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238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多谢!”

  一旦制度严密了,就会变得非常繁琐冗长,各种表格,各种声明,各种保证,各种军规制度,他要填写二十余份,在兵部呆了整整一个上午,李邺的头都大了。

  找个小酒馆胡乱吃了午饭,李邺便来到平康坊主府,探望祖父李林甫。

  李邺将旌节摆放着祖父面前的小桌上,和侍女一起把祖父搀扶起来。

  李林甫轻轻抚摸着旌节,枯槁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好啊!居然持节了。”

  “当初祖父极力想建立河中经略府,就是为了持节吗?”

  李林甫微微点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孙儿明白了,祖父还有什么要交代孙儿吗?”

  李林甫看了一眼,侍女立刻退下了。

  李林甫颤颤巍巍低声道:“要把军权和财权抓在手上,副都督和长史是朝廷派来的监视者,要抓住他们的把柄,若不能控制,及时除掉!”

  “孙儿记住了!”

  “千万不要迂腐,要发动战争,要纵军掠夺,将士才会卖命,要心狠手辣脸皮厚,才能成就大事。”

  “孙儿谨记!”

  “你带三个人走,跟我十几年的幕僚,一个陈焕,勤恳踏实,善理政务,一个杨韶华,精明能干,善于理财,还有一个仇玄,绰号毒秀士,他可为谋士,你要好好用他们。”

  “孙儿一定善待他们,重用他们!”

第358章 新任幕僚

  幕僚是唐朝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上至宰相,下至县令,都有自己的幕僚,甚至天子也会用大学士作为自己的幕僚。

  李林甫最多时曾经有十几名幕僚,但随着他渐渐失势,幕僚也都陆续离他而去。

  但还有三名心腹幕僚对他忠心耿耿,一直跟随着他,李林甫看到了三人的忠心,才决定把三人交给孙子李邺,让他们继续辅佐李邺。

  几天前李林甫已经交代过了三人,接下就是和小主公见一见面。

  陈焕不用说了,在同州郃阳县就已经效忠李邺,准备跟随李邺去碎叶。

  第二个见到的是毒秀士仇玄,仇玄是河东蒲州人,是裴家培养出来的门生,曾三次科举不中,一怒之下,写了封信给宰相李林甫,痛斥科举只会培养庸才,李林甫对他颇有兴趣,面试后便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仇玄擅长阴谋诡计,他最得意之作,便是策划了太子李瑛案和韦坚案,虽然这两个案子是李林甫操刀,但实际上是仇玄在背后出谋划策。

  李林甫最初是想让仇玄跟随嫡长孙李渝,让陈焕跟随李邺,但仇玄看不上李渝,认为他不值得自己效劳,李林甫无奈,才改让陈焕跟随李渝。

  仇玄早就在观察李邺了,李邺的心狠手辣颇对他的胃口,所以李林甫让他跟随李邺去河中,仇玄便一口答应了。

  仇玄年约四十岁,很瘦,长一个鹰勾鼻,目光阴冷,看相貌就是一个阴险之人。

  下午时分,李邺来到了仇玄家里,仇玄家位于宣阳坊,李林甫给他租了一座小院,仇玄的妻子是他表妹,夫妻二人生了一儿一女,长子仇良,十二岁,女儿仇小莲,只有十岁。

  仇玄请李邺来自己书房内坐下,仇玄听说李邺得到了旌节,大喜道:“有了旌节那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天子贪图享乐,根本不会管遥远的河中,以后公子就是河中事实上的统治者。”

  李邺沉吟一下道:“今天高力士说得含蓄,但我听懂了他的意思,天子可能会让边令诚对我同步监军。”

  仇玄笑了笑道:“这没有关系,边令诚不会来,一定是派他手下来,公子在钱财上贿赂好边令诚,让他手下也得点好处,一年后,发生一个意外事故,边令诚的手下死了,公子继续笼络好边令诚,他一般就不会再派人专门长驻,而是隔半年派人过来看一看,只要礼数周到,边令诚不会找公子麻烦的,其实我劝公子可以学一学安禄山。”

  “安禄山怎么做的?”

  “安禄山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到位,他言必称陛下,动不动就痛哭流涕说他的一切是天子所赐,他不能忘本,要尽心竭力效忠天子,然后每隔十天要向长安方向行一次朝拜礼,每逢天子和贵妃寿辰,他都要下令满城举彩,以示庆贺,这些天子都知道,所以对他忠心很感动,每一次朝中人去幽州,他都会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时还要塞满钱。

  他儿子长驻长安,每个朝廷重臣的老人过寿,他必到庆贺,然后奉上重礼,所以朝廷上下无一不夸张安禄山,当然除了杨国忠,安禄山想挑起杨国忠和老相国的内斗,结果把自己暴露了,这算是安禄山少见的败笔。”

  李邺笑道:“学习安禄山要有雄厚的财力才能做得到啊!”

