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王冕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1:59:46

  乾隆六十年,孝仪纯皇后作为仁宗的生母被追晋为皇后,因其原谥“懿”与孝懿仁皇后重复,故而改为“仪”,其满文为“yongsunggo”③,意为“有礼的”。

第二节 清高宗乾隆帝潜邸时娶纳的后宫

  一、慧贤皇贵妃

  [简介]

  高宗慧贤皇贵妃,原镶黄旗包衣后抬镶黄旗满洲高氏(高佳氏),大学士

  ——————————

  ①《拟封金贵人为嫔字样事》,登录号:059805-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②《奏拟令懿皇贵妃令懿二字清文绪译》,乾隆四十年正月三十日,登录号;026594-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③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76页。

  高斌之女。雍正年间事高宗于潜邸。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日,于使女中被世宗钦命超拔为皇四子高宗之侧福晋。雍正十三年九月,高宗即位,诏封为贵妃。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以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为正使,内阁学士索柱为副使,册封为贵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晋为皇贵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薨,谥曰慧贤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裕陵。

  [家族背景]

  高宗慧贤皇贵妃出身辽阳高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高名选,在清初被編入包衣旗籍,为镶黄旗包衣佐领下人。高名选入旗之后没有任职,其子名为高登庸,仕至道员。高登庸之子名为高衍中,仕至内务府邸中兼参领。高衍中生有数子,其中第一子高述明和第三子高钰均仕至总兵,而最为知名的是第二子高斌。高斌,号东轩,由内务府系统出身,在雍正朝中期出任布政使,受到重用,并在雍正朝晚期升任河道总督,跻身高级官员行列。其后又在乾隆朝升任大学士之职,成为炙手可热的高官名宦,最后在乾隆二十年去世。这位高斌即是慧贤皇贵妃之父。

  根据高佳氏的谱牒记载,高斌先后有三任嫡妻,第一任为陈氏,第二任为祁氏,第三任为马氏,一共生有至少一子三女。其中,独子名为高恒,号立斋,后来也仕至内务府大臣、侍郎一级的高官;三位女儿中,除一位即慧贤皇贵妃之外,一位嫁给内务府旗人韩锦,另一位嫁给大学士鄂尔泰之子鄂实。雍正十三年时,高斌曾经因慧贤皇贵妃被封为贵妃而具折谢恩,其中提及:“奴才跪读之下,即伏地叩首,恭谢天恩,随敬设香案,率领奴才女人并奴才子奴才高恒、奴才女奴才三姐四妞,一同望阙九叩。”①由此可知,高斌可能至少有四位女儿,慧贤皇贵妃应该是长女或者次女。

  出身内务府旗人的高佳氏一门,其婚姻圈原本均在内务府范围之内,如慧贤皇贵妃的两位姑母,均嫁给内务府的中高级官僚。但是,凭借着高斌在仕宦上的成功,亦随着慧贤皇贵妃作为后宫主位带来的助力,其家族不仅得以在高宗即位后抬入镶黄旗满洲旗分,婚姻圈亦因此得到极大提升,开始与弘毅公府等一等世家联姻,进入世家联姻圈。

  ——————————

  ①《奏为恩赏出旗并封臣女贵妃谢恩事》,雍正十三年十月初八日,档案号:04-01~30~0040-00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在慧贤皇贵妃薨逝之后,其胞弟高恒以及高恒的第一子高朴,分别在乾隆三十三年和乾隆四十一年获罪遭到处死,而这亦未对高家的门第产生太大的影响,高恒的幼子高杞,依然仕至陕甘总督、刑部左侍郎,因功获封玛尚阿巴图鲁称号、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其子女均与旗人世家联姻,依然跻身世家之列。而高佳氏其他支系,也因有高斌以及慧贤皇贵妃两代人的助力,而在仕宦上有良好的发展。例如,高述明之子高晋,是乾隆朝中期的重臣,仕至文华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得谥文端。高晋之子书麟,在乾嘉两朝亦颇受重用,仕至协办大学士、闽浙总督,获封一等男爵,得谥文勤,其一支的门第甚至超过高斌一支。①

  [入宫背景]

  慧贤皇贵妃出身镶黄旗包衣,是镶黄旗包衣佐领下人,因此,她应该是在雍正朝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在高宗潜邸伺候。雍正十二年二月,世宗将继皇后指婚给高宗为侧福晋。半个月后,世宗又在高宗潜邸的使女之中将慧贤皇贵妃超拔为侧福晋。清代皇子侧福晋的获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八旗秀女被直接指婚给皇子为侧福晋;二是内务府包衣秀女服侍潜邸,被皇子临幸之后成为格格,再通过生育等行为受到重视,才被赐封为侧福晋。慧贤皇贵妃则是目前已知的少数直接从使女超拔为侧福晋的例子。

