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您说了算,当不了教练我踢他屁股,”叶榆又问,“卫国今天晚上不回来?”
“他们体训队包吃包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过年得等到后天除夕才放假,嗯小弟他们训练也不容易,我跟你爸去看过一次,才多大的人啊,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跑早操,训到晚上还有夜跑,不比当工人轻松,拿那些补贴也是应该的。”王来娣提到这个又湿了眼睛。
“她妈更年期母爱泛滥啊,但这话可不宜说出口。”叶榆一边内心默叹,一边给她弟也夹了块肉。
外出的儿女吸引父母许多关注,在身边的反而容易被忽视,还要承担父母的各种情绪,也是不容易。
叶保国茫然:……下乡一趟,三姐怎么还变大方了?
这个晚上,有叶榆的归来,叶家人气都多了一些,也聊挺晚的,叶红军夫妇也察觉到女儿下乡终于成长,换作下乡前,她大概是没耐心和父母聊这么多的。
这倒是,乡下腊月闲到抠脚,知青点有时甚至泡脚坐谈,而且隔了几个月不见,叶榆变化的可不止身高。
但再怎么晚也不过八点,七点半有人就开始打哈欠,然后一个传染俩。
叶榆回到自己房间,屋内摆设没怎么变,桌面床上看不见灰尘,床上被单被套也都沾染上阳光的味道。
第63章 海味果干
次日一大早, 叶榆被食物香味诱得醒过来,先嗅了嗅鼻子,再在温暖的被窝打两个滚儿, 爬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端着木盆去院里洗漱。
这个时间点大院里洗漱的人挺多, 寒冬腊月, 是个人都用热水,院里那叫一个云雾缭绕, 叶榆偷懒没倒暖水壶里的水, 冰冰凉凉直接往脸上浇,绝对是独一份儿。
熟悉邻居见面也会问声早, 有人嘀咕, 是乡下养人,还是冷水养脸,叶家三丫下乡一趟,怎么越长越标志了呢。
还有几个陌生面孔。
隔壁邻居毛家换了一家姓陈的,时下能分配到这样不错的房子,还是钢铁厂的骨干小领导, 外加老技术员。
原来的毛家阖家一起投建大西北去了, 事实上,因毛家家主在毛家大小子被抓后与其及时斩断关系, 他们家虽不可避免有影响,但也不用搬离燕京。
只可惜毛老太太实在太会得罪人,在他们家“什么代单传绝”后尤甚,整天上窜下跳,怼这个吵那个,闹得一整个四个院乌烟瘴气。
有人体谅她失去孙子不与她计较,但也有人不惯着她, 于是本来还在观察期的毛家又撞风口上了。
为了不被迫下农场,援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只希望毛家家主吸取教训,不当妈宝,也对自己这辈子唯一的女儿好些。
陈家也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搬过来的,他们家小孩衣服上的补丁都没几个,家庭条件看起来还挺不错的,陈老太太长得慈眉善目,听说挺热心的,连一大妈有点担心她跟自己竞争大院管理大妈。
有大毛这个小红兵出事,他们胡同的小红兵全被家长拎着耳朵强制摘掉了红袖章,邻里相处不可避免仍有些小吵小南,但整体还算平和,并未卷入外面风雨。
叶榆收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洗漱完后,来到厨房。
王来娣正在炒白菜,叶保国在灶台前烧火添柴,见二姐进来,忙直了直腰杆,表达意思很明显,他不是白吃饭的。
“有进步。”
叶榆赞扬看了他一眼,又叹她爸还是丢不下所谓的大男人面子。
王来娣没说的是,叶榆下乡前的话,叶卫国执行最彻底,从饭来张口到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其次是叶红军。
毕竟见叶卫国这么积极,他这张老脸也撑不下去,平时也会力所能及干点家务活,偏偏在叶榆回来后,叶红军不知何故又端回去了,大概是拿点当父亲的面子作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过去不对。
