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人给我弟介绍对象,我得回娘家一趟问问情况,总不能空手回去。”
“哎呀,你弟二十好几了吧,还没结婚啊?”
王海燕:“这次媒婆介绍的姑娘好得很,应该快了。”
“那你快去吧,可别耽误了。”
一路上类似的对话重复了好几次,等王海燕到家,街上人都知道她要回娘家了。
王海燕回家拿了钱,真到集上大姑子的猪肉摊割了几斤好肉,往娘家去了一趟。
然后才从娘家出发,悄悄跑到高速服务区,等路过县城去市里的车。
到了县城下车后,王海燕顾不上心疼钱,找了个拉客的三轮车直奔最近的派出所。
一进去,就抓住一个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女警拉到一边,吓得人家还以为她要袭警。
好在听到了她带着颤抖声音,小声说:“同志!同志我要举报!我要举报我丈夫吸。毒!你们赶紧去把他抓起来,要不我家就要被那狗东西毁了!”
几天后。
赵如月再次在镇上听到了警笛声,她还纳闷地想,这不年不节的,是又有人开盘聚赌了?
过了一会儿,赵思莲一脑门汗地跑进店里,气喘吁吁地对她说:“如月堂姑,小秋和小夏的大伯被警察抓走了!”
“啊?”赵如月一时无法消化她说的话。
“真的,我亲眼看到的!”
赵思莲还以为她不信,开始详细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形:“警车来的时候悄悄的,没开声音,绕到我家后门停下。
然后好几个警察从车里出来,从我家后门进,前门出,把我爸吓够呛,还以为来抓他的。
可惜了,竟然没把他一起抓走。
那些警察出了我家前门,就分成两队,一队绕到小秋他大伯家后门守着,一队从前门冲进去,很快就把小秋他大伯抓出来带走了!
我来的时候,小秋他大伯娘正坐在门口哭呢,对了,他爷爷奶奶让我帮忙跑来跟你们说一声,让你们赶紧去老宅一趟。”
与此同时,在县城的宁绍德也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他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着说:“你大哥出事了,你赶紧回来一趟,记得马上就回来!”
宁绍德一听到他妈提到大哥,就控制不住地想起,被她替大哥借走的三千块钱。
他不耐烦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然后直接挂掉电话,却没马上请假回家。
而是按部就班地把自己今天要上的体育课上完,才不紧不慢地去请第二天的假。
第92章
这么大的事,宁绍明心里就是再烦死他大哥,也不好真的不去看一眼。
得亏是中午客人吃饭高峰期过去了,店里没几个人。
宁绍明和赵如月跟店里没轮到的客人道了歉,又每人送了一个铜锣烧补偿。
客人也能谅解,让他们赶紧回去看看怎么回事。
其实他们也想去凑个热闹来着,只是听那小孩的意思,警察抓了人,已经走了,没什么热闹好看。
他们拿了铜锣烧,就换了个地方吃午饭,正好能跟人讨论讨论老宁家发生的这件事。
赵如月让两个孩子待在家里,自己跟宁绍明带上宁时春赶回老宅那边。
他们赶到的时候,王海燕已经被人劝着回屋了。
门口围着的人还没散去,看到宁绍明夫妻俩和宁时春回来,七嘴八舌地说起刚才的事。
其实他们说的跟赵思莲跑去报信时说的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赵思莲仔细。
但宁绍明还是得耐着性子应付这些邻居,至少让他们觉得宁家除了宁绍贤,其他人都是好的。
也让他们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根据事实来说话,不往里添油加醋。
要不然,出了他大哥这事,他态度再不好,以后他们家在镇上名声就真臭完了,大侄子和侄女想找个好对象都难。
赵如月这边也是,不过围在她身边说话的大姐有几个跟王海燕一个村子出来的,处得也不错,还是比较真心关心她。
“小春他三婶,你等会儿进去可得好好劝劝小春妈,别让她气上头做错事。”
不等赵如月发出疑惑。
另一个大姐接下来的话就让她明白了什么意思。
“是啊,孩子都大了,她再熬一熬,将来等丹萍也读书出来,能出去挣钱,有的是好日子过,男人不在家就不在家了,在家还得伺候他,不够累人的。”
“小春眼看就要娶媳妇儿了,老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她熬了那么多年,再过几年就能抱上孙子,你可千万劝她,别想不开。”
“她弟弟还没结婚,眼看着也快要办喜酒了,她要是跑回去,万一这婚事吹了,过后她自己肯定也要后悔,更别说嫁人那么多年,就算回了娘家也没法多待的。”
赵如月恍然大悟,原来是担心王海燕因为这事,跟宁绍贤离婚。
