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传知玟常在著晋封为玟贵人并每日所食吃食等即日起照贵人例得给事》,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753-009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册封公主奏议》,《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第13册 ,第6262页。
③《为传知玫嫔吃食分例自咸丰八年七月初七日起照贵人例得给事》,咸丰八年七月初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757-008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基化门女子因笨出宫事呈文》,咸丰八年七月初九日,档案号;05-0796-07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奏为承乾宫等处交出女子事》,同治元年三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5-0813-0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奏为敬事房交出寿东宫因病出宫女子一名并无别情令家属领出事》,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5-0879-05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呈为寿中宫等处交出因笨出宫女子查验属实事》,光绪十年二月十一日,档案号:05-0935-04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⑦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3册 ,第1129页。
③《为册封祺嫔玟嫔礼仪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档案号:05-13~002-000208-014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月初十日生。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在钟粹宫孝贞显皇后位下当差。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封为吉贵人。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吉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为吉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十六日薨,年六十六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初六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文宗吉妃出身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王氏,是入了包衣旗籍的汉人。根据吉妃的同族侄孙王文普所记录,王家祖籍是辽宁省海城县牛庄童儿堡,从龙入关之后,在通州充当网户。后来王家分成三支,一支在地安门外福祥寺胡同,一支在海淀,一支在南苑槐房村。其中福祥寺胡同一支门第较好,曾出过一任内务府总管。①王文普之父原生于福祥寺胡同一支,被过继给槐房村一支为嗣,而吉妃则属于海淀一支。②
通过查询吉妃家族的户口得知,王家的三个支系里,吉妃所在的海淀一支门第最差,其家被拨往海淀之后,即在圆明园、畅春园等皇家御园当差,世代均补“园户”差事。所谓园户,是指内务府所属的在皇室园林如圆明园、畅春园等处当差的包衣,一般负责园内某一部分的维护管理,并不是职官,一般也没有品级,只领极其微薄的粮米。吉妃的父亲名为清远,即是园户。吉妃的母亲姓高氏。吉妃有一位弟弟名为锡煜,仕至苑副。苑副也是内务府所属皇室园林内的差事,一般月饷三两,比园户待遇要高一些。吉妃还至少有一位妹妹,在同治二年时参加内务府秀女的挑选,档案记为“园户清远之女三妞,戌年,十四岁,系吉嫔之胞妹”③,可知吉妃的这位妹妹行三,生于道光三十年,比吉妃小十岁。以此推算的话,吉妃可能是清远的长女。④
[入宫背景]
根据档案记载,吉妃为“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之女”⑤,可知其家
——————————
①谨按,关于王家的情况,这里只根据王文普原文进行整理。王氏是否真的如其所述出过这样高的官员,并未进行考证,不过从已知的信息来推断,不排除是后世夸张渲染的可能。
②王文普:《慈禧早年轶事》,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9、10页。
③《奏为本年应选女子内园户清远之女系吉嫔胞妹另一班事》,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档案号:05-0818-00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此段王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⑤《么么妈妈里女子口分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王佩环:《清宫后妃》,第36—37页。
