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私下的争端,赵如月没跟陈芳妮说。
她只简单说了自己公婆以后还是自己住后,就告别大嫂,抓紧时间去老宅跟大嫂一起挪床搬东西去了。
另一边,宁绍德却越想越觉得不爽。
他忍不住对已经被他哄好的叶菁说:“凭什么老大家一分钱都不用出,只用偶尔搭把手,再给点吃的就行?
就她家那点伙食,又不像老三家,餐餐有肉,那点饭菜能值几个钱?一个月下来一百块钱都不值吧?”
叶菁也说:“是啊,还有一个,你想想老头老太太住我们的房子,我们每个月还要给钱,不就相当于既出房子又出钱?老大家什么都不出,老三家只出钱,我们出房子又出钱,亏大了!”
宁绍德顺着她的话去想,觉得更亏了:“不行,我们得想个办法,减少每个月要给的钱,要不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在县城买到房子?单位里不少工龄跟我们差不多,甚至工龄比我们少好几年的人都在县城买房了,只有我们没房子,多丢人!别人都有家里父母帮衬,我们父母不但帮不到我们,还吸我们的血,拖我们后腿。”
叶菁心想:给我们拖后腿,吸我们血的是你父母,我父母可没有。
她又说:“每个月的钱再减少,也减少不了多少,镇上的房子不值钱,租金更便宜,就那房龄几十年的破院子,一个月顶天了能减少一百块钱,对我们没多少帮助,你爸妈住你的房子你还收钱,这事传出去,镇上那些大嘴巴非得戳我们脊梁骨,到处说我们的闲话不可。”
“那怎么办?”宁绍德现在有把柄在他们手上。
他爸又仗着辈分把他压得死死的,动不动就说要去他单位闹,他烦都要烦死了,可这招对他是真有用。
“那多好办,我们把这房子卖掉!”这个想法叶菁早就有了。
她是觉得他们又不常回去,镇上的破房子留着也没用,以后拆迁八百年都拆不到镇上,不如卖掉。
宁绍德皱眉:“卖掉?可那是我家的老宅,卖掉别人也会戳我脊梁骨,说我卖祖产败家……”
叶菁没忍住翻了个白眼:“还祖产,你家祖上是什么大户人家吗?还是以后你还想回乡下生活?”
“那倒不是。”他一回镇上,就会不由想起当初自己家庭穷困窘迫,在学校没多余的钱,别人聚会他没钱凑份子,平时还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跟学校同学格格不入的日子。
叶菁看他表情有些松动,再接再励继续说道:“卖房子的钱,加上我们这些年攒的钱,我再回我娘家去找我爸妈支援一点,凑起来不但够我们买房的钱,还能多出一部分装修买家具,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宁绍德沉默半晌,终究还是禁不住县城房子的诱惑:“你也说镇上的房子不值钱,那谁会愿意买?农村的宅基地只能卖给镇上的人,也卖不上价。”
“这你可说错了,虽然镇上的房子不如县城的值钱,但我们那院子的位置,在镇上算很好的,只要我们愿意卖,多得是人想买。”她因为早就有这个想法,已经打听过了,他们那个院子,能卖一万多。
这还是她几年前打听到的价格,这几年物价上涨,房子的价格肯定也能涨一点,不能按照几年前的来算了。
宁绍德说道:“你改天回去,问问你爸妈镇上房子的价格,卖的时候可千万别让人坑了,多卖点钱,我们在县城买房装修,压力就小点。”
“这还用你说?我肯定不会让我们家吃亏的。”
宁绍德夫妻俩私下打听镇上卖房价格的时候,黄秀华出院了。
赵如月这天也是包了郑秀的车去接,宁绍明和宁美婷白天都比较忙。
而她晚点去自己店里也没事,苏胜楠现在除了修理电子设备的活,其他都会了,所以今天只有赵如月带着两个孩子去接黄秀华出院。
赵如月去得比较早,就先让郑秀开车带着他们去卖书包和文具的地方,先给两个孩子买了新书包和新文具。
还顺便给黄秀华买了个轮椅。
昨晚是王海燕负责看护,赵如月买完东西,到了医院,黄秀华的出院手续,宁达和王海燕也差不多办好了。
赵如月去帮忙收拾一下病房里要带回家的东西,把不带回去的东西,能送人就送人,不能送人的就扔掉,也没花多少时间就收拾好了。
让黄秀华坐上轮椅,宁达推着她往医院外走。
