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350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你是说飞龙?”

  高力士点点头,“卑职前两天得到消息,庆王可没有告诉陛下实话啊!”

  “他对朕隐瞒了什么?”

  “庆王没有告诉陛下,他是怎么知道李邺进了泾源道?这个关键的信息隐瞒了,会误导陛下的。”

  李隆基负手走了几步,疑惑地问高力士道:“难道他不是查到军队的去向,才知道李邺进了泾源道?”

  高力士摇摇头,“他根本就不知道李邺的军队驻扎在哪里?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跑,还跑去了奉天县,他正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有人射了一封箭信给他,信中告诉他,李邺率军进了泾源道。”

  说完,高力士取出一封信递给李隆基,“这是老奴问庆王要来的,他说他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报信。”

  李隆基打开信看了一眼,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一眼认出,是飞龙的笔迹。

  “他想干什么?借朕的手杀掉李邺吗?”

  “不!不是!只要李邺离开了长安,任何人都杀不了他了,飞龙是借陛下的手逼反李邺,逼得李邺不得不靠向他。”

  李隆基眉头一皱道:“李邺不是他传人吗?还需要逼迫李邺向他靠拢?”

  “陛下有所不知,所谓飞龙传人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说法,李邺根本就不承认,他只认为自己是祖父事业的继承人,老奴了解那孩子,性格强硬,飞龙想利用他,控制他,都纯属痴心妄想,所以飞龙没有办法,才想利用庆王来逼反李邺。”

  李隆基沉思不语,高力士知道天子已经被自己说动了,他又继续道:“庆王的幕僚张通儒就是安禄山的心腹谋士,他拼命怂恿庆王杀李邺,他真正目的也是要把李邺逼反,一旦李邺被逼反,安禄山肯定会趁机带兵入京平乱,成为董卓第二,老奴就担心安思顺和哥舒翰会不会也趁机”

  李隆基脸色大变,良久,他负手长长叹了口气,“庆王太让朕失望了!“

  “陛下,亡羊补牢,现在还来得及!”

  “怎么说?”

  “陛下可以下旨让刑部侍郎房琯和大理寺卿吉温来联合审谶书案,然后根据刑部的建议来处理,必要时,陛下可以用郑昂顶罪,据老奴所知,整个案子都是郑昂策划,他想抓李邺进大理寺严刑逼供。”

  李隆基最终被高力士说服了,他也意识到,把李邺逼反,最终只会成全了飞龙,这种蠢事他不能做。

  “就按照高翁的建议,让刑部侍郎房琯和大理寺卿吉温联合调查此案!”

  下午时分,宫城内传出消息,天子下旨由刑部和大理寺联合重审李邺谶书案,旨意中写得很清楚,由刑部侍郎房琯牵头,大理寺卿吉温派人协助调查。

  这个消息让庆王李琮俨如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会突然发生这件事,父皇明明知道这个案子有问题,他还要让刑部重审,这不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吗?

  屋漏偏遭连夜雨,他急忙派人去找张通儒前来商议,却得到消息,张通儒父亲病重,他回老家探亲了。

  无奈,李琮又只得找另一个幕僚张弘前来商议。

  张弘是取代青衣人唐洸成为李琮的幕僚,本来很受李琮器重,但他考虑问题太保守,所以张通儒来了以后,李琮便把他冷落了。

  张弘匆匆赶来,行礼道:“参见王爷!”

  李琮心烦意乱地摆摆手,“不要多礼,我现在遇到了麻烦,想听听你的建议。”

  李琮便把发生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张弘,张弘眉头皱成一团,对李琮道:“卑职决定王爷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

  “谁?”

  “独孤烈!”

  张弘不慌不忙道:“独孤烈可是李邺的岳父,掌控兵部,有他在暗中相助,谁能拦得住李邺,李邺必然已经走出泾源道了。”

  “但天子可以动用哥舒翰的陇右军来包围抓捕他,区区一千人,抓他易如反掌!”

  张弘冷笑一声道:“这就是张通儒逃跑的原因,他知道自己的建议意味着什么?他再不逃,必死无疑!”

  “什么意思?”李琮一脸茫然。

  “王爷,用关隘封锁李邺,已经很不妥了,如果再动员哥舒翰的军队围剿,李邺肯定要造反了,张通儒就是想挑起李邺造反,让安禄山能够抓住借口进京平乱,天子肯定反应过来了,才重新调查李邺谶书案,摆明了就是要给他平反,防止李邺被逼造反。”

  “啊!”

