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471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就算大将军运气好,寿终正寝,躲过清算,那大将军的子孙呢?各个大将和他们的子孙呢?朝廷会放过他们吗?大将军有没有问过他的意愿,他们愿意投降吗?”

  史朝义跪下垂泪道:“父亲投降了朝廷,三军将士还会归心吗?”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的配合让史思明动摇了,他本来就不是真心投降,只是缓兵之计罢了,但阿史那承庆提醒了他,他忘记了将士们的利益?一旦将士抛弃了他,朝廷杀他不就像杀条狗一样容易。

  史思明低头不语,他在考虑怎么解开这个局。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意味深长对望一眼,时机已经成熟,史朝义低声道:“父亲,孩儿有一个想法.”

  酒宴结束,乌承恩有点喝多,被儿子搀扶到寝房,乌承恩的儿子乌庆元也是安禄山手下大将。

  他扶父亲坐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水,乌承恩把水一饮而尽,长长出口气,哈哈笑道:“今天真痛快,史思明居然在我面前下跪,难得有今天!”

  乌庆元担心道:“父亲今天宣读了史思明的封官,但手下大将们却得到没有任何册封,大家心中都不安,都来问我是怎么回事?”

  乌承恩见四下无人,低声道:“你知道什么?这就是李大将军的离间之计,封了史思明高官,下面人却片官不得,肯定会强烈不满,时间久了,就会和史思明离心离德。

  那时我们再拉拢他手下大将,一举将史思明干掉,再抢了他的钱,大家树倒猢狲散,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史思明,我乌承恩就成为朝廷第一功臣,还怕没有荣华富贵?我们是张掖人,当年张掖安兴贵家族的百年富贵不就这样得来的吗?”

  就在这时,床后背忽然传来两声冷笑,紧接着两名黑衣人飞奔出去,在院子里大喊:“来人,乌承恩造反!”

  乌承恩吓得魂飞魄散,他急忙去拿行李,但来不及了,埋伏在外面的数十名武士一拥而入,将乌承恩父子按倒在地。

  阿史那承庆快步走进来,喝令道:“搜查他的行李!”

  士兵们很快便从行李中搜出乌承恩的免死铁券和李光弼给乌承恩的密信,教他怎么干掉史思明,解散幽州军,并承诺保举他为张掖郡王。

  这时,史思明父子也走进来,乌承恩吓得面如土色,拼命磕头求饶。

  阿史那承庆把信递给了史思明,史思明眯眼看了信,眼中杀机顿起。

  他上前揪住乌承恩脖领,狠狠抽了他十几个耳光,咬牙道:“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就这样报答我,把我出卖给大唐皇帝?”

  乌承恩哭泣道:“都是李光弼想的主意,和天子无关!”

  “放伱的狗臭屁,李光弼能给你免死铁券?你当我是三岁孩童吗?”

  史思明又向南方跪下,放声大喊道:“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君逼臣死,臣不得不反!”

  史思明霍地站起身喝令道:“把他们二人拖下去斩首,用他们人头祭旗!”

  他又厉声道:“给我擂鼓聚将!”

  “咚!咚!咚!”

  聚将鼓声敲响,史思明在数百名将领面前正式宣布,不接受唐朝册封,他将继承安禄山的未尽事业,他下令将唐朝使者和随从斩杀殆尽,又再次举起了反唐大旗。

第754章 隔墙有耳

  史思明再次造反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让天子李亨极为不满,其实他是打算和史思明达成妥协,让史思明称臣,默许他割据幽州,也就是藩镇模式。

  无奈大臣们不同意妥协,最后迎来令李亨无比沮丧的结果,史思明再度造反。

  太子李豫看出父皇的心情很糟糕,便劝他道:“父皇也不必气恼,史思明本来就不是真心投降,就算他现在不造反,一两年后还是会造反,他杀乌承恩只是找个借口罢了。”

  李亨叹口气道:“朕不光是为史思明造反生气,而是朕明明同意史思明投降,但朝臣却不答应,逼着朕采纳他们的方案,皇儿不觉得这是相权在压制皇权吗?”

  李豫半晌道:“朝臣也是为了大唐社稷!”