族属于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吉妃是在哪一届参加的内务府选秀,目前并不清楚。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敬事房传旨:皇后下女子一名,系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之女,上封赏为吉贵人,次序在玉贵人之次”。可知吉妃作为官女子时,原在钟粹宫孝钦显皇后位下当差,在咸丰八年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这一年她十九岁,进宫应该已经有数年。
[宫廷生活]
吉妃是文宗咸丰朝晚期的几位后宫主位之一。晚清野史中提及,文宗咸丰朝晚期,后宫中有“四春”娘娘,是四位称呼带“春”字的后宫,文宗沉迷于与这“四春”游乐,以至于国事渐废。关于这所谓的“四春”娘娘,野史中渲染颇多,如说四人皆为小脚汉女,又说其中有一位是寡妇再嫁,等等。目前根据档案,已知文宗晚年所纳的禧妃的确曾称“海棠春”,不过她姓察哈拉氏,不是小脚汉女,更不是寡妇再嫁。但是也可以看出,“四春”娘娘之说大概有其原型存在。吉妃作为咸丰朝晚期所纳的后宫主位,可能即是“四春”娘娘的原型之一。
吉妃跻身后宫主位之列之后,相关的档案记载并不丰富。目前已知,吉妃在咸丰十年时曾经住在承乾宫,“当时承乾宫的首领主位是祺嫔,也就是后来的端恪皇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吉妃便开始了寡居生活。在同治初年,她依然住在承乾宫。③同治八年八九月间,因为穆宗准备大婚,先朝后宫逐渐搬往寿康宫,吉妃则搬往寿东宫居住,④最后在光绪三十一年薨逝。
顺便一提,根据吉妃的同族侄孙王文普所记录:“咸丰帝有点点脚儿(即是个瘸子),我这姑祖与纳喇氏一并被封为‘御拐棍儿’。咸丰帝步行时总是扶着这两个爱妃,那时这两个人都是十六七岁,按现在的情况应当还是个在校的学生,免不了有淘气的时候。此后,吉妃与纳喇氏先后怀孕,一次在御
——————————
①《么么妈妈里女子口分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王佩环:《清宫后妃》,第36—37页。
②《奏为承乾宫交出女子实系因病事》,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803-0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奏为承乾宫交出女子因病情形事》,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档案号:05-0838-08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查验寿东宫因病交出女子事的呈文》,光绪十五年三月,档案号:05-0968-0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花园假山旁捉迷藏时,纳喇氏却故意推了吉妃一把。吉妃当即倒地,并因此而小产,产后才发现是个男孩。因此,先父说:西太后小时就这样狠毒!如不然,吉妃会成为西太后的。”①王文普虽然是吉妃的同族侄孙,但是血缘关系极远,所记录的故事也是相当令人吃惊。由档案可知,吉妃比孝钦显皇后小五岁,并非“都是十六七岁”。而且吉妃直到咸丰八年才由皇后位下的宫女封为贵人,是文宗咸丰朝晚期的后宫,孝钦显皇后生育穆宗则是在咸丰六年的事情。何况以清宫家法之严格,玟贵妃跟宫内太监谈笑都要被降位,更不用提是有关皇嗣的大事。
[封谥释义]
吉妃的封号为“吉”,是其作为贵人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sabingga”②,意为“祥瑞的”“灵秀的”。
七、禧妃
[简介]
文宗禧妃,正黄旗包衣察哈拉氏,厨役常顺之女。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在长春宫当差,号海棠春。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封为禧贵人。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禧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为禧妃。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薨,年三十六岁。同年九月初八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文宗禧妃出身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察哈拉氏。清代察哈拉氏亦作察哈尔氏,源自蒙古察哈尔部,此姓内最为知名的即是清中后期内务府的名门“文索”家。不过,禧妃的家族虽然与“文索”家同为正黄旗包衣管领察哈拉氏,却不在同一个管领下,也并非同族。
——————————
①王文普:《慈禧早年轶事》,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9、10页。
②《为吉妃神牌清汉文字样速写送部事致内务府》,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357-019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根据档案,禧妃为“正黄旗瑞溥管领下常顺之女”①。以此信息查询内务府档案,查得所谓“瑞溥管领”即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第六管领。进一步查询此管领下户籍档案,发现禧妃所出身的家族是此管领内的食口粮人,即是辛者库人。故而,禧妃是清中后期目前已知的少数出身辛者库旗籍的后宫主位。
根据户籍档案记载,禧妃的父亲名常顺,是内务府厨役,在光绪初年病故。所谓厨役,是一种内务府杂差,月饷一两或二两不等。禧妃的祖父名二达塞,是内务府的披甲人。曾祖父名为黑子,也是内务府的披甲人。禧妃的几位伯叔父,分别叫常海、常兴、常禄,也大多为内务府的披甲人。
禧妃一族没有出任职官之人,均属于旗内兵丁、杂差,但是补缺的情况还比较可观,七成男丁都能补上差事,虽然是辛者库出身,家庭条件也不至过于贫困。②
[入宫背景]
