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她顺着窗户往里望,见里头没有动静,这才嘟囔着离去,“哼,都要出阁的年纪了,还和猴似的,躲得利索。”

  话是这么说了,但她也没有推门往里去,而是迈着沉沉的步伐下楼去了。

  元娘这才把脑袋从衾被里伸出来,拍着胸脯长舒一口气。

  真是,自己如今都过了及笄的年岁,竟然还和以前一样,生怕晚睡和挑食的时候被阿奶抓到。许是十多年来都习惯了,大了也改不掉。

  元娘埋怨了自己一会儿,又觉得没什么力气,双手张在枕头两侧,发了会儿呆,莫名想起了魏观。

  当时他问了自己以后,不知为何心慌得很,迟迟没有回答他。

  他亦不催促,就静静等着。

  良久良久,自己才轻声道了个好字。

  他闻言,笑了起来,那个模样,比旁处忽然升起的烟火戏还耀目好看。她当时,什么都听不见了,只有如鼓点一般急促的心跳,还有他俊朗的面容。

  元娘双手捂住心口,似乎,还能摸到当时残余的激动颤意。

  她在柔软的床榻上摸索着,找到了掉落在被褥下的簪子,握住拿起一看,瞬间愣住。

  在漆黑的夜里,簪子下垂挂的灯球映出莹润的光芒,如同幼时在田野里抓住的萤火虫被束缚在布里的模样。

  这看似平平无奇的簪子,垂下的灯球里竟然放了夜明珠。

  白日与灯火明亮时瞧不出端倪,可到了黑夜里,它就展露出不同,像是主人隐晦的心意。

  元娘觉得自己指尖微微泛凉,有些颤意,心头似乎涌起奇异的滋味,叫她忍不住雀跃,又有些焦躁,她描绘不清,也无法平静。

  她生出迷茫,不知道自己复杂的心绪从何而起。

  是为了魏观的心思,还是簪子朴素外表下的昂贵,亦或是其他什么?

  她说不清,弄不懂,只是禁不住地心慌。

  一夜难眠。

  *

  翌日,一大早元娘就直奔徐家的宅子。

  拜官家圣驾回汴京的福,汴京的四大惠民局和福田院的地方都恢复如初,当初受伤和烧毁屋子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徐家医铺没有往日挤挤攘攘的样子,但依然无处下脚。

  盖因……

  有某位心悦徐承儿的人,送来了许口酒。

  随之而来的,还有琳琅满院的聘礼。

  这事元娘早就从徐承儿那知道了,正到了这一日,也不算讶然。

  但她一见到徐承儿,也不能免俗,俏丽的脸上浮起促狭笑意,揶揄道:“啊,是哪位郎中这般有眼力,来下聘了呢?

  “唔,是谁也不能是徐姐姐讨厌的人吧?

  “那断然不是文修文郎君吧?”

  徐承儿素日里爽利大气,被元娘这么一通揶揄,也红了脸颊,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

  她一手挽住元娘,没好气道:“是是是,正是文修,那又如何?我可没央他,是他自己一再上门恳请我爹娘应允的。”

第105章

  看着徐承儿反驳时昂起的下巴,精神奕奕的模样,元娘就知道自己这个好友已经彻底想通,对文修算是摒弃前嫌了,话里带了一些不爽快,也是她生性傲然,所生的一点别扭罢了。

  只要徐承儿能喜欢就好。

  两人邻里多年,是至交,是姐妹,偌大的汴京,徐承儿算是她相识最久的人,亦是她熟悉汴京的引路人。

  她能得偿所愿,元娘比自己出嫁还要高兴,衷心祝愿道:“那是自然,我家徐姐姐是世上最好的小娘子,能娶到你,是他的福份。往后,你和文郎君定然是琴瑟和鸣,妇唱夫随!”

  徐承儿拿她没办法,偏又羞得很,用手指点了点她的脑袋,“促狭鬼!”

  “待你成婚了,看我怎么臊你。”

  面对徐承儿的威胁,元娘毫不在意地晃了晃脑袋,笑得露出洁白贝齿,她才不怕呢!

