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汴京本地的客人,听外地人这么一夸,那自是与有荣焉,如同喝了仙露般舒服,哪会肯为了一口吃的闹腾,倒叫外地人小瞧。
好不容易消弭了一场争端,元娘长舒一口气,想要帮着万贯把其余客人点菜弄清楚。
她才抬脚呢,魏观拦住了她。
他注视着元娘,眼里倒映着她的面容,即便在闹腾的食肆里,亦是沉稳淡然,叫人不自觉信赖,“我来吧。”
“你?可以吗?”元娘不是想怀疑,但自己好歹耳濡目染,他一瞧便是殷实人家出身,怎么可能做过这样跑堂被人使唤的事。
光是想想,她都觉得违和。
两者完全搭不上干系嘛。
魏观没有直言说自己一定成,或是其他什么辩驳直言。
他走到元娘本来正要去招呼的那个客人桌前,声音平稳,不疾不徐,“尚缺一份油糍,一碟鱼鲊,七个玫瑰豆沙馒头,一盘清炒萝匐,一壶蜜酒未上,鱼鲊恐怕要慢些,着实对不住。”
客人都惊了一惊,不过,还是指着刚上来的蜜酒道:“不,酒已上了。”
魏观平静复述自己方才所听见的,“您要温过的酒,方才上错,实是对不住。”
竟真的一字未错。
元娘看得一愣,他当真是好记性!
第58章
魏观转身,看见元娘的眼睛亮晶晶的,眼里赞赏不加掩饰。
他微微一笑,声音和煦,“陈小娘子可否允我暂为代劳,昨日王婆婆待我与表弟甚为慈爱,既逢店中忙碌,愿略尽绵薄之力。”
他说着,便是一拱手。
恰好今日他未穿广袖缥缈的道衣,而是窄袖夹袄,外穿长衣半臂,半臂黑色沿边处镶以皮毛,衣身织就斜纹暗花纹。
除了将人衬得愈发沉着利落外,也正是适宜做活的衣着。
若是换成如道衣那样的广袖长裳,只怕还不等做什么,宽大的袖摆就能把碗筷沿桌面拖到地上。
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恰恰好能可以帮着做活。
虽说,魏观和自家没什么大关系,请他帮忙有点不合宜,但他是主动请缨,而且再拖下去,不断出错,怕是店真的能叫人砸了。
元娘右手放于左手上,握拳置于腹前,屈膝一福,“劳烦郎君了,不胜感激。”
到底是跟阿奶正经学过几日礼仪的,元娘万福礼行得极为好看,和周围乱糟糟的情形格格不入。
魏观还以一礼。
接着,他便请元娘进去。
不仅是元娘,就连心怀忐忑的万贯,也一并让进去,灶上一时变成三个人在忙碌,自然就轻松了许多,不比先前赶得慌乱。
灶上清闲了,免不得就有余力思考旁的事,元娘开始生出些担忧,魏观虽然记性好,但他这样养尊处优的殷实人家的儿郎,当真能做好端茶倒水送菜的杂活吗?