听着几个大姐的话,赵如月心里有些难受,都说娘家是女人的倚仗、是女人的后盾。
可是依照现在的社会环境,哪个女人离婚的话,这个后盾很有可能会变成刺向女人的长矛,还是让她最痛的那个。
“谢谢几位大姐教我,我知道进去该怎么跟我大嫂说了。”她嘴上这么说,心里想的却是不会干涉大嫂的选择。
现在社会环境是不够开放,对离婚女人的非议很多,但也不是旧社会了。
但凡自己能立起来,出路也不是没有。
只是以上辈子的经验来看,赵如月觉得王海燕不一定会离婚。
上辈子宁绍贤出去打工的时间还要比现在迟几年,刚开始的一两年,他每年春节和清明节都会回家过年和扫墓。
后来有几年,逢年过节都不回来。
那时候也分家了,因为他人在外地,他的事,王海燕不对外说,就连他们这些比较近的亲戚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后来有一年宁绍贤终于回来了,但人瘦得跟个杆子一样。
有人说他消失的那几年,是在外地干坏事被抓了,但这些言论只要被王海燕听到,她必定会找到人家家门口去骂街。
因为骂得很厉害,后来也没人敢再明着说这些事了。
赵如月也是在宁时春结婚的时候,女方家过来了解这边的情况,二嫂叶菁不小心说漏了嘴才知道,那几年宁绍贤确实是被抓进去蹲了几年。
王海燕那时候也没跟宁绍贤离婚。
因为这事,王海燕还跟叶菁结了仇。
赵如月本以为,这次宁绍贤提前出去打工,去的又是跟上辈子不一样的地方,身边跟着的同乡也是靠谱的人,还有儿子跟着,不会走上老路。
谁知道他这回捅出的篓子,竟然比上辈子还严重。
赵如月想起宁绍贤刚回来时的表现,他一直躲在房间里不出门,是真的因为没挣到大钱,觉得没脸见人,还是在躲着谁,不敢出门?
想到这里,赵如月心不由地沉了沉。
万一宁绍贤真惹了不该惹的人,他们这些近亲很有可能也置身于危险之中,她家可还有两个孩子呢。
应付完门口聚集的邻居,赵如月和宁绍明终于能进屋。
有他们俩在外面挡着应对外人,宁时春早就进来了解到了情况。
看到宁绍明进来,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三叔,警察抓我爸的时候,说他吸。毒,我爸怎么会吸毒呢?他哪来的钱吸毒?”
宁时春还是不敢相信,自从他跟三叔学手艺后,镇上同龄的姑娘都高看他一眼。
他已经跟一个姑娘约着去看过一次电影,他们还约好,七夕的时候,再一起去县城逛逛。
还想着到时候买个礼物,跟人家表达心意、确定关系。
他爸一被抓,他跟那个姑娘的事,没准就要泡汤了。
摊上这么个爹,宁时春心里难受得,恨不得也嗷嗷哭一场。
“警察真这么说的?”宁绍明看向父母和大嫂。
宁达叹了口气,沉默着点点头,整个人看起来像老了十岁,背都佝偻了。
黄秀华在旁边没说话,只是默默流泪,王海燕也没再嚎啕大哭,两个人抹着眼泪,嘴里嘟嘟囔囔地念经一样。
一个说:“我怎么生了这么个讨债鬼!”
另一个说:“我怎么那么命苦,嫁了这么个东西!”
宁绍明听着话也叹气,对宁时春说道:“警察这么说,肯定是有证据了,不然他们不会乱抓人。
你爸出去打工之前,跟打工回来后,接触到的人都是本地人,镇上的人就那么些,大家知根知底的,要是谁不对劲,不会只抓他一个,我觉得问题应该出在你们去打工期间。”
宁时春被他这猜测吓到了,紧张地说:“三叔,别人不会怀疑我跟我爸一样吧?”
宁绍明安慰道:“你要是跟你爸一样,我怎么会让你去我那里干活?你有问题的话,我早看出来了,
别担心,警察既然没抓你,就说明你没问题,以后你出去,别人问起来,你也这么说,现在你好好想想,你们在鹏城打工的时候,你爸有没有异常的地方?
如果你爸真是在那边沾染的毒。品,警察也会来叫你去问话的。”
说到这里,宁绍明顿了顿才继续说:“你等会儿收拾两套换洗的衣服,跟我去县城。”
对宁时春说完,又看向其他人:“你们对外就说我跟小春去县城打听消息。”
这下不但宁时春紧张,在场除了赵如月之外的其他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王海燕反应最是强烈:“老三,你这是要带小春出去避风头?警察不会真的把小春也抓了吧?”
她可就这一个儿子,以后养老还得靠儿子。
王海燕心里不禁有点后悔自己想得太少,又舍不得家里的房子和地。
早知道会连累到儿子,她干脆带着儿女跑掉,不管宁绍贤算了!
“大嫂你别激动,我不是带着小春去避风头,我只是担心如果大哥真是在打工期间沾上毒,警察来叫小春去问话,会让街坊邻居误会小春,到时候不好解释。
我带小春去县城后,我们会主动去派出所了解情况,留下我们在县城的地址,这样警察不再次找到老家来,以后对小春和丹萍的影响也小些。”
王海燕一听就放心了,连哭都忘了哭:“好好好,你们赶紧去吧,别耽误时间,万一警车又掉头回来拉小春可就糟了,我这就去给小春收拾东西,老三媳妇儿你也回去给老三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