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河北产健马,其中尤以成德所产马匹为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成德骑兵凭借□□良驹,冲锋陷阵锐不可当,天下驰名。堆砌人头京观就是他们炫耀战功的表现。
辞别青阳道人之后,宝珠一行人折而向东,准备奔赴恒州治所正定。途中,他们路过成德军饲养战马的北方牧场。广袤无垠的平原上,数以千计的良种马群肆意奔腾,场面蔚为壮观,被雇来牧马的契丹人将它们养得膘肥体壮。
宝珠自幼痴迷骏马,此刻亲眼见这马群规模,不由得感慨称羡,特意停下观赏了好半天。
河北马虽不像大宛种那般高大俊美,似天马下凡,却有身强体壮、耐力出众的优点。宝珠见状,顿时涌起想要获取几匹良种的念头。然而一路漂泊至此,旅费已所剩不多了。
在等待石邑官府办理通关公验的间隙,她满怀期待踏入马市,从东逛到西,又从南逛到北。
宝珠嘴上念叨想用马替代那头慢吞吞的老牛,好让旅途加速,实则另有一番心思。她想给韦训买一匹上好坐骑。人靠衣装马靠鞍,当时在庞良骥婚礼上,韦训一袭傧相红衣,其神清骨秀,卓尔不群,令她一路念念不忘。
青衣是不肯换的,破领巾也死活不肯摘,起码要有像样坐骑。待到了幽州,她希望韦训能以光鲜体面的模样在兄长面前亮相。毕竟在李元瑛面前,不管是男是女,是人是鬼,都难免被他衬得灰头土脸。
再说,他日后要去远方寻药,山高路远,骑着马赶路,总比步行便捷省力,能快去快回。
揣着这般小心思,宝珠一家家与马贩子周旋砍价,直讲得唇焦舌敝。杨行简一边瞧着,心中酸涩。金枝玉叶落魄潦倒如斯,混迹贩夫走卒之中,想要一匹马都不可得,他不由得背过身悄悄擦泪。
把马市从头到尾逛了个遍,奈何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就这样空耗了两个时辰,愣是没有找到一匹合适的。
虽再三告诫自己好马不吃回头草,但终究是不甘心,宝珠又折返回街头那家,再次相看自己第一眼瞧上的那匹良马。
那马贩子见这小娘子挑剔马的缺点头头是道,十分懂行,知道挑货才是买货人,答应让给她一点利。这匹上等良种马,他原本叫价二百二十贯,可即便去了零头,宝珠手头仍不宽裕,无奈之下,只得失落地转身离去。
马贩跟到马厩门口,见她身边跟着一头大型驴。那驴白眼圈、白嘴套、白肚皮,长相滑稽有趣,可骨架却相当高大,肩高比本地产的太行驴高出两拳有余。
都是做牲口生意的行家,马贩对此大感兴趣,问道:“这是三白关中驴?”
宝珠点了点头,踩着马镫翻身骑上去,韦训牵起缰绳便要带她离开。
那马贩连忙叫住:“这样,我用一匹中等马,换你这头驴,如何?”
宝珠闻言一愣。若是在旅途前半段,她定然毫不犹豫一口答应。然而一路陪伴,日日形影相随,她已经给驴起了名字,有着深厚感情,根本舍不得了。
韦训见她犹豫,笑着打趣:“换了坐骑,你那江湖绰号也要改了。”
宝珠轻叹一声,最终忍痛拒绝了马贩的提议。
如今她身上仅剩一件首饰,便是那柄玉梳。但不能融化成金银,上面还刻有万寿字样,想拿去质铺换笔钱都不方便。想来想去,唯有对着空荡荡的钱袋唉声叹气。
距离幽州越来越近,可宝珠却莫名感觉韦训离她越来越远。静下心思索,他真的需要一匹马吗?还是她一厢情愿认为他需要一匹马?
