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元娘没见过什么世面,但靠山吃山,咬一口就尝出来里面放了切成丁的菇类和笋,山珍和江鱼混杂在一块,入口便是极致的鲜甜,琥珀色的食醋使得鲤鱼兜子鲜而不腻,忍不住一吃再吃。

  除了一整个的猪胰胡饼,分给元娘的鱼兜子足有五个。

  她头一回吃到这样的美味,舍不得一口气吃完,偷偷留了两个,等到馋得不行的时候咬一口。

  等元娘吃完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一家人都坐在堂屋里休息。

  新宅子的堂屋太大了,王婆婆不得不点两盏油灯,才勉强把屋子给照亮,但周遭仍旧是昏沉的黄,走路时需得小心环顾,否则一当心很容易摔跤。

  一盏油灯放在正对门的高桌上,王婆婆拿着一本账子在那记账,把近些时日的开销,悉数记下,又开始写有哪些缺漏的东西。

  另一盏油灯则放在岑娘子和陈括苍中间,岑娘子凑近油灯,缝补衣裳。

  陈括苍拿着本王婆婆淘来的半旧三字经,在温习之前王婆婆教他学过的内容。当然,这只是表象,虽然繁体简体有所差异,但这本书他已经背得差不多,只是在做做样子。

  聪颖学得快和不用学就会的怪物,是两件事,陈括苍对其间的分寸拿捏的很好。

  总之,住在新宅子的头一日,虽然屋内静谧,但氛围极好。

  陈元娘眼睛一转悠,感觉时机对上了。

  她走到因记账疲乏而揉额头的阿奶身边,抡圆小拳头,开始为阿奶捶肩。

  左捶捶,右捶捶,快速变换,营造出十分辛苦,但积极的表象。

  她捶得王婆婆肩膀震动,头也跟着晃,但这个力道却正是刚好,王婆婆舒服得展眉,哼唧两声,睁眼斜视身后的人,不紧不慢开口,“说吧,想要做什么?”

  元娘嘿嘿直笑,露出洁白的牙,瞧着无辜可爱。

  “阿奶~”她娇声反驳,“我只是觉得你好辛苦,不要把你的孙女想得那么坏嘛。”

  王婆婆呵了一声,但脸上的神情却很是受用,眯着眼睛道:“再不说,我可就不听了。”

  元娘连忙讨饶,“还是阿奶您厉害,什么都瞒不住您。是这般的,我瞧咱家附近有许多脚店,不少做吃食的,还有许多摊贩,少不得招耗子,不如养只猫如何?”

  王婆婆慢悠悠地睁开眼睛,只一眼就叫笑呵呵的元娘紧张了两分。

  “哼。”王婆婆一脸看穿了的表情,“是想聘隔壁徐承儿喂养的野猫吧?”

  “阿奶你怎么知道?!”元娘惊讶张嘴,眼珠子不自觉向上转,回忆自己方才说过的话。

  明明没有说漏啊!

  她阿奶怎么愈发厉害了,难道上了年纪以后,能够看穿人心里想什么?

  元娘的思绪逐渐跑偏,一脑袋听过的神鬼异志。

  王婆婆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来元娘的小脑瓜子不知道想歪到哪去了,自己要是再不开口,恐怕这死丫头能把她想成老了成精的妖怪。

  “白日里惠娘子闲话时提过,她家承儿闹着要聘只狸猫回家。”

  听了王婆婆的解释,陈元娘这才安心。

  看来她阿奶还没有变得那么厉害,要不然以后她就得老老实实的了。

  元娘偷偷松了口气。

  然后,她扑进阿奶的怀里,晃着阿奶的手臂,使劲撒娇,“养嘛养嘛,阿奶,往后我肯定听你的话,喂它的活我自己干!”

