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把内库的财宝和兵甲运走,他们有一万头骆驼在长安,正好可以运输。
“安排一下吧!先用骆驼运到商州去,主要是内库和兵甲库。”
王遂舟点点头,“卑职今天就开始装箱!”
从城外回来,长安大街上十分热闹,今天大部分士兵领了赏钱都放假了,大街上都是三三两两的士兵。
平康坊是人最多的,这里酒楼妓院密集,大量士兵被吸引而来,热闹景况不亚于天宝繁盛时期。
大街上还有不少骑兵巡逻队,他们主要是维护秩序,维持军纪,现在是放假期间,士兵们喝酒逛妓院,巡逻队不会管,但如果打架斗殴,或者寻衅滋事,欺压平民,巡逻队就要过问了。
大街上有很多牛车,运载着一家老小和各种物品,这是京兆府各县的百姓开始陆陆续续回家了。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新年,大家心中都有点慌了,刚刚一放开,他们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不知不觉,李邺进了宣平坊,来到了自己家的府门前。
他府上也安排了新丰县的十几户百姓,私人用品都已经打包带走,剩下的家具厨具之类,给他们用一用也无妨。
李邺最终没有进府,转身走了,事实上,他正式册封为鲁王后,这座几亩的小宅作为鲁王府就不太合适了。
第703章 功高震主
今天是天子李亨率领朝廷抵达汉中南郑的第六天,事实上,他从离开灵武开始,眼睛都一直在盯着长安。
他在长安附近派了不少斥候,更重要是,崔光远一直暗中和他联系,每天崔光远都会发鹰信告诉他作战情况,使李亨对长安攻防战十分了解。
下午时分,李亨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昨天是燕军和守城唐军的决战之日,一早崔光远就应该从长安发出鹰信,那么中午就应该收到了。
李亨极为关注昨天的激战,他心里有数,如果昨天燕军拿不下长安,那么长安基本上就保住了。
就在这时,太子李豫飞奔而来,激动道:“父皇,崔使君发来喜讯!”
“快说!什么喜讯?”李亨连忙迎上前问道。
“昨晚三更时分,安禄山大军向东撤军了。”
李亨激动得仰天直呼:“天佑大唐!天佑大唐!”
“父皇,关键时刻,李邺不仅挽救了朝廷,居然还收复了长安,让大唐在困境中重新崛起,不愧是国之栋梁。”
李亨欣慰点点头,“他这次表现确实不错,关键时刻靠得住,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待,朕会好好奖赏他。”
“父皇,要不要告诉相国们?”
李亨点点头,“你去召集吧!”
李豫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亨在房间里兴奋地走了两圈,他又吩咐道:“把太傅给朕找来!”
太傅就是大宦官李辅国,李亨长期被父亲长期打压,性格变得十分懦弱,而且没有主见,很多时候都是李辅国替他做决定,他再把李辅国的意思变成自己的意见,再和大臣协商。
片刻,李辅国笑眯眯走进后堂,“恭喜陛下了!”
“太傅也知道了?”
“外面都传开了,满城欢腾,老奴当然知道!”
李亨随即道:“朕马上要和相国们商议此事,朕想先听听太傅的意见!”
李辅国当然也是有备而来,他沉吟一下道:“陛下要做三件事,事前、事中、事后,首先是事前,要立刻派特使赶去长安巡视,了解情况,老奴建议让鱼朝恩率三万军队前去,接管长安,控制皇宫和仓禀财物,并督促李邺尽快离开;
事中就是陛下尽快返回长安,在长安再次登基,君临天下,并把皇宫诸事处理妥当,恢复朝廷运转,重新考虑权力分配,老奴可以提供详细方案。
事后则是恢复社稷,建立君威,把李邺在长安的影响彻底去除,同时把天下各地的官员任免权、军权和财权尽快收拢于手中,安排好太上皇,尽快扑灭安禄山的叛乱,彻底恢复大唐社稷。”
李亨一怔,“清除李邺在长安的影响,朕不太明白!”
