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特兰斯基不懂他如此决绝的理由,但也有自己的猜测:他们眼下暴露在了全国人的瞩目中,假使没能成功,李维这个通缉犯就要罪加一等了。
至于特兰斯基,他虽然不至于进监狱,以后也会成为科研界的笑柄。
两人此番皆赌上自己的前途。
作为失败代价更低的人,特兰斯基没再多说什么,仅仅是用力与李维握了握手。
“不论结果如何,你永远是我的挚友。”
李维笑道:“敬友谊。敬科学。敬文明。”
说完,二者各自奔赴战场。
金乌西沉的时刻,科罗拉多泉以东的高地上,人潮如黑色的蚁群,淹没了荒原的轮廓。
这几天,特兰斯基塔的消息像野火燎原般点燃了联邦,电报线日以继夜地传递着同一个名字,于是好奇的东部绅士、寻求新机的商人、居住在附近的渴望见证奇迹的普通人、甚至是来自欧洲的记者,都在此时此刻汇聚到了这片被暮色笼罩的高原。他们裹着厚重的大衣,站在日渐寒冷的天气里,目光齐刷刷投向荒野中间央拔地而起的巨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了怀疑和期待的焦灼感。
塔内,尼科·特兰斯基两只眼睛布满了熬夜造成的红血丝,心脏在工作服下剧烈跳动。他最后一次检查了主设备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旁人压根叫不出名字的复杂装置,大脑因着过于强烈的情绪起伏而变成一块冰冷的白板,上面只余记号笔写下的理论、公式、数字……
突然,手边的闹钟“滴滴滴”响了起来,代表着到他和李维约定好的启动时间了。特兰斯基看也不看地将闹钟按停,掌心猛地握住前方的控制杆。
紧接着毫不犹豫地向前推。
能做的事他都做了。
接下来就要看命运是否垂怜、神明能否回应人类的“呼唤”了。
塔外,李维登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下方是无数仰望的面孔,在渐浓的暮色中模糊成一片嘈杂的海洋。他没有用扩音器,只是用清晰而稳定的声音开口:
“各位同胞,朋友,地球上的兄弟姐妹们。今夜,我们站在一座塔的脚下。众所周知,短短两周之前,此地还是一片无声的盐碱荒原,而今,在工程师的勇气、工匠的努力、以及人类心中不可征服的希望的共同作用下,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塔矗立在了我们的眼前,它承载着我的朋友尼科·特兰斯基这一光荣的名字,像是一则宣言,宣告着自世界诞生以来便引领人类穿越沙漠与海洋、走向光明未来的仁慈精神。
“女士们先生们,那些认为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为了荣耀的征服,或是国家虚荣的排场而建立的人是错误的。不!这座塔之所以建立,是因为长夜已不止一日笼罩在普韦布洛的大地上,科罗拉多泉的黎明也迟迟不至,寒冷与黑暗如同枷锁,正试图扼住我们的咽喉,有人将其称为神罚,也有人归咎于自然的无常,然而看看我们身后——”
人们不自觉地随着李维的声音回过头,望向塔顶巨大的金属球。细密的蓝白色电弧正在那上面悄然滋生、蔓延,发出低沉的嘶鸣,微弱的光芒缓慢地勾勒出了塔的轮廓,在暮色中投下奇异的光影。
他们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看看这由钢铁、铜线、智慧与汗水构筑的巨人!”李维高声说道,“它并非神灵的恩赐,亦非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人类理性的丰碑!它被建造出来,是为了让最柔弱的孩子能在没有饥荒或刀剑威胁的晴朗天空下无忧无虑地奔跑,为了让冬天的壁炉永远有温暖的火焰,为了让颤抖的母亲能安心地将婴儿放在枕头上,不受瘟疫的嚎叫或战争喧嚣的困扰。”
现实世界。
德莱顿坐在新闻发布会的场地里,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和来自政敌的攻击,像是浑不在意、甚至感到惬意般地半阖上眼帘。
