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即下令,二十万大军围困安阳县,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攻城。
事实上,在鱼朝恩到来之前,唐军已经围绕安阳县发动了几次大战,李光弼在卫州击溃了安庆和的三万军队,高尚逃走,安庆和被斩杀。
紧接着,郭子仪在内黄县全歼了武令洵的两万军队,武令洵被乱箭射杀。
郭子仪又开始挖掘安阳城地道,准备引安阳水倒灌安阳城,李光弼则调集投石机,准备用巨石砸开城门。
攻打安阳县进行得如火如荼,但随着鱼朝恩的到来,一切都叫停了。
鱼朝恩只允许围城,不允许攻城,这是天子的命令,违令者,当斩!
这天上午,李光弼和郭子仪一起来到监军大帐,鱼朝恩正在赏玩他收藏的玉器,头也不抬问道:“两位为何事而来?”
鱼朝恩名义上是监军,实际上就是主帅,任何军事行动都要经过他同意才能实施,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那不是主帅是什么?
李光弼忍住气道:“敌军军心动摇,士气低迷,卑职认为应该趁这个机会大举攻城,一鼓作气拿下安庆绪,平定安禄山之乱!”
鱼朝恩冷冷道:“平定了安阳县,天下就太平了,史思明怎么办?”
“监军,史思明是史思明,安庆绪是安庆绪,这是两件事,我们是在攻打安阳,不是在攻打范阳。”
“李将军怎么知道这是两件事?你自己不是说,史思明很可能会来救援安阳吗?”
旁边郭子仪有点明白鱼朝恩的意图了,他笑眯眯问道:“莫非鱼军使是想围城打援?”
郭子仪语气谦虚,态度也温和,鱼朝恩点点头,“老将军说得没错,本监军就是这样考虑的。”
“这根本就不现实!”
李光弼一口否决道:“史思明杀了安守忠,吞了安庆绪的财富,他巴不得安庆绪去死,怎么可能来救他?”
“是吗?”
鱼朝恩满脸讥讽道:“李将军也很自信认为乌承恩一定会杀了史思明,结果呢?史思明又重新造反了,这是不是李将军所期待的?”
“你——”
李光弼气得咬牙道:“史思明的投降根本就没有诚意,他只是假意投降,养精蓄锐,日后东山再起罢了,接受他的投降是愚蠢的行为。”
“李将军是在抨击天子愚蠢?”
李光弼心中大恨,他克制怒火道:“我没有说天子,我就是说史思明信不过,我们应该一鼓作气灭了安庆绪,然后趁史思明兵力虚弱,我们再北上灭了史思明,一举扫灭反叛。”
“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鱼朝恩不理睬李光弼,又问郭子仪,“老将军认为史思明会来救援吗?”
郭子仪沉吟一下道:“唇亡齿寒,史思明最后还是会来救安庆绪,我就怕大家在等待中士气消磨没有了,会贻误了军使的战机。”
“耐心围困就是了,等安阳县内粮食断绝,我们不战而胜,岂不是最好的结果?”
无论李光弼和郭子仪怎么劝说,鱼朝恩就是不答应攻城,两人无奈,只得告退出账。
李光弼仰天长叹,“让一个狗屁不通的宦官来指挥二十万大军,我们怎么可能取胜?”
郭子仪急向他使眼色,李光弼冷冷道:“他要听见就听见吧!我不在意。”
说完,他转身扬长而去,郭子仪暗暗叹口气,只得摇摇头走了。
鱼朝恩慢慢走出来,望着李光弼走远的背影,咬牙道:“竟敢辱骂我,若不杀伱,我誓不为人!”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河陇军和吐蕃军在上月交战了两次,各有胜负,李邺率军渡过黄河,攻下了兰州最北面的广武县,全歼吐蕃军一千余人,打通了前往河西的最后一个障碍。
与此同时,马重英也率两万吐蕃军杀进洮州,两千吐蕃军夜袭漠门军城得手,守漠门军城三百唐军不幸全部阵亡,消息传到临潭县,唐军守将王廓自知守不住县城,率一千余唐军撤回洮水以东,吐蕃军又重新夺回洮州。
双方没有再继续作战,都暂时认可了洮水这条分界线,李邺需要时间训练新兵,马重英也需要时间重建情报体系。
六月是比较平静的一个月,马重英返回吐蕃向赞普汇报陇右的最新局势,李邺也回到了汉中。
女人如水,她可以消磨掉男人的斗志,使意志软弱者彻底沉沦,但同样也能洗去男人的疲惫,让意志坚定者重新振作。
就像鸦片,它是毒品,但同样也是药,关键看用它的人。
李邺泡在装满热水的浴桶里,杨玉环柔若无骨趴在他身上,用白皙的手指拨弄李邺下巴的胡茬,娇声笑道:“天天吃一道菜,不腻吗?”
