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林叙然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9-07 14:51:32

  “你今日是来耀武扬威的?”汪浅将放耳珰的匣子往怀中一揣,起身要走,“既如此,拼上我这张老脸,我也得去向章皇后禀明,她就是司饰的苗子,倘若跟你混迹故纸堆,她未必畅快不说,也埋没了她这双巧手。”

  祝淮拉住她衣袖,轻轻将头枕上她的左肩,语气放得极为柔和:“姐姐,就让妹妹一次吧。”

  汪浅一愣,冷声斥道:“你做什么?少来这套。”拂袖甩开她的手,却到底没有走开一步。

  “咱们姐妹同批进宫,迄今已经相伴整整十三年了。”祝淮仍旧低低说着,“先皇后好饰,又嫌少府监那帮粗人蠢笨不合心意,偏你有颗玲珑心与一双巧手,便将制饰之责也一并划与了尚服局,你也因此得了多少看重与赏赉。往年女官中总是你说一不二,这么些年下来已搜罗了多少好苗子,周缨手再巧,总敌不过你手底下这么多调教成熟的能手。

  “可我身边,你也知道,新主入宫后,虽给我拨了不少新人,但得力的却始终还是只有一直跟着我的纫兰,自她染上恶疾亡故,我身边便一直少了个能帮衬得上的可心人儿。”

  汪浅没出声,扭头瞧着外面。

  冬阳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洒下淡淡光斑,在她眼角晕开一点不易觉察的红。

  “你也知道,章皇后重读书教授之事,我如今肩上事不少,实是焦头烂额。近来有份急差,旧人里思来想去也挑不出个合适的人选,这一批新人里,我也都仔细瞧过了,独她韧性强些,且自尊好强,又踏实用心,还算勉强能胜任。”

  祝淮声音压得低:“我知道,我是总理此事不得不亲自来,你却也肯亲来授课,其实是存了和我相斗的心思,想在新主面前夺回些地位。只是这件差事实是有些急,皇后也重视得紧,随意糊弄恐怕交不了差,还会受到责难。旁的我都不与姐姐争,任凭姐姐先选,独她,还望姐姐让让我。”

  轻浅的呼吸将汪浅的心拉扯得不成样,挣扎半晌,她将祝淮撇开,一言不发地开门离去。

  祝淮注视着她的背影,眼里淌出淡淡的戚然。

  外院嘈杂的洒扫声、人声悄然退场,只余淡淡的光影随日头移动,留下一片斑驳。

  这日头再次自东跃升起时,结果公布,祝淮依言点了周缨并其余三人作尚仪局女史,汪浅则将表现最优的六人尽数收入囊中,沈思宁得偿所愿,随尚食做事。

  众人道过别,随上司各奔前程,周缨与另三人一并随祝淮穿过永巷前往新住所。

  尚仪局的值房在与外朝相接的永遇门内东侧廊庑,居所则在内西门附近的掖庭中。

  祝淮单独为她安排了一间僻静的房间,推开窗可以看到一株银杏树,这时节正落叶,地上黄灿灿的一片。

  周缨喜形于色,一转头瞥见尚仪正沉沉地看着自己,忙敛了神情,福身道:“谢尚仪。”

  祝淮微微点头:“知我为何选你么?”

  周缨埋首:“请尚仪指教。”

  “本次入选四十余人,学识胜于你者逾半,初试时的排名便能说明,包括我所选的另外三人,亦比你强些。”

  祝淮见她将头垂得更低,轻笑了一声:“但我有一晚见你于庭院温书,寒风相逼,亦不释卷。故令你于禁屋长住,让你有一个安静的读书之所,好在你未让我失望,这一月间的进益我都看在眼里,还算差强人意。”

  周缨惶恐抬头,又倏然垂下眼,只说:“我已知晓此道非己所长,但仍执意为之,破局之法,也唯有笃行不倦这一条了。”

  祝淮赞许点头:“你有一股旁人没有的劲儿,若用得好,兴许能走得更远。”将两刀纸笺放至桌案上,又说,“学识暂且不论,你的字实在差得有些远,竟似只有两三年之功。”