他按住耳机,无视前方混乱的闲杂人等,转头对一旁的副官说:
“帮我把这段演讲录下来。”
副官立刻打开了录音机。
“……被悲观主义者误称为软弱的爱,奠定了这座建筑的基础,铸就了塔尖的坚石。当南丁格尔手持灯盏,沿着斯库塔里医院可怕的走廊前行时,是爱赋予了她力量;当杜南在索尔费里诺血染的原野上奔走时,是爱引导着他;在各个时代和土地上,爱一直教导强者承担弱者的重担,正是通过这样的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命运才得以塑造。爱让年轻人为了老人和孩子穿越风雪、在战场上奔走,爱让老人为了年轻人的未来奋斗到至死方休,爱让孩子为了回报自己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而努力成长。
“至于文明,有人曾预言它会因战火与贪婪而崩塌,可是它没有。当黑死病以比任何军队更为隐秘的方式蔓延,使欧洲三分之一的男女丧生时,它并未被摧毁,当教派狂热的火焰染红了莱茵河与多瑙河时,它也没有消亡,每一次灾难之后,它都变得更加谦逊、更加宽广、更加人道,大宪章是在泰晤士河畔的草皮帐篷中签署的,震撼里斯本的可怕动荡,也无法熄灭随后点燃卢梭书页和伏尔泰才思的哲学热情,因此,尽管雅典已成为阿提卡平原上一块破碎的遗迹,罗马的帝国城墙也已在阳光下化为尘埃,但文明的神圣火焰却从未完全陷入黑夜。”
现实世界中的德莱顿听着听着,勾起了嘴角,心想:“不愧是有PhD学位的人,Doctor of Philosophy嘛。”
记者们早就闭嘴了。
而在里世界,塔顶金属球上的电弧变得更强了。人群短暂地发出了惊呼声,一个宛如倒悬着的泛起涟漪的湖泊、又好似极光般的巨大半透明穹顶在特兰斯基塔的上方渐渐成型。
李维就好像没看见一样,头也不抬地继续说:“此时依稀又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我在此号召在场的所有人,让我们共同来完整这座塔的建筑,不是用砖石,而是使用另一种即将亘古长存的材料,即源自灵魂的对他人的关怀与共鸣,这种共鸣曾经把一代又一代的人联结在一起,让它的空中回廊成为和平永恒的瞭望塔,让它的回响替人类以温和的语调向远方受难的同胞传达不变的关怀,当未来的旅人在它的阴影下驻足时,能够对未来的承诺充满信心,坚信这颗星球足够广阔,足以容纳所有珍视仁慈的信仰,以及所有伸向人性的双手。
“愿普韦布洛迎来黎明,愿受困在大雪和长夜中的人平安无事,愿邪恶的力量终究屈服在人们的携手斗争之下。当这座高耸于风暴之上的建筑,在潮水退去、山岳磨损之时依然屹立,表明在所有命运的变迁中,明智而充满爱心的不懈努力始终是人类最初的希望、最后的安慰和永恒的荣耀——”
话音刚落,塔内的特兰斯基屏息凝神,目睹着仪表盘上狂暴能量在人类的情绪共振中变得前所未有的驯服,大地在脚下隐隐震颤,低沉的轰鸣仿佛来自地心深处,位于人们头顶的光晕穹顶猛然间向内坍缩!
这神迹般的景象瞬间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激情,不知起初是谁,在源自生命本源的、对光明与存续的礼赞下,自发地开口唱起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四海之内皆成兄弟……”
成千上万人一起圣咏,仿佛是对这歌声的回应,一道核心炽白如炼狱、边缘翻滚着毁灭性电光的水桶粗的光柱,带着足以令星辰失色的光芒,悍然刺穿了黑暗!它连接大地与苍穹,如同要支撑起整片宇宙,光柱之下,人类渺小如同尘埃,却昂首挺立。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之神看顾我们,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拜慈爱的神明。啊……越过星空去寻找祂,祂就在那天空上!”