她知道他抵达幽州便会启程去寻药,此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相伴左右,于是她托故为他添置行头,想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可她明白,人终究不是马,无法用辔头、缰笼留下。
回到旅舍,韦训见她怏怏不乐,于是在院子外逛了一圈,见最后一批晚菊还剩下几朵尚未凋谢,便伸手揪下来,带了回去。
杨行简见他手里捧着鲜花,清楚他这是要拿去给公主簪发。以前这江湖客还只是坐在旁边规规矩矩看她梳妆,可最近这段日子以来,他行径越发大胆,竟敢上手为她梳头,公然出入卧室,丝毫不避旁人。
杨行简实在忍无可忍,把韦训叫到一旁,说是要聊两句私话。
“过了成德,可就踏入幽州地界了。虽说距离治所幽州城还有四个州,六百多里地,但眼看就要抵达目的地,你也该收收性子,谨言慎行些,不可再如此放肆了。”
韦训满不在乎,笑着反问:“我哪里放肆了?”
见他这般油盐不进目中无人,杨行简气得脸色红涨,他左右张望,见无人在侧,耐着性子提点:
“你是知晓公主真实身份的,就算她以后恢复不了尊位,依然是韶王最珍爱的至亲手足。万金之躯,何等尊贵,就算你真心爱慕公主,也不该如此轻狂行事。我是好言相劝,往后尽量低调些,到时候自有你的好处。这般为所欲为,让她兄长看在眼中,将来有什么好果子吃?”
韦训一听这话,登时激起叛逆之心,不屑地冷笑道:“什么尊位,什么亲王,你当我是为了好处才答应千里迢迢送人?告诉你吧,她这公主称号,在我眼里,倒拖累了她的光芒。我是爱慕她本人,不是爱她血统身份!”
杨行简深深吸了口气,让自己激愤的心情冷静下来,打好腹稿,瞪着韦训冲口而出:
“你爱慕她本人什么?爱她弓马娴熟,英姿飒爽?你可晓得,那是勇冠三军的名将手把手点拨指导,宝马名驹任她驰骋才练就的本领;你爱她学识渊博,一手颜筋柳骨的好字?那是书法泰斗、名士大儒悉心教导的成果;你爱她远见卓识,智计过人?那是自幼身处庙堂宫闱,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有的见识气度。
公主之所以为公主,因为她是公主。天家动用倾国之力悉心培育,以不可计数的人才物力托举,方有她如今文武兼备,含章天挺。
你口口声声说爱慕她本人,不爱她血脉出身。可她一切惊才绝艳出类拔萃之处,恰恰是因为这尊贵无比的身份。否则,你怎么不去爱慕浅陋愚笨、庸碌无知的寻常村姑?你见过哪个贫家女齿如含贝、发比亮缎、珠圆玉润?”
杨行简一句紧接一句递出机锋,好似一套无坚不摧的绝世剑法,招招往要害刺去。韦训抿紧双唇,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手上力道不自觉加重,捏碎了捧着的菊花。
望着满地残花败叶,杨行简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
“我不敢擅称公主尊长,但好歹曾做过别人的父兄。年少慕艾,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你既然爱那盛开的鲜花,就不该将她根系生长的土壤视作无物。人人都向往珍贵美好之物,可那般明珠又怎么会凭空而降、无根而生啊。”
杨行简见自己这番话怼得他哑口无言,心中明白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该适可而止了,于是扶正幞头,叉手向韦训拜谢道:
“这一路行来,公主全仰赖你师兄弟舍命相护,方能平安走到此处。我懂你们江湖人自有一套侠义准则,鄙夷凡夫汲汲营营,追求功名利禄。你是山中高士,超然物外,不在乎世人褒贬。但为了你二人长久打算,请爱惜公主在人间的清誉。”
韦训猛地抬起头来,轻声撂下一句:“你放心,到了幽州,我不会逗留。”说罢,他扭头离去。
杨行简追着喊:“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少年脚尖轻点,飞身掠上屋顶。只是他上得高处,却又不敢走远,就近坐在附近屋脊上,木雕泥塑一般,望着宝珠的窗口出神。
杨行简所言只是捅破了那层窗纸,道出了赤裸事实,他不该觉得倍受打击。其实,即便先前尚存一线生机的幻觉时,他就深知二人命运殊途。既然早已作出抉择,此刻又何以觉得心如刀割?
他幸得观音所救,绝不会为苟且偷生,踏入食人续命的修罗道。无论那“凤凰胎”是皇族还是平民,哪怕是李昱那种恶贯满盈的歹徒。他只愿当她的“犀照”,而非陈师古手中复仇的凶器“鱼肠”。
参商隔幽明,他已没有做“长久打算”的机会。
愿她永远如鲜花盛开,似皓月当空,无忧无虑。只是不知待他离去后,她会不会为自己伤心落泪?
