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直到摆到面前,元娘也没看出什么稀奇。

  四寸宽的粗瓷大碗,盛了满满的汤,汤面澄黄油亮,香脆的麻花段插在碗沿,隐约可见剁碎的杂肉和豆豉混着浮起。

  光看卖相,只能说有食欲,而且香味浓,惊为天人是不至于的。

  直到元娘喝了几勺,才似乎隐隐顿悟。

  入口的第一反应,是烫,滚烫,还不及吹气给舌头扇凉风,紧接着引来的就是极致的咸香。

  所谓盐豉汤,自然是加了豆豉的,但却没有寻常豆豉的古怪豆腥味,恐怕这就是摊主人说她家盐豉汤在满街盐豉汤中堪称一绝的缘故。

  元娘仔细翻找,外加品尝,她能吃出里面有茴香的后味,还有姜丝的辛辣,应当还有茄,有一味特别清新解腻,但是她怎么都猜不出来,也找不出痕迹。

  她偷偷探头和犀郎说了,犀郎品了半日,最后肯定道:“是橘丝。”

  元娘和犀郎的交头接耳引起了王婆婆的注意,她笑吟吟道:“好吃吧?她家用的是酒豆豉,而非水豆豉,故而吃着更香。”

  元娘恍然大悟,她自然是吃过豆豉的,但哪有这碗来得好喝,原来是做法不同。

  王婆婆在一旁催促,“快些喝,凉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元娘只好埋头苦喝,越喝越上头,明明没有放鱼、羊,为何喝起来这么鲜咸,有时舀到杂肉,口感更丰富,很有嚼头,还有插在碗沿的麻花段,仍旧是酥脆费牙的,表面沾着汤的咸,内里咬开,从咸里渐渐嚼出一股甜味,相得益彰,毫不突兀。

  喝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其余的菜也陆陆续续端上来了。

  糍糕是用糯米粉与红豆混合蒸的,蒸熟后用丝线绞成半指厚的薄片,整块糍糕晶莹剔透,咬一口软糯发弹,热乎的时候吃,糍糕能扯开好长一段才断开。

  不用咬,哪怕是含在嘴里抿着,都泛着甜,散着糯米粉的清香。

  当你忍不住嚼的时候,已经融入糍糕的红豆就开始发挥作用,咬破红豆皮的那一刻,沙沙的红豆内瓤破皮而出中和口感,不至于全是软糯的腻,最后是红豆香混着糯米香,余味甜而不腻。

  这时候,喝两口咸味的盐豉汤,再拿起刚出蒸笼,直冒热气的燋酸豏,咬上一口。

  所谓酸豏,外皮是正常的包子皮,雪白暄软,尤其以刚出锅的那一刻最为好吃,没有半点面皮的厚重,看着鼓,一咬就松,烫得嘴皮直哈气,却舍不得吐。

  里头是酸菜馅,腌得脆爽可口,酸菜蒸开的汁水和暄乎的白面皮融在一块,最外层的皮透出酸菜汁的黄褐色,又酸又甜,勾得人忍不住大口咬大口咽。

  手还发烫,不得不把酸豏两手抛来抛去,眨眼的功夫,就全到肚子里了,回味无穷。

  待到把一片糍糕和一个酸豏吃完,肚子约莫填了七八分饱,也就能慢悠悠品尝最后一道煎肝脏了。

  就是很简单的煎肝脏。

  是鸡鸭的肝脏,放到加了姜的滚水里烫了一遍,再切片用猪油煎到外层金黄皮脆,然后均匀地撒上几颗盐,任其被烫化。

  吃的时候,偶尔会吃到一两颗盐粒,恰好和肝佐味,最难得的是,吃起来没有炒肝会有的颗粒感,内里绵密细腻,如同磨成霜雪般细腻的冰。

  已经到了最后一盘,身上又因为喝了盐豉汤而热腾腾,几人吃的自然慢了起来,偶尔还会闲聊几句。

  她们也就多了余力去扫视周围的情形。

  许多都是如她们这样来瓦子玩的,玩累了来填肚子,有滚烫热乎的盐豉汤,也不怕汴河边的冷风,一家人都其乐融融。

  但更多的是值班巡逻的公人,他们连说笑声都比旁人要大。

  其中,也有出门匆忙,忘了带东西,家里人赶忙来送的。

  “大伯父,伯娘说您落了这个。”一道似乎有些熟悉的清冷少年音响起。

  与他对话的是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看着便很正气,心中藏着坏的人,看到他恐怕会心里发虚。

  中年男人收了东西,拍了拍少年的肩,“辛苦你跑这一趟了。”

  “尊长有所嘱,即当行之,此乃是侄子分内之事,不敢说辛苦。”清冷少年答道。

  这一番对话,引得元娘侧目,她总觉得那文绉绉的口吻有些熟悉。

  旁边的公人们都哈哈笑着夸,“你这侄子,行事稳妥,听闻在学塾里很受先生喜爱,来日定然有出息,你不如把这个侄子过继到膝下。”

  哦,过继?