李辅国冷笑一声道:“他可是登录进了太庙的宗室亲王,在大唐危机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大唐,如此丰功伟绩,难道他没有资格再上一步吗?”
李亨的脸刷地白了,李辅国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他,他忽然意识到,李邺威胁到自己皇位了。
李辅国低声道:“这件事陛下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要再提,老奴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案如果?”
李亨极为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道:“太傅的三个方案非常好,朕记住了,今天估计就谈谈事先,除了让鱼朝恩率军前往外,恐怕还要安排一名相国前往,太傅觉得谁合适?”
李辅国冷冷道:“估计相国们会推荐李岱前往,但陛下不要答应,俗话说,父子连心,李岱就算装得清高,也一定会有私心,老奴建议让房琯前往。”
李亨默默点头,“朕记住了,多谢太傅及时提醒!”
很快,在临时皇宫的议事堂内,五名相国聚集一堂,想到马上就能返回长安家中,每个人都十分兴奋。
众人都在讨论怎么尽快返回长安,当然汉中的条件也不错,山清水秀,空气湿润,比灵武好多了,更重要是,从巴蜀解来的大量钱粮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大问题,士兵的军俸解决了,官员的俸禄解决了,还在巴蜀募兵数万人,补充了朝廷的兵力不足。
虽然汉中很舒适,但比起长安,汉中也只能算乡野山村,小住怡情可以,长住生活不行。
这时,有侍卫高呼,“陛下驾到!”
众相国纷纷起身,李亨春风满面地走了进来,众人一起行礼,“参见陛下!”
“各位爱卿免礼,请坐!”
众人坐下,李亨在自己的龙塌上坐下,摆摆手笑道:“朕和大家一样,心中充满了欣喜,原本只是想围魏救赵,让我们能从险境离开,没想到居然光复了长安,天佑大唐,鲁王之大功,可与开国之功并论,完全有资格登凌烟阁!”
这个时候,李亨对李邺的评价还是很高,把他和开国功臣想提并论,居然还提到了可以留像于凌烟阁。
当然,李亨再三强调李邺的大功,也是在强化他臣子的身份,李邺立下大功不假,但这只是他作为臣子的义务,不要有超越臣子的非分之想。
李亨又道:“我们要尽快接手长安,恢复长安和关中秩序,安抚长安民众,恢复朝廷运转,调动天下的财力、物力和兵力,彻底剿灭安禄山的叛乱,各位都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做?”
右相韦见素道:“陛下,当务之急是朝廷派代表去长安和李邺接触,并了解长安的情况,然后商议长安交接手续,同时还要确定对长安立功将士的封赏,微臣建议,特使明天就出发北上!”
李亨淡淡道:“朕已经下令让元帅府副司马鱼朝恩率领三万军队连夜北上,协助李邺清剿安禄山在关中余孽,然后让崔光远和李邺做初步交接,朕以为,交接不宜拖延太久。”
众人都暗暗吃惊,军队已经先走一步了,恐怕天子还是不太放心李邺,用军队实质性的接管长安,李岱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脑海忽然跳出了四个字‘功高震主’。
李亨又看了一眼众人,笑眯眯道:“那位相国愿意主动请缨,代表朕前往长安查看情况,替朕打前哨?”
沉默片刻,房琯举手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李亨迅速看了一眼李岱,见他低头一言不发,便点点头,“难得房相国主动请缨,那就由代表朕出使长安,明天一早出发!”
李岱心事重重回到临时府中,妻子裴三娘迎上前笑道:“儿子立下大功,怎么当爹的反而忧心忡忡呢?”
李岱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小声道:“去书房说!”
李岱已经查清了天子安插在他身边的监视者,就是他的护卫武国蕴,但李岱还怀疑内宅也有侍女被天子收买,和武国蕴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监视自己,由大宦官李辅国负责。
内宅一共有八名侍女,现在看不出谁是监视者,所以李岱格外小心。
他顾不上吃晚饭,快步先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第704章 逐步撤退
李岱回到了书房,只有回到书房,他才有一种安全感,今天议事,天子嘴上在夸赞儿子,但目光却盯着自己,让他很不舒服,天子就害怕自己主动请缨去长安。
天子的心思啊!明显是邺儿功劳太大,让他心中忌惮起来了。
这时,妻子裴三娘端着一盏茶进来,随手把门关上,她也恼火道:“如果让老娘查出监视人是谁,老娘非戳瞎她的眼睛不可!”
