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地往老宅跑了一趟,问她爷爷奶奶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去县城也是玩。
“夜市可好玩了,我听我妈同班那几个住在县城的阿姨说,夜市里有特别特别多的好吃的东西。”
黄秀华现在一听到人提县城心里就难受,而且她也怕自己去了,又让这小丫头敲一笔。
直摆手说:“不去不去,我今天刚从县城回来,累得很,现在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在家休息,要去你们自己去吧。”
宁达倒是兴致勃勃地跟着孙女走了。
他去过县城老二在学校分配到的宿舍,也去县城办过事,但是单纯去县城玩还是几十年来头一回。
宁达坐上车后心里也挺唏嘘,老二回县城工作那么多年了,第一次去县城纯玩,竟然还是老三家带他去的。
赵如月星期六晚上也不用上课,他们一家四口,加上宁时春和宁丹萍兄妹俩,再加上宁达,郑秀的面包车难得在这个时候被坐得满满当当。
到了县城,直接开到夜市街入口。
“这么多人!”
一下车,他么一行人就被夜市街那人挤人的架势唬住了。
本来赵如月还跟同班的几个女同学约好一起逛逛。
现在夜市街人那么多,几家人再凑一起,他们这一行人人数越发壮大,进去后,根本没法一起行动。
只能先分开,各自跟各自的家人逛,等下次有机会再约了。
宁绍明立刻抱起儿子,让赵如月抱女儿。
赵如月力气也不小,女儿乖乖待在她怀里不乱动,她抱着女儿并不费劲。
宁时秋都快九岁了,自觉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大人抱。
这会儿突然被抱起来,因为不好意思,脸和耳朵通红一片:“爸爸,你放我下来吧,我可以自己走。”
宁绍明:“不行,这里人太多了,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拐子混在里面,万一走散了找不到你,我跟你妈哭都没地哭去。”
其他人也赞同他这话,宁时秋只好老实让他爸抱着走,心口鼓鼓胀胀的,感觉更开心了。
宁丹萍也拽着她哥的衣服下摆,紧紧地跟在大人们身边。
跟她家住同一条街那个老光棍的傻子新娘的事,还没过去多久。
人家是脑子那么聪明的大学生,被拐之后都疯了,她还不如人家聪明,出门在外得更加小心才行。
夜市街有两个出入口。
本来这两个出入口都能进出,但是由于人太多,另一个路口也被堵住了。
现在只能从这边近,出去的时候也只能从另一边出。
一行人从路口的第一个看起。
入口的地方,两侧全是买衣服鞋子的摊位。
男人普遍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他们连衣服都是女人给买的。
赵如月看中了一个摊位,带着跟宁丹萍进去逛,几个男人就在门口等着。
“我看你的衣服裤子有点短了,夜市街摊位上的衣服看着比批发市场三楼的衣服还便宜一些,你挑两套喜欢的试试看,你下周放暑假就要整天在店里干活了,那两身衣服,就当是店里的工作服。”
赵如月自己审美一般,就让宁丹萍自己选了。
“不用不用,我衣服够穿。”宁丹萍觉得自己已经拿工资了,哪还能拿衣服?
赵如月却觉得工资给少了,但是镇上都是这个工资水平,县城的服务员工资倒是涨了一些,最少也有五百一个月,但人家是全职。
而且她跟宁绍明买了房子手上的钱就没多少了,暂时也不能给宁丹萍涨工资。
要是给她涨的话,就得先给宁时春涨,所以只能先给她买两套衣服,涨工资的事,要等他们手头不那么紧了再说。
夜市街上现在卖的都是夏天的衣服,一件T恤十几块钱,夏天的短裤也才二十几一条,买两套是真不贵。
“你不选我可就帮你选了,我选的可不一定好看。”
赵如月看她还是拒绝,就挑了一套让她进摊主用帘子围起来的临时换衣间试试。
宁时夏也鼓动她去试试看。
宁丹萍拗不过她们,只好带着衣服进去了。
换好之后出来,果然很丑,原本宁丹萍的身材比例是四六分,穿上这套衣服,直接变成了五五分。
连赵如月自己都看出来,这衣服不适合她,最后还是让摊主帮忙选了两套。
赵如月看着宁丹萍身上店家帮选的衣服,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果然,能干服装这一行,没有一点审美是不行的。”
这话把摊主夸得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给她抹了零头不说,还送了一双袜子。
买完衣服继续逛,他们没了买衣服的需求,就快速地越过了入口处,服装摊子集中的那一截地方。
后面那一段就全都是买吃的了。
来到美食聚集地,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刚开始还挺兴奋的,走到后面就发现有点千篇一律了。
“这夜市街里卖的吃食,怎么一大半都是烧烤啊?”宁时夏说完啃了一口热狗肠,又继续说,“这烤肠上抹的料还不如我爸做的好吃。”
夜市街人声嘈杂,她个小孩子又童言无忌,说这话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声,唬得赵如月赶紧抱着她离开人家的摊子。
其他人跟在她们身后都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心里都觉得宁时夏说的没错。
他们几乎每个摊子都买了一点东西试了试,味道好的不是没有,但大部分都一般,价格还比镇上贵。
只是在夜市街上卖东西的氛围到了,人又多,所以东西味道一般的摊子生意也不差。
出了夜市街,被赵如月叮嘱过,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别人东西不好的宁时夏,在她耳边小声说:“我爸来摆摊,肯定比那些摊子都卖得好!”
