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云胡不喜(精修版)_分节阅读_第222节
小说作者:尼卡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72 MB   上传时间:2025-11-15 18:39:54

  “不信呐?那等着瞧吧。着急给你七哥纳妾的多得是,巴不得七少奶奶给个由头呢……这倒好,这么大的由头给出来,不抓住等什么呢?”陶因泽仍是笑微微的,言语却带了股子狠劲儿,句句都冲着静漪去了。

  静漪抿着唇。

  “还别怪我说话难听,静漪。你可是看了中医看西医,吃了中药吃西药,都没有怀上孩子。这一样就足够了,你还折腾?”陶因泽咳了咳,转而又指着尔宜,点了点头她。“老八别学你七嫂,过了门儿最要紧是先生个儿子。有了儿子,在白家你就是折腾出个大天来,也有个余地。娘家再硬实,不如你自个儿靠得住。”

  “姑奶奶,说着七嫂,怎么又扯我头上?”尔宜臊得脸都红了,忍不住抱怨,“姑奶奶您可真是的。三姑奶奶和四姑奶奶就没您这么罗嗦。”

  “她们懂个屁。就知道起哄。听着外面什么大事儿出来,都没她们俩不明白的;家里这些细细碎碎,说是懒怠听——呸!女人家连家里的细碎都捋索不清晰,指望着外头去办大事?发春秋大梦呢!”陶因泽说着,满脸的核桃纹都在动,细细的干枯竹枝似的手指来回点着尔宜和静漪,“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糊涂蛋。我才懒怠说你们呢。静漪,给我捏捏胳膊。”

  静漪忙给她捏胳膊。

  陶因泽极瘦且弱,静漪每每替她捏胳膊捶腿,都觉得心疼……多么强悍的姑奶奶,如今衰弱的只剩下嘴了。

  陶因泽看静漪的眼神,哼了一声,说:“我晚生些年,赶上这会儿,许是也会同你一样,为了自己能干点什么事情,去当个有用处的人。我倒也赞成你的。”

  静漪手停了停。

  “若能出去,就去吧。这几年我看你虽在这里,心总是不定,憋屈得很。何况不让你看看外头,怎么知道家里的好?”陶因泽挥挥手,让静漪和尔宜都住下,“我骨头疼。”

  静漪待她歇了会儿,到底同尔宜一道,将她扶着出去院中,晒晒太阳,看看梨花。

  陶因泽或因教训了静漪一通,精神格外不济,不久陶因清姐妹来看她,她也懒懒的,早早打发她们都回了。

  静漪和尔宜走在一处,少见的姑嫂俩都不讲话。

  尔宜见静漪心事重重,分别时才说:“七嫂,姑奶奶说的也有道理的。”

  静漪看了她,不说话。

  尔宜如今愈见成熟稳重,有时候颇像尔安,说话做事,也有了些陶夫人的风范。

  静漪知道尔宜同她说这话,定是经过深思的。

  “七哥先使母亲有个预备,露了些意思。母亲考虑事情是要多一些,一定会有些意见。七嫂能有机会出洋念书,这当真是好极了。也不负七嫂的聪明智慧和一番努力。可是七嫂,我想一想,都觉得舍不得你一去这么久呢。我晓得七嫂一日未能达成心愿,便时时惦记;若始终意思难平,七嫂在七哥身边,一日一日的,只怕都是难过。”尔宜挽了静漪的胳膊,轻声说。

  静漪心里的潮一起一伏的,脸上更是一忽儿热、一忽儿凉。

  她望着眼前喧闹无比的一树梨花……喧闹的让她脑中似有什么在鼓噪。

  静漪看了尔宜,说:“我会回来的。尔宜,我是陶家的媳妇。”

  尔宜沉默良久,才说:“有些话,我没同七嫂说过。有人说七嫂通透,其实在我看来七嫂你最是糊涂。像我与文谟,一旦嫁他,只要他真心待我,我还要追究他打哪儿起的真心么?自然也是真心待他。从今往后,奔了同一个前程去就是了。七嫂,别管那些,什么程家的女儿,什么陶家的媳妇儿——你就想想七哥吧。七哥值不值当你为了他,放弃那些?”

