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妃入宫之初,获得贵格格(贵人)的位分等级。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内务府档案内称:“储秀宫格格之饮食各项、年用缎匹等,均照妃侧配给,故为其分派内管领。……旨意:将内管领拖尔弼分派与储秀宫格格。”“在当时的后宫制度中,每一位妃位分有一位内管领,每两位嫔位共同分有一位内管领,嫔位以下之后宫主位则不分有内管领。平妃原属贵格格(贵人)级,位下并无内管领,而在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旨意下达之后,则直接获得一个内管领。由此可知,平妃是从贵格格(贵人)级直接升至妃级。
康熙三十年正月,平妃为圣祖生下第二十四子允禨,但是在同年三月夭折。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平妃薨逝,因其未能等到册封后宫主位的批
————————
①《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销档(缩微胶卷)》。
②《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条(另一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奏销档》,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次,故而在生前未能正式册封为妃位。圣祖在上谕中称其“选入宫中,未经册封,倏以疾逝,良用轸恻”。①亦是侧面之证明。
[封谥释义]
平妃的封谥②为“平”,满文作“nccin”③,意为“平和”。
二、温僖贵妃
[简介]
圣祖温僖贵妃,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果毅公、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第三女。康熙十九年十月入宫,称格格,属妃级。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诏封为贵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大学士明珠为使,册封为贵妃。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生第十八子固山贝子品级允䄉。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生第十一女。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辰时薨,谥曰温僖贵妃。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九月初八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温僖贵妃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孝昭仁皇后之胞妹,其家世可以参考孝昭仁皇后条。根据《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记载,温僖贵妃是遏必隆的第三女,生母是遏必隆的侧室舒舒觉罗氏,故而温僖贵妃为孝昭仁皇后之同母胞妹。
目前未在档案中发现关于温僖贵妃生年之记载,仅知其于康熙十九年入宫。根据谱牒记载,舒舒觉罗氏共为遏必隆生下四子两女,其中:孝昭仁皇后生于顺治十六年,法喀生于康熙三年五月,颜珠生于康熙四年,富保生于康熙五年九月④,殷德生于康熙九年。考虑到国丧等情况影响,推算温僖贵妃应该生于富保与殷德之间,约在康熙七年左右。⑤
——————————
①《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74,康熙三十五年六月辛亥条,《清实录》,第5册 ,第883页。
②谨按,乾隆朝将后宫主位封谥制度定制之后,妃位之封号与谥号合一。而在康熙朝时期,后宫主位封谥制度尚不完善,故而妃位之封号与谥号仍有模糊之界限,故而此处称之为“封谥”。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谨按,《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中记载富保为“康熙丙申年”生,考丙申年为顺治十三年、康熙五十五年,不可能是富保之生年,应为“康熙丙午”即康熙五年之误。
⑤此段钮祜禄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宫廷生活]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十九年十月内,有两位格格嫁入宫中。十月十五日,内务府上奏,询问这两位格格入宫后的待遇等级,圣祖下达旨意称:“一位格格给妃之等级,一位格格贵格格之等级。”①并且让两位格格从南大门,经隆宗门、内右门入宫。②同月十九日,两位格格已经入宫妃级之格格居住在永寿宫,即温僖贵妃;贵格格级之格格居住在储秀宫,即平妃。康熙十九年入宫的这两位格格,温僖贵妃是孝昭仁皇后之胞妹,平妃则是孝诚仁皇后之胞妹。圣祖将她们娶入宫中,既有维持八旗勋旧世家与宫廷婚姻关系之意义,亦可能是两位早逝皇后的一种余泽。
温僖贵妃入宫之初,获得妃级待遇,次年即晋封为贵妃。之后,她为圣祖生下第十九子允䄉和第十一女,其中儿子允䄉序齿为十阿哥,女儿则在两岁时夭折。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崩逝之后,温僖贵妃以贵妃位分成为后宫实际之首领,直至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薨逝,一共执掌后宫五年左右。
[封谥释义]
温僖贵妃的谥号为“温僖”,满文作“nemgiyen ginggun”③,意为“温和恭敬”。
三、慤惠皇贵妃
[简介]
圣祖慤惠皇贵妃,原正蓝旗汉军后抬镶黄旗汉军档记满洲佟佳氏,承恩公、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七年七月十四日生。④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入宫,称格格,属妃级。康熙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诏封为贵妃。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大学士伊桑阿为使,册封为贵妃。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同年十二月初六日,诏晋为皇贵妃。雍正二