  周缨将头埋得更低,耳垂轻微发烫。

  “好生练字,不可懈怠。每日下值后练够至少半个时辰,第二日上值前放于我案上,我会每日亲自检查。”

  “是。”

  祝淮睨她一眼,淡说:“我手底下并不缺寻常做事之人,深宫年岁长,并不急于这一时,不指望你现下就能立即帮上我大忙。但眼下手上倒确实有一件差事,预备安排给你。事情不算太难,但磨人心性,你们四人之中,由你来做更合适。

  “东宫殿下开蒙课已习完,不日将受傅。但殿下年幼,目前仍随章皇后居于景和宫,暂未开设詹事府,一应事由皆由章皇后安排六尚代行。因思虑殿下前往外朝上课不便,圣上与皇后议定后,传旨在永遇门外明德殿设讲堂,目下正缺一名展书官,你便暂担此职。”

  周缨难掩讶异,即便东宫暂未开府暂无属官,这样的差使应也是内侍之责,而非女官可任。但初来乍到,秉持多听少问的准则,便没有出声相询。

  祝淮没有察觉她的异样,继续将此差使的职责与她讲来:“需于课前备好笔墨书籍,并于课上随时听候殿下与讲官差遣。若明德殿书籍有缺,或侍讲学士与殿下有需,即时令人去外朝藏经楼取回,万不可延误。

  “就这一件小差,难在除每旬及节庆休沐日外,每日风雨不误,殿下不歇,你不能懈怠,更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尤其是再有迟到误事的情况。”

  祝淮盯她一眼,警告她:“上回不过女官内部教习,你虽迟了,汪尚服也只是轻罚,若耽误了殿下的课业,便不是可轻松翻过篇的了,我也保不住你。你且将时辰记到脑子里,便是忘了你自己姓甚名谁,也不能忘记每日巳时开课,你需至少提前两刻到场准备,可记清楚了?”

  “谢尚仪提点,我记住了,万不敢忘。”

  祝淮继续交代道:“另外,殿下年纪太小,章皇后会亲自监督功课,你需记录侍讲学士所授并殿下所对之内容,交与殿下的贴身女官带回景和宫。”

  “尚仪,我的字恐目前还入不得眼。”

  “无妨。章皇后宽厚,你的字虽论起书法来算不得优秀,但工整可辨,你且认真些,注意记载内容不得有错漏,更不得歪曲讲官们的意思即可。”

  祝淮凛然正色,替她将先前之惑解开:“这差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务必好生把握。只一点,殿下虽暂未出阁,但按惯例侍读之责应由内侍省担任,是章皇后金口玉言力排众议,才替尚仪局博来这个机会,你不能出错,以免负皇后信任。”

  周缨再辞不得,只得应下。

  “圣上正在斟酌太子少师人选,等降完旨,待少师领侍讲学士议定好教本学程,便会立即开课,你预先准备起来,今日先整理居所,明日我让人带你去明德殿熟悉环境。”

  祝淮想了一想,又叮嘱道:“圣上重视殿下,能给殿下授课的官员,在朝中身份地位皆不一般,你往后自行领悟。眼下只需记住,明德殿中切记礼遇,不可怠慢,更不可冲撞。”

  -

  十一月廿六,乃钦天监测定的吉日。

  东宫齐延先祭孔庙,后入明德殿受傅,国子监祭酒领众翰林受师礼,讲经筵,五品以上官员尽皆出席。

  第一日乃大讲,礼仪繁杂,东宫尚幼,未开府设詹事配属官,章皇后命六尚准备仪制,祝淮身为尚仪,少不得又得牵头此事,连带整个尚仪局都忙得天昏地暗,周缨同另外三名新人虽暂无正式的专门差使,在此关头却是极好的跑腿好手,被局内各个女官见缝插针地差遣得脚不沾地,连个囫囵觉也睡不得。

