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伦问:“假设斯廷顿是拿破仑家族的支撑者,有复辟波拿巴王朝的想法。查德发现了这个秘密,以他被人称道的处事圆滑本领,没能争取到一丝生机吗?”
这也是让麦考夫不解的地方。
查德最后发出的消息,他要提供的情报与「拿破仑」相关。
如果凶手是法兰西帝国的支持者,站在查德的立场根本不会阻止对方搞复辟,反而会加一把火帮助对方让法国乱起来。
不存在反对复辟的对立矛盾,凭查德的本事,又怎么可能被对方杀了?
麦考夫:“查德太太的情况怎么样?从她身上有什么发现吗?”
莫伦讲述了雪莉对琳达夫人的不满。
“查德与琳达有过接触,被查德太太撞见了,但她尽力隐瞒这一点。”
简单概括:两个美国佬追求琳达,琳达与查德有过往来。
麦考夫嘲讽:“杀人动机总不能是一场争风吃醋吧?”
他当然清楚那不可能。
琳达是3月10日来到伦敦,开始出席各种宴会。
查德与佩特、斯廷顿都是3月15日从普利茅斯入境英国。
从美国到英国航行十天左右。
琳达离开美国时,查德在纽约发回电报说有情况,他选择了多留几天,让妻子孩子先回家。
查德选择伪装且使用假身份乘坐「玛丽珍号」,目标更像是为了跟踪佩特、斯廷顿。
即便美国佬谋杀查德的原因与琳达相关,也不是感情纠纷,而是有一层绝对不能外泄的杀人动机。
麦考夫问莫伦:“以您的判断,查德太太是否掌握更多内情?”
莫伦听得懂另一层意思。
“您是想知道,如果直接向查德太太报丧会得到什么样的反应。”
麦考夫点头,“查德太太有意隐瞒丈夫与其他女人的往来。这时不给她一些刺激,只通过旁敲侧击,怕是得不到更多讯息。”
莫伦:“报丧可能是一种冒险行为,会打草惊蛇,导致敌暗我明。”
当雪莉知道查德被杀,再询问她有关查德与琳达的关系,让她一定会把丈夫之死与琳达联系起来。
莫伦:“以我今天对查德太太接触,无法保证她能忍住不去找琳达的麻烦。”
麦考夫:“您的意思是这对夫妻感情不错?”
“我们都知道,查德夫妇的婚姻不是从爱情开始的。”
莫伦说:“但不妨碍两人婚后培养感情,像是查德太太走到幕前,背后有查德的支持。不过,涉及琳达,查德太太对她的不喜也不一定是出于爱情的排他性。”
麦考夫有点迷惑,“什么意思?”
“仅是个人感知。”
莫伦提起雪莉的着装不协调,“查德太太更适合优雅温婉的服装,却在穿着时特意强调富有贵气,是与琳达的张扬肆意在较劲。部分原因是为查德,更因为她希望突出财力优势。十几年来,她习惯了这种生活。”
如今,多是男主外,丈夫去进行各种投资。
查德太太却走到台前,十几年来不只是经营形象,更是经营了这份事业。父亲西尔弗的纺织生意越做越大,也给了她底气。
琳达的谋财手段却与查德太太截然不同。
不用十几年劳神费力去做投资,只用了一段短期婚姻去继承亡夫遗产,而且整件事做得不光彩。
莫伦分析两者不同,说:“查德太太本极其不喜琳达的谋财方式,偏偏这个女人又与她的丈夫有了往来。
基于这些背景情况,要查德太太听闻丈夫死讯还不露出敌视琳达的倾向,那种可能性太低。劝她直接离开伦敦不参加社交季活动,以她的强势性格能听从建议的程度也有限。”
另一方面,琳达却深谙人性,又与嫌疑人斯廷顿、佩特交往甚密。
一旦让她感知到雪莉的不对劲,是否会影响查明查德被害的真相?
麦考夫沉吟片刻,说:“现在看来,不排除琳达也是团伙成员之一。查德与她接触,只是通过她去探查斯廷顿与佩特的消息吗?
如果两个美国男人的背景造假,他们对琳达的疯狂追求也是假的。琳达是被蒙在鼓里,还是有意配合?”
莫伦也有怀疑,“小托马斯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在父亲续娶后,他先死了。儿子死后,托马斯也丢命,让琳达获得六万英镑遗产。
托马斯父子是自然死亡,还是另有隐情?如果是谋杀,琳达的帮手是不是佩特、斯廷顿?”
