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这是一场持续性的恶性商业竞争,斯廷顿与佩特把矛盾从美国带到了英国。
麦考夫:“我一直不能确定两家仓库的失火另有内情,直到刚才听您说起强森之死。
纸张原料数次被火舌吞噬,深得银行事青睐的画家无故失踪,乍一看毫无关联。”
两者叠加却能指向一种猜测。
莫伦说出那个大胆到荒唐的可能性:“制造假币。”
麦考夫:“不错,是要制造银行券。”
在听闻强森之死后,麦考夫不再认为闯入者的目标是抢夺达芬奇油画,对方想找的应该是货币模板之类的东西。
他说得更具体些:“这个团伙想要制造的假币,不一定是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也可以是其他银行的。甚至不限于英国,说不定还涉及欧洲别的国家。”
二十九年前,即1844年,时任英国首相罗伯特比尔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条例》 。
在这之前,大不列颠有两百多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都能作为纸币流通。
在这之后,英格兰与威尔士其他银行的发钞权被终止,仅剩英格兰银行合法发钞。别的银行已经发行的银行券仍然正常使用。
英格兰银行也因1844年银行法条,明确了从私人商业银行向国家中央银行的转型之路。
麦考夫:“自《比尔条例》落实,其他银行的银行券被逐一回收。快要三十年了,市面上却仍然存在混用纸币的情况。
另外,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建立后,其境内的货币体系混乱。今年德国正式确立与黄金挂钩的「金马克」货币制度,大量新货币流入市场,有硬币也有银行券的纸币。”
麦考夫刚从中欧出差回来。
旅程中,去维也纳银行取梦境奖励时,顺道也去维也纳证券交易所转了一圈。
三年前,法国输掉了普法战争,给德意志赔了一大笔战争赔款,这让近两年的维也纳交易所交易量暴增。
“英国市场上仍旧流通不同银行的纸钞,德国又刚刚发行新版货币,都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
欧洲几大证券交易所的大盘火热,用以假乱真的假币投入交易所做短期交易,也是迅速套取黄金的方式之一。”
麦考夫分析:“这伙人盯上沙恩,一定是从哪里听到了风声,认为他曾经参与英格兰银行的纸钞设计。想在这间房内找到相关稿件。”
莫伦接着说:“强森不负责英格兰银行的核心事务,但他可以作为推荐人,把他欣赏的设计者推荐给董事会。
强森手上有一份设计者名单,沙恩就在上面,而这个消息被琳达获知了,她接近强森就是为了找到名单。”
琳达如何获得这类消息?
莫伦推测:“琳达看似专挑已婚男士交往,她的真实目标条件不是已婚,而是蓄意靠近掌握财政内幕消息又有一定权势的人群。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多是中年男性且已婚的概率偏高,她故意用劲爆绯闻去遮盖了真实企图。”
谁能想到在黑寡妇的风流情史之下,真实意图是构建假币制造体系。
不仅要绑架真币设计者制造出假币,还需要摸清各国货币发钞、市场流通、证券交易所交割运作流程等等情况,那才能让假币顺利流通起来。
转移注意力的这一招,不只琳达玩得溜,这个团伙的另两位也很熟练。
麦考夫:“佩特与斯廷顿故意以私人矛盾为借口制造火灾,其实是为了把大批制纸原料不知不觉地偷运出去。那就能解释为什么普利茅斯的两家仓库管非常混乱。”
不混乱就不便监守自盗。
仓库多是雇佣当地人,而不能让他们发现制造假钞的端倪。
推到此处,查德被害的原因也浮出水面。
他在美国发现了假币团伙,获知琳达三人企图搅乱欧洲多国经济,浑水摸鱼获得暴利。
那与查德的立场相悖,他不可能支持假币集团伙。
假币团伙不管查德是哪一方势力,火中取栗的造假计划不容外泄,必须杀人灭口。
为什么要使用有着『拿破仑一世』称谓烙印的金属球,去装下查德的人头?
莫伦与麦考夫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拿破仑假钞战。”
“不是复辟波拿巴帝国,而是效仿拿破仑制造假币。”
19世纪初,在拿破仑征服欧洲时,他以打仗打的是钱为论,曾经采用货币战的手段去摧毁对手的经济体系。
他下令伪造大量奥地利、沙俄的货币投入该国市场,引发该国的经济动荡。
麦考夫:“斯廷顿比划数字「3」时,习惯性做出法国等欧陆国家的数字手势,他很可能崇拜拿破仑。这个假币团伙把拿破仑当成了效仿对象或幸运神,所以在金属球上烙印下「拿破仑一世」的称谓标记。
另外,斩首祭旗在战争里很常见。把查德的人头砍下,装在金属球里沉海,说不定也有为假钞团伙实施行动搞祭旗的含义。”
莫伦顿生一种熟悉感,这个时代是崇拜什么都要刻下烙印吗?