  到此大礼关头,周缨捧束脩之礼侍立在侧,小腿沉重得撑不住身子,但见祝淮身形挺立,姿仪甚雅,又强迫自个儿挺直腰脊,等待繁冗的仪式结束。

  诸礼毕,侍读学士讲《大学》首章,周缨展书完毕,于齐延侧后方的小几后跪坐下来,执笔记录。

  授课毕,圣上赐宴,群臣于永遇门外修善殿入席,尚食局亦遣人在门内祥宁殿置便席,周缨随尚仪局诸人入座,草草咽了几口,便无甚胃口,待诸位女官都用食完毕,随同退席。

  沿小径走出去半里路,小腿愈发沉重,周缨速度慢下来,被落下一段距离,忽听有人唤自个儿名字,转头往旁寻去,却见是沈思宁藏在一旁山石后,笑意盈盈地看着她。

  “你怎么在此处?”周缨往四处看看,快步走上前去,“你们这会子不是正忙。”

  “是忙,这几日忙得我晕头转向的,不过总没有你们忙,我都好些日子没见着你了。”

  沈思宁将一物塞进她手里,转身便走:“喏,你也爱吃的。方才瞧你没吃两口,垫垫肚子,以免下午饿狠了,没力气做事。我先走了啊,一会儿找不着我,又该训我了。”说罢两下消失在山石后。

  周缨低头去瞧手中的物什,被油纸包得极紧,尚还带着几分温热,油纸上印出杏花瓣的模子来,不由一笑。

  回到值房,众人都趴在桌上小憩,她边吃杏花糕,边才有心思回想起今日那一整套仪程。

  五品以上官员齐聚听讲,她却未曾瞧见崔述,不知是她眼拙,还是他有事告假。

  这几日间偶然听闻女官们讨论,前朝变动频仍,连同平章事并两位尚书这样的高官都一夕间被罢官,真个动荡不休。

  这般想着,嘴里的杏花糕亦食之无味,周缨思来想去,脑中冒出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来——该不会,他又被降职了吧?

  

第41章

  ◎我自来将你与蕴真同视为妹妹。◎

  正当周缨欲设法探听前朝消息时,十二月初,祝淮来找她时不经意间提起此事:“殿下虽受傅半月有余,少师人选却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前朝推举文书盈几,后廷也被动得很,要准备的章程还多着呢。”

  “不知前朝的官员们属意谁?”

  “杜太傅德高望重,又曾为帝师,本是不二之选,可惜近年无心朝堂之事,纵有众人推举,圣上与娘娘兴许还有别的考虑,故而一直未下旨意。”

  周缨默然不语。

  “倒有一人,或能担此位。”见周缨目露疑惑,祝淮挑明道,“政事堂那位崔侍郎。”

  “崔侍郎?”

  “崔侍郎先帝时曾任刑部右侍郎,后获罪罢官,近来起复,改授户部左侍郎,并获准入政事堂议事。此人乃杜太傅高徒,虽出身士族,但未受恩荫,反以科举入仕,学识过人,素有才名,如今又简在帝心,除杜太傅外,或为上选。”

  原来非但不曾降职,竟还一步登天入政事堂了。

  周缨本心摇摇如悬旌,此番平定下来,这日上值之时,甚有闲心地折了一枝绿萼梅带往明德殿,取素陶粗釉瓶置于讲官案上,为略显枯燥的课堂添上一份寒香。

  齐延素来稳重,除课业外与周缨交谈不多,今日一进殿却连看了几眼,奇道:“这是哪里来的?这时节竟已有绿萼梅了。”

  周缨回说:“永遇门外东侧的夹道里有一株,听宫人说今年花开得比往年要早上大半月,现下已零星地冒了几枝,殿下若喜欢,课后我再折几枝送到景和宫去。”

  “好,那就劳烦周女史了。”

  齐延年幼,虽位尊,但仍客气相待,周缨自然不敢受,正说话间,一阵雅淡的雪松柏子清香从外间传至鼻尖,周缨猛然抬眼,果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已然进殿。

  阔别一月多,他似乎比先前憔悴了些许,周身似有风尘之意,入得殿中,齐延起身相迎:“听闻崔少师昨日方从宁州返回,一路辛苦。”

  “殿下久等,此趟差事办得久,拖累了殿下的功课,还望恕罪。”

