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朕那失忆的白月光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吉利丁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80 KB   上传时间:2025-05-18 11:54:16

  像是心口某处被人轻轻捻了一下,不重,却酸得发闷。

  她记得他吻她时面目含笑,也记得他温热的呼吸喷在唇上时得颤抖。

  她更记得那日他倚在廊下,温和地看着她,笑得像春日初融的雪。

  那一瞬,她甚至恍惚觉得——他们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就认识了。

  她一向心软,走在街上遇着讨饭的孩子也会悄悄多塞两枚碎银子,为此没少被好友打趣。

  可今天这一回,她却隐隐意识到,这种难过与从前都不一样。

  它太近了,近得像是从自己身上剥下来了一块什么东西,又被人捏在手心里,胡乱揉成一团。

  那份疼不再只是别人的事,而像是藏得极深的情绪终于破壳而出,还带着几分莫名的心悸。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咬牙骂了句:“混账。”

  声音哑哑的,带着一丝倔强。

  红叶给小姐擦着泪,不知道谁得罪了她,眼瞧着小姐把书搁在膝头,风吹着发丝拂在唇边,一页也没再翻,眼角还挂着泪光,神情却明明白白。

  她不是在生气。

  她是在心疼他。

  *

  正元殿内,天子端坐于书案之后。

  案上奏折堆如山峦,刚从早朝退下他便未曾歇息,各地汇报文书接踵而至。

  近日国事渐趋顺遂。

  江南的水灾已得初步控制,地方官员被他召来京中,当面训诫敲打;边疆的政策也在逐步推行,奏报有条不紊。

  短短数月间,朝局平定,百官噤声,风浪尽息。

  韩玉堂掀开一侧碧色帷幔,悄声走近:“陛下,赵国公求见。”

  卫昭目光不动:“让他进来。”

  少顷,一阵沉稳的脚步声靠近。

  来人年约四十,身形高大,面容虽带岁月痕迹,却威严如旧。

  跪完礼,卫昭赐坐,和煦问:“国公爷,何事光临?”

  赵容慎扫过他桌案:“陛下,近日身体可好?家父闻陛下殚精竭虑,心中忧惧,唯恐圣躬过劳,累及社稷。”

  他这家父,正是当今朝堂谁都绕不开的老赵国公,三朝元老,声望极重。虽已致仕多年,仍举足轻重。

  卫昭一笑,放下手中的奏折:“谢老国公挂念,朕确实事务繁杂,不过尚堪应付。”

  赵国公停顿片刻,眼中一闪而过的算计极快藏住。

  “陛下即位以来,政局清朗,民心安稳,实乃万幸。但若要江山久固,后宫亦不可偏废。”

  他说着,声调放缓几分,“后宫并非奢礼虚饰,而是国本之重,牵系储嗣与宗庙血脉。至今尚空,实非长策。”

  此言再明显不过,依旧是催他纳妃、立后。

  卫昭眸中闪过一丝寒意。

  又来了。

  自他登基起,此人便屡屡借社稷大计之名旁敲侧击,劝他早立后妃。隔三差五联络群臣施压,手段让人心生厌烦。

  他低头翻阅奏折,语气不紧不慢:“赵国公一片忠心,朕记在心上。后宫之事,确实需慎思。”

  抬眸,目光轻扫他一眼,淡淡道:“朕记得,国公府上似有一女?”

  赵容慎心中一动,面上露出笑意:“回陛下,家中确有一女,名唤长筠,今年十八,尚未许人。”

第13章 “之前你一直都不在家,……

  卫昭点点头,语气温和:“这年纪也不小了。国公爷眼光向来极准,可有为她物色良配?”

  赵容慎一噎,脸上笑容一滞:“这……还在考量之中。”

  “如此,”卫昭似笑非笑地看他,“若令嫒已有中意之人,国公尽可告知。朕若知其人品端方,定当亲自赐婚——也免得好人误会,误入深宫,耽误终身。”

  一句话落,宛若一柄绵里藏针的软刀。

  赵容慎脸色微僵,强笑附和:“陛下……体恤民情,臣感激不尽。”

  卫昭端起茶盏,语调轻缓,“国公一心为国,甚好。但家中子女之事,也应妥善安排。人参补气,近日新得几株,韩玉堂,送去赵府。”

  韩玉堂垂首应声:“是。”

  卫昭笑意不减:“国公若无他事,便早些歇着罢。”

  “……臣告退。”

  赵容慎躬身退出殿门,直到走出承乾门,才慢慢拉下脸色。

  自先帝薨逝卫昭登基,他用国丧之礼数度推辞他充盈后宫的意见。如今新朝稳固,国丧已过,竟然还毫无意向。

  他的筠儿已经过了十八之龄,年龄相仿的好友都许了人家,只她迟迟未婚嫁,京中氏族都知他想作何。

  皇上今日首次和他提到长筠,然言辞中隐含拒绝之意,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

  他也知女儿另有心上人,可现在皇帝后宫悬置,他实在不想放弃。赵氏一族已然凋敝,远不如当年繁华,倘若女儿进宫,谋个妃位......