叶忠国并不是因叶榆那段话改变,他坚持劲不强,早故态复萌,还是被叶红军训斥了两下,跟着一起做的。
叶红军想必在堂屋里坐立不安呢,王来娣没揭开他的死要面子,一个人暗自偷乐,只觉得父女俩都很有意思。
早饭吃的简单。
猪油一热,大量的白菜帮和叶子翻炒,加上盐巴,又往里堆了不少肉,咸香更甚,搭配红薯馍都能吃好多个。
王来娣还有点后悔一大早爆炒溢了肉香,但很快没空想这些。
可能因连日下雪近两日终于放晴缘故,今儿个邮递员来得特早,早饭还没吃完,听到外面有邮递员叫。
叶榆自告奋勇去拿,如此积极还因她老远闻到一股海腥味儿,出了院子更浓,围观的人都忍不住往俩大麻袋上瞧。
一大妈见她,笑着调侃:“不愧是姐妹花,你前阵子往家里寄了几大袋东西,现在你二姐也一样,大老远寄回来这么多,邮寄费都不知花了多少。”
叶榆笑笑不言。
对于有些围观群众“比猪肉水都臭,这肉能吃吗”、“全是不值钱的海腥”之类的酸话,更是直接过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着面嘴更脏的也没有。
“爸,妈,二姐寄了好多海鲜。”
叶榆一手提溜着一个袋子回屋里,先前说的王来娣不用愁,主要是有了这海腥味,什么肉味都能遮掩过去,他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顿顿吃肉,门窗都不用关上。
海鲜这种东西,在未来有一段时间可能很值钱很贵,但现在真不是,内陆能吃到的少,靠海又吃到想吐。
还有会做海鲜与不会做海鲜,新鲜海鲜与非新鲜海鲜,味道相差往往会非常大。
叶兰寄回来的肯定不是生鲜,制法以暴晒海鲜干为主,有虾干、风鳗、乌狼鲞、墨鱼干、海蜒干等,最多的还是各类咸鱼,能够存放的时间主看工艺。
王来娣又是心惊肉跳:“叶兰这妮子,寄这么多,不会影响赵青刚当兵吧?他可还在部队上呢!”
“妈,既然都寄了,肯定没什么影响。”叶榆解释这山和河说是社会公共财产可以说得过去,但海呢?
即便有海陆空领土,海空领土也比大陆更复杂,尤其涉及边疆公海,海里打捞的东西往往没人去盯着。
再加上海鲜现在不值钱,也不会和猪肉一样惹人眼红。
叶榆不但不怕,还建议:“不如今天来两顿海味大餐?”
人工的海鲜干肯定没有机器脱水来的厉害,怕坏,当然得在其坏掉之前,尽快解决掉它们,这样才不浪费。
除了海鲜外,还有一些晒干的海带紫菜,以及五花八门的水果,椰子干、菠萝干、芒果干、诺丽果干等,有些当地生产队种植的,也有野生的,因而并不能全部叫出它们名字。
叶榆丢了一块椰子干入嘴里,甜味并不是很浓,软糯清甜,非常适合充当零食,她恨不得自己也飞向南边。
当初怎么没选择靠海生产队,失策啊失策啊。
当然,叶榆还记得有些人会吃海鲜芒果过敏,让叶红军、王来娣、叶忠国先少尝试一点,确认安全。
幸运的是,三人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只是与叶榆不同,他们第一次尝海味,不管是咸鱼,还是热带水果干,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
与这两袋东西同时寄回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上报了一个大喜,叶兰怀孕了,也因此会延迟返京的时间,现在交通工具差,双身子也不适合长途跋涉。
这下子,王来娣的又喜又忧再添一件,叶榆也从她的关注列表中心往后撤,叶红军也参与进来。
夫妇俩絮絮叨叨着要给叶兰夫妇包括还未出生外孙或外孙女寄点什么:“怀孕的人需要多补充营养,但也不是什么都能吃,上次寄的兔肉就不行,也不知道记得不?”、“肯定记得,回信把你经验多嘱咐两句。”
明天除夕,叶红军今天仍然上班,轮值的王来娣、早放寒假的叶保国、闲人叶榆本来也要去国营商店买年货,可以顺路一起为叶兰买一些孕妇和婴儿用的东西。
“我有奶粉票。”叶榆从兜里(空间)掏出三张。
王来娣:
“这哪儿来的?”
