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辟珠记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饭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60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19:36:44

  杨行简严肃地道:“王公虽然已经出家为僧,但仍有正三品的官阶在身,你可不能出言无状,更不能在他面前这么随随便便歪着,起码要行顿首礼,席地正坐。”说着拍拍自己膝盖,示意他端正跪姿。

  韦训桀骜不驯地摇头:“韦大腿脚天生有毛病,跪不得任何人。”

  一听这话,宝珠和杨行简同时翻了个白眼,要说这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人腿脚有病,那全天下的人都是瘫子了。老杨向来看不上江湖草莽的礼仪态度,一路上好说歹说,依然无济于事。

  宝珠冷着脸对杨行简说:“别管他,我死的时候还是正一品呢,你什么时候见他正经行过礼,都是那么盘腿一坐。”

  杨行简笃信玄学一道,想去拜访前上司也是想找他批命,极力推荐宝珠投宿佛寺,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打动了她:蟾光寺拥有整个洛阳最著名的温泉。

  作者有话说:

  宝珠的坐骑是关中驴,属于大型驴品种,大约是五分之四马的体型,不是小毛驴。白眼圈白嘴套,有种开了嘲讽的奇妙萌感。   洛阳东都   致仕退休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_北青萝 李商隐

第95章

  宝珠在牛车车厢里凑合了一夜,第二天继续上路,一行人终于得知最近旅途缺粮的根本原因:关东两大强藩淄青镇与淮西镇为略地侵城,聚军数万兵戎相见,阻断了江淮漕运的通道。

  洛阳本就是江淮粮食转运至北方的重要节点,一旦漕运中止,便如扼住人的咽喉,洛阳几大粮仓虽有屯粮,但要优先保障天子所在的长安,叠加旱灾蔓延的影响,饥荒如同阴云笼罩在京畿道的上空,如今洛阳已经禁止饥民入城,以防暴乱犯上。

  路上面有菜色、衣不蔽体的人越来越多,更有一群群目露饥饿绿光的青壮年在乡间游荡。

  韦训收起了戏谑讥诮的笑容,看着形势走走停停,有时故意让大家躲进路边的荒草或是废墟中。第三次遭遇流民后,他从包袱里抽出自己的青布衣衫,递给宝珠。

  “你的衣服太招人注目,先遮一遮。”

  宝珠穿的是庞良骥赠送的绸缎锦袍,她心里觉得害怕,低声问:“他们会抢劫吗?”

  韦训说:“只是抢劫算好的,饿极了的人和饿极了的狼一样,会吃人。”

  因为畏怯,宝珠的声线不由得拔高了:“这光天化日之下,怎么会?”

  转眼却见十三郎在荒草间搜寻,捡了根棍子别在腰间,明显是严阵以待的架势。

  韦训语气严肃,对宝珠说:“你看起来就是最好吃的那种,披上衣服,尽量别让我多造杀孽。”

  宝珠本来还在犹豫,听了这话,联想起睢阳之战张巡食妾守城的旧事,立刻接过青衫展开盖在肩头。杨行简一直伪装成白衣商人,也赶紧摘掉丝质幞头,换了张布巾。

  一行人继续往东走,正遇到几十辆牛车由西来,是洛阳往关中运粮的队伍。江淮地区一年要往北方输送百万石大米,往常路上也常见粮队,但因为非常关头,这一队牛车由全副武装的军队护送。宝珠一行避在路边,四处游荡的饥民渐渐聚集起来,站在两边夹道观望。

  粮车在路中央缓缓西行,车上满载着一袋袋稻米,但坚枪利刃守护,拿不到一口,路旁的饥民们沉默地站着,一张张脸麻木而空洞,生途与死路便在这咫尺之间擦肩而过。

  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弥漫在空气中,押送军士们汗流浃背,凝重的面容倒映在雪亮枪尖上,没人敢于嬉笑交谈。

  咕咚,一个瘦到极致的人一头栽倒在地,没了声息。他身边的亲属只是淡漠地低头看了一眼,随后眼神又回到牛车米袋上,极度饥饿之下,喜怒哀乐已经无力表达,一切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食物上。

  “活不成了,送去蟾光寺换米吗?”

