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林叙然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9-07 14:51:32

  崔述并不介意所谓薄待,郭成礼却听得心惊,正是此人温和表象,半日相处下来,竟叫他险些忘记正是其力主严明吏治,令满朝上下叫苦不迭。

  虽崔述面上带笑,但郭成礼仍被其官威所慑,只得赔着笑脸,战战兢兢地陪完这餐。

  饭后,略坐不过盏茶功夫,崔述道:“既休息够了,便提审当日各色嫌犯罢。郭知县坐堂,我听审。”

  

第84章

  ◎此地长官不会是全然庸碌之辈。◎

  时近仲夏,绥宁县地处南方,燥热之意已盛。

  内堂寂静,郭成礼整了整官服,只觉后颈已浸出一层薄汗,衣领处已有了几分湿意。

  衙役将当日伤人的两名差役提至堂中,郭成礼含威而问:“四月十三日,如何伤及百姓,你二人如实禀来。”

  “小人陈勇,当日五百余名百姓聚集县衙,小的们奉命阻拦遣散,本无伤人之心,只是现场混乱,推搡不绝,又有刁民持棍攻击官差,故上官令小的们持刀相驱,以示震慑。只是不曾想,混乱之中,一时失手伤了百姓,令其不治而亡。”堂下一名身材粗壮的男子率先回话道。

  另一较为精瘦之人则道:“启禀县尊,小人段石,先前为县衙皂班,四月十三日,奉命驱赶围聚百姓,维持秩序,不料失手伤人。”

  “你二人当日所持何械?又如何伤人?将具体情形一一禀来。”

  陈勇回道:“小人所持是县衙给当班皂隶发放的朴刀,当时应是有人从背后推搡小人,小人踩中石子致脚滑,刀身正中身前一男子,伤及其胸口附近。”

  段石供词亦相差无几。

  郭成礼又道:“你二人当日身上当真没有私藏其他械具?比如匕首。”

  “短兵不便,平素当差都不会带,当日亦未曾携带。”

  二人皆痛哭流涕:“失手误杀百姓,小人罪无可赦,还望县尊念在小的们本意也只是维护官府威严,并非存心作恶,只是现场混乱,才失手伤人,能轻判一二。”

  郭成礼侧头看向崔述,见他正低垂着头,左手抚在卷宗上,并未抬头听审,一时生了倦怠之心。

  先前知州窦裕和来时,已提审过数次,皆是如此说辞,并无新意,几轮下来,早已审乏,见崔述并无插话之意,郭成礼便命人将此二人押回牢狱,另提审当日抓获的闹事百姓中的为首之人。

  这时崔述才稍稍侧身,低声问郭成礼:“既然先前验尸认为致命伤为朴刀所致,此二人又主动认罪并无疑议,为何未及时定罪判罚?”

  郭成礼迟疑片刻,方说:“下官到绥宁县四年,此二人乃最为得力之下属,其中段石平素更为老实木讷,并非会恶意趁乱作恶之人,故只暂且羁押。且此事下官亦有纵下之过,不宜参判,想着窦知州之后自会一并判罚,故才拖到此时。”

  “窦裕和。”崔述咂摸了一遍知州之名,神色淡淡,“你接着审罢。”

  此番被提审的是一名市井泼皮状的中年男人,并一名年轻书生,皆为当日被抓获的为首之徒。

  中年男人一入堂内便扑腾一声跪下,直呼冤枉:“县尊,小人自小因涝灾失去双亲,多年来饥一顿饱一顿,当日实是肚子饿得没法子了,才敢跟着大家伙来县衙闹事,只求能混到一口饭吃。怎有胆量做那挑唆带头闹事的刺头?求县尊做主,还小人清白。”

  郭成礼手中惊堂木重重一拍,喝道:“王大有,本官还没问话,谁准你开口辩白的?”

  王大有咧嘴一笑,却已换了副混不吝的模样:“横竖你们官府都要污我清白,硬把这聚众倡乱的罪名扣我头上,可我不认!”

  他梗着脖子,乜斜着眼冷笑道:“方才好声好气同你诉冤,你这清天大老爷倒摆起谱来,真是好大的官威!似你这等狗官,我见得多了,”猛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你最好把这屎盆子给我扣实了,否则让我活着出去,来日定叫你全家都睡不着一个安稳觉!”

  “放肆!”郭成礼书生出身,被市井无赖当堂辱骂得颜面全无,脸涨得紫红,厉声斥道,“混账东西!谁准你目中无人,以下犯上,咆哮公堂!来人,把这刁民的嘴给本官堵上!”