  尔宜也不等静漪回答她,就说自己要去苏姨奶奶那里拿个花样子,带着小丫头铃儿先走了。

  静漪独自站在梨树下,发了好久的呆。

  静漪因出国留学的事情提前曝了光,同陶老夫人请示过,便提前返回兰州,想赶在陶骧进疆之前同他商定此事。无论如何,陶骧总得她当面将大事告之的,就算她知道他已经不知从何种渠道获得了消息。

  原本一早离开什川,晌午便会到家。不想车行至半路上,竟抛了锚。等到回城,已夜幕降临。

  在路上耽搁了一整天,车上的三个人都已经饥肠辘辘。

  静漪便吩咐司机老张,先将就着找个地方吃饭。

  静漪从车窗帘子缝隙中看着繁华的街道。街面上有人在舞太平鼓……车子停下来让路,太平鼓队从车边经过。静漪纹丝不动地看着打鼓的队伍行进着,鼓声震耳欲聋。

  除了那年元宵节,和陶骧在街上看花灯,见识过太平鼓,她已经有很久不曾听到这让人热血沸腾的鼓声。

  她心一动,仿佛记得太平鼓有祈祷战胜的意思。一问,秋薇和老张却都摇头说不知。

  静漪也只是凭记忆猜测,既然他们都说不知,也就罢了。只是心里却觉得若果然有此意义,回来就遇到太平鼓,或者是个吉兆……她心里有点欢喜。

  过一会儿,鼓声渐渐远了,她刚要吩咐开车,忽留意到此处,正是那晚看花灯时流连的所在……她吩咐老张一声,下了车。

  秋薇也认出这地方,跟在她身后,还说:“小姐,还记得那年在这猜灯谜?那莲花灯可挂了大半年呢。后来还是张妈说,挂了灰,颜色也不鲜亮了,才丢开……那些葫芦倒还都在,我给挂在小姐书房的窗上呢。每回上去拾掇书房,我都给擦一擦,越擦越亮……话说着,已经有两年没出来看花灯了,怪想的……”

  静漪想着,可不是么。

  其实那晚若论心情,谁又真有那样的兴致。也该当是遇见,该当同他走那样一遭……她眼看着这满眼繁华。

  快满三年了,那一眼看过去的繁华景象,似乎从未改变过。

第276章 时隐时现的星 (十七)

  静漪舒了口气,转眼看到秋薇正在朝另外一个方向看,问:“在看什么?”

  “没有啊……在找吃饭的地儿。”秋薇回头,匆促地笑着。

  静漪点头,立即看到街对面挂着金漆招牌的百祥楼,说:“就那儿吧。”

  “小姐,您带钱了?”秋薇笑着问。

  静漪摸摸随手带的包,笑道:“还好带了。”

  “就算没带,进去提姑爷的名字就好了。”秋薇笑嘻嘻地说。

  静漪不理她,让老张把车停好也过来,自己先带着秋薇先走。

  还在街这边,百祥楼的伙计已经看到她们主仆二人,忙过来招呼。问了静漪是几个人、想要什么样的座儿……这家大酒楼向来客满为患,今天也不例外。听说只有三个人且没有预定,伙计就有点难为之色。

  秋薇听了,就想说话。

  静漪阻止她,秋薇吐吐舌,说:“小姐,那咱们吃别的。不拘什么先吃一点吧。回头等着座儿了,我和张伯怕是连拿筷子的劲儿都没了。”

  静漪自己倒不是个挑地方吃饭的人,见老张过来,便问:“张伯,这里没有位子了呢。早知道让张伯带路。”

  老张还没开口,那伙计看到他就怔了,一边急忙冲里面喊人,一边说:“恕我眼拙……这位可在陶公馆当差?”

