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妃的话音刚落,太后的脸色就很是不好,气氛也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在场的人谁都知道太后是个什么心思,是想着将大公主萧玉寰嫁去李家呢,只是这些年太后旁敲侧击试探地问过皇上,可皇上却是说大公主还小,不急着想这些。
太后心中存了算计,岂是那般能轻易作罢的,只是看起来,娴妃倒和太后不是一个心思。
不过众人也不觉着意外,那李家两位公子,文不成武不就的,根本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纵然是自己的两个侄子,娴妃多半也是瞧不上的。
更别说,叫自己的女儿嫁到李家去了。
太后深深看了娴妃一眼,转头对着萧景珣道:“哀家倒觉着娴妃这话错了,玉寰到了出阁的年纪,哪里还好一直耽搁在宫里呢,皇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萧景珣看了坐在下头虽面色平静,可细细看去身子很是有几分绷紧的萧玉寰,微微颔首:“母后这话说得不错,不过朕膝下只玉寰一个公主,她的婚事自不能太过心急了,等到年后朕叫人将这京城里适龄的世家公子名册呈上来,再细细从中挑选吧,总不好委屈了玉寰。”
萧景珣说这话,便是将太后还未出口话给堵住了,太后嘴角的笑意有些挂不住,碍于在场众妃嫔和宗室,她到底是强忍住心中的恼怒,笑着道:“皇帝说的是,等年后,皇帝叫人将那些世家公子的名册送到哀家的慈宁宫,好叫哀家替玉寰掌掌眼,给她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驸马。”
听太后这般说,萧景珣笑了笑,却是道:“母后才病了一场,儿臣岂敢不顾孝道,再叫母后费这些心神。朕虽宫务繁忙,膝下却只玉寰一个公主,自小便聪慧懂事,行事有度,纵不是嫡出,朕也将其视若珍宝,所以,她的驸马,朕必亲自挑选,母后放心,绝不辱没了玉寰便是。”
萧景珣最后半句话出口的“辱没”二字,当即就叫太后变了脸色,太后脸上一丝笑意都无,定定看着皇帝,半晌才道:“既皇上如此疼她,哀家岂有不应承的。”
太后说完这话,冷冷看了一眼站在那里明显有几分局促的娴妃,又看了一眼萧玉寰,便揉了揉太阳穴,带着几分疲惫出声道:“出来这阵子,哀家也有些乏了,便不陪着皇帝了。”
说话时,太后便从坐上站起身来。
萧景珣也起身:“儿臣恭送母后。”
他看了一眼容妃,吩咐道:“太后才刚病了一场,身子不济,容妃替朕送太后回去。”
容妃忙领了旨意,亲自扶着太后离开了。
殿内寂静得很,连根针落下来的声音都能听得到,侍立在一旁的宫女太监全都屏气凝神,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得龙颜大怒。
好在,萧景珣并没有因着太后的提前离席而动怒,重新落了座后,便命众人全都入座。
崔公公瞅了瞅萧景珣的脸色,朝旁边站着的礼官使了个眼色,很快乐声悠扬,舞姬也甩袖而出,伴着乐声微摆腰肢,水袖翻飞,气氛又重新热闹起来。
顾窈偷偷看了眼坐在高座上穿着一身明黄色龙袍满身威严贵气的萧景珣,心里隐隐有几分心疼他,太后明明知道他的心思,却是在这样的场合想要提出叫萧玉寰嫁到李家去。
太后为着李家用尽了心思,却是从未想过,她这般为难的,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顾窈有些大逆不道的想太后这母亲当的真是叫人唏嘘,自己亲生的儿子不顾,偏偏一心一意想的都是娘家,竟还丝毫都不给萧景珣脸面,中途便退席了。
这一顿家宴,因着这个插曲,可以说是不欢而散了。哪怕这会儿乐声重新响起,这在座的妃嫔和宗室,哪里还有欣赏这歌舞的心思,怕都盼着这宴席早些散了,好透透气呢。