祂就在那天空上。
造神计划,成功了。
第189章 终曲(十一)
德莱顿心中明白,这段演讲不止是写给里世界的NPC的,更是写给现实中的人听的。里世界的人们面对的危机终究很短暂,等到莱纳·李维乌斯落败了,或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普韦布洛的长夜便会结束,而且这里的人们很幸运地正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等他们挺过了暂时的挫折,很快便会见证科技与经济的蓬勃发展:长达3077公里的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于1869年建成,钢铁、煤炭、石油、机械制造业随之迅速兴起,电灯、电话、汽车、电影逐一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普罗大众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幸运。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当未来的人们站在时光长河的下游回望时,究竟看到了怎样一幅繁荣发展的盛景,他们只知道南北战争的阴影尚未消褪,黑皮肤与黄皮肤的劳工始终低人一等,资本家剥削铁路工人的血汗钱,经济危机导致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每天工作12到14小时,一周工作六天,工资微薄,吃不起饭,面对天灾人祸孤立无援。
从此方面看,19世纪与21世纪的人们并没有太多不同,他们着眼于身边的喜怒哀乐,体会着芸芸众生不变的苦难,被世界的洪流裹挟着向前,既不知道自己在往什么方向走,也不确定明天的太阳是否还将照常升起。
但即使是诞生在这个时代的最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也能够怀揣最宏大的愿景: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我们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亿万个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能够度过吃饱穿暖、幸福安康的一生。
事实证明,只要人性尚存,每个人至少都心怀一点对任意生命的怜悯,这些怜悯和愿景终将汇聚到一起、形成光的洪流,撕裂科罗拉多泉冬季寒冷厚重的天空。
德莱顿听着李维的声音在新闻发布会的演播厅里回荡,心情由最初激动慢慢变得平静。现实世界的窗外是一派盛夏转衰的景象,梧桐树的叶子绿得发黑,一只雌性北美红雀顶着鲜红的额头站在树梢上,“淅沥、淅沥”地鸣叫。
他看着鸟儿活泼跃动的场景,心想:里世界19世纪的黎明到来了。
我和李维先生的世界呢?
我们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
里世界,普韦布洛。
这里的人听不到也看不到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因此还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蒂娜提着吱呀作响的留声机,带着一个眼神惶恐的青年和三条沉默顺从的“狗”,迅速隐入侧巷的阴影,刚走出没多远,前方拐角处传来紧张的呼唤声,说的是带着西部口音的联邦语:
“这边!我知道你们的计划是什么,你们商量对策的时候我都听见了——这边正好有个地方适合放置留声机!”
蒂娜的队友打了个哆嗦,悄声问:“……怪物学会说人话了?”
“放屁,那是人。”蒂娜瞥了眼身边三只平静的“狗”,率先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你是谁?”
“我叫克莱夫,住在酒馆对面的农庄里。”克莱夫粗声粗气地回答,“我不是坏人,你去别人家打听一下我克莱夫的信誉……算了,现在也没地方可打听了,你们就相信我吧,我有什么理由害你们?”
“那可不一定。”蒂娜的队友小声嘀咕,“百分之八十的怪兽电影里都有一个人类叛徒。”
老农场主不知道电影是啥,但听懂了“人类叛徒”的词组,顿时眼睛一瞪,骂道:“你才是叛徒呢!我家的马厩都被大雪压塌了,里面还养着几只别人寄存在我家的马,幸好李……我朋友的马提前跑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我的朋友本人。”
他说着说着沉默下来,难捱地抹了把脸。
见状,队友也不再提叛徒的事了。蒂娜低声说:“节哀。你刚才说的放置留声机的地方是哪里?”
“不用节哀,我朋友没死,我跟你们说,他是个大人物,这会肯定活得好好的。你们随我来。”
克莱夫走到一个半塌的谷仓边,指了指被大雪覆盖的木梁围起来的建筑:“这附近都是耕地,没有住户,你们放心大胆地把怪物引过来吧。”
蒂娜和队友对视一眼,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留声机放到一处隐蔽角落,然后旋转手摇曲柄。
老式留声机里渐渐传出模糊的人声。
克莱夫第一次见到这种运用了“高科技”的新时代产物,感觉很是新奇,他下意识地还想要再观察一会,但蒂娜用力推了他一把,说道:“快走!欲望共振体会发现我们的!”
