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卧槽,真毒。

  这城里姑娘骂人也和他们不一样,不带脏字不带颜色,里面竟然还有尊称,但论狠毒程度却一点都不差,王老二这下子可真连粪都不如了。

  王老二气的差点又摔回去,却不敢再对叶榆耍狠,他脚现在还崴着呢,生了怯就连假装理直气壮都不行

  大队长也来了。

  一问情况,他开口:“先撩者贱,谁犯的错自个儿兜着。”

  前村长只道这其他不说,医药费总得赔,这算盘打的挺响。

  “幸运没受伤,这医药费倒是不用,”叶榆闻言说,“精神损失费可以来一点,没有钱也没关系,粮食蔬菜肉都行。”

  前村长:

  ……谁赔谁啊?!

  “噗——”

  有围观者笑了。

  还有活泼的年青人歪了楼:“叶知青,这精神损失是个什么费啊?”

  王家可能曾经真为王家沟干过一些实事,但也没少干缺德事,风评实属于毁誉参半,近些年更是毁大于誉,因此并非全部村民都站在他们一边。

  而且更多村民纯属于围观热闹,他们不一定非站在哪一边,刚才他们笑了,现在他们也笑,只要好笑他们都笑。

  “红色精神懂不懂?大队是我家,和平你我他,团结友爱,共建美好家园,任何挑起群众争端的都是恶劣坏分子!”叶榆东拼西凑,瞎扯一通,末尾敲重点,“我们知青下乡是为了学习和建设乡村的,没道理被人举着锄头砍,哪怕不是知青这也是故意伤害罪,要不去镇上公安局问一问?”

  这年头队里的事情绝大多数都队里解决,很少有难道公社的,知青张口闭口的公安局唬住不少村民。

  包括前村长。

  王老二不要看他叫的闹的这么大声,真正做主的还是王老二他爹。

  而且大队长又不傻,更不可能站在一直和自己作队的王家,当即定下王老二赔知青一块五或二十斤粮食。

  一块五肯定买不够二十斤粮食,十斤都不够,但这是在挣钱不易的村里,细粮且不说,红薯粗粮还是能拿出几十斤的,何况王老二这样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

  此事且作罢。

  叶榆胜了前村长和落选村长,堪称一战成名,再加上她昨早还怼过七大姑八大姨,名声在村里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包括她一脚踢飞王老二五/十几/几十米/十几里(???)。

  村民们也不瞎叫她闺女或姑娘,至少当面都叫“女同志”或“叶同志”,还有人听信越传越离谱的谣言绕着她走。

  叶榆本来也不是性子多合群的人,这样一来即便好奇也没人来打听或询问其他知青的事情,耳朵落个清静,不是不知道有人背后议论,但这与她何关?

  白得二十斤粮食√。

  叶榆只觉得今天天气可真不错,雨后的山村萦绕着泥土的芬芳。

  干活也超有劲儿。

  与桂花嫂的配合也是满分,她们各自的工分也是最高的10工分。

  桂花嫂觉得自己纯粹在蹭白工,既不好意思,也心生感激,只想着要赶紧把叶知青需要东西编出来才是。

  桂花嫂也听说上工路上的事情,她当然是站在叶榆一边,却还是对叶榆表示担心,“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句俗话自打她丈夫去世后才深刻了解。

  自在无束活着的叶榆,也成为她现在最羡慕和佩服的人。

  今天的绵绵秋雨虽然不大,但一直没停,再加上地全部都犁完了,下午下工的时间比昨天还早一些。

  叶榆去王老二家把二十斤粮食拎回知青点。

  不出意外,二十斤粮食都是红薯,但她一点也不嫌弃,这样的好事多来几个多好,可惜王老二似吓破了胆,去他家时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不能再薅几次羊毛。

  那一脚是不是有点重?可她十分之一的劲都没使出呢!王老二没留下啥明显的后遗症就是证明。

  “哎,有点可惜。”

  叶榆把红薯放在厨房,回到房间,从屋里拿出一些主要由王来娣备的上门礼,放入背篓,背着它们走亲戚去。

第25章 姥姥姥爷

  王来娣为了娘家能够照顾自己的女儿, 也真是狠下血本,备了不少东西。

  先说长辈的,王姥爷王姥姥两人一人一件马甲, 即坎肩, 布料现在有多难得懂得都懂, 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一定有一件新衣裳,更不提棉花夹层。

