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什么时候,镇上用到火车的人都没法跟县城的比。
毕竟县城另一头也有镇子和村子,那一头的人以后就需要穿过整个县城,才能到达火车站,跟以前相比更不方便了。
他这么一说,赵如月也觉得奇怪了。
后面从新火车站到镇上这一段路,不如从城区出来的那一段那么好,赵如月需要认真看路,避开路上的坑和路中间的势头。
车子的速度也不敢开那么快。
但是他们回到家的花费的时间,只比从城区到新站花费的时间多一点点。
这意味着,后续这一段路,如果也能修得跟从城区出来的那段路一样好的话,从新火车站到镇上,开车快一点,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到二十分钟。
两个人很无聊地把这个讨论不出结果的话题,讨论了一路,然后一到家,就把这个想不明白的问题先抛到一边去了。
他们回到家,两个孩子已经洗好澡。
家里添了一辆新车,两个孩子都感觉很新奇,围着车子看个不停,以前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但看别人家的,跟自己家的总是感觉不一样的。
自己家的车,他们想坐上去玩玩,就可以让爸爸妈妈把自己抱上去,骑着车带他们出去溜一圈又回来。
溜一圈不过瘾,还能让爸爸妈妈轮流带着溜。
赵如月先开车带他们,在家附近不远不近地溜一圈,回来时热水器也把水烧好了。
她去洗澡的时候,宁绍明又带着出去溜一圈,等他回来,赵如月也洗好了澡,正好轮到宁绍明去洗。
以往他们一家四口晚上回来洗澡,烧一次水不够用,还得排队等着热水器烧好水再洗,今天倒是不用等了。
在网上买的东西,过了五六天才到县城。
赵如月接到邮政的电话,骑着车去取包裹。
巧的是,她在不同店铺买的东西,竟然都在这一天寄到了县城邮局,就让她买的东西多得很显眼。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她都忍不住说:“你怎么有那么多包裹?还是不通地方寄来的,这是天南海北都有朋友啊?”
工作人员倒不是抱怨她包裹多,只是比较好奇。
赵如月正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这里提,快递代存的事。
这会儿被问到,她刚好顺势提一下,看能不能成:“这些东西不是朋友给我寄的,是我在网上买的。”
“网上买的?”工作人员不太理解,“怎么买?”
现在网络购物这件事,对于他们这里的很多人来说,还是个完全没听过的东西。
赵如月给这个工作人员形容了一下,那个工作人员听完还是不太懂。
不过这不影响赵如月提快递代存的事,其实这个事在她与邮局之间,难点只在于,邮局这边愿不愿意每天帮忙把包裹送到她店里。
如果不愿意的话,她想做这买卖,可能就要多一个来邮局帮客人取包裹的步骤。
这个工作人员倒是听懂了,只是她也没办法做决定:“我只能帮你上报一下,到时候看我们领导怎么说,不行的话,那我也没办法。”
赵如月也表示理解,毕竟是公家单位,很多事情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好的,我能理解,你能帮我问一下就很感谢了。”
带着包裹回去后,家里两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拆快递的快乐,宁绍明拿到新的烘焙材料和工具,又钻进厨房琢磨新品。
家里三个人都有东西玩,赵如月倒是暂时闲了下来,看家里也没事做,又不想看电视、不想玩电脑,就往前面餐饮店走。
店里刚好没客人,赵如月看宁时春和孙佳佳也有空,就洗了一盘桃子招呼他们过来吃。
正打算也趁这个时候,问问宁时春想不想去县城开店。
他如果想去的话,就不用等到下半年,再找店铺,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如果只是担心没钱,她和宁绍明可以借给他。
赵如月刚开口,话还没说半句,有个人走进来了,她只好先止住话题,看向进来的人:“郑军胜?难得能在镇上看到你,想吃点什么?”
这个也是她和宁绍明的同龄人,不过人家是干部子女,只在镇上读了几年小学,就转到了县城,只在放寒暑假的时候回镇上,跟他们玩得比较少。
赵如月只隐约听说,郑军胜前些钱辞去公职下海创业,后来就没怎么听到他的消息。
以前郑军胜的家境就很好,现在更好了,可能放在外面不算什么,但在镇上确实是数一数二的。
“我不是来吃东西的,有点事想找你们谈谈,”郑军胜脸上带着客气的笑,视线在店里扫了一圈,“你老公不在啊?”
赵如月想不到他有什么事跟自家谈,多少年了,这人跟自己和宁绍明的来往的次数,几年加起来,可能还没韦安民一年多,能有什么事要谈?
但好歹认识,互相也没矛盾,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点:“他在后面厨房捣鼓东西,我帮你叫他去。”
宁绍明听到是郑军胜来找他们,也觉得有点奇怪。
他洗了手擦了擦汗,跟赵如月一起走出来。
见到郑军胜互相客气了几句,郑军胜很快就进入正题:“你们家老宅的院子,不知道有没有出售的意向?”
“你要买那个院子?为什么?”自己愿意花钱把那院子买回来,是因为那是他家老宅,对他来说有些意义。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就是老二跟他爸闹翻了,如果这房子没了,他爸不可能带着他妈去老二那里,老大蹲大牢了,三个儿子只剩他这个儿子在,也不好让老人去跟大嫂住一起。
还有一个让宁绍明难以启齿的原因,这个原因说出去,别人可能会觉得他太记仇、不孝顺。
那就是他不想跟父母一起住,尤其是他妈,所以想让父母继续住在那里。
现在距离他镇上这房子刚建成还没搬家那时候,没过去多少年,宁绍明还记得,那时候她妈因为一点矛盾,故意把家里吃的全藏起来,还提前赶他们走的事。
再加上他妈以前对宁老二的偏心,现在他一想起来心里还是会不舒服。
说他自私也好,反正他就是觉得,现在自己一家四口的日子很好,别人再插进来,会打破自家美好和谐的生活现状,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事。
可郑军胜买这院子来有什么用呢?