  仇玄笑着摇摇头,“不是学他贿赂朝廷大臣,而是学他做表面文章,这样边令诚也有的交代啊!李都督可以在河中各国到处宣扬天可汗的仁德,天子听到这些最高兴,他为什么要开疆拓土,不就是想当第二个天可汗,让自己圣名传播万里吗?只要让天子满意,什么杨国忠、张均之流统统不用理睬。”

  李邺点点头,“先生把家人一起带去碎叶吧!”

  “卑职倒是想带,就是碎叶太遥远了,怕孩子路上受不了。”

  李邺微微笑道:“可以乘坐骆驼,很舒适,就像坐船一样,过几天带家人去我的庄园玩一玩,乘坐骆驼过去,乘坐骆驼回来,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好!卑职一定带家人先感受一下。”

  李邺告辞走了,妻子庄氏走进来问道:“夫君,这位三十八郎如何?”

  仇玄将一袋金钱放在桌上,“这是五百粟特金币,是他的一点心意,陈焕跟长公子去同州,长公子可是一文钱都没给他,从这点小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值不值得我跟随?

  跟随长公子绝无前途,但三十八郎十七岁不到就封为郡王,成为大唐最年轻的节度使,绝不是偶然。跟随他,我仇玄必能光宗耀祖,我的子孙也能够世代富贵。”

  “夫君,难道我们也要去碎叶?”

  仇玄点点头,叹口气道:“我感觉天下要乱,你们留在长安我也不放心,不如全家一起去碎叶,我能保护你和孩儿的安全,而且那边有官宅,各方面的生活条件应该都不错。”

  庄氏听说会有战争,她心中也害怕了,连忙点头,“那就一起去碎叶!”

  次日上午,李邺换了一身盔甲来到大明宫丹凤门,只等了片刻,兵部侍郎萧华便带着几名官员骑马出来,一眼看见了李邺,萧华催马上前道:“让李都督久等了。”

  李邺笑道:“我也是刚到,带了兵器,不方便进皇城!”

  “李都督没有随从?”

  “原本有几个,快过年了,都让他们回家了。”

  “原来如此!”

  萧华看了看天色笑道:“抓紧时间,我们走吧!”

  众人一起纵马向长安城以东的灞上军营奔去

  准备第一批奔赴河中的一万两千军队驻扎灞上最东面的玄武大营,这是兵部从三十余万军队中挑出来的士兵,当然不是挑选精锐,而是挑选能够西去的士兵,比如兄弟都在军中,那么兄留弟去,如果父子都在军中,那父留子去,如果家中是独子,独子留下。

  除了挑选外,还有自愿去河中戍守的士兵。

  去河中戍守有不少好处,首先军俸就高了,平时每月两贯钱,去河中则翻一倍,在河中戍守期间,家中土地还能免税赋。

  这个条件不错,反正也只去四年,很多士兵都着去见见世面,所以短短三天时间,自愿去河中戍守的士兵就超过一万人,这下就没必要挑选了。

  快到军营时,李邺又想到一个问题,便问萧华道:“像我在碎叶本来就有一部分军队,该怎么办?”

  “有多少人?”

  大概一千三百人左右!”

  萧华笑道:“一千三百人问题不大,本来就会多给一成的军俸,兵部允许自募一成的军队作为后勤,不用担心!”

  “粮食和军俸怎么给?”

  “粮食由你们自己解决,太遥远了,朝廷运送不了,会用别的方式补偿,军俸是委托宝记柜坊发放,支付给他们家人,每月运送几万贯钱去碎叶,显然不现实。”

  “卑职明白了,碎叶的军屯搞得不错,应该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第359章 河中新军

  萧华带着李邺进了大营,随即命令擂鼓聚将。

  “咚!咚!咚!”急促的小鼓声敲响,所有副尉以上将领纷纷向中军大帐赶来。

  一万两千人正好是一军,按照正规的配置,应该有六名鹰扬郎将,十二名鹰击郎将,二十四名校尉和四十八名副尉,另外还有旅帅和队正,以及火长,当然还有不少文职军官。

  不过河中并不是成建制的调动,而是临时拼凑而成,目前只有一名鹰扬郎将和一名鹰击郎将,校尉和副尉各三人,其他将领都空缺。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士兵戍守四年后回来,但中级以上将领不一定回得来,所以队正、旅帅这些低级将领不缺,但副尉以上将领基本上不肯去河中,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甚至被选中了也会找关系推脱。

