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740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4-03-19 11:56:29

  “哇哈哈哈哈,好个后生,是条汉子!”程咬金窜了出来仰天大笑,眼神赞许地看着李钦载:“高句丽的事,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听说了,干得不错,不愧是我大唐的忠勇之臣,没给你爷爷丢脸!”

  苏定方在旁一脸心疼地看着他:“好孩子,伤重未愈何必出来见人,安心在后院静养便是,都是看着你长大的长辈,谁还会挑这个礼?我等过来看看,马上就走,不打扰你养伤。”

  李钦载感动地道:“晚辈刚回长安,未登门拜望各位长辈已是失礼,诸位亲自登门,我若还视若不见,怎能对得起各位长辈多年对小子的爱护之情。”

  在场的宾客们纷纷赞许不已。

  看看人家的孩子,胜而不骄,显而不纵,爵晋郡公仍虚怀若谷,撑着一身伤痛仍坚持出来见客。

  再想想自家那几个不争气的孽畜,一个个都等着自己蹬腿好继承爵位家产,相比之下,众人心头一酸,想哭。

  唯有身后的崔婕悄悄垂头,不易察觉地猛翻白眼。

  撑着伤重之身坚持出来见客,可真不是什么教养和礼数,夫君纯粹是抱着一种招待客户的心情。

  这见不得人的心思若被在场的长辈们知道了,只怕夫君会被揍得满天飞。

  贵客之所以叫贵客,因为他们送的礼都很贵。

  李钦载当然不会对客户们失礼,前院寒暄一番后,立马吩咐设宴,请贵客们堂上高坐。

  趁着李勣出征在外,府里甚少待客的歌舞伎们,也被李钦载大方地叫了出来。

  宾客们一片群嗨声中,李思文悄然瞥了李钦载一眼。

  李钦载无辜地看着老爹,父子俩眼神迅速交会后,李思文默许了儿子召歌舞伎娱客的决定。

  美女谁不爱看?当爹了难道就不好色了?

  相反,当了爹的人父爱愈为泛滥,只要长得好看的,都要逼着人家叫爸爸,伟大的父爱必须献给全世界。

  热腾腾的酒菜被下人们端上来,身姿袅娜的歌舞伎们也纷纷登场,一片悦耳的丝竹笙箫乐中,舞伎们在堂上长袖挥洒,翩翩起舞。

  这是大唐权贵阶层标准的酒宴形式,美酒美食加美色,三美凑在一块儿,客人们才会感到宾至如归。

  酒还没饮几口,堂上的气氛顿时便嗨了起来。

  随着李崔氏和崔婕等女眷们识趣地退下,前堂更是一阵群魔乱舞。

  李钦载一直保持着微笑,跟谁都能聊上几句,毕竟今日登门的基本都是老熟人,包括许敬宗许圉师等文臣,也包括苏定方程咬金等武将。

  一曲舞罢,舞伎们行礼后翩然退下。

  堂上宾客们开始聊起了正事,如今对大唐来说,最重大的事莫过于东征了。

  苏定方起了头,众人的心思顿时从绝色舞伎回到高句丽战事上。

  “奇了怪了,上月英公传回军报,王师大军已对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按理说这个月初就该收到王师发动总攻的军报,为何迟迟未至?”苏定方捋须皱眉道。

  程咬金笑道:“急个甚,战势如水,水无常形,战场上啥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或许是敌军偷袭,或许是粮草不济,以英公的本事,既然已对平壤三面合围,高句丽这帮贼子就跑不了,迟早都是押解长安的下场。”

  听到程咬金说“粮草不济”,许敬宗顿时急了。

  他是右相,半年来朝廷筹措粮草是李治亲自过问,而他负责执行,东征事关重大,粮草不济是要被问责的。

  “卢公且慢,这锅老夫可不背!”许敬宗涨红了脸急道。

第1148章 右相隐言

  黑锅背不了,许敬宗不是背锅的人。

  老家伙一辈子只占便宜不吃亏,军需粮草如此重大的事,一丝一毫也不能背的,万一今日这话传了出去,一不小心搞出了舆论,对许敬宗来说不大不小是个麻烦。

  程咬金对许敬宗很鄙夷,唐初之时,朝野尚武,武将在朝堂说话还是颇有分量的,他们对文官有些抵触,尤其是许敬宗这种名声不大好听,靠幸进上位的文官,鄙夷的眼神简直都懒得遮掩了。

  “慌啥?老夫只是说有这种可能,牵扯不到你,”程咬金哼了哼,道:“英公征战多年,战功赫赫,断不会无故贻误战机,定是出了什么意外……”

  李钦载的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

  老头儿重伤方愈,不会又出什么事吧?