  李琮一屁股坐下,他这才明白,自己被张通儒这个狗贼利用了。

  他哭丧着脸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王爷应该立刻进宫向天子请罪,说自己被张通儒蒙骗,如果天子愿意狠狠骂王爷一顿,那就没事了,现在就怕天子不骂啊!”

第540章 反遭清算

  庆王李琮在皇宫前跪了一天,天子李隆基始终没有理睬他,最后被宦官连说带劝,送回了府上。

  心力憔悴加上忧虑万分,李琮心知肚明,父皇肯定放弃自己了。

  想到夺嫡无望,将来还会遭到太子清算,重压之下,李琮回府后便病倒了。

  御史中丞郑昂也同样听到了消息,他感受到了危机,一般都是三司会审,这次特地把御史台绕过去,很可能就是针对自己。

  郑昂连夜赶到杨国忠府上,恳求杨国忠替自己求情。

  “相爷,这些都是庆王指使的,卑职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做,而且庆王信誓旦旦向卑职拍胸脯保证,都是天子的意思,既然他这样保证,那卑职就按照天子的意图的施行”

  杨国忠不耐烦地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既然是天子的意图,那你担心什么?”

  郑昂战战兢兢道:“可是天子要重审谶书案,还是让太子派系的人重审,那个案子根本站不住脚,一开审就露陷了。”

  杨国忠近一年来对郑昂也十分不满,以前郑昂做监察御史和侍御史的时候,非常谦卑,事事都要向自己请示,自从去年当上御史中丞,开始傲慢了,摆架子了,向自己请示变成了与自己合作。

  这次郑昂和庆王李琮合作根本没有通过自己,张均邀请他,他就屁颠屁颠跑去了,还把自己儿子拖下水,现在情况不妙了,他就来求自己,他怎么不去求庆王和张均?

  杨国忠喝了口茶淡淡道:“郑中丞不用担心,这件事牵连了很多人,天子也只是走走形式,一定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郑昂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万般无奈,只得悻悻走了。

  杨国忠望着他的背影,重重哼了一声。他开始在考虑新的御史中丞人选,他在御史台的心腹有很多,换掉郑昂这个和他谈合作的,换一个听话的手下。

  杨国忠现在不怎么关心李邺,他和李邺交集不大,他现在全身心盯着安禄山,据说安禄山把汉将全部换成胡将,这分明是要造反了,得向天子说明这一点,这可不是自己老声常谈,而是对方切切实实的行动了。

  可是杨国忠也知道天子讨厌见到自己,他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房琯接过了李邺谶书案,他当即点名让大理寺司直的彭海盐来协助自己。

  公房内,彭海盐对房琯道:“房侍郎,上午和我冯县令谈了谈,他说这个案子太荒唐,荒唐到他都不想受理,当时就想把这个诬告的妇人打一顿板子,但御史中丞郑昂及时出现,逼着他受理这个案子,他没办法只好带御史台的人去现场查看,到了现场后,御史台的人就喧宾夺主,把整个案子接过去了。”

  “冯县令说有哪些可疑之处,或者说荒唐之处吗?”房琯问道。

  彭海盐点点头,“他说了,第一,告状的妇人根本不识字,她说自己是听另一个厨娘说起来,而另一个厨娘说,她去后宅上茅厕,见郡王秉烛夜看谶书,看了整整一夜,结果这个厨娘也不识字。”

  房内哄堂大笑,房琯忍住笑道:“确实很荒唐,一个厨娘盯着主人看了一夜,她在想什么?”

  众人再次大笑,彭海盐又道:“还有更无耻荒唐的,县衙问两个妇人什么时候看到主人读谶书,她们一口咬定是去年十月,但李邺八月下旬就去敦煌了,十月份在哪里看谶书?

  何况这两个妇人都是今年三月才调去园宅,所以是一派胡言,后来她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又改口了,说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但三个月前李邺还在安西呢!

  更重要是,去年八月中旬李邺离开园宅后,便再也没有回去过,这个两个妇人李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张口诬告。”

  房琯点点头,“这个案子很好审,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诬告。”

  彭海盐沉吟一下道:“其实也有麻烦的地方,这个案子真正的操纵者是庆王李琮,还有御史台以及大理寺,相国张均也涉案,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是庆王李琮和御史中丞郑昂,大理寺少卿程晓准备好了监狱和各种审讯工具,因为一直没有抓到李邺,所以他还没有上场。”