  [宫廷生活]

  高宗即位之后,慧贤皇贵妃超过同为侧福晋且出身外八旗的继皇后,获得贵妃的位分。乾隆二年八月,高斌之妻为办理高恒婚事,带领其子高恒从高斌任地回京。在此期间,高斌之妻被高宗施恩入宫,“得进见贵妃,皇上天恩,赏赐克食”。②乾隆五年二月初九日,高斌之妻再次蒙恩入宫,“得进见贵妃,更得叩见天颜,复蒙格外隆恩,赏赐看戏,又赏赐如意、素珠、细绫、缎

  ——————————

  ①此段高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谐牒档案(缩微胶卷)》;定宜庄、胡鸿保:《清代内务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奉天高佳氏家谱》,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年;《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奏为奴才女人荷蒙进见贵妃皇上恩赐克食谢恩事》,乾隆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档案号;04-01-12-0009-0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匹、克食”。①这些非常的待遇,都显示出高宗对慧贤皇贵妃的重视。

  乾隆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病重,同月二十三日,高宗下达旨意:“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②可见高宗对慧贤皇贵妃评价之高。二十四日,高宗前往圆明园。二十五日,奉孝圣宪皇后居畅春园,并在当日还宫。根据《清实录》以及《星源集庆》等书记载,慧贤皇贵妃在二十六日薨逝。但是根据高宗在乾隆十四年填仓日所作御制诗内注提及,“忆慧贤皇贵妃以乙丑是日薨逝”,③可知慧贤皇贵妃实际上是在二十五日薨逝,这应该也是高宗在二十五日还宫的原因。在慧贤皇贵妃薨逝之后,高宗写了数首回忆她的诗文,可以看出两人关系之密切。

  [封谥释义]

  慧贤皇贵妃薨逝之后,获得的谥号为“慧贤”,满文作“ulhisu erdenmmgge”④,“意为“灵慧贤德”。

  二、哲悯皇贵妃

  [简介]

  高宗哲悯皇贵妃,正黄旗包衣富察氏,佐领翁果图之女。事高宗于潜邸,为格格。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第一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雍正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生第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薨。雍正十三年九月,高宗即位,追封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四日,追晋为皇贵妃。同月二十六日,谥曰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裕陵。

  [家族背景]

  高宗哲悯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富察氏,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此支富察氏世居噶哈里和罗舍林村地方,属于独立的小支系,与世居沙济地方的檀都系富察氏并非同族。故而,虽然均姓富察氏,但是哲悯皇贵妃

  ——————————

  ①《奏为女人得进见贵妃并恩赏看戏等谢恩事》,乾隆五年四月初六日,档案号:04-01-12-0019-09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33,乾隆十年正月乙未条,《清实录》,第12册 ,第11、12页。

  ③《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2册 ,第461、462页。

  ④《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与太祖继妃、孝贤纯皇后、高宗晋妃等并无堂亲关系。

  根据谱牒记载,哲悯皇贵妃家族的祖先名为尼雅唐鄂,约在其孙辈或曾孙辈时归入八旗,被编入正黄旗包衣。哲悯皇贵妃的父亲名为翁果图,是尼雅唐鄂的七世孙,曾任内管领,仕至包衣佐领。其族人大多为佐领、步军校、防御、笔帖式等中下级职官。通过查询内务府户口册,发现在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并无姓富察氏之人户,而在正黄旗包衣管领下,则有约十户姓富察氏之人户。如果哲悯皇贵妃家族没有被抬出包衣旗籍的话,很有可能即是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否辛者库人则不得而知,有待今后继续发掘整理。①

  [入宫背景]

  哲悯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因此,她应该是在雍正朝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在高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

  [宫廷生活]

  哲悯皇贵妃在高宗潜邸时比较受宠,分别在雍正六年和雍正九年为高宗生育一子一女。特别是其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虽然并非嫡出,亦并非高宗属意的“承祧”人选,但是作为皇长子,有着相当的地位。雍正十二年,世宗为高宗指立两位侧福晋,而已经生有一子一女的哲悯皇贵妃则未能跻身其列。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哲悯皇贵妃在高宗潜邸薨逝,此时距离高宗登极只有一个半月。