——————————
①《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条(另一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6,乾隆二年七月戊戌(十二日)条,“豫祝寿祺皇贵太妃七句寿”,同月七月庚子(十四日)条,“祝寿祺皇贵太妃寿”,《清实录》,第9册 ,第800、803页。
年六月初十日,册封为皇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高宗即位。同年九月十二日,诏晋徽号。乾隆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尊封为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三月患病,高宗亲临视疾。乾隆八年四月初一日薨,年七十六岁。同年五月,谥曰慤惠皇贵妃。十二月十一日,奉安景陵皇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慤惠皇贵妃出身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是孝懿仁皇后之胞妹,世宗在上谕中亦曾提及,“贵妃系孝懿皇后亲妹”①。其家世可以参考孝懿仁皇后条。
[宫廷生活]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佟国维折奏内提及:“本月十一日格格入宫。”②同月十二月十一日,这位格格从东华门,经苍震门入宫,③即慤惠皇贵妃。入宫当年慤惠皇贵妃已经二十四岁,并不属于当时概念中的适婚年龄。但是,在她入宫之前,接连有孝庄文皇后与孝懿仁皇后的丧期,这可能是她出嫁迟误的重要原因。
与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之关系相仿,孝懿仁皇后丧期结束不久,作为其胞妹的慤惠皇贵妃即进入圣祖后宫,这依然既有维持八旗勋旧世家与宫廷婚姻关系之意义,亦可能是孝懿仁皇后的一种余泽。
宫分档案提及,康熙三十年慤惠皇贵妃入宫之后,宫内的妃位数量由六位升至七位,④由此可知慤惠皇贵妃入宫之后即得到妃级待遇。康熙三十九年,她获封为贵妃,成为后宫实际之首领,这种身份直至圣祖崩逝为止,共有二十余年。
慤惠皇贵妃与圣祖之间并无子女,根据高宗乾隆帝的说法:“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笃挚,抚育宫中。太妃皇贵妃、贵妃,仰体皇祖圣心,提携看
——————————
①《世宗宪皇帝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丁巳条,《清实录》,第7册 ,第50页。
②《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条(另一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满文奏折,康熙三十四年十月初二日,档案号:04-02-002-000081-00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视,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①还提及:“太妃将朕自幼抚养,前亦曾顾复皇考。”②可知在慤惠皇贵妃主掌后宫的时期,不仅照顾过世宗,亦抚养过高宗,这亦使得慤惠皇贵妃在晚年得到相当的尊崇。③
[封谥释义]
慤惠皇贵妃的徽号为“寿祺”,满文作“jalafun fengsen”④,意为“长寿有福”。谥号为“慤惠”,满文作“unenggi gosingga”⑤,意为“真诚仁惠”。
第三节 清圣祖康熙帝后宫中三位蒙古出身的主位
一、慧妃
[简介]
圣祖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入宫,称格格,属福晋级。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追封为慧妃。奉移至巩华城暂安。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慧妃出身蒙古科尔沁部,与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等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端文皇后条。慧妃之父为科尔沁左翼前旗三等台吉阿郁锡。阿郁锡是札萨克多罗冰图郡王孔果尔之孙、台吉额泰之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慧妃与太祖寿康妃关系最近,是太祖寿康妃胞兄弟的孙女。而从堂亲辈分上来讲,慧妃与世祖废皇后(静妃)、悼妃同辈,均为孝庄文皇后的本家侄女。⑥
[宫廷生活]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有两位出身蒙古的格格
————————
①《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雍正十三年九月戊申条,《清实录》,第9册 ,第174页。
②《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88,乾隆八年四月癸亥条,《清实录》,第11册 ,第420页。
③谨按,世宗雍正帝在康熙三十四年即迁居至南薰殿成婚,高宗纯皇帝则因出生较晚,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才第一次见到圣祖康熙帝。故而,慤惠皇贵妃究竟对世宗雍正帝和高宗纯皇帝有多少“顾复”和“抚养”,其实尚存疑问。
④《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此段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
嫁入宫中。当年九月,宫中重新安排内管领的分派,根据孝庄文皇后的旨意,将公中①的内管领“分派与由蒙古娶来之二格格”。②十一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奏报,为“本日入宫之二格格”增加口分。③这两位蒙古格格即是慧妃和储秀宫格格。又因她们入宫之前已经被预先分派有内管领,可知她们的位分等级属福晋级。④