  若非王来娣在纺织厂上班, 这些东西未必能搞到, 这两件新坎肩省着点穿,够王姥姥王姥爷穿个七、八、十年不成问题。

  长辈有了, 再说同辈。

  王来娣上面有两个姐姐, 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家里姐妹就她嫁的最好,考上县里的高中,又因大姐夫的关系在城里找了份临时工工作,认识孩子们他爸叶红军,也因此,她对自己五个儿女的学习都特上心。

  王来娣的姐姐王妱娣也嫁的还行, 嫁到县城, 爱人是镇上唯一一家国营饭店的大厨,还花关系帮也她找了份正式职工, 双职工家庭在这年代基本上都能过的不错。

  三姐王盼娣、五妹王五娣都嫁到王家沟附近大队。

  王来娣与姐姐王妱娣的关系最好,王盼娣性子比较沉默,一句话打不出来一个屁来,对她最大印象止步于这里。

  王五娣据说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的,关系也不错,这年代年长的女儿都是家中小女儿小儿子的另外半个妈,指不定比父母都更负责。

  唯一弟弟王传根同样也是王来娣一手抚养大的, 作为家里唯一一根独苗,王传根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小时候就没怎么干过活,后来读书成绩也很不好,不然也不至于王来娣去上高中。

  王来娣说叶榆他舅王老根过去性子被宠的有点懒,但胜在性子憨,说得不好听的就是又傻又笨,被同村同龄人捉弄也不是一两次了,后面娶了媳妇情况才好一些。

  王传根娶了隔壁大队村长女儿刘红梅,成亲是王来娣早出嫁,对这个弟媳性子也不太了解,寥寥几次接触知道她是个聪明人,每次见面也都和和生财。

  老天爷仿佛为了均衡概率一样,这俩口子生了三男一女,儿子名字都叫老虎,王大虎王二虎王小虎,以及王小妹。

  王大虎王二虎都已成亲,王小虎王小妹是一对双胞胎,比叶榆小几岁,他们和叶保国差不多大。

  王大虎王二虎他们肯定有孩子,但更小一辈有几人,王来娣不知道,亲戚间就是这样,长期不走生疏得飞快。

  王来娣给同辈的兄弟姐妹准备一人一双手套或一件围巾,由马甲剩下的碎布做的,王大虎几个晚辈则不需要她准备,顶多给家里再往下的不知道多少个小孩儿,备了一些冰糖、炉果、江米条等小零食。

  此外还有备一些送给村里其他亲戚的小礼,也都是给小孩子的零食小吃,这年头孩子最精贵,送给他们准不会出错,这里面又以给王妱娣家的小孩子最多,这些现在都放在空间里还没拿出来。

  王来娣过去与娘家关系不亲不热,这些年回娘家次数少,彼此印象突然变好了,可能这就是远香近臭的缘故。

  叶榆见到后总有一种把它们昧下换旧课本旧橡皮擦旧铅笔的蠢蠢欲动,最终还是为数不多的良心占了上风。

  她自认为不算好人,生在末世,也不是没有杀人越货过。

  但杀的一般都是坏人恶人,或者纯属于黑吃黑,对于普通人别人手中的东西,惦记归惦记,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底线的,何况还是小孩子的东西。

  叶榆送礼也不藏着掖着,背篓大敞着,让人眼红的坎肩“不经意间”挂了一小半在外面,大背篓里又是江米条,还有炉果冰糖,事实上除了江米条外,炉果和冰糖都比水果糖便宜,胜在冰糖能煮饭做菜。

  并非她乐意当显眼包,这是王来娣耳提面命的,村里人知道她送了什么礼,才会夸她们母女孝顺,也对督促王姥爷王姥姥一大家子对她困难时能搭一把手。

  虽然叶榆未必用得上就是了,但表王来娣孝心的事情也的确值得做。

  这一路上路上遇见不少村民,叶榆对于他们的打招呼,也微笑或点头回应,以至于让人受宠若惊。

  毕竟经过今天早上前村长一家一事后,大家在这个年轻漂亮的女知青面前不免有点心里发毛,也有早看王老二不顺眼的村里人打心里佩服她,每次见面,都在心叹这人的外表和战斗力的反差真贼大。

  也有几个鼓起勇气客气搭话的:“叶同志这是去看姥姥姥爷吧?哟,带这么多好东西呀?这坎肩可真厚实啊,棉布真新真软。”

  “少见多怪!王来娣前两年回娘家不也大包小包,这闺女虽然嫁的有点远,还一直惦记娘家呢!”