禧妃是内务府正黄旗管领下人,所以应该是由内务府选秀入宫的。禧妃是在哪一届参加的内务府选秀,目前并不清楚。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次序在吉贵人之次”。③可知禧妃作为官女子时,原在长春宫当差,被称为“海棠春”,在咸丰九年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这一年她十八岁,进宫应该已经有数年。
[宫廷生活]
禧妃是文宗咸丰朝晚期的几位后宫主位之一。晚清野史中提及,文宗咸丰朝晚期,后宫中有“四春”娘娘,是四位称呼带“春”字的后宫,文宗沉迷于与这“四春”游乐,以至于国事渐废。关于这所谓的“四春”娘娘,野史中渲染颇多,如说四人皆为小脚汉女,又说其中有一位是寡妇再嫁,等等。目前根据档案,已知文宗晚年所纳的禧妃的确曾称“海棠春”,不过她姓察哈拉氏,不是小脚汉女,更不是寡妇再嫁。但是也可以看出,“四春”娘娘之说大
——————————
①《奏为封禧贵人代其家属谢恩事》,咸丰九年四月十二日,档案号:05-0800-07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此段察哈拉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③《么么妈妈里女子口分档》,转引自王佩环:《清宫后妃》,第37页。
概有其原型存在。
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禧妃便开始了寡居生活。在同治初年,她住在承乾宫。①同治八年八九月间,因为穆宗准备大婚,先朝后宫逐渐搬往寿康宫,禧妃则搬往寿二所居住,②最后在光绪三年薨逝。
[封谥释义]
禧妃的封号为“禧”,是其作为贵人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sebjenggc”③,意为“快乐的”。
八、庆妃
[简介]
文宗庆妃,正白旗包衣张氏(张佳氏),园丁立寿之女。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一日生。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在长春宫当差。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日,封为庆贵人。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庆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为庆妃。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初三日辰时薨,年四十六岁,诏以嫔例治丧。光绪十五年,奉安定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文宗庆妃出身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张氏,根据档案提及,庆嫔的胞兄园户恩常,为“正白旗赓音布佐领下”人。④以此信息查询内务府户口档案,查得其家族信息,为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张氏,是入旗的汉人。庆妃的曾祖父名为得喜,是内务府闲散人。祖父名为观音保,是内务府的苑户。父亲名为立寿,是内务府的园丁。其家族里没有任何一位有官员身份,属于标准的内
————————
①《奏为敬事房领出宫女子6名系永和宫景仁宫承乾宫庆嫔等位下当差均因笨退出为此报堂事》,同治四年二月初八日,档案号:05-0828-04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奏为寿二所交出女子因病情形事》,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档案号:05-0860-03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传知禧妃逝了暂移吉安所事》,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档案号:05-13-002-000257-010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尊封庆贵人代奏谢恩事呈文》,咸丰十一年十月,档案号:05-0809-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务府兵丁、差事阶层。庆妃有三位兄弟,兄长名为恩常,比庆妃只大一岁,是内务府园户;二弟名为恩福,比庆妃小三岁,是内务府闲散人;三弟名为恩惠,比庆妃小九岁,也是内务府闲散人。在庆妃入宫之后,其家族也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依然是差事和闲散的身份。①
庆妃的出身相当普通,其家族均为在皇家御园、御苑当差的内务府人丁,而且多数没能补上差事,更不要说担任官员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庆妃可能是文宗后宫之中出身最为普通的一位主位。②
[入宫背景]
庆妃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所以应该是由内务府选秀入宫的。庆妃是在哪一届参加的内务府选秀,目前并不清楚。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一名,封为庆贵人,次序在禧贵人之次”。①可知庆妃作为官女子时,也是在长春宫当差,在咸丰八年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这一年她二十岁,进宫应该已经有数年。
[宫廷生活]
庆妃是文宗咸丰朝晚期的几位后宫主位之一。晚清野史中提及,文宗咸丰朝晚期,后宫中有“四春”娘娘,是四位称呼带“春”字的后宫,文宗沉迷于与这“四春”游乐,以致使国事渐废。关于这所谓的“四春”娘娘,野史中渲染颇多,如说四人皆为小脚汉女,又说其中有一位是寡妇再嫁,等等。目前根据档案,已知文宗晚年所纳的禧妃的确曾称“海棠春”,不过她姓察哈拉氏,不是小脚汉女,更不是寡妇再嫁。但是也可以看出,“四春”娘娘之说大概有其原型存在。庆妃作为咸丰朝晚期所纳的后宫主位,可能即是“四春”娘娘的原型之一。
