚可一定要来我家吃饭!”
赵如玉本来还以为堂姐是开玩笑,可看她的神色很认真的样子,明显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客气一下,是真想叫她来吃饭。
只是赵如玉有一段时间没回来看望父母了,有些为难。
“我爸妈估计在家准备了饭菜,这……”
赵如月其实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话音一转:“那中午来我这里吃个午饭?”
中午赵如玉倒是可以,但她担心影响堂姐家的生意:“中午这段时间,你们店里饭点吃饭的人应该不少,你们会很忙吧?”
“没事,我让你姐夫提前把我们要吃的大菜准备好,小菜我来准备就行,现在天气热,又是暑假期间,客人没有开学的时候那么多,应付得过来。”
赵如玉玩笑道:“那我们今天有口福了,能吃到酒店大厨的手艺。”这算是答应了。
赵如月笑着跟她又寒暄了几句,在他们离开前,把店里的面包、蛋糕这些每样拿了几个装好,塞给他们。
“带回去给叔叔婶婶他们尝尝,你哥家的小孩也可喜欢吃这些,就是他现在太胖了,三叔说要控制饮食减重,要不以后影响发育,大人就不常给他来我这里,只偶尔给他吃一次。
你带这些回去他肯定高兴,吃的时候你们大人也分着尝尝,不给他吃太多就行了。”
赵如玉没推辞,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谢谢姐,那我带回去哄哄他。”
送走赵如玉,赵如月又进了厨房,她刚刚在外面跟赵如玉说的话,宁绍明在厨房里也听见了。
看到赵如月进来就问她:“我们中午做几个菜?”
赵如月说:“按照七八个人吃饭的菜量来做。”
宁绍明:“你堂妹娘家其他人不来?”
“我说了叫他们夫妻俩中午来我们这里吃饭,没提到其他人,她肯定不会带其他人来的。”赵如月的本意不是请客吃饭,而是送礼。
要是叫其他人一起来,那他们肯定要想为什么自己要给赵如玉夫妻俩送东西了。
她和宁绍明在县城买房的事,连自己父母都没说。
她跟赵如玉说过暂时不想其他人知道,赵如玉和她婆家人就不会乱说,这方面他们还是能信得过的。
宁绍明想了想说:“做八菜一汤,外加三个凉菜,总共十二个菜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你等会儿想想做什么,把要买的东西列给我,我出去买。”
宁绍明正好做完这一波客人的最后一份炒米粉:“我现在就写吧,早点买回来,我早点处理,不然过了十二点,镇上卖肉卖菜的就少了,东西也不够新鲜。”
赵如月夸了他一句:“还是你想的周到。”
给宁绍明美得挥舞锅铲都更有劲了。
菜买回来处理好,除了需要腌制一段时间的肉类,还有新鲜出锅口味和色泽才够好的绿叶青菜。
能提前做的菜赵如月和宁绍明都提前做了。
到中午十一二点,来吃东西的客人多起来,他们又忙着去做客人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