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但和韩景比还是差上一些的,而且韩景春节已经把108个动作学完,只是至今仍然未能连贯成套而已。

  两人胜负不言而喻。

  但韩景和徐飞都很有默契地没有短暂结束这场打斗,而是把时间拉长,主要是为了见招拆招,锻炼招数。

  而在叶榆眼中,他们跟幼儿园小朋友干架没什么区别。

  “菜鸡互啄。”

  早饭后,由韩景与飞洗碗。

  今天不需要开工,现在外面的雪还没完全融化,融雪又要冷一段时间,春耕的准备工作轮值进行即可。

  因此,他们仍然很闲。

  徐飞又告诉韩景和叶榆一个好消息,在他们的努力影响下,年末村社会议上,大队长询问关于建立村小学的事情,全村70%的人都同意了。

  基本上定下了。

  选址都敲定了,就在他们东山,下半坡一个平地处。

  一来,根据口诀“西山竹林东山菇”,东山春夏山间的野菜野果,学生们放学后帮忙干活也方便,还能割猪草挣一点工分。

  二来东山距离知青点近,村民们则认为,学问最好的老师在东山,希望山里娃娃也向知青学习,靠本事挣钱。

  提到老师,对于徐飞和韩景的目光,叶榆拒绝:“瞅我干嘛?为了不教坏孩子,这个小学鸡教师我肯定是不干的。”

  韩景也想不出自己当老师的模样,和小孩玩还差不多,教太费心了,他拍一拍徐飞肩膀:“哥们儿,交给你和菲菲了。”

  老师这样在众人眼中轻松得满分工分的工作,肯定不能够全部由知青干,王家沟自己村也会挑两个人,才会双方均衡。

  至于如何挑人,徐飞给出的建议是考试,大队长也觉得这很公平。

  叶榆和韩景确认退出,代表着知青间不用竞争,明明是不下地不日晒雨淋的轻松活计,偏偏两人嫌弃得跟什么一样,避退不舍,让徐飞哭笑不得。

  总而言之,大队长的计划是在春耕前把这个王家沟小学建立起来。

  为此,徐飞亲自和大队长去镇上公社申请,社长一听是王家沟,同意了,公社社长也希望知青们多教出一些本地名人。

  但有一个问题。

  因为镇上没有砖厂,他们想要把这个小学教室修得好一些,需要以大队名义,向县城砖厂采购一批砖石来修建。

  但春节正是一些事业单位、工厂,乃至于公社大队整修的好时间,县城的砖厂采购也需要预订时间。

  烧制是其次,运输更不方便,砖厂卡车有限,优先提供给城镇大客单。

  价格也不便宜,王家沟哪怕现在有拖拉机,也无法掩饰他的贫穷,村社一年忙到头也没挣多少钱。

  叶榆:

  “不可以自己烧吗?”

  韩景和徐飞齐刷刷抬头看她,烧砖这个叶榆也会吗?

  叶榆:

  “……”

  更复杂的建筑材料她懂得不算多,但像是就地取材的冰屋、土砖窑、水泥之类多多少少会一些,不止因刷到过杂七杂八的视频,曾还短暂参与过末世基地建设。

  烧砖先选泥土,烧制土砖对泥土的要求比好工艺更高,把石头等杂物捡出来,泥土打碎,加水和泥,堆土堆重力踩踏,再用木制的砖模子制作砖坯。

  上面这些都很简单,技术含量很低,正常人都能模仿出来,唯一需要技术的在于如何建设砖窑。

第76章 第一砖厂

  不过建设砖窑对于叶榆来说也不过是多尝试几次的事情, 大不了去县城再偷一偷课。

  更多难在于修建这个砖窑也需要成本,简单来说,还是要备一些土砖石和铁丝, 后续还有煤或柴火等损耗, 光是为了修建学校建砖窑, 好像有点不值。

  韩景强调:

  “平泉镇没有砖厂。”

  他们王家沟可以建设平泉公社第一个砖厂,向平泉镇以及各生产队供砖。

  叶榆:

  “也不是不行。”

  细算一下, 除了前期的砖石和钢丝消耗外, 后期的消耗主要在人力、泥土、柴火上,这些在时下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比手扶拖拉机的柴油成本更低。

  听见叶榆的回答, 韩景和徐飞像是得到什么圣令,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击掌庆祝,又像风一样的少年,不约而同向大队长家飞奔而去。

  路上,两人遇见其他村民, 大声打招呼:“王九叔好, 小花奶奶早!六婶子早!”

  “你们也早啊……”村民们的回话还未说完,两个知青已不见人影, 不由发出感叹,“年轻人就是风风火火!”

  也有小孩子跟在两人屁股后面追的,认定知青们有好玩的。

  让山里娃娃有一点点惊讶的是,过去他们追上除了叶榆外的知青很轻松,但现在不行,他们的体力也越来越好,对于上上下下的山路也愈加熟悉。

  尤其是韩景, 过了一个春节,能够把全部山里娃都丢在后面。

  到了大队长家,也不喘气,对院子里的禾嫂子挥了挥手:“早,禾嫂子,大队长在家吗?”

  禾嫂子与知青们打交道也越来越多,对于他们都不陌生,看着花菲菲、韩景、徐飞像是在看自己弟弟一样,眼里笑里全是亲近,她笑着回:“在呢,在呢,刚从地里回来呢。”

  然后,对着屋子里吼一句:“孩儿他爹,阿景和阿飞来找你了!”