  李亨摇摇头,“你现在还不理解,将来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孤家寡人。”

  李豫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可不能提继承皇位之事,会让父皇敏感,他连忙岔开话题道:“父皇,九大节度使已经聚兵相州,请父皇下旨让儿臣出征!”

  李豫眼中露出期待的目光,他想成为主帅,率领二十万大军一举灭了安庆绪余孽。

  李亨刚要欣然同意,忽然见李辅国躲在帘幕后向自己使眼色,李亨点点头,“皇儿先下去,朕考虑一下。”

  李豫见父皇的表情明明是要答应,怎么一转眼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心中着实奇怪。

  李豫无奈只得躬身道:“儿臣告退!”

  他慢慢退下,转身刚要走,眼角余光却忽然瞥见了躲在帘幕后的李辅国。

  李豫顿时明白了,一定是李辅国给父皇使了眼色,他心中大怒,恶狠狠地盯了一眼李辅国,转身快步离去了。

  李辅国心中冷笑一声,真不知天高地厚了,敢给自己甩脸色,他以为自己一定能当皇帝?

  待李豫走远了,李辅国才从黑暗中闪身出来,躬身对李亨道:“莫非陛下真要任命太子为主帅?”

  李亨叹息道:“九大节度使,朕觉得只有太子才适合镇住他们!”

  李辅国淡淡道:“陛下莫非忘记了当初我们在庆州的约定吗?”

  李亨顿时沉默不语,他确实想起了当初在庆州时的事情,他感慨李氏皇朝的传统,除了高宗是正常即位,其他皇帝都是靠兵变上位,包括高祖也是率军造反,太宗、中宗、睿宗,到自己父皇,再到自己,都是靠兵变上位,他发誓不能再这样轮回下去。

  李辅国就和他做出一个约定,绝不能让太子掌兵权,所有的兵变都是因为太子掌握军权后引发的。

  李亨良久叹了口气,“多谢大将军提醒,朕险些忘记了。”

  李辅国又缓缓道:“陛下刚才感叹相权压制军权,根本原因是陛下没有可用之人,实际上真正拥戴陛下,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之人,是我们内侍,只有我们才会为陛下赴汤蹈火,替天子和朝臣斗争,就像太上皇用高力士、用杨思勖、用牛仙童,用袁思艺,用边令诚,正是有这些内侍前仆后继,为太上皇竭心尽力,太上皇才会大权在握四十余年。

  以前我就给陛下说过,这就是帝王心术,用内侍集团制衡大臣和勋贵,其实是东汉中期皇帝的一贯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皇权高度地掌握在天子手里。

  如果陛下忘记了,我再次提醒陛下,皇帝膝下无孝子,只有内侍才是皇帝的亲儿子。”

  李亨叹息一声道:“大将军的话,朕铭记于心。”

  “那陛下应该知道,怎么任命太子和三军主帅了。”

  李亨默默点头,他确实知道了。

  当天晚上,李亨颁发旨意,任命太子为三军主帅,坐镇洛阳,遥控二十万大军攻打相州。

  李亨同时任命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在相州节制监督九大节度使。

  太子李豫为务虚主帅,而宦官鱼朝恩才是真正的主帅。

  东宫内,太子李豫正在和太子妃沈氏闲聊,前几天举行了一个选妃仪式,来自世家权贵的一百多名年轻女子参加,名额有十几个,主要是给皇族适龄男子选妻。

  太子原本的王妃是崔氏,虢国夫人杨玉珮的女儿,因家族覆灭,不久前抑郁而逝。

  良娣沈珍珠正式晋升为太子妃,这样,她的良娣之位就空出来了,所以太子妃也准备利用这个机会给丈夫补选一名良娣,也就是偏妃,太子的偏妃叫良娣,亲王的偏妃叫孺人。

  “殿下,这三个都不错,独孤启明是工部侍郎独孤峻的嫡女,独孤家族之女,单纯活泼,裴芳芳出身闻喜裴氏,端庄温柔,诗书皆好,卢乡思出身范阳卢氏,也很温婉大气,擅长绘画。”

  李豫有心事,对这个选妃兴趣不大,他笑了笑道:“看样子爱妃比较偏向这个独孤启明。”

  沈珍珠抿嘴笑道:“我确实偏向这个独孤启明,是有原因的。”

  “你说说看,什么原因?”