存在一种可能性,这三个人早就认识,但营造出万人迷寡妇与两位狂热追求者的表象去迷惑世人。
麦考夫更是道出人性的弱点。
“那可以刺激更多男性滋生争夺心态与胜负欲。一些人被琳达吸引,却也是佩特、斯廷顿在背后推了一把,让他们掉入激情旋涡。”
最明显的例子是昨夜的宴会赌局。
假如没有斯廷顿、佩特率先表示赌赢给琳达送钱,强森三人也不会下场参赌。
莫伦:“如果琳达也是谋杀查德的团伙成员之一,现在向查德太太报丧,即便她只是当面阴阳怪气琳达几句,也有立刻打草惊蛇的可能。”
目前,这种团伙的杀人动机不明。
查德太太却不一定了解丈夫与琳达接触更多内情。假如她无意中的反应打草惊蛇,后果难以估测。
麦考夫做出决定,还是先争取更多暗中调查的时间。
“琳达等人约定三天后的马赛宴上再次开赌。那就暂时不向查德太太报丧,多等三天,设法找到更多线索。”
寻找方向可以从佩特、斯廷顿入境英国后的行踪入手。
麦考夫:“从普利茅斯的旅店记录来看,佩特、斯廷顿是3月15日入住,昨天早上九点退房。
他们住了九天八夜,但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客房。两人在普利茅斯都有纸张贸易公司的分部仓库。”
两家仓库会是第一案发现场吗?
麦考夫见到的1/2查德脑袋已经是解剖后状态,骨头与脑组织分离。
他问:“海勒小姐,等到天亮后,您能画一张发现查德残缺头颅时的伤势复原图吗?我想去在仓库比对可疑凶器。”
莫伦:“可以。”
如果不是现在的摄影技术发展不充分,存在器材笨重、照片清晰度低等问题,关键是水族馆没有照相设备,是该先给人头一号拍几张照的。
莫伦微笑:“不必等天亮。我在前两天已画好,等到家就拿给您。”
“谢谢,这真是不错。”
麦考夫喜欢莫伦的办事高效率。
莫伦的思维发散到案发现场勘察。
有两种检测试剂应该立即置办起来,而需要一些实验用料。
是去找医院的洛奇夫人提供帮助呢?还是找医学院的博格助帮忙搜罗呢?鉴于测试品有点特殊,是血液与精液,该不会吓到对方吧?
第40章
从伦敦到普利茅斯三百多公里,骑马可以朝发夕至。
麦考夫没有选择偷偷摸摸地潜入。借着想做纸张生意找供货商的借口,在港口挑选雇用了一位包打听。
老汤姆常年混迹普利茅斯的码头做中介,很快联系上ZP纸业与WS纸张的两家仓库主管,表示有新客户想去实地考察一番。
两家仓库的管都不严密。
库房主管们无需请示上级,在收了老汤姆的香烟后,同意马上安排客户参观。
麦考夫先在外围转了一圈。
安保人员不多,每个仓库约五六人,都是本地工人。
仓库内部,以商务合作的角度去看,是不尽如人意。
虽不至于把货物凌乱摆放,但分区不够明确,货架标识模糊,容易在存取货物时堵塞通道。
麦考夫目睹了低效搬运现场。
搬运工们反复寻找才找到了货柜位置,进出通道时不时发生拥堵现象。
先后三个小时的参观,他没找到击碎查德左脑的可疑犯罪工具,但确定了佩特、斯廷顿在仓库管上的能力平平。
从事远洋纸张贸易,在货物仓储方面不合格,进而会影响物流速度,又有哪些优势争取到欧洲的买家呢?
麦考夫带走两家的纸类样品与报价表,又去普利茅斯其他纸张进口公司做产品对比。
质量上佩特、斯廷顿的纸品不是高端产品,送货速度也是中等,仅胜在价格比同等产品便宜。
老汤姆:“ZP、WS的优点就是拿货价低,听说是两家在美国的造纸供货商掌握了新技术。”
麦考夫清楚美国造纸厂对机械革新的速度快于英国同行。
美国造纸业经历了南北战争的困难时期,鼓励研发,为提出创新技术的工人发奖金,还专门建立技能夜校。
机械化减少了雇工人数,但人均工资上升,美国造纸工人的工资是英国的一倍。这种情况下,整体成本还在下降。
英国造纸业倒是想效仿,但各种方面相互掣肘。
比如成立的两家工会彼此拆台,与造纸商洽谈工资时各谈各的,顺带踩对方工会一脚,最后让涨工资沦为一个笑话。
他早知道美国造纸业技术发展迅速,但没料到这么迅速。
麦考夫从佩特、斯廷顿两家公司的低额报价单,反推出他们的进货价格。
那家造纸厂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机械革新,能把纸张价格打到全行业最低呢?
然而,ZP、WS在美国对欧洲的纸张远洋贸易中市场占有率不算高,称不上知名公司。
麦考夫在调查查德死亡内情之前,都没听过这两家纸张贸易公司。
“听说这两家公司开了三年,生意如何?”
麦考夫问:“是越做越大吗?仓库平时忙吗?在外倒是名声不显。”
老汤姆摇头,说:“两年半前,两家公司在普利茅斯各自租借了仓库。我瞧着出货情况没什么大变化,仓库里的人也透露过一两句,两个大老板能拿到低价纸张的份额有限。
佩特与斯廷顿都想直接在英国开造纸厂,引入美国的机械新技术,但也就是构想,目前为止没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