  “你这狗官是恼羞成怒了!”这王大有素日在市井厮混,倒与几个纨绔子弟学了几句文绉绉的骂人话,此时混杂着那些粗鄙不堪的腌臜话一股脑地冒了出来,“表面当着父母官,背地里却净干些蛇蝎心肠的勾当!你这……”

  正骂到酣畅淋漓处,声音却戛然而止,原是堂下役吏闻声而动,三两步抢上前去,反剪了王大有双臂,以布团塞了嘴。

  郭成礼慢慢舒出一口气,悄悄抬眼去瞧崔述,解释道:“崔相,此人是我县有名的泼皮无赖、县狱常客,惯常扰乱公堂,故下官才……”

  崔述略掀了掀眼皮,淡道:“不同之人自有不同审法,郭知县自审便是,不必问我意见。”

  话音刚落,堂下一直站着的书生忽然出声:“崔相?你便是那参知政事?”

  崔述将手中案卷放下,直视于他:“正是。有何指教?”

  那书生忽地面红耳赤,嘴唇翕合了几次,猛一闭眼才道:“原是如此衣冠禽兽!好个清田减赋,倒令百姓苦日子越过越苦,民不聊生,崔相是要眼睁睁看着百姓鬻儿卖女犹不足完税吗?!”

  郭成礼吓得浑身冷汗,正要令人制止,崔述忽然问了一句:“这便是你挑唆百姓闹事的原因?”

  那书生昂首而立,目露坚毅之色:“我虽不才,但忝列县学监生,食朝廷廪米,蒙圣朝教化,见绥宁百姓田赋日重而生计难以维系,安能无所作为?”

  “来人,把这口吐狂言的肖小之辈……”

  郭成礼话未说完便被打断,崔述站起身来,看向堂下的书生,问道:“所以此次聚众倡乱,你在其间做了什么?”

  “不过写了篇文章,好教四野百姓都知道,倘若饥肠辘辘朝不保夕,就该拾起石头棍棒抗争,而不能任由亲人饿死跟前。”

  “方朴!反了天了你!”郭成礼拍案而起,“将这狂悖书生给本官拿下!”

  左右衙役迅扑上前,扭住方朴双臂,作势在他膝弯狠踹一脚,方朴吃痛跪地,却仍梗着脖子,双目赤红地瞪着堂上二人。

  恼他无知得罪朝中高官,郭成礼喝道:“将这狂生重杖二十!”

  “且慢。”崔述抬手阻止,“既是生员,可曾报予学政黜革?”

  郭成礼禀道:“已上报学政,暂未得批复。”

  “既未革除功名,便不得用刑。”崔述道,“先收监罢,今日到此为止。”

  郭成礼如释重负,忙命衙役将这两个胆大包天之人押了下去,又赔笑道:“崔相恕罪,这俩狂徒出言不逊实是因为坐狱日久,心生不忿,并非是冲着您本人,还请您勿要放在心上,恕他两个无知愚莽之罪。”

  崔述将伸手要来书吏方才所录证供,随意摘取两段略读了一读:“如此侮辱之言,郭知县忍得,如何认为我亦能忍得?”

  郭成礼大骇,慌忙请罪:“崔相恕罪,此二人的确行事乖张,为世所不容,下官即遣人前往狱中给些教训。”

  见他不语,又说:“也不必担心那监生尚未革功名,会招致非议。学政批复不日将到,无非是后补公文,并不算得违律。再者,狱中自有些手段,管保叫他投告无门。”

  崔述歪头看过来,饶有兴味地问道:“不知有些什么手段?”

  郭成礼讪讪而笑:“崔相历官刑部,想来应当略知一二。”

  “自然。”崔述边点头边往内院走,并未透露半分可办可不办之意。

  郭成礼深谙此事不可明言,若出差池也只能下面人担着,而绝非上官授意的道理,自也不再提及此事。

  只是招待上倒比先前略殷勤了几分:“下官已差人为崔相备好房间,请崔相回房稍事休息,稍晚新添的仆役便来,下官晚些再遣人备晚膳。”

  “我带了仆从,不必破费添置。”

  既有心腹随行,不愿用县衙的仆役也是人之常情,郭成礼应道:“是。”

  “城中可有雅致些的酒楼茶肆?”崔述转而问道。

  郭成礼自然会意,忙道:“下官来安排便是,您先回房歇息,稍后下官来引您前去。”

  崔述同他作别,自行入内衙东厢,奉和边收拾为数不多的衣物用具,边道:“郎君为何故意试探那郭成礼?依前几日密访查探,及今日堂审那二人之供述,恐怕绥宁县之赋税确有问题,当务之急还当是查钱粮出入。”

  “绥宁县并不简单,靠近边地,境内又有蛮族聚居,长年形势混乱,能在此地坐稳长官交椅,不会是全然庸碌之辈。”

  崔述凝神细思今日郭成礼之种种表现,慢慢道:“若当真赋税上有阳奉阴违之事,事发距今已近两月,你觉得我们还能拿到完整账册?”