  *

  四月临近中旬,听竹居内春意正浓,花木交织,阳光照下来颇有一番意趣。钟薏就坐在屋内的光影下捣药。

  自上回陛下春围受伤,偏不肯召御医,只点了她一人入帐,此事传出,早成了京中贵女们的谈资。

  连苏玉姝都特地跑来打听,一见面便扑过来揶揄:“薏儿,你给皇上包扎的时候,看到他的肌肉没?有没有腹肌?”

  她正咬着一口糕,险些没被噎住,咳得眼泪直掉,回神后只觉脑门发胀。

  之后几日,她翻遍了钟府的医书,连夫子授课时也听得格外认真。

  万一哪天在宫宴上被人问一句“风寒与暑湿如何分型”,她答不出来,岂不真成了笑话?

  不过……书读久了,倒也不觉辛苦。

  她开始鼓捣些小药丸与粉剂,止困的、安神的、提气的,什么都试一试,通通拿婢女们试用。结果反响竟意外地不错。

  “小姐真神了!我昨夜一觉睡到天亮!”

  “这个通乏粉太灵了,才一闻就醒!”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不知是真情实感还是溺爱,不过她从来没有深究,忍不住得意,窝在药架后面笑弯了眼。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很有新意地流过去了。

  只是有时候走神,她脑中总会莫名其妙地浮现出那人的模样。

  不是故意去想的,但就是清清楚楚地撞进她脑中——

  有时是他肩头那道伤,似还隐隐作痛似的,教她不由皱眉;有时又是他身上那股淡淡的龙涎香气,时轻时重,像缠在鼻尖,挥也挥不去。

  钟薏轻轻叹了口气,药臼却没停,只是手下的力道忽重忽轻,心神早已不在捣药上。

  翠云守在

  一旁,早看得一清二楚。

  小姐这几日神思恍惚得厉害,坐着坐着就走神,脸颊莫名泛红,紧接着就是苍白,有时还会自言自语。

  翠云表面不动声色,却已在心里打定主意:今晚回话时,得加上一句“小姐近日似有旧疾复发之疑”。若真拖得久了,不如请陛下亲自瞧一瞧才好。

  钟薏身旁一只小猫乖巧趴着。

  这猫是前些日子她与弟弟钟志尔在后院偶遇的。那日母猫不见了踪影,草丛里只剩这一只小小的团子,瘦得可怜,叫声也轻。

  她心头一软,便叫人将它抱了回来。

  起初不过巴掌大,如今已学会扑蝶捕虫,活泼得紧,成日里在屋檐花影中窜来蹿去。

  那日婢女们围着逗猫,笑嘻嘻问她:“小姐给它起名了吗?”

  她没细想,手指正拨着猫耳,脱口而出一句:“昭昭。”

  红叶托着猫儿在怀中转了一圈,一脸认真地问:“朝朝?朝阳的朝?真好听,带文气儿。小姐果然是读书人!”

  她闻言一怔,指尖顿了顿,却没纠正,只轻轻应了一声。

  于是,这猫便稀里糊涂地得了个与圣上同音的名字。

  正想着,窗外忽传来一阵轻轻压低的呼唤:“阿姐——阿姐——”

  她抬眸望去,只见一小小的脑袋从窗棂外探了进来,正是弟弟钟志尔。小小一张圆脸被风吹得红扑扑的,眼珠转得飞快,显然又是偷偷溜出来的。

  她抬眸望去,一小小的脑袋从窗棂外探了进来,正是钟志尔。

  他圆润的小脸上透着健康的红晕,眼珠骨碌碌转着,显然又是瞒着下人溜出来的。

  “志尔,课业是不是还没做完?”钟薏看他这副模样,已心知大半,将药臼搁下,起身走到窗边。

  钟志尔索性翻身跳了进来,扑进她怀中,仰着脸笑得眉眼弯弯:“阿姐,我来了!我们来看猫吧!”

  她轻笑着,抬手一指那只打滚的小猫:“它正等着你呢。”

  “都长这么大啦!”他惊喜地蹲下身,胖乎乎的小手一边摸一边感叹,“阿姐,你真厉害,它都不怕你。”

  “许是因为我每天都喂它吧。”她低头望着他认真逗猫的小模样,心中不觉泛起柔软。

  钟志尔玩得正欢,忽然抬起头来,仰着脸道:“姐姐,你怎么会突然回来啊?”

  她笑意一敛,低声问道:“突然回来?这话怎么说?”

  “就是……”他歪着脑袋想了想,“之前你一直都不在家,后来突然就回来住了,还生了大病。”

  钟薏闻言,心头隐隐一紧。

  娘亲和爹爹从未提过这回事。

  他们说她自幼便在府中长大,从未离家,连她三岁生辰穿了哪身衣裳、磕破了哪块额角,都记得清清楚楚,从来没有过什么“突然回来”的说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朕那失忆的白月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