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林叙然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9-07 14:51:32

  “单独征收役钱?”崔述发问。

  束关肯定道:“虽暂且还未收过,但当日春旱,百姓本就受灾,官府还声称今年六月要征这所谓役钱,定额还相当之高。

  “本就是青黄不接时节,又兼今年春耕受灾,若当真足额缴纳此赋,寻常百姓家中必然颗粒无存,一直至明年秋收时节都将食不果腹,必致饿殍遍野。故有人振臂一呼,百姓才会铤而走险,随其闹事。”

  “有实证么?”

  “若要口供倒多,百姓口口相传,应是确有其事,县衙役吏当日定也参与,审讯应该可得。只是据百姓所言,当日似乎未曾见过文书布告,况且时日已久,闹出这般大的事来,即便真有凭证,这郭成礼定也早就销毁了,要获物证办成铁案,恐怕有些难度。”束关叹气。

  崔述起身行至窗前,目光落在绥宁县朴素荒凉的官道上,沉思了一阵。

  他历任知县、知州,在地方上打滚好几年,自然清楚地方官府运作与官员行事之常态。

  距京愈远,所受监察愈松,则此种情况愈为严重。

  当日江州杜氏侵田一案便是如此,令他后来将吏考条例制定得极为严苛,官员一经发现犯禁,即永不录用。

  但边地天高路远,吏考执行至此,仍会大打折扣,初闻绥宁县事,他倒觉得也还属正常。

  但这般明目张胆巧立名目,收刮民脂民膏,着实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恐怕吏部还得下些苦功夫,才能止阳奉阴违之风。”须臾,他做下决断,“束关,夜探县衙官仓和户房。”

  “是。”束关领命。

  “奉和,你晚间去县衙牢狱瞧瞧。”

  今日崔述以方朴和王大有二人试探郭成礼,这是要探探郭成礼到底如何处置这二人的意思,奉和清楚其意图,并未多问便应下。

  待至酒楼出来,慢慢行回县衙的路上,奉和道:“来此晃上一圈,绥宁县的豪绅富户,消息快的,应当都知晓您到了。”

  崔述“嗯”了一声。

  回到县衙后,脑中谜团越来越大,并无半分睡意,崔述便在窗前静坐。

  将近子时,县狱里狱卒昏昏欲睡,忽听脚步轻响,登时清醒过来,正要出声,便见来人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认清是同僚,狱卒立马收了声。

  夜已深,狱中犯人睡得正沉,两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进最里间的牢狱,趁那书生还在熟睡之中,用沙袋压其胸腹,逐渐加力,那方朴梦中只觉胸肺憋闷,欲要睁眼,意识却逐渐模糊起来。

  魂将游离之际,胸上力道蓦地一松,方朴挣扎着耸动四肢,勉强醒转过来,头脑晕沉之际,听人附耳说道:“仔细你这张嘴,再说些不当说的,下回等着你的就是哑药了!”

  濒死一遭,方朴心中巨骇,答不出话,却忽地被狱中的浊污之气所激,猛烈咳嗽起来。

  因方朴有功名在身,被单独羁押在一间牢狱之中,但县衙条件简朴,不曾完全间隔,动手之人仓促退开,却听得一声喊叫:“你们是谁?在干什么!”

  那两人猝然受惊,一时连恐吓其闭嘴都忘记了。

  王大有反应过来,登时呼喊起来:“都别睡了!县官要趁夜暗杀冤大头!”

  眼看狱中犯人将被吵醒,两名乔装役吏三两步上前,死命捂住他的嘴,将其拖出牢狱,径直拖入一旁刑房。

  “这狗娘养的!差点坏事,给他站笼,取最重的枷来!”

  狱卒慌里慌张地自角落里找出一副重达六十斤的重枷,三人合力将王大有锁住。

  重枷勒颈,王大有登时连头都抬不起来,面色紫涨,正欲艰难开口,麻核入嘴,彻底堵了他的唾骂之语。

  三人将他推搡进一只能露出头颅、狭窄到连转身都不能的囚笼,见他面露痛苦之色,然口不能言,不会再惊扰到外间,这才舒了口气。

  三人出得刑房,那狱卒忙问:“县尊可有何指示?”