  “蟾光寺在施粥?”

  “不,他们用一斗米换一具人尸。”

  两个人轻声交谈着,三言两语决定了倒下这人的命运。

  宝珠疑似身在梦中,已经不知该作何反应,杨行简也听见了那两人的商讨,疑惑不解地道:“昙林上人是远近闻名的有德高僧,收购尸体是个什么状况?”

  韦训道:“反正要投宿,不如你去当面问本人。”

  毛驴迈步前行,宝珠看到路旁一个男人挑着担,担中乘放着个不着寸缕的稚儿,只有三四岁年纪。宝珠情不自禁地望向那个四肢如骷髅、腹部畸形隆起的脏孩子,孩子也同样回望她。

  黑白分明的眼瞳中透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冷漠,他不哭,也不闹,只是平静地睁着眼睛。

  她转头问十三郎:“袋子里还剩下些许豆粕?”

  十三郎的反应却是惊慌,压着声音说:“嘘!别当众提那个!”

  “低下头,别看他。”韦训平淡地道,“你救不了他,救不了所有人,就不要给虚假希望,否则这些人会一拥而上把你撕碎生吞。”

  他牵着驴回头望了一眼,确认宝珠穿戴好了帷帽和衣服,宝珠发现他眼中跟那孩童有着一模一样的冷漠。

  “这些人……会怎么样……”她有气无力地问出这句话,但并不指望听到任何回答。就算此时截下粮车,缓解一时饥荒,那么关中的百姓则会挨饿。

  韦训回过头去继续前行,许久之后,他说:“人各有命,死生在天。”

  向来仪态端方腰杆笔直的宝珠低下高傲的头颅,深深埋下肩膀。

  一路打听问询,一行人赶在天黑前来到了大蟾光寺。远见一片宏伟建筑群,楼阁殿宇交相辉映,近千间僧房参差相连,东西南北四角各有一座五层高的浮屠,规模竟然比许多亲王府还要庞大。

  自北魏作都洛阳,朝野民间笃崇佛教,庙宇宝刹甲于天下。至高宗武周时期,则天大圣皇帝前后在洛阳居住了近五十年,登基后更舍下长安,以洛阳为都城。为巩固统治,她自称弥勒佛转世,派人编写《大云经》颁布天下,洛阳俨然变成一座佛都。

  前后近四百年经营,蟾光寺早已是中原闻名的大丛林,有这般规模也极令人惊叹。

  除了尼庙,普通寺院为了避嫌,通常不接待女香客投宿,为了让宝珠得到更好的待遇,杨行简拿出鱼袋亮明官员身份,先行一步进入蟾光寺打点。

  因路上所见所闻,宝珠心境沉重紧张,一路上没变过姿势,此刻双腿酸麻酥软,坐在鞍子上动弹不得,她向来自傲于弓马娴熟,不肯承认骑驴骑麻了腿,坐着一声不吭。

  十三郎见她不下驴,奇怪地问:“又不想住这家了吗?可是快天黑了,再去找别的地方恐怕来不及。”

  韦训见她姿势僵硬,便猜到她腿麻了,伸出双臂说:“下来活动活动筋骨。”

  宝珠知道继续坐着情况不会有什么变化,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帮助,向他倾身过去。韦训便双手握着她腋下轻轻托抱下来,扶着她站好。

  然而宝珠还没在他怀里稳下来,韦训就撒手后撤,趁她还没软倒,抓住十三郎塞到她怀里撑住了。

  要说搭着肩膀倚靠,矮一些的十三郎确实更趁手,但这样明显的避嫌,倒似被炉火燎了爪子的猫似的,宝珠本来就心情不好,如此更加郁郁不乐,冷着脸从肩头扯下青衫,劈手扔回原主身上。她扶着十三郎,再不回头,一瘸一拐地往山门内走去。

  韦训捧着自己的衣服,复盘刚才动作,依然想不到更好的处置,默默低着头站了一会儿,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将青衫团了团塞回包袱。