比如萨米沃尔在纽扣上刻着「忍冬」图案,乔治史蒂文在纽扣与炸弹金属板上刻着「蚂蚁」图案。
虽然犯罪心学提到,有的罪犯喜欢留下个人印记,但至今遇到的三起案件与这种犯罪标记论又有出入。
莫伦默默记下了这个古怪的相似点。
沃尔与史蒂文已经死了,或许抓住假币团伙后能问出一些缘由。
眼下有一个关键点需被证实,才能让以上推论的逻辑链完整。
莫伦问:“据您所知,沙恩亚瑟先生究竟是不是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设计者呢?”
麦考夫轻轻摇头,“我只能说他确实具备这种技术,但他从未对我谈及与英格兰银行的业务往来。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内幕,但有个人能够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费奇副行长。”
莫伦报出了答题者的名字。由很简单,即便费奇副行长不为找出杀死强森的凶手,他也会尽力去阻止假钞面世。
麦考夫看了一眼怀表。
“现在是21:25,我们再搜查一个小时。如果没有更多线索就去费奇副行长家走一趟,我知道他的地址,距离此处大约步行二十分钟。晚上十一点,正是伦敦夜生活的热闹时分,那会去拜访也不算打扰他休息。”
莫伦煞有介事地认同:“费奇副行长会感动的。那么晚,我们在勤快地加班,他怎么能睡得着。”
两人在地下室内又搜了半小时,仍未发现沙恩留下任何求助讯息。
离开沙恩家,又在周围转了一圈,试图找一找是否有人留意到沙恩家出现过可疑人士。
遗憾的是寻找目击证人未果,只能转道前往费奇副行长家。
来得晚不如来得巧,费奇刚回家半小时。
他去拜访了几位医生,终于找到两位有空在明天上午去解剖强森的尸体。
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听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消息。
强森之死竟然与伪造纸币有关。谋杀他的凶手,是为获得正版纸币设计师的情报。
如果让假币团伙获得了关键技术,大量以假乱真的纸币出现在市场上,必会引起一场货币经济风暴。
原则上,费奇不能透露是谁参与了纸币设计。
现在却发生特殊情况,他没有否认沙恩亚瑟确实是设计团队的成员之一。
沙恩不仅擅长绘画,更懂得相关技能。
比如鉴别不同纸张呈现不同颜料的效果,比如怎么在画作上留下特别的防伪印记,这些能为制造纸币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
经由费奇表态确认沙恩是纸币设计者,至此,有关假币团伙作案的相关猜测基本成立了。
接下来,是营救沙恩与捣毁制假窝点。
沙恩被绑去了哪里?
从时间线上来看,目前已知他的最后行踪是昨夜七点给麦考夫送信。
强森是昨夜22点—24点死亡。
凶手在银行办公室发现了纸币设计者的联络地址,之后趁着门卫迪尤不备,悄悄地离开了银行。
沙恩以往是昼伏夜出。
麦考夫却无法断定沙恩近期仍旧照常作息。
为了调查达芬奇油画的来历,沙恩会调整出门时段,也就无法圈定他的行程范围。
结合现有线索,只能大致推测绑架时间是昨夜0点~今夜20:30之间。
假币团伙可能跟踪了沙恩,等到人烟稀少或便于下手的位置,把人给绑了。
绑架后,是把人直接运出伦敦,直达造假窝点吗?
莫伦提及雷斯垂德近三日对佩特、斯廷顿的追踪调查。
两个美国人抵达伦敦后一直住在「维多利亚酒店」内。
说是没有租到合适的私人住宅,只在忙碌的社交季抢到了高档酒店所剩不多的客房。
维多利亚酒店人来人往,不适合作为绑架藏人窝点。
相对来说,琳达提前预订入住的「百合园」更合适藏人。
那是一栋附带小型花园的私人别墅。
琳达不是独自前来伦敦,还带了女佣与男仆,一共七人入住别墅。
尚且不知这些佣人是否参与伪造货币,也没有实质性证据证明琳达、佩特、斯廷顿是假币团伙主要成员。
因为尚未找出大火中的造纸原料被转移到哪里。
也没有铁打的物证或人证,坐实琳达、佩特、斯廷顿谋杀查德与强森,更不确定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帮凶。
如果直接强势抓捕审问琳达三人,也许会让沙恩有生命危险,也可能导致造假窝点收到风声后迅速转移。
不如先潜入「百合园」,去搜集更多线索,也找一找沙恩是否被关押在里面。
明天下午,也许是一个好时机。
琳达原定要出席赛马宴,佩特、斯廷顿也与强森等三个英国人约了赌局。
今天,突发的强森之死没有外泄,消息被费奇副行长迅速封锁了。
假如明天琳达三人粉饰太平地照常出席宴会,不如趁其不备,潜入他们的后方。
莫伦提出了这个方案。
麦考夫表示支持。最好是能联系到「百合园」的主人,弄到一张花园别墅的结构布局图,再拟定该从哪个方位进入调查最安全最迅捷。
谁去弄别墅的布局图?
当仁不让地交给费奇副行长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