李岱叹口气道:“娘子不要生气了,不止我一人,我听独孤明说,有五十多名官员被监视,甚至独孤烈也被监视。”
裴三娘冷笑:“原以为新天子登基,会比老皇帝好一点,结果发现老皇帝还好得多,至少不会监视大臣,至少不会限制我出行,我要去襄阳看孙女,你让不让我去?”
李岱点点头,“娘子要去就去吧!”
“真的?”
裴三娘有点不信,“你不是说天子不批吗?”
李岱苦笑一声道:“邺儿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你探亲的理由充分,我想天子不至于再阻挠了吧!”
“那我就不懂了,既然邺儿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伱好像还不太高兴,为啥?”
李岱起身打开门看了看外面,又打开窗子看了一眼外面,提笔写了四个字:‘功高震主’。
裴三娘浑身一震,她立刻明白了,“天子要对邺儿动手?”
“现在还不会,但我估计很快了。”
裴三娘顿时焦虑起来了,“他们不会找借口杀了邺儿吧!”
李岱叹口气,“登得越高,就跌得越重,我会给他写封信,让他好好考虑一下。”
当天晚上,李岱给儿子李邺写了一封长信,让刘武通连夜赶往长安。
长安,大明宫,夜里没有月色,天气阴沉,北风呼啸,异常寒冷,一场大雪即将到了。
数百士兵手执火把,将内库前的空地照如白昼,空地上堆放着数千口大箱子,李邺将内库的数十万件财宝和三百万金币全部打包带走,这不是他个人的需求,这些都是财富,是他将来养军的本钱。
上千名士兵都在忙碌装卸,将这些大箱子捆绑好,放在骆驼的背上。
李邺之所以选择在夜间出发,他主要想避开崔光远和苏震的耳目,在对付安禄山大军时,他们齐心协力,但一旦共同的敌人消失,他们就开始各为其主了。
李邺很清楚,崔光远一直在利用鹰信和天子暗中联系,这一点他也能理解,毕竟崔光远是京兆尹,苏震是万年县县令。
虽然崔光远不会阻拦,但当着他面把东西拿走也不太好,至少给他一个给上面交代的理由。
当然,李邺也并非所有的物资都带走,粮食、茶叶、油料等等大宗物资他不带走,左藏库内的六十万贯钱、大量布匹、绸缎、铜器、漆器,纸张、名贵木材等等,他也不带走。
他就带走军器库的兵甲和内库的财宝,另外还有五百名高水平的工匠。
他在长安招募的五万军队中,有两万人愿意跟随他南下,这让李邺十分感动,为了避免和朝廷发生不愉快的冲突,李邺决定分批撤退了。
今天他已经得到确切消息,安禄山大军已经过了潼关,向洛阳浩浩荡荡去了,敌军已远去,那么李邺的第一批军队三万人也要撤退了。
驼铃声响起,三千头骆驼运载着六千口大箱子进入皇城夹道而行,他们将在城外和其他满载军械物资的六千头骆驼汇合,另外还有一千头骆驼主要是驮负粮食,由裴琇统领的一万骑兵押送,大军浩浩荡荡前往商州武关。
李邺来到曲江池城头,望着万头骆驼队伍和一万骑兵绕过曲江池,向东南方向的蓝田县而去。
这时,李晟匆匆走来道:“卑职刚刚得到消息,鱼朝恩已经率领三万大军北上,他们走子午谷,将在三天后抵达长安。”
李晟已经明确不跟随李邺去襄阳,李邺带不走的军队都由他统领,所以他倍受崔光远的拉拢,但李晟不去襄阳是因为家族的原因,而他本人已经归心李邺。
所以他得到消息都会及时通报李邺。
李邺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我后天就可以正式离开长安了,明天我要和崔光远交接一下,你也一起来吧!我把长安防务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