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政,两个客服,一个美工,一个运营,两个仓管,一个财务,两个仓管是男生,其他的都是女生。姜丽华担任经理岗位,负责管理整个网店接单、发货、售后的所有问题。
姜爱华的侧重点仍然在生产跟供应方面,但几个供货工厂都在宁安县,这边的事情一点儿也不会比姜丽华少,而且需要经常出差,因此她还需要一个助理。
这个助理不但要会开车,还要有能力协助她处理供应商提出的问题,大学生没有经验,人才市场上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
她打算把工资提一提,再去人才市场找找。
结果骆川给她推荐了一个人:“萧毅的女朋友想要一个面试的机会,要不你见见她?”
萧毅是骆川的得力助手,也是宁安县人,从骆川刚开始成立瓷砖厂的时候就跟着他一起跑业务了,深得骆川的信任。
他开了口,骆川总要给他一个面子。
姜爱华道:“她以前是干什么的?我的助理要忙的事很多,可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当白领。”
骆川迭声道:“知道知道,我没问清楚了敢跟你开口吗?他女朋友大专学历,上一份工作就是做采购的,因为原公司搬到北方去了她没跟去,所以才辞职了。”
他想了想:“我也见过几回她本人,性子看着倒是很爽利,如果这份爽利用在工作上,当你的助理是很合适的。”
做过采购的工作,倒是挺对口的,她这边主要面对的窗口就是供应商,以后她的助理要代表公司跟供应商打交道,她有经验的话的确是可以试一试。
姜爱华道:“先说好了,当我的助理要会开车,而且还要适应经常出差的生活,如果她接受不了这种工作性质,趁早提出来,免得浪费我们彼此的时间。”
骆川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下午萧毅就直接过来找她了,脸上一副
很不好意思的表情:“老板娘,我女朋友正在学车,驾照很快就能考下来了,我跟她说过了,她也能接受经常出差的安排。”
既然如此,那就见一下吧,姜爱华跟他约了时间,让他女朋友到公司来面试。
第二天上午萧毅的女朋友准时到了,她叫甘依琳,长得明艳动人,近一米七的高个子,穿着白衬衫黑西裤高跟鞋,非常正式,头发梳得干净利落,表情很谦卑却并不自卑。
姜爱华问了她几个专业的问题,她都会习惯性地想一想再开口回答,逻辑思维能力还行。
姜爱华也面试过几个人,觉得对方给她的感觉都不如甘依琳好,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满意:“我主要面对的方向是供应商,可能经常需要出差到外地去,这个萧毅有跟你提过吧?”
甘依琳道:“提过,我正在学车,大概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到驾照了,不会耽误姜总的行程。”
姜爱华点了点头,放下她的简历:“行,你明天就过来上班吧。”
第202章
新入职的员工都交给姜丽华培训,连甘依琳也不例外,大家都对店里的业务不熟悉,需要一个建立认知的过程,好在员工们都是年轻人,接受能力强也很积极主动,半个月后基本上已经能够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甘依琳则跟着姜爱华一起直奔宁安县的龙西镇找娴姐。
店铺里上了很多新的零食,但销量最好的还是要算娴姐肉脯。
但是因为产量太低了,是上架一波秒杀一波,很多熟客根本连抢都抢不到。
于是有客人有意见了,觉得他们是不是在搞饥饿营销,姜丽华只好一遍遍跟客人解释,这个是纯手工制作的,光是制作周期就得四天起步,根本来不及生产。
但同样的理由不能一直用,有销量没产量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消费者没有那个耐心等你一周后才发货,发货后又要等上个四五天才能收到。
他们网上购物除了便宜,还有方便,从下单到发货要等近十天,他们马上就会放弃购买这款商品,毕竟同类型的产品那么多,这肉脯是不错,但也没有好吃到非吃不可的地步。
娴姐接姜爱华的电话都接怕了,天天做肉脯十几个小时都不够供应的,她早就停掉了县城土特产店的订单,一心做寻味的货,但还是赶不赢。
看到姜爱华带着助理杀过来,她快哭了:“病了都不敢歇,实在是做不出来了。”
娴姐的老公何广源在一旁深以为然地点头,因为寻味的大订单,他把老爹老娘岳父岳母都叫来帮忙了,还是忙不过来。
院子里全晒满了肉干,都快没处下脚了,钱是赚到了,但是没空享受啊,天天被电话催货催得急死了。
姜爱华带着甘依琳过来就是为了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考虑到甘依琳之前当采购一直面对供应商,姜爱华让甘依琳先说。
甘依琳道:“娴姐你好,我是姜总的助理甘依琳,在出这趟差之前我详细了解了肉脯在我们店铺的销售情况,是供不求的状态,这个院子就是你们晒肉的地方?还有没有别的地方?”