话未说完,留声机的声音仿佛一滴投入滚油的水滴,引来了剧烈的爆炸!原本躲藏在街角、屋顶、和废墟中与雪人暗中对峙的欲望共振体们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猛地转向谷仓的方向!
深沉的夜色下,它们看上去竟形如一个个绝望又满怀依恋的人。
蒂娜抖了抖嘴唇,压下油然而生的恐惧,艰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单词:“——跑!”
队友和克莱夫不用她说,拔腿就跑。
可惜两条腿的在雪地里跑不了太快,几人即便是在求生的本能下尽到最大的努力,与欲望共振体之间的距离依然在不断缩短,怪物们望着他们的身影发出轻柔的鸣叫,那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听着竟然让人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为什么?”
它们在质问。
“为什么背叛,又为什么离开?为什么嘴上说爱、却口是心非?为什么一开始的生活如此快乐,连盛装食物的器皿都在阳光下镀着金边,后来的日子却急转直下,变成了满地狼藉的垃圾场?为什么人类的幸福总是如朝露般短暂……”
然而,就在欲望共振体们即将汇聚成一股令人绝望的雪崩,压到三名人类身上时,异变陡生!
“轰隆!轰隆!”
只见街道尽头出现了一只巨大的雪人。它比普韦布洛最高的钟塔倒塌前还要高,如同一座移动的冰山,一只手掌便近乎有马厩的房盖那么大,两个深黑色的眼睛像是漂浮在夜空中的黑洞,橙红色的鼻尖对准地面,它宏伟的身躯裹挟着冻结万物的寒潮,面带微笑地俯视着下方因欲望而沸腾和混乱的共振体群。
共振体们倏然静止了一瞬。
那是生命在强敌面前本能的戒惧。
下一秒,冰河瀑布从半空中坠下!雪人笑容不变,在簌簌落雪中举起厚重的、凝结着冰晶的手掌,拍向那些不到他半个指节大的欲望共振体,被触及的共振体发出凄厉的尖啸,扭曲的躯体瞬间冻结、碎裂,化为雪水和粘液的混合物散落一地!
侥幸逃过一劫的共振体迅速四散、再在不远处重新聚集,开始了反击。
主街瞬间变成了地狱般的修罗场。
三个人类连滚带爬地向雪人的攻击范围之外逃窜,眼前是冰霜与粘液齐飞,耳边是尖啸与沉闷的咆哮共震,古老的木质建筑在巨力的碰撞下如同纸糊般被撕成碎片,简直是特效大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一根坠落的木头差点砸到蒂娜的头,关键时刻,她养的狗用力将她拽倒在地,救了她一命。蒂娜来不及后怕,气急败坏地大声问:“泰德呢??他怎么还不来?!!”
“——我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泰德·哈里森忍着从手臂伤口上传来的剧痛,和其他几个搬运工举着一桶桶油靠近蒂娜他们:“多亏你们行动快,邮局附近的怪物都被引走了,我们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中间耽搁了一小会,是因为油太多了,我让其中一个人回酒馆呼叫帮手。”
说完,他指挥着前头两个队员,将沉重的油桶滚向主街边缘一个相对空旷、靠近怪物混战边缘的十字路口:“倒!快倒!”
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引火油汩汩流出,迅速在地面蔓延开来,形成一片泛着幽光的人造湖泊,泰德自皮衣口袋里掏出从酒馆带出的火柴,哆哆嗦嗦地划了一下。
然而零星火苗才刚冒头,马上就被冷风吹灭了。
见鬼!
疼痛、紧张和寒冷让泰德的手止不住地颤抖。蒂娜看不下去,从他手里夺过火柴:“我来!”
“嚓”的一声,第二根火柴划过火柴盒,尖端亮起了微弱的火苗。蒂娜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这来之不易的火焰放进了离得最近的引火油。
轰——!
火焰如同潜伏许久的第三种怪物,瞬间腾空而起!橘红色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流淌的油料,发出剧烈的爆燃声,火势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连成一片火海,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连远处的搬运工们都感受到皮肤上传来一阵温差造成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