  奉和想想,颇为不忿:“这郭成礼看着倒不像什么好东西,上晌装得人模人样,一过堂,被并无官身之人唾骂两句,便当场显了原形。”

  崔述没接话,他又道:“那知州窦裕和更是个混账东西,一县百姓还饿着肚子,竟这样堂而皇之打道回府。估摸是预备着等您快到时,再返回此地装模作样,只是没料到您脚程这般快,叫他失了先机,一早便露了马脚。”

  “今日话怎生这般多?”崔述微微蹙眉。

  “许是在京太久,见惯高官显贵,猝然又回到底下,见着百姓受苦,一时义愤填膺。是我多言,郎君恕罪。”奉和解释完,沉默着收拾下榻所需的物什。

  崔述起身站至窗前,透过窗户缝隙往外望去。

  甬道尽头,郭成礼仍还立在原处,定定地凝视着这边,眼神幽深。

  听闻窗户推开的轻响,靛青色的衣袂一角倏然掩进廊柱之后,失了痕迹。

  

第85章

  ◎绥宁县不比政出多门之地简单。◎

  夜色渐浓,绥宁县衙后院里的一丛芭蕉上已起了露。

  崔述自房内出来,见着已在一旁候了半刻的郭成礼,客气道:“郭知县怎来了也不遣人通传?白白站这般久。”

  “怕崔相尚在休憩,不敢惊扰,浅候片刻而已,不劳崔相挂心。”

  崔述笑笑,话锋一转:“方才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已在追查当日涉案短兵。”郭成礼拱手,“但当日现场人员混乱,不可能全数羁押,时日已久,恐怕较难再找着凶器。”

  “好。不急,郭知县慢慢查吧。”崔述未多加指示,只道,“初来乍到,晚间我自去城内逛逛,郭知县身上担子还重,先忙正事吧,不必随行。”

  郭成礼只好住脚,唤来役吏带崔述前往城中最顶尖的酒楼:“宴已备好,崔相自去慢享。”

  待崔述带随从走远,郭成礼才极轻地啐了口:“还当是个铁面钦差,不想仍是沽名钓誉之徒。”

  绥宁县县城地界并不算大,县衙离酒楼不到一里地,崔述并未乘车,与奉和沿明仪街一路慢行至酒楼,待包间门关闭后,束关蹭地从窗户里跃进来,管奉和要水喝。

  “是有多急?路上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了?”虽已入夜,天仍燥热得厉害,奉和边揶揄边替他掺了一杯凉茶。

  束关一口饮尽,又自行再斟一杯饮完,才道:“先有山匪之患,后又横生此劫,这绥宁县百姓还真是不易。”

  奉和点头表示赞同。

  束关细禀道:“当日百姓闹事的原因已差不多摸清。今春南边雨水一反常态的少,这绥宁县地势虽为山间洼地,但两河皆在上游开阳县相汇,宜令河远远绕城而过,难解近渴。况春日一旱,开阳县将上游水一截,下游水愈发不足,自然就更难了。”

  崔述“嗯”了一声:“这些先前知州的奏报已写明了。”

  “查实无误,知州不曾乱报以脱责。”束关接道,“但此次旱情并非极端严重,按理不至损失如此惨重,致颗粒无收,令百姓要群起围攻县衙的地步。”

  “别卖关子了。”奉和在他头上一拍。

  束关侧头躲开,径自接道:“查到些蹊跷,去岁末,绥宁县来了几个外地富商,以绥宁稻种产量高质优为由,高价收购,百姓们将手头的稻种都卖掉换钱,过了个还算富足的冬。”

  “春耕前,这帮外地商贩再度返回,低价贱卖谷种,本地商户所售谷种与之一比,价高不少,百姓皆买外来谷种耕种。本地富商因失利,还曾雇泼皮上门打砸,当时闹得挺大,那外地商贩报了案,郭成礼在这绥宁城中办事,恐也受这些乡绅不少辖制,草草调解了事,不曾追究,城中不少百姓都知晓此事。”

  崔述呷了口茶,凝神思索道:“稻种有问题?”

  “时日已久,又是外地商贩,早已不知去向,自是查不出始末,不知是否和今春百姓受灾惨重有关联。只是觉得此事蹊跷,故向郎君细禀。”

  “何处来的外地商贩?”

  “听百姓的意思,应有西边儿口音。”

  崔述颔首,又听他隐含怒气地道:“还有一事,郭成礼这狗贼,实是人面兽心。”

  束关扫了一眼桌上的八簋佳肴,恨恨咬牙:“倒富得流油,还有闲钱款待上司。可绥宁县百姓是真穷到无米下锅,这狗杂碎竟敢私立名目,乱收所谓役钱。绥宁百姓竟年交三税,夏日要再被盘剥一次役钱,甚于春秋之税。”

  难得见束关情绪如此外显,奉和愣愣地看着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