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699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这对忽然亡国,倍感茫然无措的故元官吏、将领及军队来说,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于是他们纷纷涌向东北,不断聚集在纳哈出麾下,纳哈出的实力逐渐强大。

  朱元璋也敏锐察觉到纳哈出和兀良哈部的暧昧态度,授意徐达对东北尽量不要强攻,而要以招抚为主。

  此后木华黎的子孙便世袭东平国王爵位,成为元朝的北境之王,替蒙元皇帝镇守东北。跟兀良哈部之间,类似于当初梁王在云南与大理段氏的关系。

  不过就像朱老板对梁王的误判一样,他好像不太

  了解蒙元王公贵族的想法。不到万不得已,他们这些自认为高贵的家伙,怎么可能向低贱的昔日奴隶投降呢?

  所以纳哈出就像渣女一样,一直若即若离的吊着朱老板这个老实人,一吊就是十几年。结果还是跟北元王廷一起过日子,双方一东一西,成犄角之势,互为奥援,完全没有要离婚的意思。

  后来真正想要光复大元的王保保数次与明军交战,他却一直作壁上观,保存实力。

  明军数次进攻东北,纳哈出都望风而逃,连抵抗的想法都没有。他平时就在白城,也就是后来的吉林一带活动,明军来了他直接逃到黑龙江,甚至逃进外兴安岭。你让明军怎么追?

  当然明军也不是没有收获,截止至今年底,他们已经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十二个卫所,驻扎军队七万五千人,彻底占领了纳哈出的‘祖宗基业"。

  在替元朝收复辽东后,他被元顺帝任命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据有沈阳之地。

  双方也一直不太一心,哪怕在元朝强盛时期,兀良哈人也没少叛乱。但到了北元苟延残喘时期,他们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蒙古人的孝子贤孙,这一切皆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纳哈出。

  ~~

  拜昔日的蒙古帝国所赐,蒙古各部的分布极广,从东北到西北,从草原到漠北都有他们的身影。只是大部分都被大明教训的很老实了,只有漠北的北元王廷和东北的兀良哈部,依然坚持与大明作对。

  老实人自然也有失去耐性的时候,朱老板也不是没下令徐达收拾纳哈出。但纳哈出跟北元皇帝都是一个师傅教的,三十六计最熟的就是走为上计。

  不过这也够纳哈出受的,虽然他还占有广阔的松嫩平原,但那里是人家兀良哈的牧场。正所谓‘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其实那里说了算的是兀良哈部的首领们。

  至于为什么只占辽东,不继续北上垦屯。原因很简单,再往北,太他妈冷了……关内来的明军,实在熬不过辽河以北漫长的冬天。

  屋漏偏早连阴雨,这时候北元王廷又严打与明朝互市,结果兀良哈各部,甚至原先的故元各部都纷纷归降明朝,号称‘自辽阳至山海关,降人不绝如缕"。

  「其中最近归降的一个叫乃剌吾的,是纳哈出的昔日亲信,他告诉岳父,今年冬天纳哈出在庆州越冬!而且现在大雪封山,牛羊难行,在开春前都没法换地方了!」朱棣兴奋的对朱桢道:「庆州在哪里你知道吗?距离北平还不到一千里啊!!」

 

第1224章

  那感情好啊,可岳父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病倒了呢?」朱桢奇怪问道。

  「唉,别提了……」朱棣郁闷道:「岳父这几年身体本来就不好,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戎马生涯,难免一身的伤病。年轻的时候还能撑的住,这一上了年纪,各种毛病都找上门来了。唉,而且北平这个地方不养人啊。」

  「父皇跟岳父说过,让他回南京一起颐养天年,但岳父心里一直有遗憾,所以请父皇再给他几年时间,一雪岭北之耻,就解甲归田。」他接着道:「所以一接到这个宝贵的情报,岳父十分高兴,当晚就拉着我们几个兴冲冲地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打破常规,正月出兵,这样二月大军就能赶赴庆州。」

  「嗯。」朱桢点点头,心说岳父还真是求战心切啊。上千年来,中原王朝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回合制的,游牧民族南下劫掠,一定会在秋季,中原王朝北上进攻,一定会在春季。

  个中原因有很多,总之这种沿袭上千年的出兵时间,严格遵守准没错。

  所以大明每次北伐,都会在二月出兵。这次徐达提前到正月,而且还是在罕见的寒冬,可以说是非常冒险的。

  不过,谁又会质疑大将军的决策呢?那可是徐达啊……

  「第二天,我们便召集北平文武,布置战前准备。」朱棣接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个说到的就是军粮,岳父要求北平布政使李彧,按察使赵全德征调民夫,将储备军粮运往喜峰口屯储。并要求他们立下军令状,保证年前运到一百五十万石,正月再运到一百万石。」