  文职军官更是一个都没有,目前只有一名兵部员外郎暂时代任仓曹参军事,管理仓库物资,其他文职军官找不到人,也无人报名,安西都没有人愿意去,何况是更遥远的河中。

  大帐内只有稀稀拉拉八名将领,鹰扬郎将叫做王玄武,京兆府蓝田县人,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将领,无后台、无家财、无口才,是一个只会做事的闷葫芦,三十岁在陇右立功升任中郎将,得到王忠嗣赏识被调回长安龙武军。

  王忠嗣死后,他就彻底没有了后台,到现在五年过去了,还是一个中郎将,王玄武知道自己前途无望,河中军报名时,他第一个报名。

  鹰击郎将是鹰扬郎将的副手,一名鹰扬郎将配两名鹰击郎将,但目前也只有一名鹰击郎将报名去河西,此人叫段绪,京兆咸阳人,也是一个家境贫寒的三无将领,家里孩子多,还有年迈的父母,靠他一个人养活太难了,还得靠妻子给人洗衣补贴家用。

  如果去河中,他的俸禄能翻一倍,从目前每月六贯涨到十二贯钱,他就能养活家人了,所以他也报名去河中。

  三名校尉和三名副尉则是希望得到升官,他们都知道没人愿去河东,这是升官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萧华咳嗽一声,对众人道:“这位就是圣上任命的河中都督府首任都督李邺,云麾将军,爵封高昌郡王!”

  李邺名声在外,连军中都知道他绰号地藏魔,在云阳县杀人如麻,不过和文官不同的是,军中上下都一致支持他,只不过让众人意外的是,李邺竟然是高昌郡王,大家忽然意识到,对方是皇族。

  “参见都督!”众人一起单膝跪下行军礼。

  “各位将军免礼,请起!”

  李邺对军中各种礼仪制度都能轻松驾驭,但他也着实没有想到,正常应该是九十名中级将领,但现在居然只有八名将领,连一成都不到,萧侍郎怎么没有告诉自己。

  李邺看了一眼萧华,萧华明白他目光中意思,淡淡笑道:“凡事有利有弊,李都督目光不妨看长远一点。”

  李邺点点头,他明白萧华的意思了,虽然眼前将领太多,但从长远看,他可以自己任命将领,这倒是一个机会,他可以任命不少自己心腹手下。

  萧华又继续道:“李都督已经拿到了天子授予的旌节,兵部也签发了任命书,那么从现在开始,他就正式成为河中军主帅,也是各位的主帅,不过对外交战权和调兵权按照规定,必须要到上任地才能赋予,相信大家也明白,现在我要宣布任命书。”

  李邺心中有了计较,他便对萧华笑道:“人数少了一点,不如把队正以上将领都召集起来。”

  萧华点点头,“也好,把所有将领都聚集起来。”

  聚将鼓再次敲响,这一次,所有队正和旅帅都纷纷赶到中军大帐,人数就多了,济济一堂。

  萧华在众人的注目下,高声念了兵部的任命书,兵部的任命书可不是任命河中都督,那是天子的职权,兵部只是正式任命李邺为河中军主帅,把河中军军旗授予李邺,表示河中军成建制完成。

  萧华带着官员走了,众将再次向李邺行礼。

  李邺缓缓道:“从今天开始,我们河中军正式成立,我也有幸成为各位的主帅,也请大家相信我,我李邺只要在河中军一日,就绝不会亏待大家,我这里给大家表个态,四年后,在坐的各位,我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在长安买得起房。”

  李邺的许诺着实振奋人心,可以说是点中了每个人心中的渴望,大家都是关中人,谁不希望自己在长安有一座房子,哪怕是便宜的院子,一千多贯钱,对他们来说都不现实。

  现在主帅竟然公开承诺他们每个人都会在长安买得起房,怎么能不让他们激动,中军大帐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即进行职务调整,升段绪为鹰扬郎将,六位校尉和副尉升为鹰击郎将,李邺自己也兼任第一营鹰扬郎将,这样就有了三名鹰扬郎将和六名鹰击郎将,每一大营下面管辖四千人。

  当然,现在的调整还只是内部任命,等到碎叶后,把所有的缺口都补满,再报兵部和吏部审批。

  接下来便是探望士兵,李邺走进一座大帐,大帐内二十名士兵正在整理各自物品,队正高喊一声,“主帅到,起立!”

  二十名士兵立刻站起身,个个站得笔直,李邺笑着摆摆手,“我今天是第一天上任,想和大家聊一聊,大家请坐,随意一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