  “几位爷爷,小子离开高句丽时,王师大军已南下,薛仁贵和高侃两位将军各领一军,正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吧?”李钦载忐忑地道。

  程咬金扯了扯嘴角,道:“那可说不好,两国交战,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左右胜负,比如一场暴雨洪水,一次小小的伏击,甚至一个民间团练的抵抗等等,都会影响整个战局。”

  “小子,出征交战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任何一个超出预料的小意外,都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大唐立国至今,对外征战无数,能真正称得上‘名将’的,却寥寥无几。”

  程咬金捋须道:“你爷爷倒是有些斤两的,这些年统军征战,几无败绩,想必这一次也不例外,老夫认为,高句丽那里或许出现了意外,但这个意外应该能很快被你爷爷掌控住。”

  “胜局不变,有你爷爷统军,高句丽灭国灭定了。”程咬金笃定地道。

  李钦载松了口气,程咬金也是多年名将,他对高句丽战场的研判还是值得相信的。他说没问题,应该就是没问题了。

  许敬宗也轻松地笑道:“朝野上下都已在准备庆功了,英公必不负使命,咱们在长安静等前方捷报便是。”

  “天子也对英公无比信任,从上月起,吏部已开始挑选官员,一旦高句丽灭国的捷报传来,这些官员便马上启程东赴,接管高句丽的城池,维持各地治安与政务,驻军镇压民乱,官员安抚民心。”

  许敬宗悠悠叹道:“数十年国仇,终于在这一朝天子手中有了一个结果,可告慰高祖和太宗先灵矣!”

  说着许敬宗突然面朝太极宫方向跪了下来,涕泪交加道:“当今天子励精图治,一雪两朝之耻,高祖与太宗先帝在天之灵,可瞑目矣!先帝啊——!”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恶寒,程咬金苏定方等人嫌恶地往后退了一步。

  前面聊得好好的,突然搞这么一出,难怪许敬宗如此讨人嫌。

  李钦载的脸颊也抽搐了几下,暗暗决定把许敬宗拉黑名单,以后拒绝这种神经病进门,除非送厚礼。

  嫌恶归嫌恶,人家已站在道德和政治正确的高度了,其余众人也不得不跟着他一同朝太极宫方向跪下,高呼“先帝啊”……

  李钦载此刻无比庆幸自己是个坐轮椅的残废,哎,就是这么爽,不用跪。

  一套许氏表演过后,程咬金等人被恶心得不行,当即便向李钦载告辞,拂袖离去。

  如同饭局上有人当面窜了稀似的,众人纷纷告辞,欢声笑语的前堂只剩李钦载和许敬宗两人。

  李钦载其实也想告辞,然而这里是自己家,跑不了……

  待众人都走了以后,许敬宗脸上激动的泪水瞬间消失不见,很神奇。

  堆起笑脸,许敬宗凑近小声道:“贤侄出征在外,这一年来的买卖,老夫已嘱犬子与贤侄的夫人结算了两次,下次结算大约要到明年夏末了。”

  老家伙变脸太快,李钦载一时有些不适应,木然道:“啊,多谢许伯伯。”

  “哈哈,与贤侄做买卖很放心,尤其是,天子也在其中占了股,老夫岂敢不用心?前两次结算后,天家内务府所余甚盈,据说天子龙颜大悦,开始与皇后商议要不要修缮大明宫了……”

  李钦载也笑了:“有钱就得瑟,天子亦不能免俗呀。”

  许敬宗脸色一变,这话李钦载敢说,他可不敢说,连附和都不敢。

  “造冰块的秘方,贤侄已与许家分享了,如今主要销往大食和波斯,老夫打算明年再增派一些商队人手,试着往天竺卖一卖,说不定有惊喜呢,此事还请贤侄与天子分说一番。”