庆妃跻身后宫主位之列之后,相关的档案记载并不多。目前已知,吉妃
————————
①此段张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②谨按,单从理论上的旗分来讲,包衣旗分内,佐领下人地位优于管领下人;管领下人内,不食口粮的非辛者库人地位优于食口粮的辛者库人。庆妃出身佐领下人,掳妃出身管领下食口粮人,从旗分上来讲庆妃比禧妃出身要好。但是在实际上,庆妃和德妃家虽然都是兵丁、杂差阶层,庆妃家基本都是闲散,等于没有收入,禧妃家虽然是辛者库人,却全家基本都能补缺,而且都是二三两的缺,每月收入不少,所以庆妃的家庭的情况要比禧妃家差不少。
③《么么妈妈里女子口分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王佩环:《清宫后妃》,第37页。
在咸丰九年被封为贵人之后,住在储秀宫,①当时储秀宫的首领主位是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孝钦显皇后。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庆妃便开始了寡居生活。同治八年八九月间,因为穆宗准备大婚,先朝后宫逐渐搬往寿康宫,庆妃则搬往寿东宫居住,②最后在光绪十一年五月薨逝,按照嫔例治丧。③
[封谥释义]
庆妃的封号为“庆”,是其作为贵人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urgunggc”④,意为“喜庆”。
————————
①《为领取挪运玉贵人庆贵人储秀宫什物等项往返圆明园用过雇觅人夫车辆各项钱文事》,咸丰九年十月十三日,档案号:05-08-009-000386-00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奏为寿东宫交出女子因笨情形事》,同治十年三月初五日,档案号:05-0857-08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庆妃溘逝所有应行应办事宜俱照嫔例预备事》,光绪朝,档案号:05-08-030-000570-008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庆妃金棺在田村暂安应行漆饰所有缮写西番字转行钦天监届期书写并转传喇嘛缮写定于何日前往事致内务府》,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档案号:05-13-002-000279-003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第十六章 清穆宗同治帝的后宫
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名载淳,满文作“dzai sn”①。作为文宗显皇帝的第一子,生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纳喇氏。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文宗病危,召御前大臣、军机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谕立穆宗为皇太子。次日,文宗崩逝。同年十月初九日,穆宗即位,改元祺祥,以赞襄政务王大臣执政。十一月,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两宫废赞襄政务王大臣,改元同治,垂帘听政。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天京”陷落,之后捻军亦渐平。同治十二年正月,穆宗亲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时崩,年十九岁,在位十三年。光绪元年三月,恭上尊谥曰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同年十一月,升衬奉先殿。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同年闰三月,升衬太庙。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加上明肃两字。
根据目前资料,清穆宗一生中有五位妻妾,在同治帝一朝,一共挑选过两届八旗秀女,这五位妻妾均是在第一届内挑选出来的。因同治朝挑选八旗秀女的情况比较特殊,谨先将挑选的情况整理之后,再将其后宫分类综述如下。
第一节 清穆宗同治帝时期的挑选八旗秀女
清代挑选八旗秀女的年届在乾隆朝之后基本稳定下来,到了咸丰年间,最后一次选秀年届是咸丰十一年。所以在同治一朝,其挑选八旗秀女的第一届应该是同治三年,并且依次推算,为同治六年、同治九年、同治十二年。
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有一些变化。首先,同治三年一届,因为穆宗年纪尚
————————
①《清汉对音字式》,光绪十六年聚珍堂刻本,第20页a。
小,并未正式挑选。同治六年本应挑选,但是当年二月宫廷下达旨意,指出第一届挑选的时间定在同治七年进行,于是同治朝实际上第一届八旗选秀就是在同治七年。后来在同治十二年又选了一届,前后一共只有两届。
穆宗一朝第一届选秀极为复杂,从同治七年一直挑选到同治十一年,其中大小选看一共二十次,和之前的一周内解决的选秀相比很不一样。选看的过程也与之前很不一样,如:发生了已经被撂牌子的秀女被召回宫中再次选看;发生过将记名秀女留在宫廷住宿;另外还有十二名记名秀女被选看之后“原封不动”继续记名;等等。这些差异应该都是因为主导者由皇帝变为了两宫太后所导致的,也成为穆宗一朝以及后来德宗一朝挑选八旗秀女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