  王队长从屋里走出来,脚上的橡胶筒靴边缘都是泥巴,防水层外湿漉漉的,看样子真的从地里回来,应该是去巡视大雪厚度,靠天气吃饭,对于春夏秋冬季节的把握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

  他随口一问:“吃饭了没?我这里还有两个烤玉米。”

  “吃了吃了。”

  这个时候,徐飞和七、八个山里娃也赶到了,略微有点小喘。

  山里娃完全不知道来队长家干嘛,他们其实有点怕大队长,禾嫂子一问,又一窝蜂地散开了,好像只是陪个跑。

  韩景和徐飞也顾不上他们,和大队长说了这个砖窑的事情。

  王队长又是一顿惊讶:“叶榆她还会这个?”

  “有什么是叶榆不会的吗?”旁听的禾嫂子反问一句。

  其他人:

  “……”

  的确,不管是吃,还是玩,还有下地,亦或者狩猎,就没叶榆不会的,一身的本事,而且懂得特别多,话不多,但偶尔蹦跶个词出来,总让人不觉明历。

  禾嫂子和王队长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0岁,小女儿年后满5岁,他们夫妇俩听说叶榆这个冬天有在教孩子习武,扯着大儿子的耳朵,让他听知青哥哥姐姐的话。

  偏偏儿子是个不定性的,也看不出这对他自个儿未来有多重要,再加上大队长过去外出当兵时间太长,对于孩子有亏欠,狠不下心来真强迫孩子,于是只能作罢。

  倒是女儿小小年纪,说话做事虽然有一点慢,但很细心很耐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指不定是一个好苗子。

  回到正题,王队长又问出关键问题:“这建一个砖窑大概要多少钱?”

  韩景徐飞:

  “……不知道,没问。”

  韩景又说要不他可以贴?徐飞说这个春节他又写了不少稿子。

  “什么都你贴!拖拉机也是,砖窑也是,下次你们还能贴个飞机大炮来!”大队长用不赞成的目光盯着两人,训斥了十分钟后,才回,“只要小于修建教室用的砖,我们生产队也承担得起,多的话,需要全队举手表决。”

  韩景挠头傻笑。

  大队长也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确定这事可行,事不宜迟,让韩景、徐飞返回去寻叶榆,他去通知其它村里干部和队员,今个儿在村社再开一个会议。

  不一会儿,村社和昨天一样聚了好多人。

  这种会议并没有那么正式,凳子都是自家搬来的,还有拿瓜子花生来,冬天天冷,哪怕是白天,还是需要点燃篝火驱寒保暖。

  很多村民还停留在昨晚的篝火晚会,以为今天也是来玩的,一直热热闹闹讨论,小孩们还想着今天要玩什么。

  直到大队长让大家伙安静,说起村里建一个砖窑的事情。

  不是游戏啊?

  什么?砖窑。

  众人看向一脸淡定嗑瓜子的叶榆,以及在她旁边搞氛围的韩景和徐飞。

  若是知青们刚下乡,村民们对于他们的建议肯定持怀疑或者反对态度,但现在嘛,支持者占了绝对上风,没有人怀疑过叶榆不会,哪怕叶榆说她只有八成把握。

  很多人叹:

  “不愧是知青,懂得就是多啊。”

  他们对于村上建小学一事更支持了,他们村的知青都是有本事的,家里娃娃能学个一招半势,受益无穷。

  既然事情已经确认,第二日,大队长、村会计、韩景、徐飞一起去镇上,现在可不允许私人搞商业,什么都得公有化、国有化,他们建砖窑需要提前跟公社打招呼。

  徐飞早有准备,交谈一开始,把两份报纸一摊开,指了指一个板块,上面是在讲关于南方某某某生产队建卫生香小工厂被上头表扬的新闻。

  这说明,生产队这个符合红色主流的,国家也倡导,只是和大跃.进时期不同,现在他们更强调脚踏实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坚决拒绝浮夸风。

  王队长对于生产队更了解,因而比徐地他们更能落到实处。

  “我们这种小厂,就体制上来说,与城镇工厂是有本质区别的,厂员工是农民而非工人,干的是兼职活,额外工分代替薪水,产能属于生产队集体产出,年底和其他收入一样并入村民的年终收入。”

  他甚至拿出了叶榆提一嘴的方案,虽然简陋,但也能看出是多方面思考过的,而不是单凭一嘴冲动。

  公社社长听着心动,他们镇不是没想过建砖厂,没建起来一因技术缘故,二因一个镇对于砖的需求量也没那么大,而他们竞争力又远不及县城砖厂,但假如是生产队小厂就没问题,不会被工人薪水等拖后腿。

  “咱知青下乡也是为了搞建设。”

  韩景又浩浩荡荡临时创作了一篇热血文章,里面更是超多口号,过一个年来,他的词汇量又有许多刷新。

  什么都备齐了,公社社长哪有不同意的,他承诺帮忙向上申请。

  在大队长去忙申请表的事情,村会计再去联系县砖厂人员,把订砖的数量减少,再买一些其他东西。

  韩景和徐飞留着也没什么必要事,便离开公社,去了邮局,徐飞又寄出比先前还多的文稿,其中有几篇写的是前天手扶拖拉机入村的事儿。

  徐飞:“花菲菲她最喜欢热闹,肯定后悔前天晚上没到,而且假如她在,晚上的热闹指不定写得更好。”

  “你写得也不错啊,我觉得我也写得可以,多抄几份多投几个,等她回来了,下次再一起玩就好了,”韩景也有投稿,抄一抄的,不由感叹,“真没想到,叶榆竟然是我们当中最贪玩的。”

  “对对对,其实叶榆好像比较能和小孩子玩在一起,对小孩子更耐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