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蓉笑着说:“当销售员真的非常锻炼人,我现在已经不怕遇上老家的那些人了,他们现在在我眼里就是一群纸老虎!”
第112章
赵如月对范小蓉的变化感到十分惊喜和高兴。
她问了范小蓉大概到达的时间,又问了大概需要多大的车子后。
挂了电话就给以往给她家运货的司机师傅打电话。
刚好那师傅也有空,赵如月就让师傅不用来接自己,直接去火车站,她自己坐别的车去,要不再来县城接她就比较耽误时间。
赵如月把司机师傅的车牌号、电话号码和大概长相身高这些信息,通过短信发给范小蓉。
想了想又但心自己从这边过去花费的时间太久,就给还在县城卖面包的宁绍明打电话,让他如果能抽得出时间的话,就去一趟火车站接人和货。
宁绍明看了看店里剩下的面包,数量也就十来个,干脆趁着这一波最后一个客人离开,还没新客人来,直接关了店面。
用袋子把剩下的十来个面包分别装成两袋,到时候可以给司机师傅和范小蓉各一袋。
他们这里暂时还不能住人,要不还能趁着纪慧萱暂时没离职,让范小蓉过来住几天那个屋子。
现在只能给范小蓉找个酒店住了。
宁绍明看时间还早,就提前帮忙在县城靠近市政部门和派出所的地方,找了个酒店订好房间,然后才往火车站赶。
赵如月在镇上没遇到郑秀,也不想坐那些满车连香氛都盖不住烟味的司机的车。
只好坐公交车去县城,她到的时候,范小蓉其实也刚到没多久,正在跟司机还有宁绍一起,把货往车上搬。
MP3和MP4本身的体积都不大,一千台堆在一起也许一两个纸箱子都能装完。
但是即使是有小瑕疵的货,也都是一手货,有正常的包装盒。
每个设备都配备有耳机和充电器,还有使用说明书、保修卡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装在包装盒里,占的地方就比较大了。
不过抬起来也不重,赵如月走过去,跟范小蓉打了个招呼,就也开始帮忙搬。
搬完之后,司机师傅问道:“这些东西是运到镇上你们家去,还是运到你们在县城的店面?”
县城的店面平时只有几个小时是有人在的,晚上没人在,可能不够安全。
赵如月想运到镇上去,但她还得跟范小蓉叙叙旧,肯定不能就这么走了。
只能问宁绍明:“今天的面包卖完了吗?要不你跟司机一起回镇上?”
宁绍明说:“好,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面包都快卖完了,不过我给司机师傅和小范留了一些,刚刚来的时候忙着搬货,就没来得及说,放在车上的驾驶室里了。”
他看向司机:“兄弟,你选一袋,另一袋拿下来给我们这妹子就行。”
然后对范小蓉说:“小范也尝尝我的手艺。”
在工作上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还挺让人高兴的。
司机乐呵呵地上车,装面包的都是透明的袋子,他看每一袋都差不多,就随便拿了一袋递过去给范小蓉。
范小蓉没拒绝这个好意,接过司机从车上递出来的面包笑道:“谢谢姐夫,我经常听如月姐说过你做的东西特别好吃,早就想尝一尝了。”
有人喜欢自己的手艺宁绍明也很开心:“我们在镇上的铺面也有厨房,明天我带两个孩子一起来,做顿好吃的给你接风。”
范小蓉玩笑道:“那我明天可留着肚子等着吃好吃的了!”
宁绍明已经把酒店的房卡交给了赵如月,看着他上车跟司机离开后,赵如月招手来了一辆三轮车,带着范小蓉去酒店。
范小蓉看着四周的景色,有些感慨,倒不是觉得县城变化大,其实县城变化大不大她也不知道。
因为她以前也没什么机会来县城玩,连第一次出门打工都是直接从镇上,跟在带她出去的老乡身后,去到有长途客车经过的服务区,在服务区上的车去鹏城。
根本不知道县城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看着难免会把县城跟鹏城还有羊城比较一番。
感觉大城市五光十色、光鲜亮丽,但是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很大。
小县城看起来灰扑扑的,仿佛还是九十年代的样子,不过路上的人不管是走路还是骑车,都是不紧不慢的。
马路上车子也不太多,倒是不会动不动就堵车,也没看到车漆样式一致的出租车,倒是拉客的三轮车、摩托车还有面包车有不少。
总之各有各的优缺点。
两人一路聊着天到了酒店,范小蓉在三轮车还吃了两个面包:“我在火车上没什么胃口,买的盒饭也是吃两口就吃不下了,倒是现在坐着三轮车吹吹风,感觉精神很多,也有胃口了。”
赵如月笑着说:“你要是喜欢,我让你姐夫每天都给你送一些。”
“那可怎么好意思,”范小蓉倒也不是客气,只是她知道自己应下的话,赵如月真会让宁绍明天天送来,就说道,“等我要回羊城的时候,我再厚着脸皮让你们帮我多准备一些,我带回去吃,也能给我小姨他们尝尝。”
“好,到时候我让他多做几种,他现在就喜欢捣鼓烤箱,连餐饮店的生意都不管了。”
范小蓉问道:“那你们的店交给谁?”
她可听说他们俩在县城和镇上都有店,现在宁绍明不管餐饮店的话,两个店只他大侄子一个人也顾不上吧?