  但她美丽晃眼的笑容未能多持续半息,眼尖的徐承儿忽然狐疑地凑近,鼻子离元娘的面颊仅有一指之距,“你……”

  徐承儿的突兀,使得元娘心头一跳,也跟着紧张起来,等着接下来的话。

  哪知徐承儿话锋一转,问道:“何时买新簪子了?”

  元娘先是松了口气,她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但紧接着,元娘想起簪子的原主人,莫名有些心虚,她的手摸上那个平平无奇的垂着小灯笼球的簪子,她试图用手包住,眼睛飘忽不定起来,“就……就那……”

  还不等元娘说出个所以然,徐承儿抿唇歪嘴,邪魅一笑,伸长脖子,探头到元娘跟前,面对面,眼睛对眼睛,她呵呵道:“你瞒不过我的!”

  “陈元娘,从实招来。”

  “哼哼,近来你可没有出远门过,你一人断然不会去大相国寺和市集买簪子,最多走远路买吃食。”

  “故而……”

  徐承儿的声骤然锐利,审视的紧紧盯着元娘,用洞察一切的口吻说道:“要么,你在外面有别的要好的小娘子了,要么,就是有相好的野男人,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徐承儿爽朗大方,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但不意味着她不敏锐,尤其是与陈元娘相关。

  她与陈元娘之间可谓是互为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兴许人自己想不明白的,她们对方却一清二楚。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那就没什么好瞒了。元娘本来就没打算瞒徐承儿,她今日来就是想问询徐承儿的,只是对方忽然发问,她一紧张就吞吞吐吐了起来,显得像是心里有鬼。

  元娘把簪子拔下来,手指拨弄着垂挂的小灯笼,低着头把魏观的事大致说了个清楚,但掩去了自己家父辈蒙冤以至于她坚定决心的部分。

  听完全部,徐承儿果然捂着嘴笑起来,大有要报元娘先前调侃之仇的意味,她眼睛弯起,亮起的眸光尽是揶揄,“上元节可是汴京小郎君和小娘子们互表情衷的日子,你家书生恐怕是要邀你出门看花灯、明心意了呢。”

  元娘顿时红了脸,她与魏观之间,只是隐晦地试探过一二,当不得真正的心意相通。

  这时候听徐承儿这么说,她哪里还端得住,忙着解释道:“怎会,我尚不知他如何想的呢。”

  徐承儿不知是否快要成婚了,说起话来格外大胆,“你别羞,我们之前去樊楼的时候,不是见过他嘛,后来又来了你家铺子几回。我认真瞧过,他出手大方,必定家底殷实,人又俊朗……

  “与你正是天作之合!”

  这话说得陈元娘脸上热意更甚,忙着要去捂徐承儿的嘴,前头刚被元娘揶揄过,徐承儿哪能放过这个好时机,忙起身跑,任由元娘在身后追,笑嘻嘻道:“我早看出你们俩不对劲,私下里向文修打探过,那位魏郎君学问上也很出众,说不得来日进士及第,再为官做宰,你亦能封上诰命。

  “你忘啦,从前去算命,术士就说你命格贵重,如今一看,许是应在这上头了,真真是好福气!”

  元娘趁徐承儿笑得起劲,一把将她抱住,气喘吁吁,捂住嘴闹了会儿,两人都累了,一块坐在石凳上。

  元娘这才靠着徐承儿的肩,仰头望天,敛了笑意,小声道:“话哪能说得太早,我还未等到他的答复呢。”

  徐承儿却忽然敲了敲元娘的脑袋,恨铁不成钢道:“等什么答复,难不成他还敢看不上你,我们元娘便是入宫都使得的,与那魏郎君在一块,是他三生有幸。”

  这话霸道极了,也着实护短。

  听出徐承儿毫不掩饰的偏爱,元娘没忍住笑出声,声像银铃似的,院子里的树枝也发出被吹动的婆娑声,似在伴奏。

  岁月静好,莫过如此。

  元娘希望这样静谧的时光,能长一些,再长一些。

  *

  但任羲和驾驶的车马行走得再慢,时光也是一日日过去的,不知不觉就到了上元节。

  提早几日,都城里就张灯结彩,大的正店在门前挂满彩灯,樊楼和遇仙正店连屋檐的檐角下都悬挂了莲花灯,照得黑夜似如白昼,甚至空中都隐隐传来莲花香气,也不知使了何种手段,这也令酒楼人满为患,连大堂都寻不出空余的桌椅。

