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嘛!”赵如媛把东西放下了,看着姐姐的新家,有些羡慕。
虽然这里的装修看起来很简单,但除了空调,她姐家好像该有的电器都有了。
她最羡慕的就是热水器和洗衣机,冬天洗澡和洗衣服肯定很方便。
如果没生小儿子,她家条件其实也不错,被罚款的那些钱,买了这些电器,估计还剩下许多。
可惜没有什么如果,孩子都生出来了,也不能再塞回去了,只能努力多挣钱,毕竟有三个孩子要养呢。
四个人在堂屋坐下,简单聊了几句,就说到养小龙虾的事。
宁绍明也不是想为难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态度。
听完林国豪对养小龙虾这个产业的描述后,觉得这个生意确实做得,林国豪那个老板应该没坑他,要是真成的话,那个老板没准还算是他的贵人。
他和赵如月直接就点头答应了借钱的事。
赵如媛和林国豪见他们答应了,难以抑制激动的神色,当场表示,他们现在就能写借条:“这钱,快的话,一年就能还,慢的话,三年内也能把钱还完。”
“那还款日期就定在三年后吧,要不你们压力也大。”赵如月想着,这钱借都借了,干脆不给他们那么大的还款压力,他们也好更从容一点去做他们的生意。
要不然压力太大,在做一些抉择的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创业不易,中途要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很有可能就满盘皆输。
宁绍明说道:“现在我们家里没那么多现金,只有两万,剩下的要等银行开始上班,才能去取钱,到时候我们寄过去给你们,还是你们回来拿?”
赵如媛说:“到时候我们回来拿吧,这次让彩柔多待几天,我们那时候来拿钱顺便接她。”
赵如月去把两万块钱拿出来,交给了妹妹:“收好了,过年小孩子到处乱跑乱钻,可别让人摸了去。”
赵如媛笑着说:“姐你放心,我跟国豪明天就回去了,今天到明天这些钱我就贴身带着,装在我缝在贴身衣服上的袋子里。”
赵如月点头:“你自己心里有成算就行。”
送走妹妹和妹夫,赵如月正想去睡个午觉,下午还要招待回娘家的大姑姐,这会儿大姑姐却带着东西来了。
他们俩还觉得奇怪:“大姐,你怎么这时候过来?”
不是要先到老宅那边去吗?
“我去过那边了,”宁美婷火急火燎地进来,放下东西就说,“你们有没有觉得,妈有点不对劲?”
赵如月和宁绍明对视一眼,对宁美婷道:“你发现了?”
宁美婷一拍大腿:“你们也发现了?”
她说起自己刚刚去老宅发生的事:“我去了之后,放下东西,妈就对着屋里喊,你们姐姐第一年结婚过年回娘家,你们三个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出来招待一下!
过了一会儿又对我说:你二弟今年毕业,也不知道能分配到哪里,你那边要是有人脉,帮他问问,最好能回镇上来工作。
你们说这多吓人啊!妈这到底是怎么了?”
宁绍明叹气:“可能是脑子病了,我们也不太懂,如月昨天问过她家里当医生的亲戚,说是什么老年痴呆的征兆,让我们最好带去大医院检查,不过这个不一定有的治,只能缓解。”
自己亲妈变成这样,宁美婷心里既难受又愁得不行:“那等你二哥回来,我们好好商量,绍贤不在,治疗的费用只能我们三个出了,你二哥也真是的,大过年的也不回老家,这像什么样子!年初二才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入赘别人家了!”
宁绍明却说:“大姐,你就不用出钱了,你出嫁的时候,家里没给多少嫁妆,分家也没给你分什么东西,大哥不在,大嫂除了田地里的那点收成,也没有别的收入,妈看病的钱我跟二哥出。
你帮我们劝劝妈跟我们去医院就行,我说让她去医院检查,她不一定愿意去,我担心她不配合,拖延病情,等以后病得更严重再去,那时处理起来更麻烦。”
第119章
其实按照传统的养老规矩,就该是宁绍明说的这样,儿子分家产,父母养老、看病这些就是主要靠儿子分摊责任,女儿多数只需要探望一下老人。
更好一点的,会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回来,几个孩子轮流陪护,但钱肯定是不用出的,最多探望老人的时候,给老人一点。
宁美婷也是看宁绍贤家都那样了,担心两个弟弟一个拿死工资、一个刚开新店没多久,可能手头上没多少钱,支应不过来,才想着自己也出一份。
既然三弟这么说,那就说明他还没困难到出不起老娘的医药费的程度,宁美婷就没坚持一定要给。
心想着,到时候万一老太太要住院,她多去陪护几天就是了。
宁美婷想好了就说道:“那就先这样,我回去看看你二哥回来没,晚点再带你姐夫他们来你家吃饭,老二那家伙,我非得好好说他一回!”
宁绍明说:“姐,带妈去大医院看病这事,也得你跟二哥说说,要不我说,他可能不听我的。”
其实他是担心二哥太抠,不想出钱就不把他的话当回事。
但大姐是他们几个里年纪最大的,小时候父母忙着下地挣公分,有时修水渠、修河堤、修路这些也得出工,根本没空带孩子。
他们几个几乎都是大姐带着,所以大姐在他们面前说话比较有分量,二哥多少能听进去一点。
当然以前是这样的,现在么,他们各自都长大了,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各自的小心思。
宁绍明也不知道大姐的话,在大哥二哥那里还有多少分量。
“我知道了,吃完饭我就跟他说。”宁美婷说完站起身,又火急火燎地走了。
今年年初二她婆家那边好几个远嫁的姑子、姑婆回来探亲,她得帮着招待这些难得回来一次的客人,走不开,幸好她娘家近,就跟娘家商量今天才回来吃饭。
宁美婷赶回老宅那边,宁绍德夫妻俩也刚到。
她上午在老大家吃过饭了,今天中午本来是在老二家吃。
但是她看到老二家这时候才从外面回来,还什么都没准备的样子,宁美婷就问:“我今天回娘家,这大过年的,你家冷锅冷灶,是打算给我吃西北风啊?”