  「结果两人眼见着就慌了神,支支吾吾各种推脱,不肯立这个军令状。」朱棣语气渐渐变得沉重道:「岳父一看就知道他俩有问题,于是会后留下两人仔细盘问,最后两人承认说军粮保存不善,损耗颇大,很难如数拨给。」

  说着他对朱桢解释道:「不知道你们云南是什么情况,反正北平这边自从设立了三司之后,南方运到的军粮就归布政司管了。然后藩库按月拨给都司口粮,遇到战事按照大将军的要求拨付军粮。」

  「我们那边也差不多。」朱桢摸了摸鼻子,老贼撤销行省,权分三司,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牵制。但别的省,都司下面的军屯卫所可以自产军粮,所以对布政司的依赖没那么重。

  但云南、北平这些边防都司,屯田的收成还远无法自给自足,仍需要内地源源不断的供给。自然也就要受到布政司的限制了。

  这样自然很不方便,但这种设计显然是为了防范边将作乱的。也不只是因为老贼疑心病重,换了谁当皇帝都不可能让边将同时掌握军队和粮饷的。像徐达这么规矩的将军,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从洪武九年开始,就把这块交给了布政司负责。

  「这些年北方一直没什么大战,倒也没出什么篓子。谁知这次要他们掏老底了,一下就现了原形。」朱棣恨声道:

  「岳父心知不妙,当天就亲自前往盘库,结果你猜怎么着?账上有四百万石军粮,库里却只有不到二百万石。而且其中一半是掺了沙子杂草的霉烂陈米!要是把那种粮食发给将士们,他们直接就能造反!」

  「这么夸张的吗?」朱桢瞠目结舌道:「在大将军眼皮子底下还敢这么搞?也太丧心病狂了吧?」

  「但他们就是这么丧心病狂!」朱棣叹息一声道:「岳父当场就急火攻心,吐血晕倒了,被抬回来之后,又生了背疽,日夜疼痛,饮食渐减,现已是消瘦不堪,卧床不起了。」

  「背疽……」朱桢听到这两个字,脸色变得煞白,这正是要了徐达命的病啊!

  「我王府的太医,还有北平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说背疽分公母,公的还能

  治,母的神仙也难救。」朱棣说着一把抓住老六的肩膀,沉声道:「你不是知道很多神奇的方子吗,有没有能治背疽的?」

  「……」朱桢叹气道:「我又不是大夫,就是个瞎出主意的,你问我还不如找五哥来呢。」

  「老五这么厉害了吗?」朱棣有些惊讶,当哥哥的虽然疼自己的弟弟,但也最容易忽视他的成就。「只听说他是治疗传染病的行家,没听说他还会给人治背疽啊。」

  「你没听说不代表他不会。」朱桢便道:「知道这几年他在昆明军医院,做了多少台手术吗?知道他的医学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吗?」

  「什么程度?」朱棣张大嘴巴。

  「我不知道历史上的扁鹊华佗到底有多厉害。」朱桢便道:「但我相信,五哥就是这个时代的扁鹊华佗。」

  倒不是说五哥的天分能赶得上扁鹊华佗,而是他的研究条件远超单兵作战的古代名医。又有自己帮他开挂,水平赶不上两千多年前的扁鹊,一千多年前的华佗,那才叫离谱呢。

  「这么厉害的吗?!」朱棣马上就激动了,大叫道:「我这就写信给他,让他赶紧来北平!」

  「不必了,父皇已经派五哥来了。」朱桢摇头道:「正好他从云南回京给母后看病,这会儿母后的病情也稳定了,父皇就把他派来北平了,估计也就比我晚个三五天便到。」

  「那太好了!」朱棣高兴的搂着马脖子直摇晃,高兴道:「老五要是还在昆明,这回还麻烦了呢!」

  「那可不。」朱桢笑笑,又正色道:「不过也不要太过乐观,人力有尽时,五哥也不是一定能治好的。」

  「那当然,医者医病不医命嘛。」朱棣重重点头道:「不过总有希望不是吗?」

  「那是。」朱桢点头笑笑道:「尤其是治疗这种疽、疮、痈之类的病,可是我们云南军医院的专长。」

  「怎么讲?」朱棣问道。

  「就西南那种湿热天气,人去了就没有不生这些玩意的。」朱桢答道。

  「哈哈,那我就更有信心了!」朱棣高兴的放声大笑,与朱桢并肩进了通州城。

 

第1225章

  大将军府。

  朱桢一到,洗了把脸,就赶紧跟着四哥来探望徐达。

  还没进卧室的门,他就闻到浓浓的药味还有隐隐的臭气。

  徐妙云迎出来,一看到老六就落下泪来。「六叔……」

  「嫂子受苦了……」朱桢印象中的四嫂兼大姨姐,在生了几个孩子之后便丰腴起来,眼前的徐妙云却瘦成了尖下巴。显然这段时间照顾病人累坏了。

  「里头味道有些大,你还是站站就出去吧。」徐妙云轻声对他道。

  「无妨,我正好鼻塞。」朱桢摇摇头,走进卧室,只见徐达侧卧在床上,已经瘦得脱了形,脸色却呈现不正常的淡红。精气神也荡然无存,哪里还有半分无敌神将的风采?