  两人寒暄一番,齐延受过君礼,再向崔述行师礼,而后崔述才将一本线装成册的书籍交给周缨,命其展书。

  “按先前议定的规程,四书经义由诸侍讲学士为殿下讲授,臣只为殿下授实录一门课。实录所载,帝命、政事、赏罚、灾祥,巨细靡遗。

  “殿下今习先朝诏令奏对,明辨刑赏之度,洞悉征伐之略,以鉴兴衰之由,察得失之故,正储贰之本,立治国之基。殿下治学,当以我朝《太祖实录》为始,以观前代之兴替,明当世之枢机。”

  齐延年方九岁,本还不到读实录的年纪,周缨快速阅过手中书简,方知崔述提前下了不少功夫,摘取之段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训诫》《圣谕》篇,并不过分晦涩,况齐延早慧,若用心研读,亦能明理。

  今日所讲乃太祖开国之初的旧事,年已久远,然齐延听得极认真,周缨此前虽也读史,却未系统习过本朝实录,遂将全副心思放在听讲记录上,比齐延还要全神贯注上几分,全然不曾多看故人一眼。

  窗外风拂枝叶,明德殿内寒意日盛,周缨手微微发僵,写字不大灵活,偶然留意到一道落在书简上的目光,她低头觑了眼自个儿这依旧长进不大的字,讪讪抬眼去瞧大案后的崔述。

  那人却已收回视线,温声命人将她近前的这扇窗关严实,而后慢条斯理地继续往下讲,声线醇和,仿若春日午后,溪流潺潺。

  周缨一时有些神思恍惚,眼神虚虚落在瓶中那枝绿萼梅上。

  那枝绿萼梅正轻柔地舒展着枝叶,直将清冷幽淡的香气送至鼻尖,令她思绪飘远。

  再回神时,已见崔述轻阖书页,同齐延道:“日后此课,每三日进一讲,殿下若有想听的内容,也可派人知会臣,臣好提前准备。殿下聪慧,若勤思勉学,不日当有大成。”

  二人告过别,齐延请崔述先行一步,自个儿仍端坐于书案后凝神细思。

  周缨候在一侧,半晌过后,方听他问:“方才崔少师所授武清侯之案例,我有些不懂,劳周女史将笔记借我一阅。”

  周缨将书页翻至该处,上载“帝忧其劳,著解武清侯提督京营禁军戎政,授金紫光禄大夫。”

  她批注的是:“帝外示优容,实内惮其势,乃收其营务,改授散职,以杜专擅之渐。”

  齐延阅过,叹道:“制权臣以安社稷,实历代之难事也。”

  又将周缨今日所著一一细阅过,赞道:“周女史今日之批注较前些时日又更为精炼,然不失详实。”遂又与周缨探讨了几道诏令,不觉间日已西沉。

  殿中光线晦暗,已在屏风后侍立良久的祝淮正要唤宫人上前掌灯,却被章容抬手止住。

  二人移至偏殿,章容问道:“这展书官是何身份?”

  章容入主景和宫后,命女官谒君与中宫皆称臣。

  祝淮按制回道:“是尚仪局本次新擢入宫的女史,臣见她还算伶俐,又出身普通,好学勤勉,做事也格外仔细,适宜此职,故调其来此。”

  “这些时日的记注我都看了,确实还算用心。”章容略想了一想,又说,“殿下善思讷言,今日却见殿下愿意多同她交谈几句,多留至此时辰,很是难得。我倒想着,如此敏学好思之人,又新入宫,想来还算干净,若尚仪局中暂无要事非她不可,可令她专事侍读一职,随侍殿下左右,日后殿下开府,亦可随迁至东宫六尚。”

  旧人新人中挑选良久,方选出这么一个伶俐人,果然令皇后满意。

  虽若日后随迁东宫,尚仪局便会失去一个可塑之材,有些可惜,但若周缨将来能在东中二宫跟前站稳脚跟,未必不会感念她今日知遇之恩。

  况是皇后金口玉言,祝淮思虑须臾,恭敬回道:“能得娘娘青眼,自是她的造化。臣自当安排好一应事宜,好叫她全心全意为殿下侍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