宁达边走边跟赵如月说:“幸好去年和今年都听了你的话,交了新农合,刚才办出院手续的时候,人家问我有没有交这个,说住院能报销一半,真的太划算了。
这个一年才要交十块钱,用不上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用,都忘了还有这个东西,今天一用到,就知道它的好处了。”
报销一次能抵得上几十年交的费用,宁达甚至有点担心国家亏本,觉得自己这是占了国家的便宜,心里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王海燕没交这个钱,觉得没什么用,可是今天亲眼见到确实有用,也打算回去后去村委问问,还能不能交了。
一路坐车回到家,黄秀华都是呆呆傻傻的样子,没跟有些病人一样各种闹,只是在医院的时候,可能水喝多了,控制不住尿。
赵如月是给她买了成人纸尿裤的,出发前也刚帮她换上新的,可回到家一看,裤子还是湿了。
她让宁达和王海燕带她进屋,帮她把裤子换了。
然后自己赶忙去检查郑秀车子的坐垫,要是把人家的车子坐垫也弄湿了,得给人家洗车的钱。
检查完,赵如月松了一口气:“幸亏还在座位上垫了一次性尿垫。”
给郑秀结了车钱后,又跟她道谢,郑秀摆摆手说:“不用这么客气。”就开车继续拉客去了,晚点再来接赵如月去县城店里。
赵如月让两个孩子带他们新买的东西回家,自己进了公婆房间。
“怎么样?没把人家的车弄脏吧?”宁达问道。
赵如月摇头:“没有弄脏,尿垫还是挺有用的,爸你平时在妈睡觉的地方,还有她坐的地方也垫上一张,别怕浪费,用没了我再买,要不然你给她收拾褥子床单的速度,可赶不上她弄脏的速度。”
宁达点头,也不敢省着用了,昨天晚上跟今天早上,他担心老婆子坐车回来中途会控制不住,没给她吃多少东西,今天才只是尿裤子。
可他也不能总给她吃那么少,她正常吃东西的话,控制不住的时候,拉的可不只有尿。
一番折腾,终于帮黄秀华把裤子换好了,让她躺在床上休息。
收拾好之后,赵如月出门要回自己家,走到门口就被邻居拦住了打听:“你婆婆不是让宁老二带去看病检查身体吗?怎么变成这样了?”
刚才他们回来,在老宅门口,很多邻居都看见了黄秀华的状态,人瘦了一大圈,看起来也不像正常人了。
可他们对黄秀华的印象,还停留在黄秀华离开前中气十足地跟人炫耀,儿子非要带自己去看病的样子。
她的病情王海燕回来的时候到是没少跟人说,不过宁绍德跟宁绍明几人吵架的时候,王海燕还没到医院,所以不知道拆迁房的事,也就没跟邻居们说,宁美婷和宁达回来也没跟人说这个事。
倒是给赵如月和宁绍明省了不少麻烦。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邻居们不管听王海燕描述过多少次她婆婆的情况,可很多人没亲眼看见过,也就想象不出来,今天乍一看到,都感觉十分唏嘘。
黄秀华当年多么要强的一个人,晚年竟然变成了这样,很多老人不禁联想到自己身上,开始担心起来。
邻居们还听王海燕隐晦地说过,黄秀华变成这样,是宁老二夫妻俩害的,不过她也没明说,就是给点暗示,让别人猜。
这会儿就有人问赵如月这事,赵如月把这个问题绕开了,没正面回答。
这让邻居们更加笃定了,黄秀华变成那样,里面肯定有宁老二夫妻俩的事。
不由又在心里感叹,这宁老二还是黄秀华最偏疼的儿子呢,她出门前跟人说这个儿子最孝顺,结果把她孝顺成这样了……
赵如月简单地跟邻居聊了一会儿,就借口说自己有事离开了。
她婆婆以后又不是瘫在床上不能出门了,她给买了轮椅的,天气好的时候,公公可以推她出来晒太阳,邻居们住得那么近,想了解她的状态,以后多的是机会直接自己亲眼看。
他们只是乍然看到熟人变化这么大,才感觉不太习惯而已,等看到她的次数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
赵如月回到家休息,顺便等郑秀的车从县城回来。
宁绍明的好朋友丁珉正好来店里吃东西。
看到赵如月也在,跟她说起一个事:“我听人说,绍明他二哥二嫂正在打听镇上的房价,好像想卖掉他们在镇上的院子,这事你们知道吗?”