  根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雍正十三年九月十四日降旨,先前已故之富察氏格格,现在东直门外停放,著追封为妃。”②其后,哲悯皇贵妃又在乾隆十年正月被追封为皇贵妃,得谥“哲悯”,并在乾隆十七年奉安裕陵。

  [封谥释义]

  哲悯皇贵妃薨逝之后,先被追封为妃位,获得的封号为“哲”,满文作“getuken”,本意为“干净”“清楚”,引申为“精明”“哲睿”。其后又被追晋为皇贵妃,获得的谥号为“哲悯”,满文作“getuken hairacuka”③,意为“哲睿可悯”。

  ——————————

  ①此段富察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奏请核定祭祀已故格格富察氏仪注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2册 ,第35页。

  ③《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三、淑嘉皇贵妃

  [简介]

  高宗淑嘉皇贵妃,原正黄旗包衣后抬正黄旗满洲朝鲜金氏(金佳氏),上驷院卿三保第一女。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事高宗于潜邸,为格格。雍正十三年九月,高宗即位,封为贵人。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诏晋为嫔。①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以礼部尚书任兰枝为正使,内阁学士吴家骥为副使,册封为嘉嫔。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生第四子和硕履端亲王永珹。乾隆六年二月十三日,诏晋为嘉妃。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礼部侍郎满色为副使,册封为嘉妃。乾隆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第八子和硕仪慎亲王永璇。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日,诏晋为嘉贵妃。同月初九日,生第九子。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以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礼部尚书王安国为副使,册封为嘉贵妃。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日,生第十一子和硕成哲亲王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薨,年四十三岁,追晋为皇贵妃,谥曰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奉安裕陵。

  [家族背景]

  高宗淑嘉皇贵妃出身易州金佳氏,是入旗的朝鲜人,其家族姓氏亦被写作“索勒豁金氏”,其中“索勒豁”为满语“solho”之音译,意指朝鲜。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其家族祖先世居朝鲜易州,入旗的始祖名为金德云。金德云生有四子,此四子原本皆有汉文名字,因为入旗而从满俗,皆改为满文名字,分别名为新达理、音达理、三达理和季达理,其中三达理即淑嘉皇贵妃之曾祖父。

  在新达理四兄弟中,仕宦最为出色的是长房新达理一支,自新达理以下四代均仕至四品以上。淑嘉皇贵妃所处的第三房虽然不如新达理一支,但也均为内务府的中级官僚。清代内务府包衣旗籍内,有相当数量的朝鲜人丁。为方便管理,在正黄旗包衣内形成两个高丽佐领,均由淑嘉皇贵妃所出身的易州金氏家族管理,并在雍正年间被定为世管佐领,是清代包衣旗籍内少有的世管现象。

  ——————————

  ①《为遵皇太后懿旨纯嫔封妃金贵人封嫔著奏览封嫔用字应行礼仪于封皇后时一并施行事》,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档案号:03-18-009-000005-00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根据淑嘉皇贵妃本家所上之奏折,淑嘉皇贵妃是三保的第一女。淑嘉皇贵妃至少有三位兄弟,依次名为金鼎、金辉和金简,均年长于淑嘉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之父三保在乾隆朝初年一直担任盐政方面的职务,约在乾隆十年前后因病卸任。其子金辉、金简在乾隆朝受到重用,其中金简从乾隆三十三年开始升至堂官,最终在乾隆朝晚期仕至吏部尚书,得谥勤恪,金简之子也都位列高官,跻身世家行列,并在嘉庆四年加恩抬入正黄旗满洲。①

  [入宫背景]

  淑嘉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为正黄旗包衣高丽佐领下人,因此,她应该是在雍正朝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在高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

  [宫廷生活]

  高宗即位之后,淑嘉皇贵妃获得贵人位分,当时在贵人位分上只有她一位,且很快被晋封为嫔。之后,淑嘉皇贵妃为高宗生育四个儿子,位分也逐渐升至贵妃,位次仅次于继皇后以及纯惠皇贵妃。在生下皇十一子和硕成哲亲王永瑆的第三年,淑嘉皇贵妃因病薨逝。

  [封谥释义]

  淑嘉皇贵妃的封号为“嘉”。根据档案,当时内阁拟出的封号字样为“令、婉、嘉、粹”,对应的满文分别为“giltuka(秀美)”“dahasu(和顺)”“saisacuka(可嘉奖的)”、“bolgo(淳萃)”。②高宗在此四字里钦定“嘉”字作为封号,满文作“saisacuka”。淑嘉皇贵妃薨逝之后,追晋为皇贵妃,获得的谥号为“淑嘉”,满文作“nemgiyen saisacuka”③,意为“温和可嘉”。