奶粉票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缺物,比麦乳精都罕见,通常来说,婴儿奶不够,都靠借他人的奶,或者伴着米汤来养,也因此,婴儿折损率也很高。
“本来是给大姐准备的,现在看来更适合二姐,大姐家礼物换成书和作业好了。”叶榆展现出礼貌时往往以谎言居多,又不忘补充掺入一半真实,“一批下乡有个甜妹儿知青她妈在大白兔奶糖厂工作,买麦乳精和奶粉都更方便,邮局查电报时给她寄信,把二姐地址给她,让她帮忙买一些,回头通通换肉。”
王来娣嘱咐她不要让人家吃亏。
饭后,叶红军上班,叶保国洗碗,叶榆帮着王来娣整理东西,中间偷吃不少水果干,然后三人才一块儿出门。
“春节啊。”
未来世界的春节已经彻底沦为符号,叶榆从几十年记忆中翻出小时候的记忆,除了三年灾荒时期,春节过年真的很热闹,而且热闹时间很长,从除夕到元宵。
贴窗花、写春联、放鞭炮,街上还有庙会、元宵灯节,四九城作为首都,还会有非常盛大的露天联欢会。
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喜笑颜开。
而如今,因搞破四旧计策,很多东西都被明文或暗里阉割,比如庙会、舞龙狮、祭祖、春节联欢会等,目前还剩些边边角角,今年还允许的剪窗花、贴对联、放鞭炮指不定明年也无了。
但年味并没减多少。
因为年味的归根到底在人,每个烨国人都盼着这一天,与家人团聚的开心,换新衣服的快乐,吃肉的高兴,对未来的期许,街道上遇见的每个人都神采奕奕,小孩们你追我赶叫着“过年咯,过年咯”。
四九城几个国营商店都是挤到不行,人挤不进去,又挤不出来,热闹归热闹,也不是没有缺点,缺失排队概念。
“……”
叶榆不想在什么味都有的人堆待太久,毛遂自荐购买任务,王来娣还不太明白她话中意思,便看见叶榆走向人群,像是一滴水融入河里,眨眼间消失不见。
“怎么做到的?”
等大概半个小时,再出来时,叶榆手中已经提着两大麻袋出来。
第64章 年味儿呀
“这么多?”
王来娣一问, 叶榆也老老实实回答买了些什么。
主食有富强粉、糯米粉、猪肉、鱼,此外,竟还买了几斤南方来的大米小米, 和更不常见的羊肉羊骨头, 调料酱酒、盐巴、醋、辣椒、辣酱、花椒、八角等也有, 几乎是买的最齐的一次;
“寒冬腊月,来一碗羊肉汤既暖心又暖胃, 不好吗?”叶榆又言, “调料当然为了处理肉啊,咱家今年这么多肉, 不弄得好吃一点, 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一提到吃,你歪理邪说全冒出来了。”若不是现在禁止封建迷信,王来娣一定要去送子观音庙里问一下,她家是下凡了个饕餮呢还是貔貅?
羊肉能够糊弄过去,其他却不行。
诸如副食瓜子花生、蜜饯、麦乳精、江米条、水果糖、柿饼、糖水罐头、香蕉酥、炉果、桃酥等等,应有尽有。
其它诸如奶粉、鸡蛋、红纸、灯笼、鞭炮、皮筋、白酒, 也不可缺少, 还有难得的水果橘子一斤。
基本上,王来娣准本买的, 叶榆都买了,没让叶榆买的她也买了,尤其是涉及到吃的方面,还夹着一两件玩的。
很久没有玩鞭炮了,皮筋可以做个弹弓,练习一下动态视力。
“妈,你看还缺点什么?”叶榆买的挺开心, 过年有些东西竟然不要票,而且买东西的人这么多,售货员也很难记得住谁是谁,买一些些堆在空间里也不算什么。
呀,总觉得买的有些不够。
“……还买?我怎么你这么个败家闺女?!”王来娣差点没气死。
叶榆:“……哦,春节嘛,主要是要过得开心咯。”
她准备这个春节抽空把燕京市的国营商店全部逛一遍,嘿嘿嘿。
这个年代卖东西的才是大爷,可不兴退,卖多了卖给其他人还会担心被举报投机倒把,王来娣只能让儿子女儿提溜着东西,一块儿返回,这绝对是她春节采购最多最快的一次。
路上不忘问叶榆钱票哪来的。
“跟人换的呗!”叶榆满不在乎地说,“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本事?”
王来娣听得心惊肉跳,“你不会是在……”,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左看看,右瞅瞅,才含糊不清继续说“投机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