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王冕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1:59:46

  [简介]

  圣祖宣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汉亲王和塔之女。至迟在康熙十六年六月已经入宫,为嫔级贵格格(嫔级贵人)。康熙二十六年前后,晋封为妃级,称咸福宫格格。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诏封为宣妃。同年十

  ————————————

  ①额尔敦朝格图:《扎鲁特部与扎鲁特二旗贵族世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5年,附表。

  ②谨按,此处关于储秀宫格的具体谱系尚未正式确定。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七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二月二十八日,以大学士马齐为使,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寅时薨。乾隆二年九月十一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宣妃出身蒙古科尔沁部,与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等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端文皇后条。宣妃之父为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和塔。和塔是孝庄文皇后的幼弟满珠习礼之子,嫡母是太宗养女和硕公主,继母是广略贝勒褚英第三女多罗格格,嫡妻是郑王府奉恩镇国公屯齐之女,他在康熙八年病故。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宣妃与世祖悼妃关系最近,是世祖悼妃的亲侄女。另外,宣妃的胞兄班第娶世祖的养女端敏固伦公主为妻,所以宣妃家族与清廷的姻亲关系相当复杂且亲近。①

  [宫廷生活]

  关于圣祖宣妃入宫的时间,目前尚不明确。从目前已知的档案来看,康熙十六年时,后宫中除一位皇后(孝昭仁皇后)、一位贵妃(孝懿仁皇后)、七位嫔之外,还有四位贵格格(贵人),其中有一位贵格格享受嫔级待遇。②这位嫔级贵格格(嫔级贵人)至康熙二十五年一直在位,并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经晋升至妃级,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册封。这位待遇非同一般的后宫主位即是宣妃。

  在晋升至妃级贵格格(妃级贵人)之后,宣妃在档案中一般被记为“咸福宫格格”,如康熙三十五年的折档中称:“阿巴亥乌尔占喝喇布王之母往京城于宣化府相会。尔将此由,先奏于皇太后,仁慈待之,改大桌而食,玩耍之人即玩耍之,延禧宫、翊坤宫、永和宫之妃、咸福宫之格格往会。”③而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档案中称,当时后宫主位所乘车辆之等级,贵妃、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咸福宫格格均乘坐重顶金黄轿车,端嫔、和嫔、良嫔、六公主、八公主均乘坐平顶金黄色轿车。④由此可知,宣妃在获得正式册封之前,早

  ————————————

  ①此段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六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俯档(缩微胶卷)》。

  ③《阿巴亥乌尔占噶喇布王之母与后妃等相会及游览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06页。

  ④《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已享受妃级待遇,与后来圣祖在旨意中所称,“宫中虽称妃嫔,尚未受封”相吻合。

  康熙五十七年,圣祖下达上谕:“王阿哥等之母,备位宫闱,俱年及六十、五十、四十有余。宫中虽称妃嫔,尚未受封。今封博尔济锦氏、和嫔瓜尔嘉氏、淳郡王允祐之母达甲氏为妃。封贝子允祹之母瓦刘哈氏、十五阿哥允禑、十六阿哥允禄之母王氏、十七阿哥允礼之母陈氏为嫔。”①于是,宣妃在等待四十年之后,终于获得正式册封。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寅时,宣妃薨逝,享年七十岁左右。

  [封谥释义]

  宣妃的封号为“宣”,满文作“iletu”③,意为“显然”“显赫”“豁达”。

第四节 清圣祖康熙帝的惠、荣、宜三妃与端、僖二嫔

  一、惠妃

  [简介]

  圣祖惠妃,正黄旗包衣乌喇纳喇氏,郎中索尔和之女。康熙初年被选入宫中,属格格级。原服缎疋数不明。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晋升为服十二匹缎。康熙九年闰二月初二日,生第三子承庆;同年,晋封为小福晋级。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生第五子固山贝子品级允禔。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惠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侍郎富鸿基为使,册封为惠嫔。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诏晋为惠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大学士李霨为使,册封为惠妃。雍正元年六月,获准出宫,移居于和硕廉亲王允禩府邸。雍正四年(1726年),因和硕廉亲王允禩获罪,回宫居住。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初七日薨。同年九月,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惠妃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纳齐布禄系纳喇氏),与太祖大妃、太

  ——————————

  ①《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78,康熙五十七年四月丁酉条,《清实录》,第6册 ,第730—731页。