  许敬宗的笑容有几分讨好的意味,李钦载很快明白了。

  他是打算死死抱住李治的大腿,最有效的不是每天阿谀逢迎,而是能够实实在在为李治做点什么,比如天子私人的钱袋子。

  “老夫可保证,明年夏末分润之时,冰块的买卖可比往年多三成利,绝不耽误天子修缮大明宫。”许敬宗郑重地道。

  李钦载笑道:“尽力就好,一桩买卖而已,天子大约不会太较真,许伯伯不必太为难,分润多少都是对天子的一片忠心。”

  许敬宗点头道:“没错,确实是对天子的一片忠心。”

  李钦载有点奇怪,这老家伙把别人恶心跑了,自己单独留下来,难不成就为了说这事儿?

  二人对坐许久,许敬宗好像丝毫没有告辞的意思,李钦载只好强堆着笑脸,与他干耗着。

  良久,许敬宗突然道:“往后在朝中,李郡公但有差遣,老夫愿与李郡公同进退。”

  李钦载一愣,不解地望向许敬宗。

  没头没脑一句话,懵逼的李钦载有点懵逼。

  “呃,多谢许伯伯厚爱,小子不过是个闲散之人,通常不会参与朝政,伤愈之后便打算回甘井庄种地钓鱼,教弟子而已。”

  许敬宗沉默半晌,道:“若朝中有变故,李郡公的逍遥日子怕是难以维系了。”

  李钦载一惊:“朝中有何变故?”

  许敬宗捋须摇摇头,笑了笑,却什么也不说。

  “总之,老夫这句话请李郡公记住,以后朝堂上,老夫愿与李郡公共进退。”

  说完许敬宗起身告辞,不待李钦载多问,许敬宗转身就走。

  李钦载在他身后喂了好几声,许敬宗仍然不搭理,叫楚雨荨都没用。

  气得李钦载暗暗咬牙:“这老东西是不是有病?没头没脑说这些屁话,你倒是从头到尾说个明白呀!”

第1149章 郡公新邸

  许敬宗是三朝老狐狸,宦海浮沉多年,练就了一身见风使舵的好本事。

  李钦载现在确定,许敬宗刚才又是跪拜又是高呼先帝,不纯粹是为了拍天子马屁,而是故意把外人都恶心走,然后留下来,与李钦载说那番没头没脑的话。

  许敬宗说朝中有变故,李钦载离京一年,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风吹草动,而许敬宗的重点不是变故,而是郑重其事地向李钦载许诺,以后他将与李钦载共进退。

  这就值得推敲了,老家伙到底知道什么秘密,却不能当面直说?

  回忆昨日归京,进太极宫后与李治和武后的闲聊,李钦载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李治和武后固然有着与他重聚的喜悦,但眉宇间好像多了一层忧色。

  昨日在宫里,大多是李钦载在述说高句丽战局的细节,和李勣用兵的整体战略,李治和武后听得很认真,期间偶有插言,说的都是关于高句丽战局。

  一年没见,以李治的性格,在李钦载说了高句丽战局后,李治至少应该跟他说说长安朝堂里的一些事。

  这些年亦是君臣亦是好友,李治对他从无猜忌隐瞒,在李钦载面前,李治从来都是很啰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被他念叨半天,可是昨日李治的表现却好像颇为沉默寡言。

  李钦载眉头越锁越紧,今日许敬宗说的话,想必不是空穴来风,朝中应是有了变故,只是不知具体是什么变故。

  想揭开谜底不难,李钦载也有他的办法。

  于是李钦载当即叫来冯肃,命他将百骑司雍州管事宋森请来府上一叙。

  长安城的任何风吹草动,瞒得过别人,还瞒得过百骑司?

  许久之后,冯肃回府禀报,宋森不在长安,被天子遣往并州办差。

  李钦载愈发奇怪,百骑司是专属于李治的秘密情报组织,他们在每个州都设立了驻点,各州的百骑司职责分明,甚少越界。

  宋森是百骑司雍州掌事,“雍州”也包括长安在内,也就是说,宋森是百骑司在长安城范围内的话事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3页  当前第7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0/9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