宁绍德忙道:“怎么会,我们想着,大姐你们没怎么去过县城的大饭店吃饭,就回县城去饭店打包了一桌席面回来,不过从县城带回来花了点时间,现在天气又冷,得热一下才能吃,大姐你等等,我这就去热菜,很快就好。”
宁美婷还真以为他们打包了一桌好席面回来招待自己,心里挺高兴,对于老二年三十不回老家,年初二才回的气愤也减少了不少,想着等会儿跟他说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严厉。
没曾想,她小儿子莫少光悄悄溜进厨房一看,出来就跟她说:“妈,我二舅带回来的鱼,只有一面,另一面都被吃得坑坑洼洼的了。”
宁美婷还不太信:“不能够吧,谁招待客人打包剩菜招待啊?”
“你不信自己去看看,我二舅正在把那个鱼切成块!反正等会儿我绝对不碰那些菜,我留着肚子去我三舅家吃!”莫少光说完就跑了。
宁美婷也想悄摸进去看看,但她目标太大,刚靠近厨房就被二弟妹发现了。
叶菁赶忙劝她出来:“大姐,你今天是客人,哪有让客人进厨房干活的,你出去歇着吧,饭菜一会儿就好。”
宁美婷没办法,只好带着疑虑,等饭菜上桌。
饭桌上,她仔细观察。
饭菜是不是别人动过的重新回锅,只要仔细分辨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比如那些鱼和鸡鸭肉。
仔细看过去,还真像是别人吃过的东西,宁美婷感觉很倒胃口,可她又没抓到现行,总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责他们两口子。
没证据地指责他们,他们也能找别的借口,怪没意思的。
宁美婷干脆不吃了,说起他们大年初二才回老家的事。
这事宁绍德夫妻俩也早就想好借口了。
“我们不是打算买房子么,钱不够,就只能想办法多挣点,过年期间我们还在兼职,给别人代班,如果不是年节,想找这种兼职还找不到呢,麻烦大姐也体谅体谅我们的不容易。”
他们都这么说了,宁美婷还能说什么,人家夫妻俩都是老师,嘴皮子利索得很,她哪说得过。
而且宁绍德夫妻俩想买房子的事也是真的,钱不够也是真的,她再说下去,人家没准就要跟她借钱了。
宁美婷只好放过这个话题,说起黄秀华的病:“我问过老三了,他同意过完年带妈去市里的大医院检查,老二你同不同意?表个态,妈平时可是最疼你的。”
她本来还以为,以老二的抠门吝啬程度,又没亲眼看到妈犯病的样子,可能会推诿一下,才勉勉强强地答应。
没想到这次老二竟然很干脆地说:“我知道了,晚点你们去老三家吃饭,我们也跟着去一趟,到时候我跟老三商量。”
宁美婷半信半疑,但又想,既然他答应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随便找别的话题聊了一会儿,聊完后筷子一放,说自己吃饱了,就离席了。
反正晚点还去老三家吃,她懒得碰这些别人吃过的剩饭!
另一边,赵如月送走宁美婷,已经困得眼皮直打架。
这几天晚上总有人放鞭炮,晚上很晚才停下,他们也就很晚才能睡着。
平时很少会这么晚睡觉,早上又要早早地起床,现在困得一回房间沾到枕头就睡着了。
也就小孩子精力旺盛,早上起那么早,白天还在外面跑一天都不觉得累。
过年期间午饭,大人一般不会特地把孩子叫回来吃,随便他们拿压岁钱自己去街上买东西吃,或者回家吃零食都行。
宁时秋和宁时夏在外面跟小伙伴玩了一上午,肚子饿了,但今天不想在外面买着吃,就跑回来了。
回家发现没人在,正想打电话找爸爸妈妈,宁时夏眼尖注意到他们今天穿着外出的鞋子,摆在房门口的鞋架子上。
就跑过去打开门看了一眼,看到爸爸妈妈都在睡午觉,也没吵他们。
“哥哥,不用打电话了,爸爸妈妈在睡午觉。”
宁时秋放下电话的话筒:“那我们随便吃点,你想吃什么?”
宁时夏问:“我想吃方便面行吗?”
“大过年的吃方便面?”
“天天吃鸡鸭鱼肉,我感觉有点腻了。”
谁能想到呢,前年她还馋肉馋得不行,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隔三差五才能吃上一回肉,今年竟然吃肉吃到腻了。
其实宁时秋也是这么觉得:“那就吃泡面吧,我去仓库看看有什么口味的。”
“我前几天看到仓库里的华丰方便面还有半箱,我吃那个!”
“那我也吃那个,你吃几包?”
“我想吃一包半,你帮我吃半包好不好,一包我吃不饱。”
“额……”宁时秋有点犹豫,他想吃两包,一次吃两包不同味道的他才觉得过瘾。
“求求啦求求啦,哥哥你最好了!”
宁时秋:“好吧……”既然妹妹都求自己了,大不了自己再吃点水果填肚子。
赵如月是被方便面霸道的香味勾醒的,她坐起身,宁绍明察觉到动静也跟着醒了。
他用力嗅了嗅:“好香。”
有一段时间没闻到这个味道了,乍然闻到真诱人,他闻着都觉得饿了。
“估计是小秋和小夏回来了,我出去看看。”赵如月走出去看了一眼,果然是两个孩子。
一人坐着一个小板凳,在茶几边上呼噜呼噜吃着方便面,跟两只小猪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