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寒暄就到此为止,邺王劝众人继续娱饮,众人识趣退去殿外,连贺兰澈也被带了出去。
邺王的目光便彻底聚焦长乐身上:“神医远道而来,为吾儿沉疴费心,药王谷仁心圣手,恩泽深厚,孤与邺城铭感五内。”
朝她微微颔首:“前番,孤染小恙在身,形容憔悴,怠慢之处还望神医海涵。神医乃药王亲传之女,贵不可言,孤岂敢以病颓之姿轻慢相待?必要待精神稍复,方能以郑重之心亲迎圣手。”
“王上抬举。”长乐言笑晏晏,“邺城对药王谷实乃……珍而重之啊。”
据说邺王的发妻是晋国人害死的,据传季临安的毒是晋国人投的。
而她也是晋国的神医。
他今天敢坐在轮椅上见她,想来是有了什么十足的把握。
“令师祖先药王前辈,乃杏林泰斗,活人无数,孤虽僻处邺城,亦久仰圣名,心驰神往。其医术通玄,心怀苍生,实乃当世无双。临安虽未能得蒙他老人家在世时亲诊,却能得高足亲临,是吾儿之幸,亦是孤与邺城之缘。今日得见神医气度沉凝,隐有令师当年风范,孤心甚慰。”
长乐看见他,确认是他。心中焦虑反归平静,只剩徐徐图之。她当即回道:“我观王上气色,竟不知王上有腿疾,腆为外伤医师,却愿为您一试,自信能药到病除。”
“哦?”邺王失笑,当即否认:“何言腿疾?孤数月前游猎时偶遇灵豹,追猎间为其所伤,不慎崴了脚,如今休养半月已痊愈。”
还没等长乐说话,他竟亲自挪下轮椅,朝她身前走了两步。
?
长乐定定打量他华贵缂丝纹袍下的足靴,看得出来,他双腿确实齐全。
凭她近年苦修的外伤医术,清楚当年自己虽年纪尚小,可用修脚刀那一划拉,却是灌注了全身生力将他经络断绝,必叫他筋失所养。
何况,鹿的修脚刀肮脏不堪。轻则叫他下肢痿软无力,重则使他瘀血阻络,整条腿都因失濡而坏死。即便老药王活过来也会断言这伤不可逆。
她并不放弃,更是往前走了两步。
邺王脸上终于闪过一丝尴尬,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去。重新坐下,再用毯子将自己腿遮住,转换话题。
遮遮掩掩,终于叫长乐看出了端倪。
当年她伤其左足,此时他右足下垂内翻,左足膝关节僵直。
邺王不知道自己知道他坐轮椅多年这件事。
他的臣说他坐了数十年的轮椅。
他的儿说他坐了七八年的轮椅。
而他自己说这腿是才伤的。
长乐断定,他一定安的义肢。
前朝末年,苛政酷刑,受刖刑之人众多,因而义肢价格高涨,如今义肢有铜制、木质,虽无法完全承重,但可辅助站立,适合下肢残缺者短距离行走。
这玩意儿,药王谷早就在用了!
他害怕那道修脚刀的划痕,终有一日被晋国人看出门道。
竟然不惜将整条腿都截掉了。
他是个狠人。
长乐为了不让自己失控地死死盯住他,她下意识将目光聚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看他轮椅扶手上镶嵌的宝石,端详他靴子上沾着的微尘,数着屏风木上某个虫蛀的小孔……
这些平时绝不会注意的细节被无限放大,占据她的视野,权作暂时隔绝她滔天恨意的屏障。
思绪翻涌间,邺王又客套虚伪地说了些什么,她都没怎么听进去,直到最后回神时,他那句“想来义诊结束,不知能否邀药王来邺做客”才轻轻飘进耳中。
大家都觉得长乐在权衡、忖度着什么。
静默片刻,她立时换上一副恭顺臣服的笑貌:“药王早闻季大将军事迹,久怀感佩,药王谷本有意归顺邺王,可惜多有阻碍。”
“且,我识二公子,早观其有凤表,自当尽心竭力劝药王来邺。”
她这么一说,邺王面露十分悦色,长公子却很不高兴。
岂料,长乐紧接着又吐出一句:“可是,我近日见长公子比之二公子,更显龙章凤姿,更属王相之格。药王谷向来不与归墟府之流同列,想来二公子天命王相之说,多为谶语。命格若承不了重量,自然旧疾难愈。”
“因而来日,晚辈必将亲劝药王:若长公子得封少城主,药王谷将来必追随长公子殿下,他日若逢军战,竭力扶伤,世代如此!”
气氛果然骤然凝滞,掉根针都能听见。
“父王,神医初来乍到,不晓城中事,情有可原。”
季临渊沉着脸,向她使眼色。
她到底想干什么?害死自己?
邺王面上肌肉几度抽动,显是没料到她竟如此直言无忌——她与大儿子关系果如流言所传!
终究,邺王把方才那堆官僚客套的绉话改了语调:“听闻,前月药王庙会,乃京陵所办,声势浩荡。想必王城曾邀药王赴会……”
“不错,”长乐端起案前一樽酒杯,敬他,“药王没去,是我代往!”