  「爹,你看谁来了?」侍疾的长子辉祖在他耳边道。

  「爹一直在发烧,昏昏沉沉的。」徐妙云轻声解释道:「一天到晚不说话,」

  好一会儿,徐达才缓缓睁开眼睛,眼珠子转了转。看到来的是老六后,他居然抬起了手。

  「岳父,我来看你了。」朱桢赶忙上前,握住他枯瘦冰凉的手,坐在床边上。

  徐达费力的反握住他的手,浑浊的泪珠在眼眶打转。

  「妙清在云南太远了,还没得到消息呢……」朱桢以为他想闺女了,赶紧解释道。

  这时徐达却开口了:「王爷,我有罪啊……」

  「岳父,你只有功没有罪。」朱桢忙摇头道。

  「不,有罪。」徐达微弱的叹息道:「军粮没了,呜呜……」

  他一阵悲从中来,终于哭出声,掉下泪来。「晚节不保啊。」

  「岳父千万别这么说,来龙去脉我都听四哥讲过了。」朱桢忙安慰他道:「从十年前开始,军粮收储就归了布政司管,按察司来监督,岳父早就管不着了,你没有任何责任啊。」

  「有的。」徐达却缓缓摇头道:「我这个征虏大将军节制山西北平辽东诸司文武,北平的布政使按察使,也算我的属下,如此失察怎能说没有责任?」

  「话是这么说,但北平布政司和按察司自成立以来,岳父就没过问过他们的事儿。」朱棣沉声道:「只有需要他们配合的时候,才会把他们找来,吩咐一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此中缘由更是人人皆知!」

  「确实。」朱桢点点头,徐达不敢插手地方政务,确实再正常不过,老贼给他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徐达手里有三十万征虏大军,负责整个北方的防务,要是再插手北方三省的政务,别说皇帝了,就连他自己也要睡不着觉了。

  「不管怎么说,那帮家伙敢在岳父和本王的眼皮子底下胡作非为,就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朱棣拍着胸脯,转移徐达的注意力道:「岳父放心,我已经把所有涉案官员通通抓起来了,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让他们把吃下去的军粮连本带利再吐出来!」

  「难啊……」徐达有气无力道:「多半是追不回来了。」

  「唉……」朱棣叹了口气,他也知道岳父说得对。首先,把粮库掏空成这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定然已经作案好些年了。再者这一定是团伙作案,分赃也人人有份,自然给追赃带来极大的困难。

  而且分赃不可能分大米,肯定是把粮食倒卖了之后分钱的,要是这些钱都被挥霍掉了,还能怎么追回来?

  「时间也不够了……」徐达说这话时却直勾勾的看着老六。「正月里凑不起军粮来,就要贻误战机了……」

  「……」朱桢转头看看四哥四嫂,还有大舅哥,便见一屋子都跟徐达一样,都在看自己。他终于明白父皇为什么叫自

  己来北平了,就知道老贼没安好心。

  「这个机会我等了十年,错过了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徐达乞求的看着朱桢道:「如果这世上还有人能帮帮我,那就只有贤婿了!」

  老岳父都这么说了,朱桢只好叹气道:「需要多少粮食,多长的期限?」

  「两百万石军粮,正月底之前送到北平。」徐达便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不是要送去喜峰口吗?」朱桢问道。

  「肯定来不及了,可以让大军携带军粮同时出发。」徐达十分不好意思道:「能在大军启程前把军粮送来,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朱桢想一想,慎重答道:「岳父容我几天时间,和下头合计合计,看看有没有可能办到。」

  「好。」徐达长叹一声,疲惫道:「贤婿要是办不到,这世上就没人能办得到了。」

  「岳父放心,能办到的话,我一定责无旁贷。」朱桢便表个态,又宽慰他道:「我们都老大不小了,这些事情可以自己看着办了。岳父就安心养病吧,不要再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哎,你来了我就放心了……」徐达露出如释重负的笑道:「也不用担心自己随时会蹬腿了。」

  「岳父千万要坚持住!」朱桢赶忙鼓励他道:「我五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以他的医术,应该可以治好岳父的!」

  「好……」徐达心里其实不抱多大希望,那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周王一个小年轻,能有什么办法?但老六现在就是他唯一的希望,自然说啥他都得听着。

  老四两口子对视一眼,既欣慰又有些心酸,他们就给不了徐达这种依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6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9/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