  王婆婆面上做嫌弃的模样,但并未推开元娘,心里其实受用极了。

  “成吧,盼望那是只会捉耗子的好猫,可别和主人似的,只有嘴甜,净会叫唤。”

  元娘惊喜抬头,跳起来欢呼,万分殷勤的给王婆婆倒水,继续捶背,一口一个好阿奶,最喜欢阿奶。

  别说王婆婆,就是旁边看着的岑娘子和陈括苍都忍不住偷偷笑。

  在这个昏暗泛黄的屋子里,元娘是最鲜活的色彩,有她在,不需要油灯,也能照得周遭明媚璀璨。

  既然已经应下了陈元娘的要求,王婆婆自然会把一切都安排好,不叫出岔子,“你且等上几日,我得着人算算吉日,再问问契书该如何写。”

  元娘瞪圆了眼睛,她从前待的村子倒是也有聘猫的说法,但没这么复杂的,顶多是备点溪里捞的小鱼给原主人。毕竟村子里识字的没几个,喊人写契书,怎么也得润笔费,为了养只猫花费这许多,谁愿意?

  到了汴京,她觉得自己长了好多见识,还发现了阿奶的好多不同,譬如……

  她从前并不知道阿奶识字,也从未见阿奶在人前展露过。

  在元娘分神的时候,王婆婆已经为即将入家门的小黄狸极为周全的思虑起来。

  “对了。”王婆婆抬起混浊的眼眸,有条不紊地吩咐起来,“把你千里迢迢带到汴京的破褥子和烂衣衫找出来,既要接它进家门,总归得给人家一个窝。”

  陈元娘是个死抠的性子,若是王婆婆说要把那破褥子送人,她定然心疼,觉得都还能用呢,但若是用来给小黄狸,则是千百个愿意,十分甘心地点头称是。

  她甚至主动追问,“承儿说她给猫儿做了根小旌旗,到时缝窝的时候,能否也剪点碎布头?我可以自己粘!”

  见元娘这般兴高采烈,王婆婆也笑了笑,“成,过几日恰好相国寺开放,我们一家子去烧香,买点缺的物什,你也顺带看看有无要给小狸猫添置的。”

  元娘欢呼不已,脸上的笑容就没消过。

  倒是岑娘子怕她兴奋过了头,一会儿睡不着觉,把她喊到跟前教了点枯燥的针法。

  临睡前,岑娘子又给元娘煮了碗甜甜的桂圆汤。

  元娘喝完以后才上了阁楼。

  虽然还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架子床跟一个摆了铜镜的梳妆台,但这么大的一间屋子,全是她的!

  她没忍住站在原地转了个圈,打量着这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屋子。

  糊窗户的纸有些破损,夜里疏疏落落的风时不时吹进来。这个暂时没什么法子,得等明日去买新的窗户纸糊上,今晚忍一忍也没什么。

  门再进来些的地方,可以摆上一整套的桌椅,往后她可以把承儿请到阁楼上面一道吃点心。

  靠街的窗子下,阿奶说得摆个美人榻,再放个案几,这些请个木匠打会便宜些,故而不着急。

  再进去些是个半圆拱门,本来该挂着帘子的,但还没来得及买,连同架子床上的帐子,都要等到去相国寺一块买。

  阿奶说到时候还会买点丝线跟铁锅等日常用的东西。

  家里还没用过铁锅呢,听阿奶说铁锅做出来的菜特别好吃,会有今天吃过的鱼兜子那么好吃吗……

  元娘迷迷糊糊的想着,不知不觉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月光透过破损的窗户纸斜斜射进屋子,留下一地清辉,伴着她入眠。

  屋外,打更人嘹亮的嗓音驱散夜里的寒风。

  不远处的州桥旁,人声鼎沸。

  而州西瓦子里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第19章

  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每逢开放,百姓蜂拥而至,自发摆摊形成集市,十分热闹。

  在这里,上至翡翠珍珠各色首饰,下至针头线脑、瓜果蔬菜,无不能买到。

  这可比在码头时给元娘的震撼还要深刻许多,她从踏进来开始,小嘴就没合上过。在山门口,她甚至都顾不得被阿奶阴阳,只一个劲的用目光梭巡左右。

  “喜欢吧?这里全是卖禽畜的,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买不着的。”王婆婆见到元娘左蹲蹲笼子,右摸摸动物毛的毛躁模样,禁不住警醒,“你若是看中了哪只,我可是不买的,家里已经定下明日去聘你想要的小野猫,没有余钱多养一只。”

  陈元娘正蹲在一个关着浑身雪白的异瞳狮子猫的笼子前,伸出的食指被狮子猫湿漉漉的鼻子使劲嗅,乖顺的狮子猫甚至努力从笼子里伸出脑袋蹭元娘的衣摆,十分亲人。

  比起藏在巷子里的小野猫,要温顺识趣许多,毛也软绵绵的,更为蓬松,很难不叫人怜爱。

  但元娘也只是逗弄亲近了一会儿,便从地上站起来,小跑跟上家里人。

  她发上的桃红色丝带恣意晃动,如同蹦蹦跳跳的主人一般,没个安分的时候。

  元娘背着手,倒过来走,面朝王婆婆,俏皮歪头,笑容满面,“喜欢是喜欢,但我就喜欢小黄狸!