“打算招个厨子,要是招不到合适的厨子,就招个知根知底的学徒,慢慢教着上手。”
其实餐饮店要学的东西也不难,只要认真学,不是那种好好的东西,按照步骤去做都能做坏的厨房杀手,要不了一个月就能学会了,然后再练一段时间,练得熟了,直接自己出去开店都行。
像宁时春其实早就学会了,只是他一开始不敢挑大梁,宁绍明又是他亲叔,难免有点惯着侄子,不怎么逼他。
宁时春家里的债没了之后,他压力也不算大,所以才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能把镇上的店扛起来。
现在有了结婚这事跟胡萝卜一样,吊在眼前,还有彩礼的压力,宁时春不就支棱起来了。
坐了那么久的火车,范小蓉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馊的,进了酒店就赶紧去洗漱。
赵如月趁着她洗漱的时候,下楼到酒店附近的小饭馆买了些吃的,粥和饭菜都买了些。
等范小蓉洗好澡出来,正好能吃上。
赵如月在这里陪她吃了点东西。
两人边吃边聊,虽然真正见面的时候不多,当初在鹏城时,满打满算也才见了两次面。
以后又只在信里和电话里沟通比较多,但真正见面聊起来,却没有丝毫陌生感,也没有冷场过。
吃完东西后,赵如月想着范小蓉在火车上肯定没法好好休息,就让她先休息:“明天去我们那里吃饭,到时候再好好聊。”
范小蓉也挺困,只是一直处于见到恩人的兴奋状态,送走赵如月后,才感觉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强撑着锁了房间的门爬到床上倒头就睡,这一觉竟然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赵如月回去后却没闲着。
她一到家,宁绍明就跟她说:“送货的司机听我说这批货价格不贵,想给自己孩子买一台MP3,我就按照你之前跟我说过的零售价,打了个八折,卖了一部给他。
也跟他说过这批货有小瑕疵,所以才卖得那么便宜,他说不介意瑕疵,检查过后确认只是屏幕有一点划痕,功能没问题就要了,货款直接在运费里扣,本来他还得补十块多,我没收。”
“这样挺好的,第一天就卖出去一部,也算是开门红了!”赵如月觉得他做得不错。
他们跟那个司机合作没出过问题,也算老熟人了,多给这点优惠也亏不了自己,还是有不少赚头的。
赵如月拿出账本记了一笔,今天卖出去一台,跟运费相抵扣。
这一批货一共一千五百台,其中MP3一千台,MP4五百台。
“我去仓库检查一下那些机子,选出一些瑕疵不太明显的出来,趁着我还不需要上课,明天就能带一些到县城去卖了。”
赵如月走进专门腾出来装这些货的一个小仓库。
看着仓库里的货,这些货全都堆在一起时,看着还挺壮观。
宁绍明也跟着进来了,本来想帮她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比如等她检查完哪个没问题,就帮忙把机子重新放回盒子里放好。
但进去后,赵如月看着这些货却半天没反应。
“怎么了?不是说要检查一下?”宁绍明问。
赵如月说道:“其实我就是感觉心里有点没底。”
宁绍明不懂她在担心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主要是不知道县城到底能不能吃下这么多的货。”光是说的时候,她对货量其实没多大概念,不觉得特别多。
但是东西真正摆在眼前,看起来就很多了。
“别担心,这些货的进货价比较低,哪怕只能卖出去一半,也不会亏本。”
“那倒也是,一半的量县城肯定是能吃得下的。”这么想着赵如月心里就感觉稳多了。
赵如月拿起一个装MP3的小盒子,为了避免正面的密封贴损坏,她正要从地面拆开盒子。
就听到儿子说:“才一千多台,在县城肯定能卖完。”
“你怎么来了?”
宁时秋抱着一个风扇走进来:“仓库里热,我就给你们把风扇拿进来了,顺便跟你们说一声,等会儿我跟小夏要去纪老师家,她说有一些书要送给我们。”
“纪老师要走了?”
“她说还在走程序,也不知要走多久。”宁时秋指挥摆着一个小椅子跟在后面的妹妹,“把椅子放那里,应该刚好。”
椅子放好,他把笨重的铁制老式风扇放上去,想拿起插头去插电。
宁绍明忙抢先一步:“小孩子不能碰插头。”
“哦。”宁时秋想着他老早就碰过了,但既然爸爸这么说,那就当没碰过吧。
他继续说刚才的话题:“县里别的镇我不知道,但是不包括我们镇的学校在内,光是县城城区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起来就快一万人了,这还没算县城的中专学校,光是学生也许都能把那些货买完,更别提大人们也不是不喜欢这些。”
“你上哪儿知道的这些?”
这次回答的是宁时夏:“是锯子哥说的,他这个学期从市里转学回县城上学了,他找学校的时候大概了解过,我们听了一耳朵,就记住了。”
“锯子还真转学到县城了?”赵如月感觉有点可惜,县城的教育水平肯定是不如市里好的。
更何况那个孩子家里有钱,上的还是市里的好学校。
宁时夏又说:“锯子哥那个保姆不好,欺负他,还把他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送的东西,偷偷搬回她自己家,不给锯子哥吃,以前他跟他爸爸妈妈说,他们还不信,后来锯子哥自己攒钱买了个可以录像的相机,偷偷录下来给他们看,他们才信了,就把那个保姆赶走了。”
宁绍明道:“怪不得我这段时间总见他来店里买面包,还总问我餐饮店什么时候开,以后三顿都在我们家吃,他搬到县城上学,家里人又忙,照顾不到他,不重新给他请保姆照顾,或者托亲戚照顾他吗?”
宁绍明刚认识那个孩子的时候,对他印象就挺深,宁绍明觉得自己儿子已经挺早熟的了,成天跟个小大人一样。
那个孩子好像跟自己儿子差不多的年纪,但看起来竟然比他儿子还稳重一些。
宁时秋说:“锯子不愿意,他不想住亲戚家,也不让家里人请保姆,只请了一个做饭的阿姨每天来做一顿晚饭,早饭和中饭就在外面吃,还请了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一周去一次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