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歪着头苦恼道:“这可真是难选。不过,表哥家终究比不得天家贵胄,若论门第,还是亲王府的好。”
沈支言见阮苓这般煞有介事地分析,不由失笑:“你呀,整日就盘算这些。我还想多读几卷书,画几幅山水。横竖才十七岁,大好年华何必急着出阁?”
经历过一场婚姻,现在的沈支言对婚事完全提不起兴趣。
江义沅也抚掌轻笑,很是赞同沈支言的说法:“妹妹说得极是。谁稀罕那些臭男人?我啊,只想纵马沙场,立不世之功,做个名垂青史的女将军。”
做女将军是江义沅自幼的梦想,每次说起女将军她眉宇间尽是飒爽之气,平日里举手投足更无半分闺阁扭捏之态。
阮苓却叼着兔腿直摇头:“为何不成婚?我瞧着男女之事最是有趣。听人说,与心上人执手相偎,那滋味可比蜜糖还甜。若能得个知冷知热的郎君,日日逗趣解闷,护你周全,岂不快活?这世间情爱,原就是最妙的寄托。”
她说着又咬了口肉,含混道:“我就想寻个可心人,与他同悲同喜,共度余生。”
阮苓年纪不大,却满心满眼都是对风月之事的憧憬,但是却不知情之一字,最是伤人。
江义沅见她这般情态,不由莞尔:“人各有志。你求你的花前月下,我追我的铁马金戈。”
她豪气地拍了拍阮苓的肩:“待我他日封将拜帅,定护你们二人周全。”
阮苓托着腮帮子笑道:“有义沅姐姐相伴,咱们这辈子定是快活似神仙。对了……”
她忽然眼睛一亮:“回头让你家兄长带咱们去看皮影戏可好?都有多日没瞧见砚深哥哥了。”
江义沅的兄长江砚深,年方廿七,是几个世家里最年长的。生得剑眉星目,身量魁伟,弱冠之年便随父征战,二十岁便拜将封侯。
这样一位少年将军,廿一岁那年娶了心爱的姑娘,那是个娇娇柔柔的闺秀,二人郎才女貌,羡煞旁人。谁知红颜薄命,成婚不过两载,那女子便香消玉殒。自此江砚深再未续弦,只将一腔柔情都倾注在这几个朋友身上,时常带着沈支言和阮苓去城南看那些新奇的皮影戏。
“近来怕是难了。”江义沅摇摇头,“北疆不太平,兄长忙得脚不沾地。连师父来讲兵法都耽搁了,明日才得空授课。等这阵子忙完,定让他带咱们好生玩一场。”
阮苓笑吟吟地又撕了块兔肉递给江义沅:“姐姐最好了,姐姐也快尝尝,下回多放些辣子才好。”
三人在这凉亭里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就属阮苓话最多,叽叽喳喳地说着她对沈支安的情意,连将来出嫁时要穿的嫁衣、戴的首饰都想到了。说着说着,又提起京中几位有名的贵公子,自然少不了亲王府那两位兄弟,薛召容和薛廷衍。
只是她每每提及“薛召容”三字,沈支言神色便是一滞。虽重生已有些时日,可这个名字仍如一根刺,扎得她心头生疼。
用过午膳,三人移步水榭,或作画,或对弈。沈支言还荐了几册近日爱读的文集与她们。
待江义沅与阮苓离去后,沈支言独自立在阶前,忽觉满心怅惘。分明是十八岁的心智,却似垂暮老者般对世间毫无兴致。前尘往事如附骨之疽,搅得她至今心神难安。
长夜漫漫,她在锦衾中辗转难眠。甫一阖眼,便是那日断头台上,与薛召容并肩跪着的场景。血色残阳里,刽子手的刀锋闪着寒光,手起刀落。
翌日清晨,阮苓便兴冲冲地来了。她先去寻了沈支安,又转道来找沈支言,嘴上说着无事可做,想瞧瞧她如何与薛召容相见,实则这小丫头最爱凑热闹,不过是寻个由头解闷罢了。
“姐姐放心。”阮苓信誓旦旦道,“我就在远处瞧着,绝不露了行迹。
你且好生与薛二公子说话,说不定还能成就一段良缘呢。”
这小姑娘不仅操心自己的姻缘,连沈支言的终身也要掺和,真叫人哭笑不得。
不多时,江义沅如约而至。她利落地帮沈支言换上备好的衣裙,又细心为她挽发梳妆。待一切妥当,便引她上了早已安排好的马车。
这车夫随从皆是江砚深的心腹,只要沈支言少言寡语,戴着帷帽面纱,当不会露了破绽。
马车缓缓向酒楼驶去。沈支言攥着帕子的手微微发颤,一颗心怦怦直跳,仿佛要跃出喉间。这滋味说不清道不明,似是期待,又似惶惑。
阮苓先行入了酒楼,寻了处僻静角落坐下。
今日楼内客人不多,沈支言甫一踏入,便瞧见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薛召容一袭月白锦衣,正临窗而坐。