  毕竟如此刑罚,一整夜下来,人犯几乎站立不能,只求速死而不能,若持续上数日,更是不死也残。

  未得县官亲令,狱卒生怕出事担不起责,不敢不多问。

  “这俩不知天高地厚的狗东西,今日口吐狂言,得罪了京里来的上官,自然要治治,让长长记性,以防下回提审时再惹怒上官。你怕什么?盯着点,别弄死了就行!”

  狱卒讷讷应下,又奇道:“可那两人本就是那性子,县尊都提审过几回了,不会不知其脾性,怎不干脆将其灌哑算了,倒惊扰了贵人。”

  “休得多言!”

  两人转身出了牢狱,奉和随即潜行而出,将狱中之事禀告崔述。

  律令并不禁刑讯,只是规定证据确凿而拒不认罪者方可刑讯,且需刑讯有度,这两人倒的确符合此种情况。

  崔述冷嗤:“这起子法子倒用得娴熟。”

  正说话间,束关神不知鬼不绝地自屋顶翻身而入。

  “四个方位都有人监视,看来这郭知县对郎君很不放心。”

  奉和不屑道:“自古以来,地方官员便没有不怕朝廷钦差的,毕竟稍有不慎,便是人头落地的结局。”

  “行事着实不便,是否需要敲打?”束关请示崔述的意思。

  “东西找着了么?”

  “查了户房钱谷簿,并无疑点,今年只按户部条例征过春税。我粗浅验算了下,赋税额也与田册对得上。但这个郭成礼老奸巨猾,多有提防,我便未将这簿子偷拿出来备郎君细查。”

  “无妨,你验算过即可。”

  各地县衙胥吏的选任受当地势力影响深远,多由本地识字之人充任,多数能力并不突出,然一县之事皆在吏手,有时也令知县左支右绌,有心无力。

  在临溪县那两年多,奉和束关亦常充任胥吏使用,对这等钱粮文书,崔述并不担心其会出错,便不曾多问。

  “官仓与官库呢?”

  “经查账,官库恐怕存银不足百两。”束关说来也有些不敢相信,即便贫困下县赋税较少,但连百两存银都拿不出的县衙,也仍算难得一见。

  “账目嘛,也不是不能作伪。”奉和随口道。

  瞧崔述没有作声,束关又接道:“官仓我实地探查了,真是空的。”

  灯火晦暗,照出束关凝重的面色。

  他话说得极慢:“官仓中约莫只有十几石米,绥宁县虽是下县,差役只有不足五十人,若非私下变卖以换银钱,或者另有存储之处,这些米恐怕还不够县衙官差一月的口粮。”

  崔述站至案前,翻阅着前三日在城中探知的消息簿册。

  “去岁,县衙捐资,建当地山神祭祀祠越神祠一座,耗资两百两。”

  “今年正月末,县衙主持越神祭祀仪式,耗资不明,但仪式浩大,邻县甚有来观者。”

  若在富庶之地,这等开销或许还算不得什么。但在县衙官账存银不足百两的边县,已着实算是巨资了。

  半晌,崔述叹了一声:“这绥宁县建制虽还不足百年,但恐怕并不比仕宦盘根错节、政出多门之地简单。”

  

第86章

  ◎读书人,勿空谈意气,当多看多思。◎

  天方蒙蒙亮,崔述已起身,行至内院,郭成礼迎上来:“崔相起得也太早了,下官现在就命人备膳。”

  “不急。”崔述提步往西走,“昨日那两人如何处置的?”

  见他径直往监狱行去,郭成礼忙对一旁的胥吏递了个眼色,胥吏悄悄附耳将昨夜情形解释了一遍。

  郭成礼忙道:“自是办好了,着实警告了一番,往后定然不敢再胡言乱语,崔相放心。狱中脏污,不宜亲往验视。”

  崔述未曾理会这话,步子越迈越快,郭成礼追得气喘吁吁,再无闲心劝阻,只得跟随疾走。

  牢室中气息难闻,犯人都已清醒,瞧见县官进来,扒着栅栏哭天抢地。

  崔述目不斜视,径直往里走,直到瞧见最里间的方朴正怒目而视。

  崔述停下脚步,隔栏站定。

  那方朴濒死之境走一遭,似丢了几分心魂,眼睛都盯直了,愣乎乎的。

  半晌,他却突然扑至栏边,脱口骂道:“狗官!别以为官位高就可以颠倒黑白,随意草菅人命!我乃秀才之身,随意打杀,即便捅到圣上面前,恐怕你这狗官也难以三言两语撇清罪责吧?”