——————
杨行简前去县衙拿取公验时,因一口字正腔圆的长安官话,被本地掌管文书簿籍的孔目官留住,兴致勃勃与他聊了许多长安逸闻,拐弯抹角向他打探前去幽州的目的。
好不容易将对方应付过去,杨行简除了带回公验,还有一个令宝珠大失所望的消息:成德所产的良马只能在成德境内买卖驱使,严禁带到外藩。按照公验上的记录,旅人入境时有几头牲口,离开时一头也不能多。
宝珠仔细一想,明白这是必然的。毕竟良马是成德骑兵立身之本,节度使王承武不可能任由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外藩买走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一行人各怀心事,无精打采打包好行李,在旅舍草草吃了顿饭。正准备离开上路时,店主却恭敬地走上前来,告知他们的房费饭费已经有人结账了。
韦训心中起疑,问他是何人所为。店主忙不迭回答说是本地最大的马贩马在远。此人是本地豪强,听说在中原声名显赫的骑驴娘子莅临此地,想冒昧结识一下。
等众人离开旅舍,只见门口站着一名僮仆,手里牵着的正是宝珠前日相中的那匹上等良马,并配上了精美鞍辔。
“有人做东请客送马,这事好生眼熟。”十三郎瞅了一眼韦训,小声调侃:“看来在河北,大师兄的名气已被九娘盖过去了。”
韦训不以为意,看向宝珠,问道:“想要吗?起码可以在成德境内骑着过过瘾。”
宝珠摇摇头,平淡地道:“我还没落魄到要承马贩子的情。”
回想刚启程时,见江湖人士对青衫客毕恭毕敬,她心中好生嫉妒。如今这待遇落在自己身上,却并没感到有什么意趣。既不能当韦训的坐骑,又不能带出成德繁育,鸡肋而已。
婉拒了马在远的礼物后,宝珠疑惑地问:“我又不是通缉令上的逃犯,也不曾在墙上题壁,他们怎么能认出我来?”
十三郎抢着回答:“咱们一行都说长安官话,青衣人牵驴,还带着我一个小沙弥,其实蛮显眼的。”
韦训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沉声道:“保险起见,多绕一点路,咱们换条道走。”
第213章
天光阴沉,铅云低垂。一行人裹紧衣衫,依旧低调地匆匆赶路。
天气愈发寒冷,杨行简冻得瑟瑟发抖,把压箱底的夹丝披袍都翻出来了。十三郎劝他下车走走,活动筋骨,气血才能通畅。杨行简却抱怨断腿愈合后酸疼,左右不愿下地沾灰。
十三郎笑道:“这话可别当着四师兄讲,他听见你诋毁他的手艺,非得打折你另一条腿报复。”
宝珠今日不知怎么,莫名有些烦躁不安,对韦训说:“你把那丹方拿出来,再让我瞧瞧。”
“你已瞧过一百遍了。”韦训无奈地叹气。
宝珠反问:“那再瞧第一百零一遍又怎么了?昨日吃过两餐,今日还不是照样要吃。”
韦训只得从褡裢里翻出那张黄纸递给她。
其实为了避免遗失意外,宝珠早已将上面的内容倒背如流,连每一味药的用量都记得一清二楚,唯有“凤凰胎”三个字没有任何备注。
黄纸背面的角落里,孤零零地写着“乐土”二字,不知是何用意。她曾问过韦训,他只是耸耸肩说不知道,毕竟周青阳一贫如洗,在一张使用过的废纸上写药方很正常。
这薄薄的一页纸,就是韦训的命。
无论如何,乐土总归是个好词,宝珠想。《乐土方》——听起来就像是一剂能够济世安民的良药。她轻轻将丹方原样折好,交还到韦训手中。
抬眼望去,对面有一支打着成德军旗的队伍,押送着七八辆骡车缓缓行来。军旗上绣有猛虎纹样,虎头一个王字,正是成德节度使王承武的姓氏。
这一路旅行,他们时常遇见运送辎重粮草的队伍,早已见怪不怪。局势动荡不安,流民土匪横行,哪怕是正规军,护送物资时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宝珠骑在驴上略一打量,见对方足有一个营的兵力,约莫五百多人。兵种配置与野战部队无异,步兵、弓弩兵、骑兵各占三成左右,前锋四五个人持长枪吆喝着驱赶行人。
道路狭窄,宝珠一行人只得靠边,让押送部队先行。只见那一营军健全副武装,队伍末尾有一名身穿明光铠的押衙压阵。车队从身边经过,宝珠见骡车包着布幔,车辙深陷泥地,显然车上装载的物资分量不轻。
她心下暗自猜想:或许是发给士兵的军饷,怪不得这般戒备森严。
押送物资的队伍与她们擦身而过,并未向路边的旅客打量一眼。人马过处,扬起阵阵尘土,杨行简以手扇风,小声抱怨呛人。
然而就在她们身处行伍中央之时,变故陡生。前面已经通过的士兵毫无预兆地突然回头,刹那间,由一字长蛇阵迅速变为口字合围,其势要将他们困在当中。
韦训反应何其敏锐,抛开缰绳,抬手在驴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沉声喝道:“走!”