  前庭站着四五个衣衫褴褛的饥民,用独轮车推着两具饿殍,正在等待。那两具尸首明明是新死之人,却浑身干枯蜡黄,像是被熬干了油脂的饿鬼一样,只剩下一张人皮包裹在骨头上。

  没想到进门就看到这般场景,宝珠心下错愕,驻足观望。片刻后前殿走出来一高一矮两个僧人,高个子那个年约二十六七,生得清秀俊美,是个很漂亮的年轻人,神色却憔悴沉郁,身后跟着一个小沙弥,年纪和十三郎差不多。

  年轻僧人合掌向庭院中的饥民施了一礼,气度高雅,翩翩有仪。

  “人死如灯灭,请诸位檀越节哀,蟾光寺会好好供养他们的。”

  饥民并不在乎亲人身后事,其中一人抢着问:“听说能够换米?”

  那年轻僧人的神情更加哀苦,点了点头,吩咐身后的小沙弥道:“妙证,去库房取两斗米来兑给众位檀越。”

  另一个饥民哀声叫道:“求大和尚再多施舍些吧!家中人口众多,能爬起来抬尸的只有我们几个了。”

  小沙弥颇有些为难,看向年轻僧人,询问:“观潮师兄?”

  被称为观潮的僧人垂下眼帘,缓缓摇了摇头:“师父之命,一粒米都不可多给。”

  宝珠震惊地看着他们用米购尸,双方交付,饥民将饿毙的尸首卸在庭院中,欢天喜地用独轮车将带壳的稻米推走了。

  双尸中有一具是个妙龄少女,看年纪与宝珠差不太多,个头却很矮小,或许她的亲人觉得死人用不着穿衣了,送来之前就将她剥了个精光,好似一块干腊肉般裸露在空气中。观潮脱下自己的僧衣,仔细将少女裹好,珍而重之地抱起来。

  起身抬头,眼神对上惊愕的宝珠,他视若无睹,仿佛看入虚空,和另一个僧人将两具尸体都带入寺中了。

  片刻后,杨行简带着两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僧人出来,向宝珠介绍:

  “这一位是蟾光寺监院师——观山和尚。”僧人一副花白胡须,面容恬淡谦和,合十行礼。

  “这一位是知客师——观云和尚。”僧人身形微胖,面容肥白,满脸堆笑行礼:“贫僧这厢稽首了。”

  监院和知客都是一座丛林中非常重要的高等职位。监院是一寺之监督,总揽寺院庶务;知客如同其名,专职外交接待。寻常香客等闲见不着这些高级和尚,只有官员、富豪、诸方名德之士登门时才会亲自前来接客。

  十三郎心想自己去寺院中挂单时能见到寮元就很不错了,走遍四海八荒,哪里都是官威管用。

  观山与观云心中却觉得很是奇怪,拿着鱼符的朝廷官员来访,寺中理应郑重接待,何况此人提到他曾是方丈昙林的下属。

  但这位杨公话里话外都在抬举自己女儿,介绍的礼仪向来是由低而高、由内而外,为表谦虚,通常先从自家人开始,他却先将蟾光寺的人介绍给女儿,仿佛那不是闺女,而是自己的老娘或是上司。

  而这个容光照人的高贵少女也无谦虚之色,只朝他们微微点了点头,没有丝毫见到大丛林高僧的恭敬之意。

  观云堆着笑说:“杨公屈尊来访,蟾光寺蓬荜生辉,观山师兄已经着人去通报上师,请先随我二人略微游赏寺内风景,稍后便引诸位相见。”

  看过刚才那一幕,宝珠可没心情游览,直截了当地问:“你们寺里用稻米购买尸体,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说:

  佛寺取景来源《洛阳伽蓝记》后略   伴随大运河的衰落以及频繁的战争,安史之乱后,从洛阳转运到长安的漕粮数量逐渐走低,但仍然是漕运重要的一个节点

第96章

  听了宝珠诘问,观山和观云同时一愣,观山不善撒谎,脸上出现了些许尴尬之色,低声说:“不该在正门接待那些人的。”