  ②《奏报宁寿宫显妃仙逝择定入殓日期及仪注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5册 ,第5页。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宗继妃、圣祖通嫔、孝敬宪皇后同族。纳齐布禄之孙名为佳穆喀硕珠古,其生有四子,第一子都勒希后代形成乌喇部,即乌喇部国主家系。都勒希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额和桑谷,第二子名为库绅升古禄,第三子名为古对朱燕。古对朱燕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台费喀,第二子名为泰兰,后来乌喇国主即由泰兰后裔出任,而惠妃则是台费喀的四世孙女。从堂亲辈分上计算,惠妃是太祖大妃和孝敬宪皇后的族侄女、太宗继妃的族孙女、圣祖通嫔的旗姑母,均已出五服。

  惠妃一支乌喇纳喇氏虽然是乌喇国主同族,但是身份地位有限,在清初被编入正黄旗包衣旗籍,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包衣佐领下人还是包衣管领下人。惠妃之父名为索尔和,在康熙朝原任司库,后来升至郎中,是内务府的中级官员。惠妃家族后来是否被抬出包衣旗籍,目前尚不明确。①

  在以往研究中,由于杂史《永宪录》中曾经提及“明珠,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在康熙二十年间专权任事,妹为贵妃,生皇长子”②,称惠妃为叶赫纳喇氏大学士明珠之妹,学者据此参考明珠家族谱系,认为惠妃之父索尔和即明珠伯父之子索尔和,则惠妃为明珠之堂侄女。实际上,根据史料记载,明珠堂兄索尔和初任郎中,后来承袭二等男爵位和世管佐领,仕至吏部侍郎,在顺治十一年十一月去世。而惠妃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玉牒》中仍被记为“纳喇氏司库索尔和之女”③,在之后的《玉牒》中才被记为“纳喇氏郎中索尔和之女”④,可知惠妃之父索尔和在康熙朝中期原任司库,至康熙朝晚期才升任郎中,与明珠之堂兄索尔和同名,但仕官情况迥异,并非同一人。

  [宫廷生活]

  圣祖惠妃入宫的时间目前尚不明确。从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康熙二年和康熙五年,孝庄文皇后均为圣祖选送过内务府女子,惠妃可能即在这一阶段被选入宫中。惠妃入宫之后,是否充任过官女子,是在何时、以何情况被圣祖收为后宫主位,目前均不清楚。

  ————————————

  ①此段乌喇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那氏宗谱》《佛满洲家谱精选•辽宁卷》《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②萧奭:《永宪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第191页。

  ③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上海:上海书店,2002年,书影第8、9页。

  ④《汉文列祖子孙直档玉牒》,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C69。

  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孝庄文皇后下达旨意,增加圣祖位下诸位庶妃的服缎疋数。其中,除已经生育子女的荣妃和庶妃张氏分别升为服二十匹缎和服十八匹缎之外,还有五位格格升为服十二匹缎,分别名为“格兰珠”、“乌鼐”、“安姐”、“华塞”、“观姐”。①这五位格格中,已知“格兰珠”和“乌鼐”均为康熙二年被孝庄文皇后选送入宫,其中“乌鼐”即端嫔董氏,“格兰珠”为格勒之女,均非惠妃。考虑到当时惠妃已经怀有身孕,服缎疋数必不至低于端嫔等人,故而推断其即是“安姐”、“华塞”、“观姐”三位格格之一。

  康熙九年闰二月和康熙十一年二月,惠妃先后为圣祖生育两位皇子,其中第一子承庆在康熙十年夭折,第二子允禔序齿为大阿哥。在生育皇子之后,惠妃晋升为小福晋,是康熙十年时圣祖位下的四位小福晋之一,②位分等级在储秀宫格格以及新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下。

  康熙十六年,生育有两位皇子的惠妃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第五位。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惠妃即列为四妃之首位。康熙朝中后期,惠妃居住在延禧宫,曾经抚养过数位皇子、公主。由此可知,惠妃在当时的后宫中,有着相当之地位。在康熙三十三年温僖贵妃薨逝之后,至康熙三十九年慤惠皇贵妃被封为贵妃之前,这六年左右时间内,惠妃是当时位分最高的后宫主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充当过首领主位之角色。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时,云贵总督郭瑮在奏折中对圣祖言及:“奴才服思,惠妃主子之事,圣主必是叹恨。然圣主已有年纪,若多烦闷,恐御体必受苦累。”③由此可知,当时惠妃与圣祖之间有过矛盾,推测可能与惠妃曾经抚养过的八阿哥允禩谋求储位有关。