  听着似乎另有隐情,出于人的天性,不管是元娘也好,万贯也罢,乃至是王婆婆,都悄然竖起了耳朵。

  哪知那个中年男人情绪稳定,并不被影响,只平和的说他这侄儿是弟弟弟媳的心头肉,不敢剜。

  没得听了,多少叫人沮丧。

  那个清冷少年作揖告别后,转身欲走,恰好和元娘一家人正面相视。

  原来面上淡淡,看着寡言清冷的少年,眼睛竟是一亮。他径直走到陈括苍面前,拱手一礼,陈括苍也站了起来,还礼。

  他们俩太过正式,莫名有种在学宫里研学论道的氛围。

  元娘忽而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

  下一刻,只听原本寡言清冷的少年言语激动,甚至带了几分热切,“上回,老师提问诸位弟子,括苍贤弟你答说,按户轮流服差役,未必合宜,理应由官府雇人……”

  陈括苍面上流露出的是与平时所见更为冷静的神情,甚至隐隐透出睿智。

  ……

  两人说的有来有往,旁人大多听个热闹,王婆婆倒是神色渐渐认真,若有所思地看了眼陈括苍。

  元娘并不能完全听懂领会,她怔怔盯着弟弟。

  原来,她弟弟还有这样的一面。

  很陌生,却又很难不为之骄傲。

  他们俩谈论时的神情,元娘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就是……让人忍不住目光追随,心生羡慕,好似身上披了层霞光。

  她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能侃侃而谈,意气风发。

  还好,阿奶肯教她读书习字,承儿姐姐说,她亦是很聪明的,只是开蒙晚了些,多学些时日便能追赶上,到时候也是个女秀才了。

  元娘连煎肝脏都不夹了,自己发怔思考。

  直到陈括苍和清冷少年讨论完,她才回神。

  少年正对着王婆婆告罪,说自己方才失礼了,王婆婆却不以为意,反而与他交谈起来,细细问了名姓。

  “晚生姓俞名明德。”

  “家住水柜街,小姑母与您家正好相邻。”

  “是,小姑母所嫁人家姓窦。”

  “家中有一染店。”

  ……

  王婆婆越是问,眼里的光越是亮,眼角眉梢尽是欣赏,显见是对这个少年郎颇为喜爱。

  最后,还是岑娘子出声提醒,王婆婆才忽而一惊,自己今日问得多了些,俞明德才得以脱身。

  直到对方走远,王婆婆才收回目光,言语不乏赞赏,“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说话时条理清晰,是个好孩子。”

  那厢,俞家大伯一行人早已走了,王婆婆才用着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道了句,“水柜街俞家染店,家底殷实,倒是可以一看。”

  元娘没听清王婆婆后面说的那句话,追问道:“阿奶,你刚刚说什么。”

  王婆婆哦了声,淡淡道:“这孩子生得也斯文俊秀。”

  元娘仔细回忆起来,不由得真心点头,“的确。”

  最难得的是身上那股干净的文人气质,与他白净斯文的少年感相得益彰,很容易让人有眼缘,只见一眼,脑海里便会浮起春雨斜落,青衫濡湿,白净少年手持书卷,撑伞立于乌瓦白墙之下的景象。

  那就是他带给人的感觉。

  虽清冷,但圭璋毓秀。

  关于俞明德的讨论,也不过寥寥几句,接下来最要紧的是放花灯。

  因为余钱有限,王婆婆只能买最简陋的花灯,竹骨外头糊了层糙纸,里头放的不是蜡烛,而是灯油和灯芯,很容易便会掀翻熄灭,但只求个意头和乐趣嘛。

  一盏八文钱,王婆婆买了三盏,恰好能剩下一文钱。

  其中两盏,毫无疑问是元娘和犀郎的,另一盏,她拿给了万贯。

  万贯不敢收,王婆婆却道:“我和你岑娘子年岁大了,不玩这些,倒是你,背井离乡到了汴京,总有惦念盼望的吧?去许许吧,只当是个好盼头。”

  万贯听得泪都快下来了,恨不能跪下来谢王婆婆这个善心的主家。

  她拿着灯放入河中,心中暗自想着,“希望被卖的姐姐妹妹们都能如她一般,遇上善心的主家,爹娘和弟弟能在饥荒里活下去,亦盼望陈家所有人平安无虞,这样好的主家,得享一辈子富贵才*是。”

  放完了灯,手里头没钱,自然不能继续玩下去了。

  横竖夜已经深了,也该回去歇息入睡。

  王婆婆索性带着一家人回去。

  *

  元娘洗漱完,换了身松软的衣裳,坐在床榻前泡脚,小花围着她的洗脚盆,总是探头探脑,动动鼻子,有偷喝的意头。

  元娘不得已赶了几次,最后只好草草擦了脚,把洗脚水给倒了。

  回到屋子以后,看到为了避开冷风,蜷缩在她榻上的小花。

  元娘忽而想到今日在瓦子里,就看到有人给猫狗穿衣裳,横竖她从前在乡里的破旧粗布衣裳还有剩,不如翻出来也做成衣裳试试?

  既动了念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立刻上手把旧衣裳找出来。

  她翻箱倒柜,忽然有个一个瓶子从衣裳里掉了出来。

  元娘捡起一看,白瓷样的瓶子,里头还剩两颗药丸,她低头闻了闻,熟悉的味道让她瞬间福至心灵,想起来是怎么回事。这是从前坐船来汴京的时候,自己晕船,幸好旁边住的少年伸出援手,派下人来送了这药丸子,她才能平平安安坐船到汴京。

  对着这个瓶子,不免叫元娘想起了它的主人。

  那是真正的萧萧肃肃,清隽如竹,即便是到了汴京这么久,她也未曾见过在容貌上比他更出众的人,自不必提那身从容温雅的气度。

  前头在瓦子那,阿奶看到俞明德的时候夸他生得好看,元娘莫名想到,其实船上那个少年生得更好看。

第32章

  也不知道他如今在哪,还是盼望他平安些吧。

  毕竟,他可是好人!

  元娘没有花费过多心思,她把药瓶子收了起来,重新拿起旧衣裳,对着小花比比划划,手指头涂涂画画,凝眉思索,“这样?不对,它长得和人不一样,那应该这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