顾窈心中思绪复杂,便一时没收住自己的视线,等到萧景珣朝她这边看过来,四目对视,她这才一惊,连忙收回了自己的视线,低下头去拿起桌上的茶盏喝了起来。
萧景珣微微勾了勾唇角,指了指案桌上放着的一碟子梅花酥,叫崔公公亲自给顾窈送过去。
崔公公拿着一碟子梅花酥过来,送到顾窈面前的桌上,一时便引得众人侧目。
顾窈愣了一下,才要起身,便听萧景珣道:“不必谢恩。”
顾窈到底是站起身来,微微福了福身子,道了声:“臣妾谢皇上恩典。”这才重新入了座。
穆皇后笑着开口道:“昭妃好福气,这冬日里梅花轻落、雪色相宜,膳房做的梅花酥很是精巧,更衬昭妃这好颜色呢。”
穆皇后一开口,众妃嫔便你一言我一语奉承起顾窈来。
顾窈含笑听着,期间不着痕迹看了一眼萧景珣,对上他的视线,莞尔一笑,伸手捻起了碟子里的一块儿梅花酥吃了起来。
又过了会儿,萧景珣命人往老太傅府中赐了六道菜,又言老太傅上了岁数,不必亲自进宫谢恩。
穆皇后听着萧景珣只提了老太傅府中便再没别的话了,一时心中有几分失望。
可她想着不只他们承恩侯府没有赐菜,李家的承平公府不也同样没有这份儿恩典吗?一时便也没了最初时候的不快,可失望却是丝毫都不减。
毕竟,不管承恩侯府如何,弟弟穆骏当初犯了什么大错,如今人都死了,皇上怎么就不肯给穆家一个恩典呢?不顾忌她,也要顾忌着太子的脸面呀!
皇上能想到自己的老师,却是一点儿都不心疼太子这个儿子。
这些心里话穆皇后自不敢对着萧景珣说,更不敢在脸上表现出半分不快来,只是她心中到底恹恹的,对萧景珣生出几分怨怪来。
等到宴席结束,穆皇后从座上站起身来,朝萧景珣走去,她温声道:“今个儿是除夕,臣妾叫人备了宵夜果盒,皇上可要去坤宁宫坐一坐?”
萧景珣摇了摇头,淡淡道:“不必,皇后前几日侍奉太后身子劳累,还是回去早些安置吧。”
穆皇后嘴角的笑意僵了僵,却是很快便压下了心中的不满,转头对着站在一旁的顾窈含笑道:“那便叫昭妃陪着皇上吧,昭妃你怀着身孕,也莫要守岁太晚了。”
顾窈福了福身子,应了声是,才刚站起身来,身上便多了一件厚厚的大氅,熟悉的明黄色,还有龙涎香的味道。
顾窈心中一紧,看着将这大氅披到自己身上的萧景珣,才要福身谢恩,便被他抓住了手:“昭妃陪朕去园子里走走吧。”
顾窈察觉到四周看过来的视线,不知怎么脸一下子就红了,幸好各处挂着宫灯,才将脸颊这薄薄的红晕掩盖住了。
萧景珣拉着顾窈的手出了殿内,穆皇后和众妃嫔还有宗室跪送圣驾离开,心中俱是百转千回。
第120章 倾诉
圣驾离开后,穆皇后便也回了坤宁宫,众妃嫔和宗室也陆续从殿内走了出来。
慈宁宫
李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娴妃,没忍住伸手将桌上的茶盏朝她砸了过去。
“哀家这些年尽心护着你,倒没想到你和哀家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娴妃脸色有几分苍白,心中却是着实委屈。姑母说她不和她一条心,其实是说错了,姑母该说她和李家不是一条心。
可她只是一个外嫁之女,她再向着娘家,也不会舍得将玉寰嫁回李家去。
她那两个侄儿,有一个算一个,无论是性情还是学识,何曾有那么一丁点儿能配得上她的玉寰。
她是皇上的妃妾不错,可玉寰是皇上唯一的公主,纵然不是嫡公主也是金尊玉贵的,她的驸马,必定是身份家世和相貌才情都一等一的。
心中这般想着,娴妃便没有出声辩解,默认了太后的指责。
太后看着她竟是默认了,一时愣住,随即指着娴妃道:“好!好!你既是认了,往后便莫要往哀家这慈宁宫来了。打今日起,李家也和你没甚关系了,全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哀家和李家可不敢得你一点儿好!”