赵如月笑了笑说:“夜市摆摊要摆到凌晨一两点,你爸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再在夜市摆摊的话,他可要累死喽。”
宁时夏被这话吓得直说不摆了:“还是让我爸好好活着吧。”她可不想没有爸爸。
宁绍明走到她们身边只听到半句,就问:“什么好好活着?”
宁时夏眼泪汪汪地看着他:“爸爸,你可一定要好好活着。”
这话让宁绍明和宁时秋听得一头雾水,赵如月忍着笑给他们解释了一通,他们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其他人笑过就算了,宁绍明却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家里又要欠债,他总觉得欠钱心里会很不安,每次都想尽快把欠别人的钱还上。
他媳妇儿每天晚上去上课,他待在家里也觉得无聊的很,要是能利用这段时间,去夜市摆摊也不错。
每天跟着媳妇儿去县城,媳妇儿去上课,他去摆摊。
一直摆摊到媳妇儿下课,再一起回来,总比在家当望妻石好得多。
而且今天在夜市街看别人做得一般般的东西也能赚钱,他也是有点眼热的,别人都能干成,没道理他有手艺还干不成这事。
晚上回去后,各自洗完澡。
赵如月坐在房间的书桌前算今天的账目。
宁绍明也搬了个椅子进来,拿出一张纸把自家卖的东西,还有平时给家人做过的一些好吃的,一个个列在另一张纸上。
然后回想着夜市街看到的摊位,把跟夜市街重合的吃食全部划掉。
再把他觉得不适合在夜市街卖的东西也划掉。
剩下的就是做起来比较简单,可以又提前做好再带去,不用现场开火就能卖的吃食了。
一个是钵仔糕,小小一个,可以放不同的食材,做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子,好看又好吃,小孩子和女孩子应该都会喜欢。
另一个就是各种各样的三明治,可以蹭一蹭外国食物的噱头,听着洋气。
虽然崇洋媚外不好,但是现在很多人就是觉得外国的东西更好,很多国产的东西都特地想方设法地让自家的东西跟外国沾点边。
而且镀上一层洋气后,东西确实更好卖了,这确实让人无奈又无力。
宁绍明也不打算做太多,暂时先定下这两种。
每天卖完就收摊,到了媳妇儿下课的时间,卖不完也收摊回家。
反正家里孩子多,多少东西都吃得完,而且除了自家孩子,还有亲戚家孩子呢,不怕带回来的东西没人吃。
他写好之后,凑到赵如月身边问她意见。
赵如月刚开始听到他真想去夜市街摆摊,忍不住皱眉,听到后面才松开了眉头,没有说反对的话。
只是说道:“那你得答应我,不能一看生意好,就不管不顾了,得注意自己的身体。”
她不想再当一次寡妇了。
宁绍明看她担心得都要哭的样子,心软得一塌糊涂,连连保证自己一定保持初心,按照商定好的计划去做。
“不知道在县城能不能买到做钵仔糕的小碗,我明天中午再去一趟县城看看,顺便跟郑师傅谈谈车费的事。”
赵如月说:“不用特地再跑一趟吧?我明天中午有空,可以去批发市场看看。
如果有那种小碗的话,我就直接帮你买了带回来,还有做三明治的食材,也要买,总不能去县城摆摊还像忽悠自家孩子一样,用馒头片充当吐司片。”
跟郑秀商量车费这事,早上她来的时候就能商量好。
赵如月也是心疼他休息时间太少,平时忙店里的事不说,午饭和晚饭也几乎都是他来做,赵如月就想让他明天中午好好休息一下。
她自己星期六、星期日白天去县城上课,中午是不回来的,可以直接在学校宿舍里午休,休息的时间比他多多了。
宁绍明想了想说:“那行,这事就交给你了,还记得做钵仔糕的碗长什么样吧?”
“当然记得,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帮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以前他们在鹏城见到的钵仔糕,大部分是用不透明的陶瓷小碗来做。
这次赵如月打算找那种透明的玻璃小碗,再买几串小灯和一个蓄电池。
到时候做出来的钵仔糕打上光,看起来肯定更吸引人!
宁绍明笑着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差点忘了说,你逛完市场还有空的话,顺便再拐到夜市街管理办公室那边问问,想去摆摊是个什么章程,如果顺利的话,我明天晚上就能去摆摊。”
“那万一买不到做钵仔糕的小碗呢?”赵如月问。
这个情况宁绍明也考虑到了:“买不到合适的小碗,我只做三明治带去试试水也行,不够的话,还有我们自家的杯子蛋糕、铜锣烧。”
热狗面包分量太大,一个吃下去就饱了,他觉得不太适合带去夜市街卖,就没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