趁着得空,元娘没有太犹豫,横竖只是去看一眼罢了。
她掀起棉帘,露出白皙的面容,朝外望去。
只见堂前已经没有先前乱象,客人虽多,坐了个七八分满,但井井有条。
而且……难得安静。
不知是否因为魏观的衣着气度,他纵然屈就帮着做闲杂事,可是没有人对他颐指气使,他只消往跟前一站,那客人便咽咽口水,不自觉紧张起来。
明明该是坐着的吩咐,站着的被使唤,可却反了过来。
还得魏观主动询问,然后在他娓娓道来的荐引中,悉数照着他说的点。
说到底,众人私心底总归忍不住看人下菜碟。来的若是万贯,欺她年轻脸薄,甚至会说些不搭调的话,言语轻薄,自以为玩笑,见她做事不伶俐,则可以肆意发泄脾气。
但对上成年男子,尤其是一个气度不凡,一瞧就知道是不宜得罪的人物,虽不知为何会屈就在此,但都安静得很,便是同桌玩笑议论都不自觉放低声音。
为此,人虽多,却好应付许多。
而且魏观冷静、记性好,纵然一时提出许多要求,前后脚点上相近的菜色,他也绝不会记混,压根不给人诟病找茬的机会。
元娘看了有一会儿,见他的的确确是游刃有余,放心了不少,这才准备缩回脑袋,继续帮着阿娘干活。
哪知这时候,魏观恰好应付好一桌客人,转头侧身,不期然与元娘的目光相接。
偷瞧人家被当场发现,元娘却半点不慌,她扬起一个笑容,眨了眨眼,活泼明媚,纵然满室鄙陋,用的大多是褐灰二色,但是她躲在帘后,悄然露出脸,犹如一池淤泥中亭亭净植的莲花,粉白娇嫩,映得陋室生辉。
魏观先是一怔,旋即笑了,亦是满屋华光。
默契地对视一笑,又要各忙各的。
元娘放下棉帘转身的时候,心情颇好,脸上的笑还漾着呢,措不及防被不知何时站在自己身后的徐承儿给吓了一跳。
看她样子,应是瞧了全部。
前面岑娘子和万贯还在忙碌,倒是没发觉什么不对。
因着离得太近,徐承儿也不好揶揄什么,只是冲她挑眉弄眼,露出心照不宣的嘿笑。
她上前拍了拍元娘的肩,挽着元娘到灶边,两个小姐妹之间,藏在背后的手在互相打闹作怪,但是表面却是瞧不出什么的。
徐承儿还当着岑娘子的面,热切道:“我来帮您烧火!”
岑娘子直夸她是好孩子,说元娘交了她这样的朋友真是有幸,还喊她晚上定要留下来用晚食。
徐承儿推辞了下,而后故作无意道:“我哪有做什么,不过是做点烧火的简单事,外间那位郎君看着才是帮了大忙,若是要请,还是请他吧,我实在是无功不受禄,受之有愧。哪好意思在您家蹭吃蹭喝?”
元娘素来是个鬼灵精,而徐承儿能和她做闺中密友,自然不是古板的小娘子,也有些坏心眼的机灵。
就是对外的时候,徐承儿要比元娘更凶更泼辣一点,如同惠娘子那样,而且性子就是爱把周遭的事摆弄得清清楚楚,不容许有半分含糊。
用王婆婆形容惠娘子的话来说,天生爱操心的命!
元娘相比起来,要随性得多,她爱安享富贵,因为自幼穷苦过,所以格外爱惜在汴京的每一日。甚至,若是为了能叫往后的日子也如此舒适,她是愿意耍些小心机的。
正如她会愿意照着徐承儿说的*那样,仔细择婿,而非老老实实等着一桩不明好坏,不知夫婿面貌的婚事。
在徐承儿看似玩笑,用来推辞的话里,元娘的心先是一紧,生怕阿娘琢磨出什么不同,又难免生出点好奇,不知阿娘会不会答应?
而岑娘子只是简单怔了怔,压根没有纠结,直笑着道:“这我可不知道,还是得等婆母回来,我问问她,该如何感谢那位魏郎君,人家帮了两回呢。”
岑娘子就是这样,从来没甚主见。
未嫁时被继母欺负,只知道一味忍耐,出嫁后事事都听夫婿的教导,多一步都不会走,与哪个官眷交好,见了面若怕尴尬无趣,可以说什么,如何应付,夫婿都会提前一日,仔仔细细的教她。
若遇到不会的,不懂如何作答,只管闭口不言,抿嘴轻笑,回去后问他便是。
为此,她虽嘴笨没主见,也从未被那些精明的官娘子给诓骗去,因为每一个交好的都是夫婿帮她仔细辨别过的,余下的人说话,只管听,不管信。
想当初,她随夫婿在任上,可也在一众官眷里落下个温柔厚道的好名声呢!