娴妃一向被太后护着,这还是太后头一回对她如此疾言厉色,她一时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一想着宴席上发生的事情,她又将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了下去,只对着李太后磕了个头,然后便站起身来,一步步朝殿外走去。
殿内静谧的厉害,本是除夕该热闹欢喜的,此时侍立在一旁的宫女嬷嬷却是全都屏气凝神,脸上丝毫都不敢流露出一点儿喜色来,生怕惹怒了太后,叫自己吃了挂落。
方嬷嬷使了个眼色叫宫女们全都退了下去,待殿内只留下她和太后两个人时,她才上前宽慰道:“太后莫要动怒,娴妃也是心疼大公主。老奴斗胆说句实在话,大公主聪慧端庄,又是皇上膝下唯一的公主,嫁回李家去多少也会委屈了公主。娴妃是为人母亲的,纵然心中有李家,可在她心中第一要紧的自然不是李家,而是公主。太后即便有心,也要慢慢来才是,娴妃娘娘一向是遇强则强的,您好好和她商量,总好过将人拦在慈宁宫外,反倒是没了一点儿机会。”
李太后听着这话,心狠狠颤了一下,她嘴唇微微一抖,好半天才重重叹了口气:“你当哀家是傻的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可哀家除了这样做还有什么法子保全李家?玉寰嫁回李家去,便是哀家去了,或是四皇子不中用,往后靠着她个皇上膝下唯一公主的身份,李家还是能保全一些尊贵和体面的。”
“而且,她嫁回李家去,李家上上下下哪个不是捧着她,哀家和李家都承她这个情,她的日子只有顺遂的。”
方嬷嬷知道这件事是太后心里一直想着的,纵是知道她说的有理,也会寻出各种理由来当作借口,所以听着这话便没说什么,只倒了盏茶递到太后跟前。
“太后先喝杯茶吧,此事还要慢慢来,急不得。”
……
这边,顾窈挽着萧景珣的胳膊走在御花园中,园子里挂满了灯笼,还有满目的像生花,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好看。
走了好一会儿,顾窈也没听见萧景珣开口,终是忍不住转过头去看向他,轻声劝道:“太后有自己的私心也不是一两年了,该是改不了的,皇上若是因着这个时常动怒,其实只是为难了自己。臣妾说句放肆的话,这世上有些关系,纵然是母子,若是存了嫌隙又实在没法子弥补,倒不如想开些,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了,其他便顺其自然就好。”
听着顾窈这话,萧景珣勾了勾唇角,笑道:“你倒是胆子大,本朝以孝治天下,你这是暗指朕不孝太后呢。”
顾窈听出他话中没有生气的意思,便点了点头,道:“这孝与不孝也不能一概而论,您是皇上,江山社稷天下苍生才是最要紧的,倘若太后想要的孝顺是要您先顺了她,才是孝,皇上不顺不孝是为着天下和社稷,只要皇上能想开,便大可不必因此自苦。”
萧景珣看了她片刻,带着几分无奈道:“你才多大,竟是活的这般通透明白。想来窈儿你在顾家定是辛苦得很,不然岂会有这般的感悟?”