  崔述笑了一下,眼神却冷极:“你为监生,当熟读律令,当知纠众哄闹公堂,该当何罪罢?”

  锋利至极的眼神令方朴无端生惧,噤声了一息,才慨然回道:“自然。首犯当绞,从犯流三千里。”

  他说着几不可察地颤栗了下,转念又痛骂起来:“当日为此事时,我便已打定主意,即便身死,也要为绥宁百姓求一个公道。”

  “好个大义凛然。”崔述笑道,“律令在前,我纵有心保你也不得。绥宁境内遍传你之大作,市井街巷无人不知,铁证如山。如此教唆民变之大罪,首犯难逃一死,念你功名在身,降等判流刑罢。”

  方朴愣了一下,半晌才回过神来,又是骂道:“便是负皇命而来,不知为民请命,仍算不得好官,别以为饶我一死,我便会感恩戴德。我若不死在流放途中,仍要日日问候你们这起子混账高官。”

  崔述侧身看向身后的郭成礼:“这便是办好了?”

  郭成礼面色十分精彩,讪讪道:“这……此人油盐不进。”

  “那如此判罚,郭知县无意见罢?”

  以为他仍在动怒,郭成礼忙道:“您是钦差,示同皇命,一应事宜自然由您做主,下官不敢置喙。”

  “那便好。”崔述转头看向狱中的方朴,往前再行两步,几近贴近栅栏,方压低声音道,“书生意气,为民请命,是谓大义,纵败也是死得其所。但务必睁亮眼,勿以一身义气,为奸人做了铺路石。”

  方朴微微瞪大双眼,望向他的眼神比先前还要呆滞。

  “纠众闹事,持械攻击官差,此事要被定性为谋反大逆之罪,亦极为好办,完全不需作伪。若当真如此定罪,亲人连坐不说,你乃监生,连学官师长亦会被你株连。更为紧要的是,被你挑唆的百姓,尽皆同罪。数百人身首异处,如此后果,你以一己之身,担得起么?”

  方朴涨红的脸色遽地急变,几乎是瞬间褪去血色,几近变得苍白。

  “读书人,勿空谈意气,当多看多思。”

  崔述转身往外,问郭成礼:“另一人呢?方才怎生没瞧见?”

  郭成礼忙将他引进刑房,囚笼中的人早被役吏先一步放出,此刻已失去意识,正一动不动地仰躺在地。

  “刑讯至此,几乎丢命,郭知县审出什么来了?”

  郭成礼回道:“不肯承认其有幕后主使,只道自个儿是路见不平。”

  “人已折腾成这般模样,谅也审不出什么来了,同处流刑罢,一并即行解送。”

  郭成礼疑道:“流刑当由路级监司复核后方可起解,上级符牒未下,这不合法理啊。”

  “圣上允我便宜行事,需要再将诏书与郭知县宣读一遍么?”

  “不敢。”郭成礼应下,随他往外行去,没忍住问道,“恳请崔相解惑,案情并未明了,为何仓促定罪判罚?”

  “纠众围攻县衙,往大了谈,罪可至谋反,人数涉五百人众,外加连坐,你这绥宁县,怕是要血流成河方可了断此案。”

  崔述停下脚步,侧头看来:“大事化小不好么?郭知县。如此,我也可尽快回京复命不是?”

  郭成礼连称是:“那另两名差役呢?还请崔相明示。”

  “此二人所犯挑唆之罪证据确凿,众目睽睽之下,难有冤屈,只是判罚轻重尚可商榷,自可从速酌情判处。另二人情形却大不相同,真凶尚未找到,如何结案?郭知县最好手脚快些才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