  房琯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各位,有些话我可以对大家实言,这桩谶书案实际上是一桩政治案,是庆王、张均、郑昂等人为了迫害李邺网罗出来的罪名,天子一直在冷眼旁观,但李邺不甘被迫害,带着部属和妻女离开关中后,天子又担心李邺被逼造反,这才开始干涉这个案子,高翁给我说了几个原则,大家要记住了,第一,天子是在拨乱反正;第二,不赞成涉案人员扩大化;第三,主要责任由御史中丞郑昂承担。”

  众人顿时明白了,这次郑昂要倒大霉了。

  房琯又道:“还是从案情本身开始,那两个女人要重新审问,还有园宅内所有人都要记录口供,还有那些谶书,我们要确定它的来源,所以最早发现谶书那几个御史台官员也要严审,至于御史中丞郑昂,先严密监视他,一旦口供下来,就立刻抓捕软禁!”

  丹凤门两侧紧靠皇城修建了很多官方建筑,都是每个省台官衙的对外窗口,刑部也在这里有一座官衙,主要方便于刑部审案。

  大理寺出动五十名缇骑负责协助审案,所有嫌疑人和证人都被带到刑部官衙,一一进行审讯的提问。

  两个妇人这次害怕了,不敢再狡辩,老老实实把一切都交代了,一名御史台官员给她们每人一百贯钱,让她们诬告李邺,谶书也是她们藏进书房。

  这名御史台官员很快就被两名妇人指认出,正是御史台掌书记陈智。

  在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陈智无法狡辩,只得承认了他受御史中丞郑昂的指使,各给两名妇人一百贯钱,同时他在一家书铺购买了十三卷谶书,让两名妇人提前藏进书房内。

  彭海盐随即找到了书铺掌柜,掌柜承认陈智在自己这里购买了十三卷谶书。

  至此,所有的人证和物证都闭环了,房琯用天子所赐金牌将御史中丞郑昂停职,随即将他软禁在大理寺内。

  高力士找了一个机会向天子李隆基汇报,“陛下,谶书案已经查清楚了!”

  李隆基眉头一挑,“才三天就查清楚了?”

  “陛下,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案子,各种漏洞百出,一查就清楚了。”

  李隆基点点头,“朕知道,这件事你处理就行了。”

  “但御史中丞郑昂怎么定罪,需要陛下明示!”

  “他是主犯吗?”

  “他是不折不扣的主犯,从策划到执行都是他一手操纵,他对李邺也是出于私怨,说起来他还是李林甫的女婿,李林甫死后,他立刻休妻另娶,拼命抨击李林甫,才得到杨国忠的重用,从监察御史升为御史中丞,此人人品太差,无德无能!”

  李隆基缓缓道:“既然如此,就将他革职为民,全家发配岭南!”

第541章 再回长安

  谶书案在一个巨大的反转中结束了,天子李隆基颁布诏书,定性谶书案是一个诬陷迫害事件,御史中丞郑昂为泄私愤,炮制假谶书陷害安西节度使李邺,罪责深重,特罢免其一切职务,没收财产,全家发配岭南充军。

  其余参与此案的御史台官员也一律革职,贬黜为民,永不录用。

  至于诬告李邺的两名妇人斩首论处。

  其余涉案官员皆以严重失德警告,记入吏部备案,一旦官员被认定为严重失德,基本上仕途就算到头了,而相国张均则剥夺执政事笔权力两年,并罚俸半年,令其在家反省。

  天子李隆基随即下旨,封李邺女儿李玉沙为敦煌县主,按照礼制,只有亲王的女儿才能封为县主,李隆基破格封李邺女儿为县主,这既是一种安抚,同时也是一种暗示。

  想想也是这样,安禄山、哥舒翰和安思顺都封了王爵,那最早封郡王的李邺当然也很快会封为王爵了。

  时间一晃到天宝十四年的一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再次降临,笼罩了河西走廊,甘州张掖县也被大雪完全覆盖了。

  李邺站在窗前,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外面鹅毛般的大雪。

  这是他们自己的宅子,裴三娘特地买下了一座八亩宅,新房子,裴家已经帮他们收拾妥当了,他们从十一月回来,已经住了快两个月,也渐渐适应了河西走廊的气候和水土。

  妻子独孤新月也坐在火盆旁,手中把玩着一块羊脂美玉,他们财产几乎都存放在宝记柜坊,随身只带了一些金银细软和数十块美玉。

  “夫君,把窗户关上吧!星官在睡觉呢,会着凉的。”

  李邺歉然笑了笑,关上了窗户,他坐在火盆旁,看了看摇篮睡得正香的女儿,对妻子笑道:“我们烤的炭火其实是有毒气的,如果在密闭的房间烧炭,会不知不觉中毒死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3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0/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