  “狗剩叔可真有福气,几个女儿都是孝顺的,儿子又为他生了好几个孙子,这以后的福啊,怕是享不尽了,真让人羡慕。”

  “别说他家,你家那几个小子也不差,下地干活绝对一把手。”

  “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他们懒着呢你不知道……”

  叶榆姥姥家距离知青点还挺远,需要下坡再爬个山,路过不少户炊烟袅袅人家,很多村民家里一眼能看到院子里面。

  如此一来,名声便很快宣扬出去,用不了一个晚上,等明儿个,村口队长家的大黄狗指不定都知道了。

  王姥爷家在村里家庭条件也算是不错的,这从有亲戚当村会计,女儿能嫁入城里也看出来,多亏王家枝繁叶茂。

  他们家原本房子就挺大,王传根的两个儿子成亲后,又在原地往东西方向扩建两次,如今前院后院都大的不像话。

  光是厨房便顶知青点小厨房的五倍以上,柴火堆积得老高了。

  时下人讲究多子多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是社会生产力不够的原因,生的多劳动力多,干的活多,只要兄弟不阋墙内讧,日子过得也就会轻松许多。

  王姥爷老俩口早知道叶榆来王家沟,因上工忙再加上不在一个组还没见过,但家里人早议论开了。

  王姥姥因生育过多明明比她家老头子小,却看起来更老些,一笑脸上尽是褶子,头发花白且稀疏,但疏得光光整整,挽成一个小揪揪挂在后脑勺。

  她眯了眯眼睛,评:“来娣家有三个闺女吧?怎么大女儿二女儿都嫁了,剩下这个小女儿下乡来地里刨食,一听就知道是不得宠的,你们啊也别挨她太近。”

  王姥爷拿着他的宝贝旱烟杆,吞云吐雾,虽不说话,但家里人都知老俩口一条心,王姥姥的话也是他的心声。

  叶榆昨天今天愣是没遇见外家人,这才是主要原因。

  只是在听邻居大爷递过来的消息,说是他家外孙女背着一背篓的礼上门拜访时,老俩口那个脸色变得奇快。

  “我的外孙女就是孝顺,”王姥姥跟邻居大爷一顿猛夸,对儿媳孙媳又是催又是骂,“还不快去接你们侄女/表妹!”

  偏偏王传根是个憨的:“娘,你不是说要远着叶同志吗?”

  “什么叶同志?那是你嫡亲侄女!”王传根媳妇儿刘红梅狠狠拧了他腰一下,和婆婆脸上如出一辙的笑容满面,不知道的,还以这俩个是一对母女呢!

  底下王大虎王二虎与他们的媳妇儿都干不过老娘和老奶,一个个至少表面安分守己,说啥应啥。

  双胞胎之一的王小虎体了他爸智商,也憨傻,王小妹又机灵得不像话,一双眼睛转来转去。

  至于小孩们,耳朵过滤一切,只知道邻居大爷说有好吃的。

  好吃的!

  超期待!

  于是,当叶榆来到姥姥姥爷家时,门口站着迎接她的高高低低一排人。

  除了姥姥姥爷老俩口,其他人都出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凑什么热闹呢,或者聚众闹事呢!

  叶榆:

  ???

  “这是小榆吧,长得可真像你娘,一样标志,一样漂亮!”刘红梅热情迎上,一张口便像是嘴上抹了蜜,话甜得齁人,瞎话也能张口就来,“你姥爷姥姥知道你来村里,一直惦记着,每顿饭前都讲来娣出嫁前在家的事儿,吃不香睡不好,一日三遍,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假如她不是眼睛一直往背篓里偷瞄,叶榆就相信了。

  果然,又听刘红梅说:“来就来了,怎么还拿这么多东西,和家里人客气啥。”让大虎二虎赶紧帮表妹拎背篓重物,间或把孙子孙女伸向背篓的手给拍了回去。

  这东西本来就是王来娣为他们准备的,叶榆也就爽快地松了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