至于夫婿后面撒手人寰,她也只是换成听婆母的话罢了。
若是没有先例,想要她不问询王婆婆,就主动做决定,那可比登天还难。
徐承儿的好心落空,元娘倒是没什么感觉,就一种果然如此的淡定。而且阿娘做的也没错,魏观虽帮了忙,但她们一家都是女眷,贸然请外男单独留下用饭,其实不大合规矩。
徐承儿的心自然是好的,但她家人丁兴旺,答谢人家,请其留下用饭也很合宜。
还是得等阿奶回来再说。
就这么忙了一会儿,因为有魏观在,他不比岑娘子面皮薄,直接照着王婆婆所言,婉拒了后来要进来的客人。如此一来,先前的客人用完吃食走人,店里渐渐就空旷起来。
待到送走最后一人后,岑娘子几人不约而同擦了擦额上的汗,可算是能闲了。
岑娘子和万贯去擦洗桌面,和清洗残余的碗筷。元娘和徐承儿去把店门两边用大半人高的木板,一块一块放进低墙上的凹槽里,拼起来,屋里的光亮随着拼起的木板愈多而愈少。
魏观去院子里的大缸中挑水,左右两手各提一个木桶,水装得足有七八分满,几乎都没怎么溢出来。他帮着倒进放满碗筷的大木盆中,清澈的水瞬间淹没木盆中的碗筷。
岑娘子感谢他,“郎君实在好意,一再相帮,着实叫我不知该如何道谢才是。”
魏观浅笑,谦恭有礼,“举手之劳,如何当得起谢字,还望岑娘子莫嫌子望粗手笨脚。”
岑娘子到底富贵过,有些眼见,能看出魏观的出身应当不错,又兼他态度谦逊,待她这样市井食肆的主人都能如此客气有礼,心下自然熨帖,愈看他愈是喜欢。
她由衷感叹道:“也不知哪家女儿能有福分,得你这么一位佳婿。”
岑娘子正操心女儿的婚事呢,连带着夸人也不自觉与之相关。
魏观但笑不语。
岑娘子看他的目光却越是慈爱欢喜,怎么瞧都觉得好。
魏观挑过水后,也未停下休息。
元娘正费力地举起板子,想要对齐上边墙的凹槽,她力气是有的,就是板举得太高,个子不够,双臂举久了酸痛,重心不大稳。
就在元娘胳膊酸得都快觉得发麻的时候,身旁一个结实有力的臂膀越过她身前,大手轻而易举握住了摇摇欲坠的木板。清淡如雾凇化开的男子气息,也一并绕在元娘鼻尖,好闻却也难以忽视。
在他手里,似乎总有自己念头而左右晃动的木板变得甚为顺手。
元娘想了想,应当不是力道的缘故,他肩宽腿长身量高,所以扶稳木板要比她容易得多。
她吃亏在身量上,像是自己的头顶只堪堪到他的肩。可这也没法子改了,从前的日子不好过,常常吃不饱饭,能有如今的个头已经是祖宗庇佑了。
元娘心思浮动,压根没注意到魏观垂眸看她的目光,是如何的直白认真,一反从前的避嫌不直视。
他声音低沉可靠,“我来吧。”
元娘才不会拒绝呢,她退开半步,好叫魏观方便干活。
她笑盈盈抬头,白皙美丽的脸上看似神色无辜,实则带着自己都不曾发觉的一点狡黠,“多谢!”
能少干点活,谁会不乐意呢?
她也想早些休息了。
元娘又去另一边,想帮着徐承儿一块把左边的木板给拼上。
魏观喊住她,一手仍搭在木板上,这样的体力活对他这个读书人来说,似乎轻而易举,“都交给我吧,你……们忙了许久,先歇歇吧。”
他在说“你”的时候,稍作停顿,接着,很有分寸的加上“们”字。
但魏观在说话时,目光却是片刻不歇,始终望着元娘的。
很好,承儿也可以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