宁绍明听说郑军胜在县城、市里甚至省城都有房子,为什么还要回镇上买个院子?
“不好意思,”宁绍明没有一点委婉地、很直白地拒绝了,“那院子我不打算卖。”
郑军胜微微皱眉:“别这么早做决定嘛,先听听我能给的条件怎么样?”
他说的是问句,却没有给宁绍明回答的空隙,就直接继续说了下去:“我这里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卖,我听说你们买回那院子,花了两万块钱,我愿意出四万买下来。
不过我也知道,你们家现在生意做得很红火,应该不差钱,那可以试试第二种方式:一房换一房。”
第二种方式宁绍明和赵如月都没太懂,两人对视一眼,问郑军胜:“一房换一房,怎么个换法?”
郑军胜说:“我在县城建了个步梯住宅楼盘,这事你们应该也听说过,你们要是愿意换,可以去那里选一套八十平以内包含八十平的房子。”
“县城的商品房,就算是步梯,四五万可也是拿不下来的。”
赵如月惊讶地微微睁大了眼睛,现在县城的八十平步梯房,是没有公摊的,说八十平到手的就是八十平,第一种方式跟第二种很明显不对等。
而且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对郑军胜来说,看起来都是亏本买卖,他一个生意人,会做亏本买卖?
肯定所图更大!
郑军胜满不在意地说:“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既然你们提到了,我也就跟你们直说,别人去买房子的时候,四五万当然拿不下,但我们建房的成本没那么高。”
这种相当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宁绍明偏偏敬谢不敏:“虽然你给的条件确实很优越,但我的答案还是不会变,那个房子我真不卖。”
他也不说为什么,这种时候说各种原因、各种理由,别人都能找到劝他卖的切入点,还不如什么理由都不说,直接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郑军胜感觉有些遗憾,但也没强求,只是在离开前说道:“如果改变了决定,可以再找我,条件不变。”
这时候,赵如月和宁绍明还没把这件事跟新火车站联系起来。
郑军胜走后,他们陆续听到不少关于他的消息,在这几天之内,他们听到的关于他的消息,比往常几年还要多。
郑军胜和他家的几个亲戚,在镇上找了不少人问房子的事。
有些手头有多余宅基地的人、还有跟韦安民一样,想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的人、没有房子但就是向往当城里人,想把户口迁到城里的人,以及那些不管不顾,只想卖房还钱花的败家子。
要么把房子卖给了郑军胜或者他家亲戚,要么跟他换了县城的房子。
原本郑军胜的亲戚也去问了王海燕要不要卖,王海燕听着还感觉挺心动。
以前被宁绍贤指着鼻子骂过村里人、乡巴佬,被他瞧不起,王海燕也很想搬到县城去,混个城里户口当城里人。
可家里的院子只写了宁绍贤的名字,她没法卖,跑去问宁绍贤,又被宁绍贤骂了,说要是把老宅卖掉,以后他们死了到地底下,怎么有脸去见祖宗?
最后这事只能作罢。
王海燕没当成城里人,只是成天在家唉声叹气。
但成功当了城里人的宁绍德听到‘一房换一房’的这个消息后,气得在单位宿舍里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叶菁也是,一想到这事,心里就难受得不行:“虽然那只是步梯房,但一房换一房相当于是一分没花,也不用背贷款了,我们手上的钱不管是再买一套收租,还是贷款买辆车都不错。”
她不禁开始畅想那样美妙的日子。
但叶菁没注意到,自己那些话让宁绍德越想越难受,在大悲大怒的剧烈情绪波动之下,他突然感觉气血上涌、头晕想吐、呼吸困难。
没等叶菁畅想完,宁绍德突然往地上倒,中途撞到了叶菁的肩膀。
叶菁回过神,赶紧扶了他一把,嘴上抱怨道:“你怎么回事,这么大个人了,连好好坐着都不会?”
等把人扶正,叶菁才注意到宁绍德脸色青紫发黑,嘴唇发绀,整个人看起来很不对劲。
叶菁瞬间慌了神,用力摇晃着他的身体大喊:“绍德!绍德!你这是怎么了?快醒醒!你别吓我啊!”
第128章
赵如月在店里忙活的时候,放在旁边的小灵通响了。
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叶菁,直接把电话按掉没接,然后把叶菁拉进了黑名单。
中午到餐饮店跟宁绍明吃饭的时候,听宁绍明说起,上午叶菁给他打了个电话,他也没接。
赵如月才知道,叶菁也给他打了电话,看来是有要紧事。
“是不是他们听说了,郑军胜在镇上搞的‘一房换一房’的事,见有利可图,想胡搅蛮缠?”
宁绍明猜的跟赵如月一样,所以才没接叶菁的电话:“我把她和宁绍德的电话号码都拉进黑名单了。”
“我也是。”
“我们俩可真有默契。”
直到下午他们回镇上接两个孩子放学,听宁时春说起才知道,叶菁也给店里和老宅那边打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