  但这显然难不倒魏观,他父亲铲除逆贼有功,不止是官复原职,甚至加封昭文馆大学士,这在几个同平章事里头,也为首位,可谓是宰相中的首相。

  为此,汴京中人近来可谓是踏破了他家的门槛。

  他一出门,也常引来拥趸。

  甚至各家亲贵都有意缔结姻缘。

  魏观今日能外出,便是暗地里出门,甩开了许多人。

  樊楼的这处雅间却是他早早定下,五座楼里,唯独这一座主楼最为高昂,若是站于高处栏杆前,甚至能望见皇宫一角,可以清晰瞧见皇宫里的人在做什么。

  魏观并无窥探皇室庆典之意,可在此处能遍览都城繁华,是赏景最好的去处。

  元娘应约而来时,他便正在栏前俯瞰满城灯火。

  高处不胜寒,风呼啸如虎吟,吹得他衣带衣摆袖袍皆向后浮起,如同画中吴带当风的士大夫,既清贵又颇有洒脱意气。

  听见门扇呀吱的动静,魏观收回目光,侧身回望,微笑道:“你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徐承儿的话影响,元娘看见魏观,总觉得不如从前自在,她偏头避开魏观的目光,含糊点头,“嗯,我可是来迟了?”

  “不曾,是我心中浮躁,无法安坐,便到得早了些。”他道。

  魏观请元娘落座,而后问询过她,才摇铃唤博士。比起有些紧张的元娘,魏观看着要从容许多,他宴席不知参加过多少,更游刃有余些也是常理。

  为了不叫元娘坐立难安,魏观主动开口,同她闲聊,如此一来便不至于太在乎周遭景象。

  “是我有失妥当,本该去你家门前,但今日人多眼杂,贸然前往,我怕引来口舌是非。”魏观先是语气轻缓地解释,他说话时不疾不徐,自有一种悠闲的韵律,连带着与他相处的人都不自觉放松情绪,变得自然起来。

  这也寻常。

  高门子弟也不全是酒囊饭袋、享乐之徒,自幼随着尊长往来门阀权贵之间,若是连令人如沐春风这点都做不到,委实是不中用了。

  是严峻,还是温煦,端看他们想要如何面人。

  元娘也自如起来,她弯眸浅笑,说他思虑周全,等博士上来以后,又点了些菜,魏观问了她,她说客随主便,一切皆可,魏观没有过多推搪,便向博士说了几道菜肴,以旋炙和口味酸甜为主。

  他每念一道菜肴名,元娘就默念重复,脑海中浮现菜肴的样式。

  等他点完后,元娘惊异地发现,这些似乎都是她爱吃的,除了有几道是她不曾吃过的,但听菜名并未有她厌恶的。

  在等上菜之前,元娘闲坐在桌前,拿了颗果脯,味道有些甜腻,应当是蜜渍的,而且品相很好,色泽温润浅橘,个大味美,是蜜渍果脯里的上品了。

  现在的元娘可不是初入汴京的时候,她不说挑剔,但被阿奶养得很好,品鉴佳肴的能力还是有的。

  元娘暗自点头,也不由认清了自家食铺和樊楼的差距。

  樊楼就连最简单的蜜饯果子都是如此上品,摆出来的碗甚至是琉璃所做,而盛酒的是个玉杯。听闻,先前官家用玉杯宴饮,都被臣子谏言奢靡了,可樊楼却能用来待客,可见一斑。

  元娘望着玉杯,不免有些思绪纷飞。她转而想到,也不一定,自己之前在大堂用食时,用的是银制器具,虽然也奢靡,但符合樊楼在正店中亦是魁首的地位。

  那么,这是仅仅供给雅间的吗?

  不,至少不是每间雅间都会有,樊楼纵然大手笔,也无法如此,否则市井间早就有流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