  杨行简道:“芳歇问得极是,此事甚是奇怪,我也想知道个究竟。”

  观云立刻奉上微笑,恭敬地道:“二位檀越不知,这是我师父昙林上人与众不同的布施之道。水旱频频,世道艰难,久饥则人相食,此乃大罪孽也。上师不忍看到这般地狱景象,便以稻米换取饿殍,以免尸首被饥民所食,他们拿走粮食可多存活几日,我们则收殓死者安葬在供养人提供的墓园之中,各得其所。二位檀越若有兴趣,有空可到郊外墓园中探视。”

  杨行简和宝珠一听,同时松了口气。

  韦训将毛驴和牛车安顿好,在旁站立已久,听观云这样解释,忽然插嘴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收购来的尸体就是自然死亡的,要是有人饿极了故意杀人换米怎么办?”

  观山和观云见这青衣奴出言不善,不愿多做解释,观山简洁地回答道:“我们会检查,发现凶死之人,当然是要报官的。天色已经不早了,若是太阳落山,寺中最著名的景色就看不到了,还是请二位随贫僧一览为快吧。”

  在他催促之下,一行人跟着两个僧人深入大蟾光寺中。

  蟾光寺原名瑶光寺,最早由北魏宣武帝所修建,原本是一座尼庙,于隋末战乱中损毁,唐初重建。天宝之乱洛阳两次沦陷于回纥,人口凋零,十不存一,蟾光寺有幸得到洛阳一位大人物捐献供养,才得以重现昔日荣光。

  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就不用提了,最令人震撼的是寺中拥有大量佛教题材的壁画。合寺几乎没有白墙,壁上绘有数以万计的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将,细腻地描绘了种种神通变化、本生故事、六道轮回等各种佛门典故,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一路欣赏过去,杨行简赞不绝口,道:“昙林上人雅擅丹青,在这样的佛寺中出家,倒是很适合他。这么多壁画,不会是他一个人画的吧?”

  观山道:“上师已经年逾古稀,腿脚不便,最近几年很少亲自动笔了,这些壁画有些是前朝古人留下的,有些是洛阳著名画师作品,还有些是徒弟们的手笔。”

  他顿了顿,自豪地道:“画圣吴道子扬名之前曾在洛阳生活多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画作,是寺中的无上珍宝,画圣当年居住的禅堂我们还保留着。”

  太阳半落,光线越来越昏暗,二僧点燃烛火,引着众人往方丈所在的院落前行,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壁画内容。

  行至一处大庭院,宝珠见院中栽种着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巨大桂花树,观云道:“这便是蟾光寺第二大景观——木樨祥云。这株古木有千岁之龄了,每年都是洛阳区域最早开花的木樨树,这第一枝盛放的桂花,惯例要献给洛阳最尊贵的女子。武皇当年在时,年年都有宫中太监拿着金盘来取。”

  杨行简笑道:“如今洛阳最尊贵的女子,当属东都留守的夫人了吧?”

  二僧点头称是。

  宝珠眯着眼睛往树上看了看,见树梢上已经有了一粒一粒的小花苞,桂花向来是接近中秋时节开放,如今才到七月十五,就已经打上花苞,可见开放时间要远远早于普通木樨,确实是一株特别的花树。

  十三郎抽动鼻子嗅了嗅,问:“我怎么闻到一股酸酸的米酒味儿?”

  戒酒乃是佛门必须遵守的戒律之一,寺庙中出现酒味,更令人起疑,观云连忙解释说:“小沙弥不要犯口舌,这株木樨树使用酒糟为肥料,开的花才能又香又美,是寺里从不外传的秘诀。”

  韦训冷笑:“外面闹饥荒,你们还有余粮酿酒给树喝,善哉啊善哉。”

  二僧尴尬万分,这青衣奴频频出言不逊,主人却不阻止,心下暗暗纳罕。观云说:“酒糟购自城中,寺里是没有酒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0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1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辟珠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