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处权力之巅,被追捧为至圣,却终究只是个凡人。
他会犯错,会被嫉妒和私心左右心绪,会恐惧会懦弱,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踯躅不前,也会在该担起责任的时候,胆怯的退避……
他想要补偿,想要挽回,可是已是来不及了,终究是来不及——
他扑跌在温泉池边的白玉栏杆前,大口大口艰难的呼吸。
豆大的泪珠从他琥珀色的眸子里溢出来。
“对不起……”
大错已然铸成,他还能做些什么,还能为那些被他辜负的人,做些什么呢?
此时的大殿里,酒宴在继续。
**
干燥的沙土夹杂在风里,朝人的面上无情吹去。
辕门前摆了张椅子,杨卓两手交叠,含笑坐在那里。
适才剑拔弩张的气氛已然变换,将士们自觉分开成两队,让出正中的一条道来。
几名兵士抬着一只陈旧的木箱,迎着无数人惊疑的目光,朝着嘉武侯走来。
嘉武侯垂着眸子,并没有朝他们的方向看。喉腔压抑着的那抹腥气,几乎就要忍不住了。左肋下的新伤,隐隐泛着疼。到底是年岁大了,这幅身子骨越发的不中用。
“大人,翻到了几封书信,藏在帅帐地毯下的砖缝里,皆是北戎文所写——”
一时场面寒凝,无数不可思议的目光投在嘉武侯沉肃的面上。
火光映着他被风霜凿刻过的脸,他还是那样平静坦然,一言不发。
“司译官何在?”杨卓随意抬了抬指头,身后一个随侍垂首上前,“念出来,大声点,让大伙儿听听明白,这些用北戎文写来的密信,究竟出自谁的手,又是写给什么人的,为什么会在咱们忠勇无双的嘉武侯帐内被翻出来!”
“是!”
随军司译官小心掀开了其中一封信,清了清嗓子正待高声宣诵,不知瞧见了什么,却是眉尖一耸。
“这……”
他飞快又从箱内拿起了另一封,在众人注视下展开来。
“怎么回事,你倒是念啊!”
有人高声催促着。
司译官这会儿汗都滴下来了,抛下手里这一封,又展开了另一张信笺。
杨卓身后的副将不耐烦了,上前一把扯住他的后领,将他拖拽开来,大手一捞,将信纸夺来,转身递给杨卓。
杨卓蹙眉瞧了瞧信,他未跟北戎打过交道,未识习过北戎文。他冷声朝那司译官问道:“这上面说什么?”
司译官面色苍白,下意识偷觑侧旁嘉武侯的脸色。
就在这时,一直未插过话的姜巍开了口。
“老子任西北监军前,曾受京里的大学士指点,学过些北戎文字。”
他上前一把搡开那副将,将杨卓手里的信抄过来。
“山羊皮,五十钱一张。粟米,三钱一石。胡瓜,七文一两。麻布,四钱一尺……”
一言出,引得众人小声议论开来。
“这是什么?”“不是北戎文密信?像是账本,是收的赃?……”
杨卓脸色一沉,斥道:“姜大人,你在胡说什么?司译官——”
“娘的!”姜巍大声打断他,朝地上狠狠啐了一口,“这他娘的是老子私下练习北戎文时抄写的账书,谁他娘的说这是通敌密信,简直是寒碜老子!”
司译官连滚带爬地膝行至杨卓身前,“大、大人……”
杨卓起身,抬脚踢开那文吏,亲自走至箱笼前,火漆的封印还留在封套上面,抽开来,满眼是歪七扭八的字样。
几个识得北戎文的将领凑过来,小心地辨认上头的字样,杨卓目光掠过他们的脸,心里登时凉了半截。
姜巍那头已经嚷嚷开来,“杨大人口口声声有实证,就是这些?老子监军西北,自要熟知敌情,私下里学学北戎文怎么了?这上头还有老子的大印,杨大人要不要当成罪证,回京去杨阁老面前告老子一嘴?也治老子个通敌卖国之罪?”
那副将急了,口不择言地道:“姜巍,你住口,你别忘了是谁举荐你……”
“住口!”杨卓气急败坏地一挥手,抽出腰间佩剑,狠狠劈在足边的箱笼上。
到了这一瞬,他还有什么不明白?
众目睽睽之下,他叫人翻出了这些“铁证”,意图用通敌罪名斩断嘉武侯最后一丝生机。谁料却被姜巍这个半路跳出来的“程咬金”给搅了局,铁证变成了笑话。
是谁……是谁……
姜巍是乔翊安的人,杨阁老分明暗示过他,说姜巍可信,说那乔翊安已经站了队,为保乔氏荣华,绝不会插手这件事。
而知道这场布局的人……他下意识地看向嘉武侯身后,一直随在左右服侍着嘉武侯的——何兴。
后者迎上他的目光,眼内飞速闪过一抹决然。
何兴知道,他登场的时候到了。
只听“扑通”一声,嘉武侯身后的年轻将领跪了下去。
“卑、卑职有证据,证明嘉武侯宋文予,及其次子宋洹之,通敌——”
嘉武侯背立在他身前,沉痛地闭上了眼睛。
他猜测过许多种可能。
刘淼骅镇失利,贺冲战死甬州,洹之受困三白山,西鹄仿佛随时能洞悉他的想法,在每一个不可能的时机窃走他本应夺得的胜利。
他怀疑过身边的人,也暗中排查过他们的底细。
唯有何兴,绝不该是何兴。
这个无父无母,二十年来岁月一片空白,由他亲手提携大的故人遗孤。
他对洹之泽之他们都未曾如此悉心的教导。
这个由他引路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究竟何时走上了这条与他成雠的路?
