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适当透露一些信息,能让姜柔误以为获得他的信任,诱使她卸下防备、主动靠近。
“我小时候,”李怀舟说,“也住在那栋房子。”
他平静讲述:“我爸有比较强的暴力倾向。”
准确来说,不是“比较强”,而是到了不正常的程度。
在儿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怀舟对“父亲”这个词的记忆,永远伴随洒落满地的酒水、声嘶力竭的怒骂、裹挟风声的拳头。
反抗是被禁止的。
但凡看出他有一丁点儿反抗的念头,父亲就会回以更为暴虐的殴打。
有时李怀舟仅仅看他一眼,也被以“挑衅的眼神”为理由,施加长达十多分钟的虐待。
“至于我妈,”李怀舟说,“和我一样,她也经常被他家暴。”
逃跑没用,求饶没用,还手也没用。
曾有一次父亲喝了个半醉,毫无道理把拳头砸向母亲的脸,后者试图抵抗,被醉酒的男人握住手腕,狠狠一拧。
到现在,李怀舟都记得那声骨头断裂的咔嚓脆响。
也是在那一天,他明白了,男人与女人之间拥有客观的、难以扭转的体力差距。
姜柔隔了许久才问:“不能离婚吗?”
不能离婚吗?
这个问题,李怀舟也曾在私下问过母亲。
“怎么走?我们吃什么,住哪儿?”
他已经记不清母亲当时的表情,只有末尾的一声叹息尤其清晰:“等等吧,等你上大学……不,等你工作以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她总说“再等等”,把余生都押在等待上,最终连这虚妄的期待也落了空。
“她没有学历,靠打零工赚钱。”
李怀舟解释:“一旦离婚,她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更何况,那个年代讲究“夫唱妇随”,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而街坊邻居看见她红肿的眼眶,只会说“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又或“两口子哪有隔夜仇”。
说不清是不是走投无路的自我安慰。
姜柔的眼神有了触动:“你和你妈妈,那时很辛苦吧?”
辛苦?
李怀舟在心里反复咀嚼这两个字:“还好。”
——至少,母亲被打得鼻青脸肿后,还有他作为沙包来发泄。
不同于父亲惯用的拳头,母亲更喜欢扇耳光。
那是一种尖锐的刺痛,像有火焰在灼烧。大多数时候,她会在施虐中陡然回神,声泪俱下向李怀舟道歉。
话术无非是“对不起”、“以后不会再有了”、“原谅妈妈”,李怀舟听得耳朵快起茧子,结果仍然一次次心软,对她说“没关系”。
回忆到此为止,被他掐断。
李怀舟神情自若:“小学结束了,要继续说吗?”
“然后是初中的事情。”
姜柔一边说,一边随意按亮手机屏幕,等看清时间,她懊恼地泄了气:“糟糕……素描课快开始了。”
话题被迫中断,李怀舟从她的语气听出来,他们没法趁这次把话说完。
像饥肠辘辘的野兽刚吃下第一口肉,就不得不停止进餐,他觉得不满,却只能装作豁达:“要不,我们暂停?”
“我先去上课,更多的事,下次再说。”
姜柔从桌旁起身,脸上本来是略带遗憾的表情,忽而想到什么,眉头舒展开来:“反正我们今晚还会见面,对吧?”
明灿灿的阳光下,她笑着冲李怀舟挥一挥手,像一盏亮起的暖灯,如此生动。
姜柔转身。
斜射的光线与室内阴影彼此相融,她站在交界处,光影化作分割线,清晰划过鼻梁和下颌。
下一秒。
她满面的笑意消散无踪。
第12章 姜柔
晚上八点多,姜柔如约走进便利店。
店里的一切与以往无异,李怀舟站在收银台前,见到她,扬起浅淡的笑:“想吃什么?”
干净整洁的制服包裹他清瘦身躯,眉眼隽秀,语调温和,瞧不出半点攻击性。
姜柔打了声招呼,熟稔去货架上挑吃的,顺便送给李怀舟一根芝士香肠:“谢谢你请我吃面。”
早上那顿牛肉面,是李怀舟抢先付的款。
食物被逐一加热,姜柔坐在桌边拆开筷子,忧心忡忡去看他的脸:“还是有点肿……疼不疼?今天休息好了吗?有没有咳嗽发热的症状?”
“不疼,感冒好多了。你走后,我又补了个觉。”
“那群混混,”她又问,“他们没再找你麻烦吧?”
“没。”
李怀舟笑道:“你不是说过?手机和巷子里的监控都有记录,他们不敢再来。”
那伙人看似凶神恶煞,实际是几只纸老虎,上回在巷子堵姜柔,想必只为了让她删除手机里的视频。
结果李怀舟受伤,事情不仅闹大,还被监控录下来,他们就一溜烟全跑了。
两人已算熟悉,有一搭没一搭聊了会儿天,李怀舟问她:“继续吗?”
“什么?”
“早上的话题。”
他说:“现在是‘下次见面’。”
两人一起吃早餐时,聊到过双方小时候的事,本应该接着往下说,却因姜柔急着上素描课,不得不中止。
“我的事,”姜柔勾唇,慢条斯理开玩笑,“你很想知道?”
也许没听过这样直接的问题,李怀舟的面部表情陷入空白。
他声线僵硬:“嗯。”
“这次换个顺序,你先说吧。”
姜柔指了指面前的烤肠和泰式打抛饭:“正好我一边听,一边把它们吃完。”
李怀舟答应了。
他不善言谈,组织片刻措辞:“我的生活,很无趣。”
姜柔咬一口烤肠,目不转睛望向他,是个鼓励性质的眼神。
“上初中后,我不喜欢说话,没什么朋友。”
姜柔失笑:“没了?就这样?”
其实她的好奇心,集中在李怀舟家里。
上回李怀舟说,他爸有比较强的暴力倾向。
“比较强”是多强?书上说,人的性格塑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在父亲家暴、母亲杀人的环境下,李怀舟被塑造出了怎样的性情?
姜柔想知道。
但他不主动提及,她没道理去戳人家的旧伤疤。
李怀舟低下头去:“没什么好讲的,我过得很无聊。”
“怎么会?”
姜柔耐心引导:“除了收集羽毛标本,你有其它喜欢做的事吗?”
对方沉默了会儿,迟迟作答:“看书。”
“什么类型?”
“悬疑,”李怀舟说,“和推理。”
“哇……”
姜柔笑了:“我很少看这类书,以前尝试过一本,故事太枯燥,杀人手法太复杂,我看不懂,就再也没碰过了。”
“大部分不难,静心去看,能懂。”
“不如这样。”
姜柔兴致勃勃,一手托起下巴:“刚好我最近没什么专业课,空余时间多得很,你给我推荐几本吧?要适合新手的。”
肉眼可见地,李怀舟脸上多了局促。
他是真的不擅长应付社交。
“……好。”
李怀舟很快说出几个书名,姜柔认认真真地听,把它们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提及爱好,他头一次不间断地说这么多话:“《首无》是民俗推理,《一朵桔梗花》故事性很强,《名侦探的献祭》……”
讲述戛然而止。
意识到自己的滔滔不绝,李怀舟别开脸,把未尽的话咽回喉咙里。
“记住了。”
姜柔盯着他别扭的神色,觉得新奇,笑出声来:“我会一本一本好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