  老张看看静漪,对伙计笑着说:“尕娃,你认错人了。”

  “不会认错。张老哥,这是小店的小伙计,一时没认出来。张老哥今日是……”从酒楼里出来的是二掌柜,上来便拉住了老张。虽不敢直视静漪主仆,却望着老张,赔笑不已。他压低声音说:“张老哥,这位是府上的什么人?我可知道张老哥在内宅当差的……陶公馆一年照顾小店生意无数,张老哥别让我坐蜡。”

  老张也不敢做主,哼哈了两句,依旧望了静漪。

  二掌柜见这情形,再看静漪的气度,心里已经有数,心一横,便过来作揖,道:“不知道是少奶奶来了,伙计多有得罪。少奶奶大人大量,别与小店计较……请少奶奶无论如何赏脸店里一坐,也好让小店尽尽心。”

  静漪明明听着说是没有位子了的,此时见二掌柜如此说,便微笑。

  二掌柜见她和气,忙说:“少奶奶里面请。不知少奶奶是用陶公馆的包房,还是……”

  “还有别的位子么?”静漪当然不欲使用陶家的包房。

  “当然有、当然有。”二掌柜亲自引领,将静漪等人带着入内。

  百祥楼在此地享有盛名,静漪到了这里自然也想一探究竟。

  二掌柜生怕招待不周,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反而不敢多话。静漪不问,他也不说,只将静漪主仆带着进了饭庄,连大厅都没有进,更没有上楼,而是顺着廊子向东走,转弯之后,进入后院。

  一进后院,瞬间便安静下来,外面的喧嚣热闹仿佛隔了层层的纱,越来越远。

  静漪边走,边看着这阔大庭院,楼上楼下,也有很多房间,灯都亮着,偶尔有客人出门来,才传出一点高声,显然是一间又一间的雅座。

  二掌柜请静漪他们进入第二进院落,这一处比前面又更幽静些。

  “少奶奶请。”二掌柜让伙计开了一间房门,请静漪进去。他见静漪打量了下院子里,目光定在对面那间亮着灯的雅座方向,“除了您这,这院里就那一处有客人。不会打扰到您的。府上的包间在里面,七少原说今晚要来,不想临时取消了。一桌席面备好了也没用呢。”

  静漪听了,微笑。待要进门,忽听得一阵笑声。她脚步一顿,听到门开了,笑声更大,对面那间雅室里的客人出来了。

  静漪紧走两步,进了门仍听到那些人高声谈笑,还有人唱起了歌。她辨一辨,是日本民歌,《樱之花》……她眉尖一蹙,见二掌柜正恭敬等她点菜,便说:“七少那桌席面既然备好了,就上一点吧。”

  二掌柜巴不得这声,吩咐伙计伺候着,自己先出去了。

  老张和秋薇一定不敢同她一桌坐了,静漪也无奈。好在这雅间大,她坐了里面的桌,他们俩就在外头坐了先用茶点,倒也都便宜。

  静漪坐着喝茶,听着秋薇在外头问伙计,刚刚那些是什么客人,怎么说话叽里咕噜的。伙计说是些日本人,这两日倒日日在这里吃饭的。别的也没说什么。静漪听了,见秋薇望向自己,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菜就来了,静漪看着菜式都是清淡可口的,虽然吃不多,也每样都尝了一下。她听着秋薇和老张在外头边吃边聊。秋薇这两年学了不少本地话,老张的官话说的不算太好,可秋薇跟他讲起话来甚是流畅。她听了觉得有趣,不过不一会儿,就搁下了筷子。

  这时外面有人敲门,静漪以为是伙计进来送水,不想门一开,听见秋薇先站起来叫“逄先生”。静漪隔了帘子一看,还真是逄敦煌。

  逄敦煌并不是平时的布衣长衫、而是西装革履,手里还拿了把折扇,进来便看着静漪微笑,说:“我说呢,再也不会认错,准是你们。”

  静漪请他坐了,让伙计给倒茶,问道:“刚才那边宴客的是你?”