墙上悬着一幅画作,画中烟波浩渺,仙鹤翩跹。而他静坐其下,竟似与画中景致融为一体,恍若谪仙。这般风姿,任谁见了都要心头怦然。
沈支言在门前愣了良久,望着前世夫君,眼眶倏地发热。
薛召容,薛召容。
许是停留太久,店小二在旁轻唤了她一声,话音响起,不远处,薛召容闻声抬眸。
暮春的日光并不刺眼,可那一眼望来,却教沈支言如遭雷殛,半步都挪动不得。
随着木凳“吱呀”轻响,薛召容已是站起身来。
第3章 第3章她越是挣扎,他臂弯收得……
沈支言虽做足了准备,可当真站在薛召容面前时,指尖仍不自觉地攥紧了袖口。这些时日,她在闺阁中反复思量前世种种,盘算着如何避开那场祸事。
她素来不是怯懦之人,待人接物更是落落大方。无论是尊长、同辈,还是年幼的弟妹,都能从容应对。京中提起沈家姑娘,谁不赞一句“蕙质兰心”,偏生就是这样一个明媚豁达的人儿,在薛召容面前,却似遇着了命中克星。
她向来从容自若,与谁都能谈笑风生。唯独面对薛召容时,整个人便似被施了咒一般。前世初相见时便是如此,分明在旁人面前妙语连珠,可一对上他那双清冷的眸子,便舌根发僵,连指尖都不知该往哪儿摆。
曾有人与她说过,这世间男女之间,原就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法。或是气相投,或是命相克,总教人不由自主。
前世,自定亲到成婚那数月里,他们统共不过说过几句话,逛过一次街。倒不是薛召容待她不好,实在是她自个儿总躲着。每回相见,都似丢了魂似的,连手脚都不听使唤。这般情状,连她自己都说不清缘由。
若说这是对薛召容一见倾心,却又不然,彼时她心中早有所属,那个自豆蔻年华便倾慕的表哥何苏玄,在她眼中宛若天上皎月,始终温柔地照拂着她。与表哥在一处时,她总能恣意欢笑,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表哥年长她几岁,待她极尽呵护,让她不自觉地生出依赖。这般相处,最是轻松惬意。
可面对薛召容时,她却全然不知所措,仿佛连自己都不认得了。大婚那日的洞房花烛夜,二人相对无言许久。薛召容本就不善言辞,若不开口时,眉目间总凝着三分疏离,教人不敢亲近。
可那夜,却是沈支言见过他最温和的模样。他第一次抓起她的手,那骨节分明的手掌微凉,惊得她险些缩回,却被他稳稳握住。红烛高烧下,他指尖的温度一点点渡过来,竟让她恍了神。
他抬手掐灭了龙凤喜烛,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漆黑。他俯身将她抱起时,她想起出阁前教养嬷嬷的叮嘱:洞房花烛夜,夫君无论要行周公之礼,还是要温存亲近,都是天经地义。既为人妇,便该谨守本分。
可这终究是场利益联姻,拜堂时下的誓言,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戏码。
她那时满心满眼都是青梅竹马的表哥,对眼前这个陌生夫君一无所知。薛召容心中是否也藏着哪位姑娘,她更不知晓。就这样,两个人被硬生生绑在了一起。
那晚黑暗中,他解她衣衫时,指尖碰到她锁骨的那刻,她整个人都颤得厉害。当他捧起她的脸,拇指抚过她唇角时,她下意识往后缩,却被他扣住手腕按在鸳鸯锦被上。
那个落在唇上的吻带着清冷的松木香,她越是挣扎,他掌心收得越紧,最后几乎要掐进她肌肤里。
他冷笑着道:“沈支言,我知你心有所属。但你既嫁给我薛召容,前尘往事便该尽忘。以往你与你表哥如何我不在乎,但是以后我会在乎,因为我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从前,我未倾心过谁,亦不屑儿女情长,但你我既成为夫妻,就该有点夫妻的样子。”
沈支言听闻这话心乱如麻,未能参透他话中深意,只颤着手推他:“薛召容,你别逼我,容我些时日。”
泪珠滚落到锦被上。
她落泪不是因着表哥,亦非嫌薛召容不好。只是身体先于心意,本能地抗拒着这场利益联姻。况且订亲那日,薛召容直言不讳地道:“沈支言,不过各取所需,别当真。”
可洞房花烛夜,他却要行夫妻之礼,怎不教人惶惑?