  “首先现在的崔良娣出身清河崔氏,伱不可能娶两个河北世家之女,所以卢乡思就不用考虑了,只剩下裴芳芳和独孤启明,但臣妾考虑,夫君是太子,必须要平衡,你宁可娶三个山东世家之女,而不考虑关陇贵族,这很不明智,会让关陇贵族对太子殿下不满,也会影响太子的支持者,既然臣妾出身江南,崔氏出身河北,那第三个必须是关陇。”

  王妃的平衡之论让人信服,李豫点点头,“改天王妃领这个独孤启明给我看看,我若看中了,那就选她!”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在李豫耳边说了几句。

  “什么?”

  李豫脸色大变,蓦地瞪大了眼睛,“已经决定了吗?”

  宦官点点头,“已经下旨了!”

  “混蛋!”

  李豫情绪失控了,他狠狠将手中茶盏狠狠摔在地上。

  “砰!”茶盏顿时摔得粉碎。

  沈珍珠愕然站起身,一时不知所措。

  太子李豫气得咬牙切齿大骂,“阉党误国!阉党误国!”

  沈珍珠脸色一变,连忙挥手对几名宫女道:“你们都出去!”

  几名宫女连忙出去了。

  沈珍珠上前跪下,“国家大事臣妾不知,但太子暴怒失态,确实不应该。”

  李豫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他负手走到窗前,目光盯住窗外,胸口剧烈起伏,想到李辅国那张丑恶的脸庞,他心中就有一种无比的憎恨。

  让自己坐镇洛阳当三军主帅,一定就是这个阉贼的主意,把军队主帅实权给了鱼朝恩。

  父皇为什么要宠信三个阉贼?为什么?他们三个阉贼把大唐害得还不够惨吗?

  沈珍珠没有打扰丈夫的沉思,收起来了地上的碎瓷片,悄悄退了下去。

  李豫这一站,就是一夜。

  李辅国眯眼听完小宦官的汇报,他重重把茶盏往桌上一搁,冷冷道:“竟敢骂咱家是阉党,他好大的狗胆,看来他是不想当这个太子了。”

  老宦官曹敬恩在旁边尖声道,“阿翁,太子对我们一向有仇恨,他若登基当皇帝,肯定会杀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上位。”

  李辅国缓缓点头,“咱家当然知道,但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得从长计议!”

  李辅国负手来回踱步,他首先得找一个能替代李豫的皇子。

第755章 得罪小人

  九大节度使围攻相州安阳县,令天下瞩目。

  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襄阳节度副使杜宽、淮西节度副使鲁炅、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郑蔡节度使张巡。

  因为李邺的出现,使得历史发生了偏转,很多历史人物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比如季广琛,他应该作为郑蔡节度使的身份出现,但他现在是襄阳节度使,而且李邺不让他出面,让副使杜宽出面。

  再比如张巡,他本来应该是死守宋州睢阳县,阻挡燕军攻打江淮,没人肯救他,最后粮食断绝,全城皆亡,十分悲壮。

  也是因为李邺的出现,历史发生了偏差,燕将尹子奇确实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宋州,张巡率领三千士兵在睢阳县拼死抵抗,长达九十天。

  但由于李邺偷袭攻占长安,安禄山命令安庆绪围魏救赵攻打荆襄,迫使李邺回兵,安禄山的旨意使安庆绪不得不下令停止攻打宋州,军队转而攻打荆襄。

  这就无形中给张巡解了围,但张巡也确确实实抵挡了三个月,破坏了燕军攻打江淮的计划,立下大功,天子李亨便封他为郑蔡节度使,虽然避免了杀妾犒军的悲剧发生,但张巡也同样失去了名垂千古的机会。

  人生就是这样,所有得必有所失,保全了今生的性命,那就失去了身后的名声,唯有死才能悲壮,唯有悲壮才能被后人铭记。

  鱼朝恩已经抵达安阳县三天了,他首先检阅了二十万大军,对军队颇为满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4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