  世宗即位之后,允许圣祖位下生有成年皇子的后宫主位出宫,“各随其子归养府邸”④。当时,惠妃所生之子允禔尚在圈禁之中,而惠妃曾经抚养

  ——————————

  ①《口奏及绿头牌档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口奏绿头牌及白头本档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满文奏折,康熙五十三年正月,档案号:04-02-002-000043-00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第209、210页。

  过和硕廉亲王允禩,有“慈母”之身份,所以世宗想让允禩将惠妃接至府邸赠养,并就此事咨询惠妃。根据世宗所说,“母妃欣然允从”①。但是,允禩在雍正四年获罪,惠妃只得再次回到宫中居住,最终于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逝,享年八十岁左右。

  [封谥释义]

  惠妃的封号为“惠”,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hui”②。至惠妃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溢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惠妃之封号重新意译作“kesingge”③,意为“有福气的”“有恩的”。④

  二、荣妃

  [简介]

  圣祖荣妃,正黄旗包衣马佳氏,员外郎盖山之女,名吉鼐。康熙初年被选入宫中,属格格级。原服缎疋数不明。康熙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生第一子承瑞。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晋封为小福晋级。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第四子赛音察浑。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日,生第三女荣宪固伦公主。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日,生第六子长华。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生第八子长生。康熙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生第十子多罗诚隐郡王允祉。同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荣嫔。八月二十二日,以侍郎马喇为使,册封为荣嫔。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诏晋为荣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侍郎杨正中为使,册封为荣妃。雍正元年六月,获准出宫,移居于多罗诚隐郡王允祉府邸。雍正五年闰三月初七日薨。同年十二月,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荣妃出身马穆敦系马佳氏,此系的祖先名为马穆敦,其子名为黑德

  ——————————

  ①《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0,雍正四年正月戊戌条,《清实录》,第7册 ,第593页。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奏呈圣祖仁皇帝惠妃等牌位清文》,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登录号:026362-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墨尔根。黑德墨尔根生有十九子,分居各地,形成庞大的后裔群体,是清代马佳氏一姓之中最庞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系。黑德墨尔根第五子名为光文,他的后代有一支迁居到绥芬地方。清初,光文之曾孙瑚石由绥分地方率众入旗,被编入正黄旗满洲,这位瑚石即是荣妃的高祖父。

  根据谱牒记载,瑚石生有六子,第一子名为宁古德,第二子名为政古德,第三子名为噶哈那,第四子名为名海宴,第五子名为孙金钦,第六子名为胡尔班,其中第四、五、六子三支均绝嗣或失载。宁谷德生有四子,其中第二子富哈理和第四子满屯两支均绝嗣,第一子名为西巴里,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其子孙在正黄旗满洲旗籍,拥有二等男爵位和三个世管佐领;第三子鼐格亦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其子孙在正黄旗包衣旗籍,这位鼐格即是荣妃之祖父。

  鼐格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盖山,仕至员外郎;第二子名为拜山,仕至二等侍卫。荣妃为盖山之女,至少有三位兄弟,依次名为盖克、七克、瓦立哈,他们应该均为荣妃之兄,其中盖克和瓦立哈均仕至员外郎,可知其家族拥有中高级官员之门第。荣妃家族后来是否被抬出包衣旗籍,目前尚不明确。①

  马佳氏中最为著名之人,莫过于清初名臣图海。他由笔帖式入仕,在顺治朝历任刑部尚书、议政大臣,康熙朝升至中和殿大学士,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功封为三等公爵位,得谥文襄,为八旗一等世家之一。由于世宗曾在提及图海之孙马尔赛时指出:“马尔赛乃勋旧之后、国家柱石之臣,又系允祉母党之亲。”②故而在以往研究中,学者经常认为荣妃家族与图海为近亲,均为正黄旗满洲旗籍,且关系密切。而实际上,图海虽然与荣妃同为瑚石之后裔,但图海为瑚石第三子噶哈那之孙,而荣妃为瑚石第一子宁古德之曾孙女,关系已经在五服边缘。况且荣妃一支为正黄旗包衣旗籍,荣妃所生的第一子承瑞,即由其长兄盖克一家抚养,当时档案内称盖克为“采捕衙门员外郎”③,即都虞司员外郎,为典型的内务府系统职官,亦是荣妃家族原为包衣旗籍之证据,因此图海家族与荣妃家族关系未必十分密切。