娴姐摇了摇头:“没有了,地方就这么大。”
甘依琳数了数小院子里的架子,挤得满满当当也不过放了三十个,空间严重不足。
她提出建议:“只有这么个小院肯定是不够的,肉干做出来也没地方晒了,你们有没有去找过更大的院子或者厂房?其实我觉得回农村晒也不错,村子里不是一般都有晒谷场吗?或者租那种有大院子的土房子,在院子里多砌几个土灶,问题很好解决的呀。”
她摸了摸已经挤到屋檐下的架子:“我看你的厨房里只有四口灶,所有的肉脯都需要你亲自动手做,你一个人的精力是忙不过来的,而且就算是你们从早忙到晚,产能就局限在这个小院子里,再增长百分之五都不可能了,如果你们一直保持现状,永远也交不了我们想要的货。”
娴姐也知道这个问题,她家这个院子真的太小了,而且就如这位姜助理说的那样,她就算再加班加点地干,做出来的肉也没地方晒呀~
何广源道:“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去另外租房子院子?那不开玩笑呢吗?那租金谁出?你们出吗?”
甘依琳看了他一眼,没接他的话,而是继续对娴姐道:“商机是转瞬即逝的,你们有这么好的机会放在眼前却不懂得扩大产量抓住机遇,等这一波流量过去,顾客们找到了替代品,就不会再回头购买你们的商品了。”
何广源不以为然:“就算你们不买,多的是找我们买的人。”
甘依琳依然不看他:“我们店也不会一直等着你们供货,如果短时间内还是无法看到成效,我们就会转推其他产品,跟别人的大工厂比,你这个小作坊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
她顿了顿,昂了昂头:“你知道我们店最多的一天接过多少件货吗?”
娴姐当然不知道,甘依琳道:“四万多件,但是你们占了多少知道吗?只有八百五十件,连百分之二都不到,别的大工厂的货我们是不限量的,客人随便拍,但你们的链接却只能限量限期,跟我们合作的大工厂在一个活动里就赚得盆满钵满,你们还觉得这么点供货很引以为傲吗?”
娴姐倒抽一口冷气,一天卖了四万件货?!那不是一天就赚了几百万?
何广源一听,竟然赚了那么多钱?!那这些租房子还有买机器的成本不是更要她来出了?他挥了挥手:“我们就只能做这么多,如果要租新租厂房还有买机器,这钱得你们出。”
甘依琳的眉头终于皱了起来,朝姜爱华看去,摇了摇头。
姜爱华也没有想到何广源竟然这么短视,有钱不赚,还想薅客户羊毛?而且薅羊毛也不是这个薅法,正常来说,重新租房、新增机器来扩大产量,这些变动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精明的供应商会把这些费用无声无息地加到产品里面,或者通过提高产量来冲抵支出,或者通过提高产品单价来分摊成本,但娴姐的老公倒好,直白地开口就把她们当成傻子了。
甘依琳估计是没见过这么蠢的人,话都不想跟他说了。
姜爱华也没看他,而是问娴姐:“娴姐,你怎么看呢?”
娴姐一脸为难地看看姜爱华,又看看何广源。
何广源一个劲儿地给她使眼色,娴姐只好道:“姜总,这件事太大了,我们得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看到今天之前是没办法有答案了。
姜爱华点了点头,带着甘依琳离开。
甘依琳一上车就表态:“姜总,这个供应商不行,太短视了,我看了咱们网店的交易流水,咱们不应该把这么多的精力放在产量这么低的产品上,就算它的回购率很高,但因为一直不能交货,也很容易消耗到消费者的耐心,而且因为产量太低,咱们的利润也很薄……”
姜爱华专心开着车:“你是觉得这个供应商不值得咱们维护吗?”