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慧妃在宫中薨逝,距离其入宫只有不到半年。当日的档案提及:“因福晋所处房屋墙、门狭窄,棺材不能送入。”⑤亦可证明慧妃在世时已经被尊称为“福晋”。慧妃薨逝之后,圣祖将她追封为慧妃。同年九月,慧妃的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妹妹均来到京城,圣祖对他们厚加赏赐。⑥
在以往研究中,由于圣祖在追封慧妃的旨意中使用了“选进宫中待年,方欲册封,今遽尔长逝”⑦的形容,所以一般认为慧妃在薨逝时年纪很小,甚至可能并未达到适婚年龄。目前,对于“待年”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待年”指年纪很小,即“等待成年”之意;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康熙朝对后宫主位一般采取批次册封的办法,此处之“待年”指的是“等待册封之年”,未必与年龄有关。在《圣祖仁皇帝实录》满文本中,“待年”一词写作“se be aliyafi”⑧,直译为“等待年岁”,偏向于“等待成年”的解释。但是,清宫旧藏中有一幅《清人画慧妃常服像轴》⑨,像主盘发包头,一耳三钳,外穿蓝色常服褂,内穿赭色常服袍,服饰具有典型的清初时期特点,应为圣祖慧妃之常服像。从像主的面
——————————
①谨按,公中,即暂无所属,空闲的。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九月初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谨按,根据顺治朝以及康熙朝初期的惯例,福晋级的庶妃领有一或二个内管领,小福晋级以下级别的庶妃则不领有内管领。
⑤《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⑥《白头本及绿头牌档案》,康熙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目前认为,阿郁锡与其家人来到京师之后,可能均被圣祖康熙帝留在京城居住。其中,阿郁锡被赏给散秩大臣职衔,最后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去世。阿郁锡的女儿出嫁时,亦均由宫廷为之置办陪嫁财物。
⑦《圣祖仁皇帝实录》卷33,康熙九年五月癸亥条,《清实录》,第4册 ,第445页。
⑧《圣祖仁皇帝实录》卷33,康熙九年五月癸亥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⑨《清人画慧妃常服像轴》,文物号:故00006630,故宫博物院藏。
貌来看,应该已经达到适婚年龄,则偏向于“等待册封之年”的解释。
[封谥释义]
慧妃的封谥为“慧”,满文作“surc”①,意为“聪睿”。
二、储秀宫格格
[简介]
圣祖庶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四等台吉多尔济之侄女。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入宫,称储秀宫格格,属福晋级。因故于康熙十六年七月初七日出宫,被族人接回蒙古。其后不明。
[概述]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有两位出身蒙古的格格嫁入宫中。当年九月,宫中重新安排内管领的分派,根据孝庄文皇后的旨意,将公中的内管领“分派与由蒙古娶来之二格格”。②十一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奏报增加“本日入宫之二格格”的相关口分。③这两位蒙古格格即是慧妃和储秀宫格格。又因她们入宫之前已经被预先分派有内管领,可知她们的位分等级属福晋级。
康熙九年四月慧妃薨逝之后,储秀宫格则被单独称为“蒙古格格”或“储秀宫格格”。同年十二月,储秀宫格格出疹,遂出宫养病,至康熙十年正月十二日才回到宫中居住。④
康熙十年八月,蒙古各部纷纷给本部出身的后宫主位送来物品,其中提及:“储秀宫格格之伯父,扎鲁特之扎木贝勒(旗)之四等台吉多尔济,送与格格貂皮十张。”⑤由此可知,储秀宫格格出身蒙古扎鲁特部。至于其家族的具
——————————
①《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九月初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铺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销档(缩微胶卷)》。
④《奏销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年正月十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原档案为满文,书中所用为作者自译。谨按,其中“出疹”之满文作“ersche”,意为“出疹子”,并不专指出天花。
⑤《奏销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年八月初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体谱系,因档案内没有提及其父亲之名,而其伯父多尔济只是四等台吉,亦非札萨克,所以尚无法明确。通过对已知谱牒的查证,目前认为这位多尔济有可能是扎鲁特部创始人伟微诺颜乌巴什的第一子巴颜达尔伊勒登的第四子果弼尔图的第一子。根据谱牒记载,果弼尔图生有四子,依次名为多尔济、满珠习礼、朝察、多达哈。①如果此推测正确的话,则储秀宫格格是伟徵诺颜乌巴什之玄孙女,比太宗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小一辈,是她从堂侄女。②
康熙十六年五月,圣祖决定对后宫主位进行第一批正式册封,将七位后宫主位册封为嫔。与此同时,圣祖却下达旨意,将储秀宫格格送出宫廷。五月二十五日的内务府档案中记录道:“二十五日奏。令出宫之蒙古格格回往娘家前,其口分等物,是否仍照原先之例配给。……得旨:令出宫之蒙古格格配给之处,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上奏请旨。蒙古格格是否有母、兄尚在,著交付理藩院(将格格亲族)带来,(将格格交予他们)送还。……本日,总管内务府大臣噶鲁、海拉荪奏,蒙古格格回往娘家前,其口分等物,是否仍照原先之例配给。得旨:仍给。钦此。”③七月初七日的内务府档案则记录道:“由理藩院来告:现在兆祥所之出宫格格,其娘家众人本日到达。可否将格格送至客人下榻之所后,交予其娘家。等因。总管内务府大臣噶鲁奏上。得旨:依议。”④由此可知,储秀宫格格最终在康熙十六年从宫廷离开,回到蒙古本家。
三、宣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