在满场哗然之中,杨卓心内稍定,笑容重新回到了嘴角。
“何小将军?你知道什么?不要怕,你慢慢说。”
何兴忍着泪意,刻意不去瞧其他人的表情,他低垂着头,将手里的牛皮囊袋翻开,取出一把镶满宝石的银制小刀,和一封火漆信笺。
“平素是我照料宋、宋侯爷的起居。这些不能见人的东西,多由我替他收着。”
他顿了顿,拔开银刀刀鞘。
“大伙儿都知道,北戎人以飞鹰为图腾,而绿羽飞鹰,是北戎阳陵王的专属徽饰。那一年冬天,朝廷援粮因雪灾无法按时送达扬川,将士们单衣饥肚,疲于应战。而宋淳之单枪匹马,冲入北戎大营,突袭北将柘尔汗,取其首级,乱其军心,立下不世之功。”
他声音发紧,虽极力控制着音量语速,仍能听出几丝不忍和忐忑。
“而在这一天之前,那个晚上。我起来解手,因怕吵醒了侯爷,便没有点灯,轻手轻脚地绕去了营后。我听见侯爷的声音,很低,但我太熟悉他了,不会认错。”
“侯爷和宋世子宋淳之在低声商议——”
“何兴你他娘的想说什么!”韩智抽刀就要劈上来,被鲍启抬手揽住了腰身。
何兴硬着头皮说下去:“侯爷说,他已经跟阳陵王说好,会在阵中留个破绽。待他除了柘尔汗,助阳陵王拿到兵权,阳陵王就会向北戎大汗献言,与大燕和谈。”
“宋淳之在这一役中打响了名号,成了将士百姓心目中的‘战神’,北戎兵退,献城池银两,假意投诚……”
“何兴你简直不是人,侯爷一向如何待你,你岂能这样污他声名?你那一手剑招,还是淳之手把手教的,你竟然给他泼脏水!我从前怎么瞧不出,你是这样的卑鄙小人!”
韩智红着一双眼睛,大声斥骂着何兴。
嘉武侯身边几个亲近的人里,何兴年纪最小,大伙儿对他也是最和气亲善的,念着他亡父与侯爷之间的情分,都愿意多照顾他些。
谁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军中备受照拂的孩子,竟一瞬之间变成了他们不认识的模样。
何兴忍着哭腔,将银刀推到膝前,顿首呼道:“我所言句句属实,这便是阳陵王送与嘉武侯的信物。而我手里的这封信,是昨天晚上,侯爷交与我的,因宋洹之失踪,侯爷心神不宁,便写了这封信,吩咐我悄悄送去伙头营,交给一个负责采买粮草姓方的帮夫。”
“侯爷以为我不知情,其实我早已晓得,那方荻,就是负责替侯爷和阳陵王传信的人,这些年来,借着伙房采买之机,传递军情……”
“何兴你——”
韩智待要斥骂,却见嘉武侯闭目摇了摇头。
杨卓命人将何兴手里的信笺送到姜巍面前,“姜大人苦练北戎文,想必认得这上头写的是什么,就劳烦姜大人替大伙儿解惑。”
姜巍扫了眼书信,瞧见落款处独属于嘉武侯的印章,红彤彤的刺眼。
就在这时,不知谁高喊了一声,“方荻要跑,快抓住他!”
几个兵士动作迅捷,飞快按住了一个灰衣仆役。
“没有,我没有,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书信,什么军情,我不过是个跑腿买办的人,放开我!侯爷救我,侯爷救命啊——”
人被拖到杨卓面前,抖如糠筛。
“我问你,何小将军说的,可是实情?”
“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只是跑腿的,我只是——”
话未说完,声音戛然而止。
随着一支羽箭破空飞至,那仆役方荻瞪着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身子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杨卓悚然回头,只见远处地平线上漫起一阵尘烟。
无数黑黝黝的影子,鬼魅般越过黄沙移近。
就在他失神这一瞬,手里的信纸忽被抽去。旋即腰后抵来一抹寒光,正是方才那绿羽飞鹰纹刻的银刀。
姜巍满是胡茬的脸上挤出个笑,“对不住了,杨大人,这扬川主帅,怕您是做不成了。”
“报——”斥候当先,举着火把快马疾弛至辕门外。
“禀侯爷、姜大人,刘将军携平虏将士,前来襄助对战北戎!”
第128章 转折
骑队越来越近,大漠冰冷的月色下,一人黑马玄衣,满面风霜,率先踏过辕门,扑跪在嘉武侯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