  “你也看到我们了?”逄敦煌将折扇放下,端了茶杯,笑问。

  静漪看他虽是笑着,眼中却无笑意。脸上有点发红,显然喝了不少酒。她摇摇头。

  逄敦煌看着她,似有些惆怅。

  静漪见他这样,说:“既是宴罢,怎么不早些回去休息?”

  逄敦煌悻悻然,道:“见面就撵人,真有你的。”

  静漪倒笑了笑,不言语。逄敦煌今晚大异于往日,她不得不小心些,以免应答有误。逄敦煌却也十分了解静漪为人,虽惆怅,也少不得端好了架子。静漪就见他一对大眼碌碌转转,又有些俏皮,对着她说:“今晚又唱又跳,有吃有喝,还真是辛苦。不过朋友们许久不见,能见就是好事。”

  “听伙计说了,是日本客人。”静漪说。

  逄敦煌点头,道:“有几位,也是陶骧的朋友。”

  静漪笑笑,问道:“是么?也许我认得?”

  逄敦煌说:“也许。我不是有意隐瞒。这几位的事,我就是想说,也亲自找陶骧说去。”

  静漪听他提到陶骧少有的这般认真的语气,险些笑出来。逄敦煌对她瞪眼。她忍笑道:“他在外面的事,我一向不过问。不过你既然有心,我正巧要去,不妨在他面前提一提。”

  逄敦煌也不理会静漪的揶揄,正色道:“倒不是我瞎起哄,我恐怕这又是一个烫手山芋丢给他。接不接,怎么接,接了怎么办,原本都是都难得很。这下他果然接了,往下就要执行。我是局外人不假,可我也是西北人。这几年陶骧做的事,在这里还是得民心的。民心是盼着安定,盼着富足,”

  静漪看了他。逄敦煌议论起这场战事,比起陶家人来更多几分理性。

  “而且叛军首领不是个简单人物。他竟然敢提出建国主张,首府都设了。这倒也寻常,不过那施政纲领和宪法也有,可不是乌合之众的做派了。听说几个大国的公使都接了照会,能取得多少支持还说不好。不过他军中还有得力的军师,看样子对西北军很是熟悉,这一点是定了。”逄敦煌跟静漪说着,拿了面前的杯碟摆着,仿佛在沙盘上演示。

  他思路极清晰,叙说又明白,声音很低,只有他们俩能听到。

  “你都从哪里得来的消息?”静漪戳了口茶,问道。上回在医院里,匆匆忙忙的,逄敦煌并没有讲得这么深入。

  “这个容易得很。就比如说英国驻伊犁公使,他的报告可是一个接一个地报回他祖国去的。有办法的人中间截获一点消息,也不是难事。”逄敦煌说着,点了点桌上的一个杯子。静漪明白,那个代表伊犁。逄敦煌见她没出声,皱眉,“你听明白了?”

  “不太明白。”静漪说。

  “我恐怕陶骧要应付的不是普通的局面。这回可不是去年青海平叛那样的规模。”逄敦煌说。他说着,顿了一会儿,“我很赞成陶骧平叛的策略。兵民分离,并不强力镇压。有人说他手腕柔滑,有道理。这是长治久安之策。就是这次,上去不先打一场硬仗恐怕是不行的了。此行凶险,不知结果究竟如何。”

  “用兵如神是你封给他的,这会儿又说这个,难道还担心上了?”静漪淡淡地说。

  逄敦煌听了,微微一怔,笑了,说:“好吧,我们等着瞧。到时候你别怪我不提醒你。”

  “你这么有想法,该去跟牧之说。抹不下脸来承认你牵挂战局、担心牧之?你又不是没去过七号喝茶喝酒。我们家的好茶好酒你都偏了,有事的时候,你就躲着了么?”静漪问。

  逄敦煌撇了撇嘴,不吭气了。

  手指点着面前的杯碟,到底叹了口气,说:“麻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9页  当前第2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2/4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云胡不喜(精修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