第124章
这事赵如月还真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听镇上房价的?”
丁珉仔细想了想:“大概就这两天,我前天听别人说的,想着来这边碰上你和绍明就跟你们说一声,只不过你们最近都忙,今天才碰上一回。”
“最近因为我婆婆的事,确实不怎么有空,谢谢把这消息告诉我,改天让绍明请你吃饭。”
“这哪用得着说什么谢谢,”丁珉玩笑道,“不过绍明请我吃饭,要是他自己掌勺的话,我肯定不拒绝!”
赵如月知道丁珉在镇上消息还挺灵通的,其实他也不用刻意去打听,因为他工作的单位在镇上,身边的同事几乎都是本地人。
镇上娱乐少,熟人多,发生点什么事,他们也会互相八卦一下,消息就这么来的,而且他们得知消息的速度也比别人快一步。
以前宁绍明和赵如月还一起在镇上看店的时候,他们俩得知消息的速度也是这么快。
不过也就是快一步,后续那些消息要不了多久,在镇上就传得到处都是了。
在镇上做什么事,除非像他们在县城买房一样,除了自己夫妻俩,真的跟谁都不透露一句,要不然很难瞒得特别久。
她跟宁绍明在县城买的那个房子要拆迁的消息,也就现在知道的人少,等老二夫妻俩往外透露几句,过不了多久也会被很多人知道。
丁珉说他是前天听别人说这个消息,赵如月算了算时间,那估计是宁达跟宁绍德说,让他和宁绍明以后每个人给他三百块钱的那天之后。
赵如月不用多想都知道,他们八成是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亏了。
很快丁珉的话就验证了赵如月的猜测:“你跟绍明以后面对宁老二夫妻俩,可得多个心眼,他们在宁老二媳妇儿娘家编排你们呢!”
赵如月问:“都说的什么?”
“就是给老人养老那点事,说老头子偏心你们家和老大家,老大家一毛不拔,一分钱不用出,你们夫妻俩好几家店,只出丁点钱就把老人打发了。
只有他们家,又出房子又出钱,还说什么,那房子要是租出去,一个月也有百来块钱的租金,意思是他们都出了房子,每个月不该给跟你们出一样的钱。”
赵如月真是气笑了,他们不想出钱,或者不想跟自己家出一样的钱,那倒是住得离父母近一点,平时跟大嫂那样,父母有事及时帮把手啊!
又想得清净,又不想出钱,想的可真美!
丁珉也说没几个人真信了他们的话,都把那些话当笑话听:“他们以为这么给别人说,别人就觉得他们确实遭受不公平待遇,忘记当初你们家那老太太有多偏心宁老二了?
更别说那房子还是老人给他们的,好家伙,爹妈把房子分给他们了,现在自己爹妈住进去还要暗戳戳地嫌他们不给房租,这可是亲生父母啊!
跟别人说那些话,以为别人都是不知好歹的傻子,他们说什么就信什么呢?”
赵如月说:“我等会儿去了县城,就把这事跟绍明说了,看看该怎么办,可不能等到他们背地里把房子卖了,人家上门收房子,才急急忙忙帮老人搬家。”
“你们确实得早点打算,我看他们卖得挺急,就是要价有点高,有意向的人问了之后都犹豫了。”
“他们要价多少?”赵如月又问。
这个丁珉也打听到了:“说是要两万。”
“那确实要价太高了,很不划算,两万块钱,都能在县城付个首付,买个几十平的电梯房了。”
丁珉他大哥前不久刚给他侄子丁勇在县城买了一套。
他陪着去看的房子,很了解县城各个小区房子的价格:“没错,只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确实可以贷款买一套六七十平的房子了,只是每个月要还几百块钱的贷款,还贷压力可能有点大。
他们那房子好处是,买下来后,不用修整直接住进去都行。
只是不管用不用修整,那都只是镇上的房子,除非遇到有钱的冤大头,不然两万很难卖出去。”
赵如月听到他关于房贷的话沉默一下,想到现在县城打工人的工资,每个月还款几百块钱,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
不管哪个年代,普通人想买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工资还要供平时吃穿住行、养孩子、看病、人情往来等等。
不过现在要是能咬牙买了,缩衣节食苦几年扛过去,其实也要不了几年,压力就没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