  “我刚刚问过那人,狮子猫是美,但是不能抓耗子,只能精细养着,这可不行。我养猫是为阿奶分忧的,怎么能舍本逐末,一味追崇皮相的美丽?”

  纵使知道这个小丫头嘴里没一句实话,全是用来哄她这老太婆的,王婆婆也忍不住眼纹浮起,满脸笑意。

  但她嘴上还是道:“净会说好话哄你阿奶。

  “瞧瞧你,路也不知好好走,等会被撞了别来找我哭。”

  王婆婆说是这么说,粗粝黄褐的手却牵住了元娘白嫩的手腕,不叫她被往来的行人撞到。

  旁边岑娘子和陈括苍则是好端端地走着,岑娘子早年就在汴京,婆母为人宽宥,相国寺的大集市虽热闹,可她没少跟在夫婿身畔出来瞧,不觉得稀奇,反倒是有物是人非的恍然感。

  至于陈括苍,他自然好奇,但成年人的内瓤不许他摇头晃脑,左瞧右看。

  虽然旁人不知道他多大年纪,但这是他最后的倔强!

  然而下一刻,沉着稳重的陈括苍就被元娘拉起小手,小跑着穿梭在人群里,看起来和任何一个七八岁小童都没有差异,而且还是顽皮的那种。

  鉴于眼前人是他的阿姐,陈括苍很心平气定的想,横竖他披着小孩子的皮囊,顽劣点也无妨,谁知道他多大年纪。

  不丢人。

  只要阿姐开心!

  陈元娘拉着陈括苍停在一处摊子前,望着比自己人还高的大铁盆,元娘不可置信地张大嘴,“犀郎,这是什么?”

  回答她的是摊主人,三四十岁的男子,头裹灰蓝软巾,上衫挽起袖口,腰系长汗巾,“这是铁锅,不过寻常人家里用不上这么大的,都是酒楼里用的。

  “您家里若是要买,不如看看下面这些,这个锅便宜,只需两百文,虽说小些,但做家中几口人的饭食尽够了。”摊主人笑呵呵讲解。

  陈元娘拿出手掌比划,不禁咋舌,“才比巴掌大点呢!”

  ……竟就这么贵。

  后半句她没说出口,来汴京这几日,元娘多少知道不能表露得太大惊小怪,否则人家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乡下来的。但这的确很贵,那么点大,只能放在泥炉上,做什么菜都捉襟见肘,除非是学南边的富贵人家,做一人一份的拨霞供锅子。

  摊主人只以为元娘是不满意铁锅大小,又乐此不疲的介绍其旁边几个,譬如那个九寸的要六百文,那个十三寸的要一贯等等。

  许是还没有人到他的摊子前,摊主人倒是很有耐心地给元娘细数铁锅的好处,末了还道:“便是王公贵胄,乃至天家都十分喜爱铁锅做的饭食,色香极佳,便是一分手艺,也能做出八分的味。”

  正说话的功夫呢,王婆婆已经带着岑娘子走上来了。

  刚一到跟前,王婆婆就狠狠剜了元娘一眼,只是碍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怕小娘子面皮薄不好发作而已。

  元娘借坡下驴,只装傻呵呵直笑,好一派无辜纯稚的小娘子模样。

  好在王婆婆本来就想要买铁锅,没跟她置气,索性蹲下挨个摆弄细瞧。

  若是贵胄出身的,闺阁中摆弄的大多是针凿女工之类,好些的也不过多读几本子书,做个墨宝流不出闺阁外的女词人,对灶上的事,算账成,自己个动手却是少见的。

  又是油,又是火,糟污得很,娇养的闺秀哪能受这份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