李邺笑着摇摇头,“我准备活一百岁,吃到一百岁。”
“这么喜欢吃,那应该带在身边才对,随时可以,对不对?”杨玉环媚眼如丝地看着他。
“是你们商量好的吧!”
李邺笑眯眯道:“昨天一个小的哭着闹着要跟我去,我没答应,今天又换了一个方式,换了一个说客。”
“那都怪你,是你自己写信来说,金城很安全,我们的心飞去了,今天你再不答应,明天会是一个老的,拎着你的耳朵教训你。”
李邺拉着她的手,暗示她道:“让我想想,最好你再诱惑我,让我投降,说不定我就答应了。”
杨玉环心领神会,整个人都沉入水中。
入夜,家庭会议召开了,李邺抱着两个女儿对众人道:“我实话实说,安全方面问题不大,金城那边就是条件没有汉中好,空气稍微干燥,冬天很冷,我倒是准备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大宅,我走的时候还在修缮,估计回去的时候差不多了。”
“有女道观吗?”裴三娘问道。
“当然有,有座玄元宫就是女道观,距我们宅子很近,也就一百多步,大娘,佛寺也有,您别担心!”李邺笑着对木大娘摆摆手。
木大娘像孩子一样开心笑起来。
李邺沉吟一下,又肃然道:“可能夏秋和吐蕃军会有一场恶战,我原本考虑这场恶战结束后,再把大家接过去,这样会更安全一点,现在既然大家都想过去,虽然安全上稍微弱一点,但我也有把握保证家人的安全。”
独孤新月笑道:“那就带我们过去吧!一起创业,我觉得更有意义。”
第756章 梁州论政
次日上午,李邺来到官衙,召见了军师李泌。
不多时,李泌匆匆来到官方,躬身道:“参见殿下!”
“军师请坐!”
李泌坐下,笑眯眯问道:“这次殿下是否要带一部分人过去?”
李邺点了点头,“这次先把军部带过去,下一次政务,转运,监察再过去。”
“是否因为安全问题?”
李邺摇了摇头,“和安全无关,主要是官衙和官宅不足,现在正在修建,下次过去,差不多就建好了。”
“殿下把根基放在金城,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我们都非常赞成。”
李泌本来还想找机会好好劝一劝李邺,把根基放在张掖确实不妥,那里胡人太多,又远离中原,容易被边缘化,除非是想向西域发展,那倒也可以。
但殿下并没有放弃问鼎天下,作为李氏宗室,他完全有资格、也有机会继任大唐社稷。
没想到殿下自己选择了金城县,着实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
“现在朝中有什么大事?”李邺笑问道。
说到朝中大事,李泌叹息道:“殿下果然所料不差,史思明果然又造反了。”
在襄阳时,他们就得到消息,史思明主动向朝廷投降,所以天子才急于解决襄阳,但李邺当时就对众人说,史思明是假投降,很快会再造反。
几个月后,李邺的预言果然应验了。
李邺笑问道:“发生了什么事,让史思明再度造反?”
“卑职看了史思明发的檄文,是因为朝廷没有诚意,想置他于死地,他想投降,奈何朝廷不准,他只得再度造反。”
李邺摇摇头,“当初我说史思明会再造反,有两个原因,一是史思明罪恶深重,杀戮无辜百姓超过百万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其次便是史思明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他本身投降的诚意不足,尤其朝廷把投降安禄山的陈希烈,哥舒翰等数十人公开处斩,实际就已经断了叛军投降的后路,史思明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朝廷不会放过他,他投降朝廷也不过是在虚与委蛇,争取时间罢了。”
李泌微微笑道:“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朝廷内部意见不统一,据说天子愿意妥协,接受史思明投降,但政事堂坚决反对,最后天子不得不让步,才假意接受投降。”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叹了口气道:“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大问题啊!军师看出来了吗?”