甘依琳道:“如果他们看得懂形势而不是觉得自己奇货可居,早就应该在交不上货的时候想办法扩大规模生产了,而且娴姐一个人忙不过来,完全可以把调味的配方握手里,其他的活应该交给别人来做才是,但他们为了省那么点雇佣员工的钱把自己累得半死,赚钱了也没享受到,还一肚子的怨气,把扩大经营的风险跟成本全摊到我们头上,也就是您脾气好才没当场发火罢了。”
姜爱华不禁叹了口气,店里做出一款爆品是很艰难的,而娴姐肉脯好评率高达99%,回购率也超过了50%,是很有爆相的,她之所以一直不肯放弃产量这么低、利润这么薄的肉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以为能说服娴姐增加产量,谁知三番两次地要求她家都不以为然:“那咱们先等等看,看这一两天内娴姐有没有做出改变的想法,如果他们依然不肯改……”
甘依琳接口道:“那咱们就没有再维护下去的必要了,直接换别的厂商吧,虽然她家的肉脯很好吃,但中国那么大,肉脯做得好的难道只有一家?如果娴姐真的没有这种觉悟,样样只顾眼前,我申请即刻出差去河北跟内蒙,那里的人多养牛羊,有很多已经成规模的食品厂,相信做肉脯肉干的也不少,而且因为原材料品质就优越,做出来的肉干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姜爱华想到寻味已经乘着东风拿到了小皇冠,肉脯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于是点了点头:“行,就依你说的办,你说得对,就算娴姐的肉脯销量很好,咱们也不可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她供不上货,咱就找供得上货的人。”
甘依琳是个风风火火的人,既然已经认定了娴姐肉脯的产量跟不上后,她立刻就要出发去河北找供货商,姜爱华在宁安县还有事要办,把她送到客运站后让她坐车先回去了。
她则开着车直接回了娘家。
家里没人,姜成才跟许知秋肯定是在店里,而月华不耐烦一个人在家,通常都会在
陈春花家。
刚好,姜爱华找陈春花也有事。
陈春花八月份的时候离职了,姜玲初三,她没再继续找工作,而是想好好地照顾女儿中考。
老郑的粮油行生意一年比一年差,自2000年后,各式各样的加盟便利店、小超商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极大地冲击了他这间老式粮油店,分走了他许多客人,他把售卖日用品的业务全部砍掉了,只留下粮食、鸡蛋、调料跟油几块业务,所以店里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陈春花从93年开始就一直在老郑的粮油行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整整十年了,从她入职的那年起,店里就有三名员工在,而且他们的年纪都比她大,她这个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竟然还是资历最浅的。
这次裁员,老郑把她跟一位比她大五岁的女员工裁掉了,按照规定赔了钱,陈春花无所谓,她不工作都还有三家铺子每个月给她交租,养活两个孩子没问题,但比她大五岁的那位大姐却哭了好几回。
一来她在粮油行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了,感情很深,二来她年纪不小了,今年四十多,想再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比较困难,而且像她们这种小学都没毕业的中年妇女非常害怕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现在好些招人的店铺开口闭口要求初中高中学历,她根本就没有。
她求了老郑很久,但老郑一脸为难地看着剩下那两个年纪比这位大姐还大的男性员工,还是狠狠心拒绝了。
他只能留下两人,还有什么办法呢?
陈春花拿了两万块钱的赔偿,平静地从粮油店离职了。
第203章
陈春花工作了整整十年,上班早就上腻了,离职后天天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滋润。
铺子去年就到期了,陈老板过来续租,按照现在的行情,一间铺子已经涨到三千块钱了,而且还有别的老板过来撬墙角。
但陈春花懒得折腾,大笔一挥,又跟陈老板签了五年,条件还是跟上一份合约一样。
她每个月就有9000块钱租金的收入,这些年也攒下来不少钱,买了辆国产的小车代步,平时有空就带着两个孩子到处去旅游。
她跟老张分手后又陆续谈了几段恋爱,但都是几个月后就分道扬镳,问她为什么分,她头脑清醒:“没结过婚的看不上我这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看上我的又是冲着我的钱来的;离异不带娃的要我抛下两个娃跟他回家伺候爹妈;离异有娃的,我光是照顾自己的娃都分身无暇,哪里有空去管别人的娃?就这样挺好的,有合眼缘的就谈一谈恋爱,但要我再结婚,不可能的……”
实话说,她现在已经过上了有儿有女没婆家的幸福生活,家里的一切都是她做主,不用伺候公婆,不必受丈夫的气,不必操心孩子上学没学费,这种日子谁过谁爽,为什么总是有人觉得她没男人就活不下去呢?
陈春花翻了个白眼,只有没钱她才会活不下去。
陈父陈母被她越发离经叛道的理论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口口声声嫌她丢人不要她往来了,过几天又觍着脸要她买这买那,陈春花冷笑:“不是嫌我丢人不往来了吗?怎么又要我买东西了?要我孝敬,可以,你们别嘴贱,要啥我都给你买,要是再说我一次不好,西北风你们都喝不着了。”
说得陈父陈母脸色铁青,但之后的确是不敢再说她的不是了。
陈春花因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见姜爱华从外面进来,她眼睛一亮:“哎呀,你回来了,外面冷死了,快进来吧~”
她两年前重新装修,装了地暖,如今冬天也不难捱了,不外乎多出点电费罢了。
姜爱华自从开了新店后三天两头地回宁安县,两人经常凑在一起吃饭,她已经很习以为常了,再加上两个孩子跟月华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两家人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已经十二月初了,寒风呼呼地刮,看这天色感觉像要下雪,陈春花道:“你从哪里过来?”
姜爱华道:“我去了趟龙西镇找娴姐,但谈得不太顺利,就想来你这边坐一坐。”
陈春花奇道:“怎么会不顺利?她还是咬死了不肯提高产量?”
姜爱华把事情的经过跟她说了一遍:“有这样的老公在,我感觉她做不起来。”
陈春花也觉得挺奇葩的:“自己租场地的钱也要你出?真当没人比她做得好了,按说她现在只剩下你这么一个客户,应该紧紧地巴着你不放才对啊,她怎么反过来了?”
姜爱华耸耸肩,自己也无法理解:“我的助理已经主动要求出差去河北跟内蒙那边寻找替代的产品了,希望能有好结果吧……”
陈春花道:“你这个助理倒是挺主动的,人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