她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亮给邺王看:“我得镜无妄大人亲自引见宫门,可惜容氏膝下,没有长公子这般栋梁。”
……
季临渊嘴唇都发干了,手心汗涔,死死捏着弟弟的轮椅把手,脑中盘算飞转。
邺王接着道:“今日孤一见神医,眸清神定。然则,今日终归是大军师亲侄诞辰,首重家门和乐,还是以澈儿为重吧。”
长乐倒也恭顺应喏。季临渊见状,忙欲上前扶住父亲的轮椅。
“临渊,”邺王止住他,“既然你与神医投契,便由你代陪神医吧。”
递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作者有话说】
其实本来应该一章发完的,但估计得有6000字,因而分两章,不要错过下一章啊!一个很大胆尝试!
第122章
长乐出去时,突然发现贺兰澈的浑天枢增加了一截长度,还多了个孔位,可以再镶嵌一颗宝石。
他此时正兴高采烈地汲水,朝湖中喷吐泡泡。
清澈正直的人气场总是纯粹,瞬间净化长乐的神思。
他快步向她走过来,她快步朝他迎过去。
“方才伯父指点了我比试的疏漏,还传了两招,尤其是那项绝技!我演给你看!”
见大哥也在,贺兰澈招呼道:“大哥,我想炸了那座假山,你舍得么?”
季临渊抱臂挑眉,终是由着他:“你试试吧,我替你兜着。”
反正今日回去少不了挨骂,不差这一桩两桩的,看在他生辰的份上也值得。
只是季临渊一肚子怨惑,幽幽盯着长乐,她却始终不与自己对视,直到耳畔传来轰鸣。
“极天之邪——”
只听“轰”的一声天崩地裂,湖西侧的小石山应声而碎,散作无数小块,纷纷扬扬沉入湖底。
众人正围观时,邺王也被侍从推了出来。
“澈儿,炸得好!再试一次给伯伯看!”邺王笑着指向另一座湖心假山。
同样的招式再轰一遍,比先前更迅捷,石块碎裂的身姿更美妙。
远处湖中水阁,正与水象门主玩牌的大军师遥遥竖起大拇指。
邺王一番夸赞后,高兴道:“今夜,邺城全城为你放烟花!”
把他整得跟王子似的,这是莫大的殊荣与重视,贺兰澈连忙称谢。邺王随即命人推他去湖中屋找大军师闲聊,只让二公子陪同。
邺王只是坐在大军师一方,望着他手中的叶筹低语,大军师依旧只应一两个字。
即便季临渊还在原地,长乐一样绕过他,向贺兰澈问道:“你二伯为何总不说话?”
“他,内向。”贺兰澈回答。
其实并不是,此事另有缘由。
二伯是结巴,且是一个能力出众又自尊心很强的结巴。世间所传的“闲敲先生内向、阴暗、心机深沉”,都只是他的盔甲。
世人皆知昭天楼金华大娘子口才卓绝,无人能及,吵不过。却不知作为她二弟的贺兰棋自然比常人受更多毒害。在三弟、四弟、五妹妹出生前,贺兰棋的童年可谓一片黑暗。
金华大娘子向来以统管全家为己任,她的治家手段在亲弟弟身上反复磨练:她越是滔滔不绝,他便越是言语卡壳;而他越是卡壳,她便越是说个不停。
故而,当邺城与祖上旧交的昭天楼互通往来、请求相助时,天水小鲁班碍于情面,决定派出家中一个孩子到邺城务工。
贺兰棋第一个报名,毅然背起行囊,从此远赴他乡,每年仅回乡过年。
他未有子息,小侄儿弃画魂之术,自幼随他研习偃术。在他凭借“踏实又神秘,寡言又妥帖”的行事风格,在邺城站稳脚跟,成为“第一大军师”后,自然邀了水象门同往。
谚语有云“贤君治吏不治民”,随着近年镜大人扫黑除恶大见成效,京陵百业俱兴。金华大娘子觑得风势,三番五次召水木二象门回家。偏贺兰棋屡不应召,一拖再拖——说不上对任职单位有什么深厚感情,到底是不想受她管束罢了。
合不来的亲人,一年见一回,反而关系和睦,时常想念。
而十二元辰偃乃昭天楼之镇楼神器,凭这底牌拽到天上去。邺王自然想要其为邺城所用,可大军师向来给的理由是:“家中、长、长辈、不、不允许……”
家长不允许这个理由,古往今来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邺王身为家长,他知道的。
华夏传统历来如此:未成婚者,纵是年过半百,仍受家长辖制。而大军师恰是未娶之人,正因他结巴!
谈婚论嫁于他而言难如登天。在数次相亲中屡屡受挫。久而久之,自尊心不再允许他寻觅伴侣,索性潜心公务。
二伯很为此事自卑,话不好说,贺兰澈便没与长乐细讲,故而长乐得出结论。
“大军师确实心机深沉,除对贺兰澈一腔真意,对别人不是个好像与的人。”
她默默将大军师列入防备名单。
*
大军师的叶子牌打得意兴阑珊。一场好好的家宴,偏又办得这般拘谨沉闷。邺王更时不时在耳畔谦声恭维:“当年战守碎叶,若无贺兰先生鼎力相助,季氏先祖纵有十万甲兵,邺城亦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
威势赫赫的邺王,独在大军师面前敛去锋芒,只做谦逊姿态。
水象门主孟夫人玲珑剔透,早看得出门道。远处隐隐有琴乐试音之声传来,她便弃下牌,含笑认输:“我们几个老家伙待在这里,孩子们反倒拘束。澈儿好好的生辰,何必拘着他们热闹?”
见她招着贺兰池、贺兰棋告辞,邺王便将贺兰澈叫来,夸留道:“父母生养儿女之恩深似海,澈儿正该今日承欢膝下,回馈慈母。诸卿家何不用了晚膳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