  四、纯惠皇贵妃

  [简介]

  高宗纯惠皇贵妃,原民籍后人正白旗包衣苏氏(苏佳氏),苏召南之女。

  ————————

  ①此段金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徐凯:《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明清论丛》1999年第1期;《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拟封金贵人为嫔字样事》,登录号;059805-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③《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事高宗于潜邸,为格格。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第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同年九月,高宗即位,诏封为嫔。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诏晋为纯妃。①同年十二月初四日,以东阁大学士徐本为正使,内阁学士春山为副使,册封为纯妃。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生第六子和硕质庄亲王永瑢。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晋为纯贵妃。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大学士查郎阿为正使,礼部左侍郎木和林为副使,册封为绝贵妃。同年十二月初二日,生第四女和嘉和硕公主。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诏晋为皇贵妃。同年四月,册封为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九日巳时薨,年四十八岁,谥曰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根据档案记载,高宗纯惠皇贵妃出身的苏氏家族原为民籍汉人,乾隆四年,才在高宗的授意之下被编入八旗,入正白旗包衣佐领。②纯惠皇贵妃的父亲苏召南至少生有三子一女,三子依次名为苏岐凤、苏嘉凤、苏鸣凤,均为纯惠皇贵妃之胞兄,其中苏岐凤似乎在乾隆四年入旗之前即已故去。③苏氏家族入旗之后,苏嘉凤和苏鸣凤均被给予披甲钱粮,子辈的苏元琳仕至员外郎,孙辈的苏松龄仕至委署苑副,曾孙辈的福住、金玉均仕至笔帖式。④到清末时,其家族依然在正白旗包衣佐领下,已经从官员阶层沦落为兵丁阶层。⑤

  [入宫背景]

  纯惠皇贵妃出身民籍汉人,因此,她应该是在雍正朝作为民籍汉人之女被送入宫中,经世宗分拨,在高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

  [宫廷生活]

  纯惠皇贵妃从潜邸时期便侍奉高宗,并生育皇子。在高宗即位当年获

  ——————————

  ①《为遵皇太后懿旨纯嫔封妃金贵人封嫔著奏览封嫔用字应行礼仪于封皇后时一并施行事》,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档案号:03-18-009-000005-00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呈为奉旨入旗清单》,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档案号:05-0448-0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谨按,根据旗册,苏嘉凤似乎是苏召南的堂侄,而非亲子。

  ④《为正白旗纯惠皇贵妃之兄苏鸣凤等入旗当差清册》,乾隆五十八年,档案号:05~0448-05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此段苏佳氏谱系,整理自《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

  封嫔位,乾隆二年升为妃位,之后在乾隆十年又为高宗生育子女,并且晋封为贵妃。以其生育情况及位分晋封来看,可能相当受到高宗的宠爱。但是,其民籍汉人的出身终究是个难以跨越的门槛。故而,除皇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早亡之外,皇六子和硕质庄亲王永瑢亦在十余岁时过继给近支宗室为嗣,基本上失去继承皇统的可能。即便如此,作为民籍汉人出身的后宫主位,能够在生前达到皇贵妃的位分,在清代后宫中已经十分罕见。

  [封谥释义]

  纯惠皇贵妃的封号为“纯”,满文作“bolgonggo”①,意为“干净的”“清雅的”。薨逝之后,获得的谥号为“纯惠”,满文作“bolgonggo fulchun”②,意为“清雅恩惠”。

  五、愉贵妃

  [简介]

  高宗愉贵妃,内务府包衣珂里叶特氏(海氏、海佳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生。事高宗于潜邸,为格格。雍正十三年九月,高宗即位,封为常在。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一说十二日),晋封为贵人。乾隆六年二月初七日,生第五子和硕荣纯亲王永琪。同年二月十三日,诏晋为嫔。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礼部尚书任兰枝为正使,内阁学士春山为副使,册封为愉嫔。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晋为愉妃。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以礼部尚书来保为正使,工部左侍郎索柱为副使,册封为愉妃。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七十九岁,诏以贵妃例治丧。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初期的档案之中,高宗愉贵妃均被记为“海氏”,如雍正十三年高宗即位之后,将愉贵妃封为常在,即称其为“hai halai gege”③,意为“海氏格格”。升至嫔位之后,得到正式的册封,其册文乃至身后祭文内,

  ————————————

  ①《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