她至今记得,当她推拒时,薛召容是如何捧着她的脸,用指腹一点点拭去她眼角的泪。他就那样凝视着她,眸色深得望不见底,良久才苦笑着松开手:“今夜我坐在案前读书,你先歇息。”
那夜他到底没有勉强她。
可后来某个雨夜,他带着满身伤痕回来,却不肯进屋,就那样坐在院中淋着雨。她撑着伞跑到他跟前。
“沈支言。”他笑得比雨水还冷,“若真的想走,何必勉强留下?横竖我们亲王府迟早要被皇家斩草除根。你我尚未圆房,你现在走,还能嫁给你表哥。”
那日她不知他为何负伤,更不懂他话中意思。只见他夺过油纸伞狠狠掷在地上,雨水溅湿了二人的衣衫。
素来克制的他头一次在她面前失了分寸:“今日你便给我个准话,是留,还是走?”
他向来做事果决,若她当真说要走,他定会即刻写下和离书。
滂沱大雨中,他肩头的伤处还在渗血,雨水混着血水将青衫染成暗色。那双总是清冷的眸子此刻灼灼逼人,竟让她不敢直视。
沉默在雨声中蔓延。
他忽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将她整个笼住,修长手指捏起她的下巴,清声道:“为何不回答?这有何可犹豫的?”
可她确实犹豫了。
他见她不做声,伸臂一揽,将她牢牢锢在怀中。
她仰首望他,指尖抵在他胸膛想要推开,可那句“离开”却始终哽在喉间。
她越是挣扎,他臂弯收得愈紧,最后竟将她整个人按在院中的石桌上。
冰凉的雨丝混着他灼热的呼吸落下,那场本该在洞房花烛夜完成的夫妻之事,就这样在暴雨中,在她半推半就下完成了。
那日,他们做了名副其实的夫妻。他头一次让她尝到了作人妻的滋味。起初她是抗拒的,可是后来,到底为何接受了,甚至贪恋了,她也不清楚。
前尘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一载有余的婚姻,桩桩件件都刻骨铭心。此刻望着眼前人,恍若重生不过是场幻梦,他们仍是那对相敬如“冰”的怨偶。
在店小二的连声催促下,她终于回过神来。她与薛召容隔着数步之遥,遥遥相望,却在他眼中瞧见了些许陌生。那不是婚后熟悉的眼神,倒像是初次见面一般。
或许他没有像她一样重生。
她率先移开视线,抬手解下面纱,缓步上前。
他身量极高,自幼习武的体魄挺拔如松,更兼一身书卷气,衬得娇小的她愈发纤弱,需得微微仰首才能看清他的神色。
他还是记忆中的模样,眉目如画,矜贵天成,周身萦绕着生人勿近的疏离。只是在看清她面容的刹那,眼底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诧异,转瞬又归于平静。
她不敢再与他对视,只低垂着眼帘轻唤了声:“薛公子。”
他静静打量她片刻,抬手示意道:“沈姑娘请坐。”
这一声“沈姑娘”唤得她脊背微僵。
京中世家往来密切,各家公子小姐彼此相识本是常事。只是薛召容素来行踪成谜,他们此前不过在前年的赏花宴上远远打过照面。
沈支言落座后,薛召容方撩袍坐下,执起茶壶为
她斟了盏清茶。茶烟袅袅间,她垂眸思忖着该如何开口。对面的人也不催促,只静默地望着她,那目光如有实质,教她不得不抬眼相迎,却又在四目相对的瞬间慌忙避开。
她攥紧了手中的绣帕,轻声道:“今日我是代义沅姐姐来的。她有几句心里话,托我转告。”
话音落下,薛召容依旧沉默,修长的手指轻搓着杯盏。
今日他一袭月白紫藤纹锦衣,衬得肌肤如玉。这般的容貌气度,放眼整个京中贵子中也无出其右。
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她不禁想起前世就察觉的异样,他看旁人时总是一派疏离淡漠,唯独望向她时,眼底总翻涌着令人心悸的占有欲。那眼神犹如猛兽盯上猎物,带着不容抗拒的侵略性,教人无所遁形。
前世今生,她始终不敢直视他这般眼神。
此刻那熟悉的压迫感再度袭来,她不由得攥紧了袖口,低声道:“义沅姐姐托我转告,她志在疆场,暂无成婚之念。此番因要研习兵法,故而不能赴约。”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几分:“至于亲王府之事,她兄长已在筹谋,想必另有转圜之策。两家相助,未必非要联姻。”
婚姻大事关乎终身,总该慎重些才是。
她话音落下,四周仍是沉寂。
薛召容垂着眼睫,眼尾投下一片阴翳。那水色薄唇比三月的桃花还要秾艳,偏生抿成一道冷硬的线。这人太过出挑,反倒教人不敢妄想。
他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天堑。
沈支言见他久不作答,悄悄抬眼,却正撞进他幽深的眸子里。四目相对的刹那,她又慌忙别开视线,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义沅姐姐确有难处,还望薛公子体谅。若是长辈问起,只说你们已见过面便是。”
薛召容依旧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