“殿下可是说天子的性格过于软弱?”
“天子软弱,不仅是他的性格问题,这里面还涉及一个相权和君权的问题,天子得位不正,威望不足,使得目前相权大于君权,最后天子必然会倚重宦官集团和朝廷对抗,现在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得势,宦官集团的苗头已经出来了,一旦宦官集团攫取了军队,那么大唐迟早会变成宦官的天下。”
李泌缓缓道:“三省六部制度本来就是一个君相平衡的制度,政事堂的权力和天子的权力泾渭分明,各有限制,大唐百年兴盛,就是源于君相平衡。
开元后期君相开始不平衡,相权无法再制衡君权,根子就在于太上皇引入大学士制度,用大学士和政事堂抗衡,朝廷政出两门,破坏了君相平衡,加上土地兼并,府兵制被破坏,朝廷财政恶化,朝廷不得不放权给节度使,让他们自己解决军俸,最后才导致了安禄山叛乱。”
李邺暗暗点头,李泌能看到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被破坏,最后引发安史之乱,这一点很有眼光。
李邺笑了笑问道:“九大节度使攻打安阳,现在情况如何?”
李泌摇摇头,“鱼朝恩成了主帅,结果不问也罢!必然会失败。”
“能具体说说吗?”
“鱼朝恩下令围而不攻,给了城内安庆绪喘息之机,城池反而攻不下了,听说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大军抵达魏州,鱼朝恩想围城打援,史思明偏偏就不援助,在魏州和唐军对峙,唐军士兵现在疲惫不堪,人马困顿,怨声载道,这一战唐军必败。”
“军师看得很透彻,天子重用宦官是失败的根源,如此下去,大唐将越来越腐败,如果我没有猜错,太子也危险了。”
李泌点点头,“殿下说得对,宦官一旦得势,他们绝不允许威胁他们利益的新君出现,太子确实危险了。”
这个问题再说下去就有点微妙了,大唐出现一个英明强大的君主对李邺绝不是好事,出现乱局他才有机会,宦官专权才是他所期待的。
李邺扯开了话题,他笑了笑道:“这次出征陇右,我发现吐蕃军并没有我想象那么强大,军师觉得这是为何?”
李泌沉吟一下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考虑过,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李邺让从事给李泌换一盏茶,笑道:“愿闻其详!”
李泌组织一下思路,缓缓道:“第一个原因是得益于历代陇右军前仆后继和吐蕃军作战,到天宝十三年,大唐已经把整个大非川占领了,殿下在西域应该也有感受,吐蕃军的兵力不多,殿下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李邺点点头,“你说得没错,无论是攻打且末城,还是尕斯草原,还是大小勃律,吐蕃军都是出乎意料的少,都只有一两千军队,之前可都是有上万军队。”
李泌笑道:“这就是重要原因了,吐蕃军队基本上枯竭了,吐蕃也就一百多万人口,从武则天时代就大唐和吐蕃发生战争,延绵六七十年,就算最后征服吐谷浑人,得到一部分兵力补充,但也不可能一直和大唐对抗下去,所以在天宝十三年,吐蕃已经兵力枯竭,开始全面战败,从陇右、安西到剑南,都在收缩。”
李邺想了想道:“那现在吐蕃怎么又忽然派出二十万大军来争夺陇右、河西和朔方?”
“这就是我要说得第二个原因,直属于吐蕃朝廷的军队在天宝十三年基本上打光了,但吐蕃贵族还有军队,只是之前吐蕃军屡战屡败,这些贵族不愿意出兵帮助吐蕃朝廷。
但安禄山叛乱,陇右河西军全部调走,这些贵族发现有利可图,就愿意派兵协助吐蕃朝廷,包括吐蕃军在内,他们控制的吐谷浑人和吐蕃汉人都大量出现了。
但这些贵族绝不会把真正的精锐之军派出来,肯定是派老弱之军,所以这些士兵的战斗力都远不如从前的吐蕃士兵。”
李邺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雷万春率领的一万荆襄新军都能战胜五千吐蕃军了,足见吐蕃军队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军师继续说!”