  ——————————

  ①此段马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马佳氏宗谱文献汇编》《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起居注》,第5册 ,雍正八年五月十九日条,第3642页。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六年十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宫廷生活]

  圣祖荣妃入宫的时间目前尚不明确。从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康熙二年和康熙五年,孝庄文皇后均为圣祖选送过内务府女子,荣妃可能即在这一阶段被选入宫中。荣妃入宫之后,是否充任过官女子,是在何时、以何情况被圣祖收为后宫主位,目前均不清楚。

  从康熙六年至康熙十六年十年间,荣妃共为圣祖生育五子一女,其中第一子承瑞、第二子赛音察浑、第三子长华、第四子长生均年幼夭折,第五子允祉序齿为三阿哥,独女序齿为二公主。荣妃是康熙前期比较受宠于圣祖的后宫主位之一,亦与孝恭仁皇后并列为生育子女最多的康熙朝后宫主位。

  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孝庄文皇后下达旨意,增加圣祖位下诸位庶妃的服缎疋数。其中,已经生育圣祖第一子承瑞的荣妃在档案中被记为“吉鼐格格”,升为服二十匹缎,亦即晋升为小福晋。①至康熙十年时,荣妃仍是圣祖位下的四位小福晋之一,②位分等级在储秀宫格格以及新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下。

  康熙十六年,生育有六位子女的荣妃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第四位。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荣妃即列为四妃之末位。康熙朝中后期,荣妃居住在钟粹宫,曾经抚养过数位皇子、公主。由此可知,荣妃在当时的后宫中,有着相当之地位。

  世宗即位之后,允许圣祖位下生有成年皇子的后宫主位出宫,“各随其子归养府邸”③。故而,荣妃移居至其子多罗诚隐郡王允祉之府邸,④在那里度过晚年,于雍正五年闰三月初七日薨逝。荣妃薨逝时,世宗本欲亲自前往祭奠,因大臣们认为于礼不合而停止,遂令“庄亲王允禄、公马尔赛、一等公舅舅白启率侍卫二十员往奠”。⑤

  ————————————

  ①《口奏及绿头牌档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口奏绿头牌及白头本档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0,雍正四年正月戊戌条,《清实录》,第7册 ,第593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第209、210页。

  ⑤《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5,雍正五年闰三月癸亥条,《清实录》,第7册 ,第830页。

  [封谥释义]

  荣妃的封号为“荣”,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ung”①。至荣妃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荣妃之封号重新意译作“derenggc”②,意为“体面”“荣华”。

  三、宜妃

  [简介]

  圣祖宜妃,原正黄旗包衣后抬镶黄旗满洲郭络罗氏,佐领三官保之女,名纳兰珠③。顺治十七年生。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于同年正月二十六日入宫。其间位分等级不明。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宜嫔。八月二十一日,以内阁学士项景襄为使,册封为宜嫔。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生第十三子和硕恒温亲王允祺。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诏晋为宜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尚书吴正治为使,册封为宜妃。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第十七子允禟。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日,生第二十子允禌。雍正元年六月,获准出宫,移居于和硕恒温亲王允祺府邸。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七十四岁。乾隆二年,奉安景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圣祖宜妃出身查库系郭络罗氏,此系的祖先名为查库,原为科尔沁地方郭尔罗斯氏,后移居满洲,改姓郭络罗氏,在沾河地方居住,其后代成为沾河寨长,属于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是清代郭络罗氏一姓之中最庞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系。清太祖起兵之后,沾河寨长常舒、杨舒兄弟率众归附,分别被编入镶白旗满洲和正蓝旗满洲,成为清代郭络罗氏门第最高的二支。宜妃一支的祖先名为阿凯。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他与常舒、杨舒兄弟为同族,但是在《郭络罗氏族谱》中并未能找到名为“阿凯”之人,可能他们的

  ——————————

  ①《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谨按,纳兰珠,满文写为“naranju”,意为“爱恋的”“留恋的”“贪恋的”。

  堂亲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