宝珠会意,纵驴向道旁广阔的田地狂奔而去,十三郎紧随其后,在口字彻底合围之前逃了出去。
以往路上,他们也曾几次遭遇成群结队的流民土匪、落草逃兵,对付乌合之众已有经验。靠着韦训强攻擒杀首领,十三郎护卫,宝珠持弓掠阵,往往杀掉三五个人,对方就会吓得作鸟兽散。又或是杨行简拿出鱼符、银带銙亮明官员身份,施压说服。
然而这一次,他们碰上的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牛车笨重,难以迅速转向,杨行简腿脚不便,更难逃脱。他连忙掏出银鱼袋高高举起,声嘶力竭地大叫:“我是朝廷命官!要财要物好商量……”
话未说完,一名骑兵纵马上前,抽出环首刀猛劈下去。刀刃砍在杨行简头上,入脑寸余,血如泉涌,他登时失声,一声不吭仰面栽倒。步兵上前搜身,将证明身份的鱼袋、告身等物全数拿走,随后一脚将尸体踢进道旁水渠之中,动作狠辣,毫不留情。
一营人没有丝毫谈判的意思,毫无预警悍然开战。
韦训赤手空拳杀了三四人,余光瞥见杨行简当场毙命,心中大惊。这群军健配合默契,见有同伴阵亡,并不慌乱,立刻按照野战布阵,披甲步兵在内持盾牌长枪拒敌,弓弩手在外围列阵,弩箭如雨瞬发而至,将他牢牢包围。
庐山公撒开四蹄,发疯似的载着主人狂奔,宝珠双腿夹紧驴腹,伸手抽出羽箭,回身搭弓便射。
射杀两名布衣白徒后,她惊觉这群人竟有九成披甲,远超寻常军队配置。原以为是为了押运军饷才有如此规格,此刻想来,恐怕另有隐情。羽箭无法穿透厚重甲胄,难以造成有效杀伤,她只能转而射马。
这边厢韦训被数百人围困,杀心顿起,鱼肠无声出鞘。但见寒光闪耀,神器透甲而过,韦训身形如鬼魅,在敌阵中游走穿梭,瞬间割断了十余人的喉咙。
他一面与人搏命,一面焦急地关注宝珠奔逃的方向。只见上百名骑兵饿狼般紧紧跟在她与十三郎身后,狂奔猛追,而自己却一时难以脱身。
韦训转而扫视敌阵,见那名穿明光铠的押衙躲在最后督战,当下踩着敌人的长枪飞身而起,顶着枪林箭雨,不顾一切冲了过去。
十三郎轻功不济,跟不上驴的速度,渐渐落后。宝珠满脸焦急,频频回望,数次为他掠阵射马。十三郎背后中了两箭,虽未深入要害,也是狼狈不堪,冲她大喊:“你先走!我死不……”话未说完,便被长枪戳倒在地。
后续大批骑兵汹涌而至,马群一阵践踏,他小小的身影瞬间淹没在铁蹄溅起的烟尘之中,没了踪迹。
宝珠浑身发冷,再摸箭囊,只剩下寥寥几支箭了。就在这时,狂奔中的驴突然止步,人立而起,仰首嘶鸣,差点把宝珠掀翻下去。
她连忙伸手抓紧鞍辔,转过头向前方看去,只见田垄之间的灌木中,竟然摆满了拒马。若非庐山公反应迅速,这一人一骑高速撞击上去,非得被拒马上的枪头贯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