顾窈听着这话不由得一愣,她想起自己在顾府的那些日子,说辛苦不算,可若说不辛苦,那也绝对不是真的。
许是这条路太过静谧,高高悬挂着的宫灯营造出来的氛围给人一种想要倾诉的感觉。
顾窈头一次对人说起了自己的心事:“臣妾自幼丧母,后来父亲娶了继母,生了妹妹。臣妾便是长房长女,似乎打小便只能乖巧懂事不争不抢,若是有一样东西臣妾想要,可妹妹却是瞧上了,也只能装作自己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将这东西让给妹妹。久而久之,臣妾这个顾家长女在外人口中,就只得了八个字,孝顺端庄,爱护幼妹。臣妾有时候还会想,怎么会只这八个字呢,至少,也该再添上相貌出众这四个字吧?”话说到最后,她言语间带了几分自嘲,露出一种苦涩和委屈来。
“皇上定不知道,臣妾生的好,在府里却不敢怎么打扮,怕自己将二妹妹压了过去,惹得继母不快。就这般,继母和二妹妹偶尔的示好,臣妾都会觉着毕竟是一家人,纵是彼此有些龃龉,也是打断骨肉连着筋的,所以在来京城之前,臣妾虽有时候有些羡慕二妹妹,心里还是很疼她的。”
“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情叫臣妾知道,这世上有些事情,你退一步,旁人只会更进一步,倒不如冷了心,只拿旁观者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事情,渐渐的就会发现,便是名声有些受损,心里头还是比过去要痛快自在的。”
“臣妾进宫虽不久,可观皇上对太后和李家的态度,也觉皇上心中早就有了决定。既如此,倒不如想明白些,您总归不会如了太后的意,和太后疏远也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听着顾窈说完这些话,萧景珣半晌都没有说话,顾窈见他这样,不禁有些心虚,想着自己是不是不经意间说太多了,或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她心中隐隐有几分后悔,若不是这气氛太过叫人想要说些什么,这些话她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和萧景珣说的。
正当她暗暗后悔之时,萧景珣不疾不徐道:“窈儿说的对,朕不顺着母后,母后和朕疏远了便是朕要付出的代价。”
“其实,朕都登基这么些年了,哪里还想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朕有些时候看着太后的举动,心中着实觉着可笑,太后想要向着李家是没错,可也不至于此!她以为当着那些宗室的面和朕开口,朕便会顾忌着孝道依了她吗?”
“朕平生最恨之事便是被人逼迫。太后拿孝道逼朕,殊不知,朕已全了这孝道,不然,也不会叫李家出个四皇子妃了。”
萧景珣的语气里带着一股子冷意,顾窈听着微微一愣,不知该如何宽慰他。
正当她不知该如何接话时,萧景珣却是伸手替她拢了拢大氅,出声问道:“冷吗?”
顾窈愣了一下,才想摇头,一双手却被人给握住了。
她手里没拿着手炉,自然是有些凉的。
“外头冷,和朕回去守岁吧。朕听崔公公说,端嬷嬷和蒹葭她们准备了好些吃食,窈儿再陪朕用一些吧。”
顾窈点了点头,才想原路跟着萧景珣走出这御花园,却是被萧景珣拦腰抱了起来。
“朕的错,外头这般冷,不该叫窈儿跟着走这般远。”
顾窈脸颊通红,若是放在平时她肯定不会依着他,可今夜这夜色极好,又是除夕,她不知怎地竟只是将头埋在了他的胸膛里,任由她将自己给抱着走出了御花园。
萧景珣看着她明显很是害羞,却是乖乖任由自己抱着的样子,眉眼不由得带了几分温和。
御花园距离昭阳宫并不远,萧景珣没有乘轿撵,就这样一路将她抱着回了昭阳宫。
廊下站着的宫女见着皇上竟是抱着自家娘娘回来了,脸上丝毫都没有方才在宴席上的威严和冷意,反而多了几分温和,一时便矮下身子行了个礼,没敢再往皇上怀中的自家娘娘看去,可她脸上的喜色却是怎么掩都掩不住的。
今个儿是除夕,按着旧例皇上合该去坤宁宫陪着皇后娘娘的。可今年,皇上却是陪着自家娘娘一块儿守岁,还这般一路抱着娘娘回来,她们这些当奴才的瞧了心中哪里能不高兴。
只盼着娘娘这恩宠能长长久久,还有便是娘娘能给皇上生个小皇子,这样她们便什么都不求了。
殿内,顾窈被萧景珣小心翼翼放在软塌上,察觉到端嬷嬷和蒹葭看过来的视线,一时更是羞红了脸。
第121章 私事
顾窈因着有孕在身,只陪着萧景珣又用了些饭菜,又吩咐端嬷嬷打赏了昭阳宫上下,大家热热闹闹一阵,便歇下了。
翌日一早,顾窈听着炮竹声早早便醒了过来,在蒹葭的服侍下穿了一身紫红色缂丝梅花纹宫装,梳着流云髻,发上簪了一支鎏金梅花嵌红宝石簪子,端的是贵气逼人,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